資源簡介 天津一中2024-2025-2七年級歷史學科學情調研卷本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用時60分鐘。第Ⅰ卷1至2頁,第Ⅱ卷3至4頁。請同學們將答案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答在本卷上無效。祝同學們答題順利!第Ⅰ卷 選擇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某同學在研究中國古代某一制度時,他搜集到“金榜題名”、“連中三元”、“十年寒窗”等成語,請你判斷他研究的是古代哪一制度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2.我國古代有這樣一項工程,它的完工使國家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人們可以從余杭乘船北行直達涿郡,西行直達洛陽。這項工程是A.秦國都江堰 B.秦朝靈渠 C.隋朝大運河 D. 明長城3.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關系比喻成舟與水的關系,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下列舉措體現了這一觀念的是A.興建皇家宮殿 B.創立科舉制度 C.減免農民租稅 D.加強軍備建設4.下圖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趨勢圖》。圖中②處出現的我國古代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5.“胡食”“胡裝”在唐代廣為流傳;佛學、音樂、舞蹈及馬球運動等域外文化涌入,為唐人社會生活增添萬千風采。材料表明唐代A.詩歌繁榮發展 B.文化兼容并包 C.尚武風氣盛行 D.政治體制完善6.“隨流轉自速,居高還復傾。”“山田枯旱湖田澇,惟此豐兇歲歲均。”這些詩句描寫的是7.一名同學在進行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查找到如下資料:遣唐使和鑒真東渡、玄奘西行。該同學探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安史之亂8.安史之亂是唐朝從“小邑猶藏萬家室”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小邑猶藏萬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9.宋代統治者深知文教的社會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科舉制,學校教育和科舉制的聯系也日益緊密。這種做法A.避免了統治危機的出現 B.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C.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D.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10.下列對應正確的是A.契丹族——阿骨打—遼 B.女真族—阿保機—金C.黨項族————元昊————西夏 D.蒙古族—鐵木真—元11.宋代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城市中的店鋪不斷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主要體現了宋代A.商業貿易的繁榮. B.活字印刷術的發明C.行省制度的設立 D.對邊疆地區的管轄12.唐朝后期,江南地區成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區農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最明顯的標志是A.廣州成為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B.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中心C.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D.“蘇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13.10-13世紀,經過300多年的分裂和對峙,中華大地逐漸走向大統一。這一歷史進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蒙古滅西夏和金朝 ②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統一③宋太祖和其后繼者結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④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A. ①②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14.《元史·地理志》記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都)不逮(及)元。”為管理臺灣地區,元朝設置了A.西域都護 B.北庭都元帥府 C.澎湖巡檢司 D.臺灣府15.把握關鍵詞,獲取重要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學通過引擎搜索某一關鍵詞,得到的高頻信息有“吐蕃”“宣政院”等。這一關鍵詞最可能是A.臺灣 B.西藏 C.新疆 D.遼東16.宋朝書籍產量大增,“多且易致”,從而導致了書價的下降,基本實現了書籍銷售價格的平民化。這在中國書籍史上乃至在世界書籍史上,堪稱“書價革命”。導致“書價革命”出現的主要因素是A.造紙術的推廣 B.文學作品涌現 C.印刷術的發展 D.對外交流頻繁17.“一帶一路”倡議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源自漢朝時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范圍大為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主要是在A.東漢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8.下圖所示制度的突出特點是A.宰相權力遭到削弱 B.皇權受到制約 C.權力的分散與制衡 D.分割地方權力19.1561年,倭寇大舉侵犯浙江。在臺州九戰九捷,先后殲滅倭寇10000多人,燒毀倭船無數,平定了浙東地區倭患的民族英雄是A.鄭和 B.戚繼光 C.鄭成功 D.林則徐20.小華在閱讀《國史十六講》一書時,先觀其目錄(如下圖),再展開學習。在該書第十四講,他可能閱讀到的內容是A.蒙古滅金 B.馬可·波羅來華 C.朱元璋強化皇權 D.鄭和下西洋21.學習歷史要區分史實與歷史解釋。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孔子整理編訂文化典籍 B.《本草綱目》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C.漢代司馬遷撰寫《史記》 D.《全唐詩》輯錄了近5萬首詩歌22.歷史上,宦官(太監)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這個群體里,其中最具正能量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蔡倫,另一個是鄭和。這兩個人名垂青史的理由分別是( )A.發明造紙術 出使西洋 B.改進造紙術 出使西域C.改進印刷術 收復臺灣 D.改進造紙術 出使西洋2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加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清朝作出的努力是A.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B.設置伊犁將軍C.簽訂《尼布楚條約》 D.設置駐藏大臣24.設立于清朝雍正年間,其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這一特殊機構是A.宣政院 B.議政王大臣會議 C.南書房 D.軍機處25.鄭板橋任濰縣縣令時,留下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句。這體現了他A.民貴君輕的主張 B.天下為公的胸襟C.以和為貴的思想 D.