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中考歷史核心考點考前沖刺 晚清時期(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中考歷史核心考點考前沖刺 晚清時期(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考沖刺押題預測 晚清時期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2024秋 沅江市期末)下面同學們制作的人物介紹卡片中劃線處可以填寫(  )
人物姓名:李鴻章 人物身份:_____ 人物事跡:歷任江蘇巡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職務。19世紀60年代以后熱心洋務,興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等軍事和民用企業,創建了北洋海軍。
A.民主革命派 B.近代化的先驅
C.政治改革家 D.農民起義領袖
2.(2024秋 蓬萊區期末)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針對滿清貴族的統治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綱領;1912年,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提出“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這種變化反映了(  )
A.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
B.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
C.辛亥革命取得完全勝利
D.民族共同體觀念在發展
3.(2024秋 禪城區期末)近代以來,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下是前江蘇巡撫梁章鉅在看到某條約的內容后給友人寫的信件:“江南(指江蘇)、浙江、廣東,每省只準設一碼頭,而福建一省獨必添一碼頭以媚之,此又何說以處之。”此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4.(2024秋 阿克蘇地區期末)歷史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中國近代史年代尺,該設計表達的主題是(  )
A.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B.從專制獨裁到民主共和
C.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D.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
5.(2024秋 禪城區期末)如圖出自倫敦出版的《復仇神號親歷記》。此圖所給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  )
A.虎門銷煙期間 B.鴉片戰爭期間
C.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D.八國聯軍侵華期間
6.(2025 昆山市模擬)請對下列三民主義內涵中的“留白處”(?處)補充完整(  )
內容 民族主義 ? 民生主義
對應內容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
思想內涵 推翻清王朝統治,反對民族壓迫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核定全國地價,逐步實現土地國有
地位 前提 核心 發展補充
A.民權主義 B.君主專制 C.民主主義 D.民主共和
7.(2025 昆山市模擬)制作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維導圖中最恰當的主題是(  )
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變
C.近代邊疆危機 D.思想解放運動
8.(2025 吳江區模擬)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寫到:“如果美國容忍列強瓜分中國的勢頭蔓延,我們就會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為此,美國(  )
A.要求中國割地賠款
B.支持太平天國運動
C.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D.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9.(2025 昆山市模擬)宣傳梁啟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法思想的報刊是(  )
A.《青年雜志》 B.《時務報》
C.《勞動界》 D.《解放日報》
10.(2024秋 海口校級期末)某學生據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整理出如表表格,他研究的可能是(  )
型制 點火裝置 槍長 射程 射速
清朝 鳥槍(前裝滑膛火繩槍) 火繩 2.01米 100米 1﹣2發/分鐘
英國 布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 撞擊火帽 1.42米 300米 3﹣4發/分鐘
A.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B.鴉片戰爭的過程
C.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D.鴉片戰爭的影響
11.(2024秋 西寧期末)近代史上,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
A.鄭和下西洋 B.平定噶爾丹
C.鴉片戰爭 D.義和團運動
12.(2024秋 西寧期末)太平天國后期,為了挽救危機,選拔了優秀青年將領解救天京之圍。這里“青年將領”主要指的是(  )
A.楊秀清和李秀成 B.韋昌輝和陳玉成
C.陳玉成和李秀成 D.石達開和洪仁玕
13.(2024秋 山亭區期末)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下圖圓明園大水法遺址見證了(  )
A.沙俄侵占中國的領土 B.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
C.日軍屠殺軍民的罪行 D.美日侵略臺灣的史實
14.(2024秋 西寧期末)1857年5月法國政府在《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中寫道:“因而我們所想修訂的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從今以后,我們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費中心開行設業,并自由出入所有港口。”材料反映了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主要目的在于(  )
A.進一步擴大在華權益 B.增加鴉片的銷售數量
C.推翻中國的封建制度 D.鎮壓中國的農民起義
15.(2024秋 西寧期末)《七子之歌 臺灣》:“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近代史上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的相關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16.(2024秋 海口校級期末)對如圖坐標軸解讀正確的是(  )
A.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進程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C.中華民族危機不斷加劇
D.日本對中國侵略的過程
17.(2024秋 襄城縣期末)如表兩封私人信件共同反映了(  )
《義律致巴麥尊私人機密件》 1839年4月3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給英國外相巴麥尊的私人信件,說明鴉片戰爭是英國挑起的
《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英國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恩于1854年給英國駐華公使包令的信件,希望英同法美通力合作,全面修約,擴大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A.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
B.兩次鴉片戰爭的主要經過
C.國際上對中英戰爭的客觀評價
D.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18.(2024秋 西寧期末)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與此前中國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相比較,具有新的特點。下列表述最符合新特點的是(  )
A.中國自然經濟遭解體
B.中國領土主權和關稅主權遭破壞
C.中國內陸市場被打開
D.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19.(2024秋 西寧期末)“近代中國早期維新思想家們在甲午戰爭后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898年的‘重大事件’,就是他們的第一次政治演出。”材料中的“重大事件”指(  )