關愛百姓的情懷第II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 其中26題14分, 27題18分, 28題18分, 共50分。)26.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經出現過一些“盛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漢代文景時期,統治者特別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開創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盛世局面。材料二 唐太宗在政治上有兩個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納諫。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詔求賢。在納諫上,唐太宗重視聽取不同意見,處處鼓勵大臣進諫。材料三 唐代貞觀年間,在各項制度上都有較大建樹,開元時期的制度建設更是洋洋大觀,達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材料四 從封建社會的歷史整體來看,治世少而亂世多。每個盛世的后期,都會積聚起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統治集團日益腐化,民生日趨艱難,從而引起新一輪的亂世。而且越到封建社會的后期,這種由治到亂的轉化速度越快。———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盛世”局面被稱為什么。(2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一位唐太宗時有名的賢臣。(2分)(3)據材料一、二、三,歸納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條件有哪些。(6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長期保持的原因。(4分)27.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一直是社會發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和同一家】材料一: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于吐蕃。——劉晌《舊唐書》(1)請說出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事件。(2分)請說明這一史實從側面體現了唐朝實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2分)【政權分立】材料二:(2)寫出圖一中建立A政權的民族。(2分)寫出圖二中的B、C兩個政權在當時達成了的邊界協議內容。(2分)【走向統一】材料三:(3)元朝形勢圖中D地為哪一中央機構轄地 (2分)元朝對這一地的管轄有什么重大意義 (2分)從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角度,分析圖三局面的實現有什么重要意義。(2分)材料四 清朝疆域簡圖(4)寫出材料四示意圖①處清王朝加強對地方管轄的行政機構的名稱。(2分)綜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中國歷史上推動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2分)28.我國古代的國家治理體系不斷發展完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漢帝國延續四百余年,其中秦代國運短促,但它建立了負責管理行政、軍事、監察等各方面工作的中央機構;地方上也設立各級行政機構,由中央委派有俸祿的官員主持。這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有效的系統。———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1)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一中的這一套“官僚系統”是 、 ;中央機構中,負責行政管理的是 ,負責軍事管理的是 ,負責監察工作的是 。(5分)材料二 應該說,宋代面臨著來自內部與周邊的諸多新問題、新挑戰,并不是古代史上國勢最強勁的時期:但它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獨到建樹,它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與牽動,使其無愧為歷史上文明昌盛的輝煌階段。———摘編自鄧小南《宋朝歷史再認識》(2)材料二認為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舉兩例說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獨到建樹”。(6分)材料三 較之于歷代,清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政策最為積極。特別是西北戰事結束后,清朝對邊疆的治理思路發生了明顯的轉變,超越了長久以來“羈縻為治”的間接管理政策,轉而派遣官員、駐扎軍隊、整頓地方,積極主動治理邊疆。更為有力的治邊政策,使邊疆出現了持續穩定、統一的政治局面。——摘編自保爾《談清朝邊疆治理》(3)分析材料三并結合所學,以西藏為例說明清朝的治邊政策“最為積極”,概述清朝對中國邊疆治理的重要貢獻。(不要照抄材料)( 分)材料四:下圖是某同學復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制作的年代尺。(4)材料四反映出的趨勢 (3分)天津一中2024-2025-2七年級歷史學科學情調研參考答案一、單擇題:本題共25 小題, 每小題2分, 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C C C B D C D B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D C B C C C B D21 22 23 24 25D D D D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 14分 (1)“文景之治”。(2分)(2)魏征(或房玄齡、杜如晦)。(2分)(3)實行符合國情的政策;君主善于用人和納諫(或重用賢才);重視制度建設。(6分)(4)統治集團的腐化;社會矛盾的尖銳。(4分)27.18分(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2分)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2)契丹族。(2分)南宋向金稱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分界限。(2分)(3)宣政院 (2分) 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加強對西藏的管理。(2分)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2分)(4)統治者的改革和政策的推動;各民族之間的戰爭;各民族之間的和平交往等(任意1點得滿分)28. 12分(18分) 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5分)(2)觀點:宋朝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有突出成績,在制度方面有獨到建樹,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無愧文明昌盛的輝煌階段。(2分)舉例:以分化事權的方法削弱相權;設置通判分知州權力;設置轉運使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等。(任答兩例即可)(4分)(3)政策:冊封達賴、班禪等宗教領袖,設置駐藏大臣,頒布金瓶掣簽制度等。(3分)貢獻:清政府對中國邊疆的有效治理,鞏固和發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使邊疆保持了持續穩定,使國家保持了統一。(2分)(4)中央集權不斷加強(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