A.鴉片戰爭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20.(2024秋 潁州區期末)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走向近代的系統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思想觀念并沒有因變法失敗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這表明戊戌變法(  )
A.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B.推翻了頑固派的統治
C.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D.挽救了中華民族危機
21.(2024秋 山亭區期末)如表是一位偉人的生平,這位偉人是(  )
時間 事件
1894年 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905年 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
1912年 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毛澤東
中考沖刺押題預測 晚清時期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2024秋 沅江市期末)下面同學們制作的人物介紹卡片中劃線處可以填寫(  )
人物姓名:李鴻章 人物身份:_____ 人物事跡:歷任江蘇巡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職務。19世紀60年代以后熱心洋務,興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等軍事和民用企業,創建了北洋海軍。
A.民主革命派 B.近代化的先驅
C.政治改革家 D.農民起義領袖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解題關鍵在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材料的正確解讀。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是洋務派代表人物,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等軍事和民用企業,創建了北洋海軍,是近代化的先驅,B正確;李鴻章是洋務派,不是民主革命派,A錯誤;李鴻章是洋務派代表人物,不是政治改革家,C錯誤;李鴻章是洋務派代表人物,不是農民起義領袖,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解和識記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
2.(2024秋 蓬萊區期末)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針對滿清貴族的統治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綱領;1912年,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提出“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這種變化反映了(  )
A.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
B.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
C.辛亥革命取得完全勝利
D.民族共同體觀念在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孫中山在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時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綱領,主要強調的是推翻滿清貴族的統治,恢復漢族的主導地位。而到了1912年,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他提出了“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這明顯體現了一個更加包容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觀念,D正確;從題目描述中,我們并不能直接得出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的結論。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但并未立即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排除A;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雖然體現了民主思想,但題目中主要描述的是民族觀念的變化,排除B;辛亥革命并未取得完全勝利,例如革命果實后來被袁世凱竊取,并未徹底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2024秋 禪城區期末)近代以來,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下是前江蘇巡撫梁章鉅在看到某條約的內容后給友人寫的信件:“江南(指江蘇)、浙江、廣東,每省只準設一碼頭,而福建一省獨必添一碼頭以媚之,此又何說以處之。”此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分析】本題考查《南京條約》,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江南(指江蘇)、浙江、廣東,每省只準設一碼頭,而福建一省獨必添一碼頭以媚之,此又何說以處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其中寧波、福州均屬于福建,與題干中“而福建一省獨必添一碼頭以媚之,此又何說以處之”相符合,A項正確;清政府與英法簽訂的《北京條約》,增開天津為商埠,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辛丑條約》并未涉及開放通商口岸的內容,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以《南京條約》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
4.(2024秋 阿克蘇地區期末)歷史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中國近代史年代尺,該設計表達的主題是(  )
A.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B.從專制獨裁到民主共和
C.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D.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物質生活、社會習俗等方面,如服飾的變化、禮儀的革新等,年代尺上的事件并未主要體現這方面內容,A選項不符合題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專制獨裁到民主共和主要體現的是政治體制的變革,以辛亥革命等事件為代表,而年代尺中的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主要反映的是列強的侵略,B選項不準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年代尺上的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些事件清晰地展示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C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應突出三元里人民抗英、義和團運動等人民反抗斗爭的事件,年代尺中未重點體現,D選項不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2024秋 禪城區期末)如圖出自倫敦出版的《復仇神號親歷記》。此圖所給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  )
A.虎門銷煙期間 B.鴉片戰爭期間
C.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D.八國聯軍侵華期間
【分析】本題考查鴉片戰爭,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英軍占領廣州期間到鄉下劫掠的情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占領廣州,在廣州地區大肆劫掠,B項正確;虎門銷煙期間,英軍并未侵略中國,排除A項;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與英軍無關,排除C項;八國聯軍侵華主要發生在京津地區,與廣州無關,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以鴉片戰爭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
6.(2025 昆山市模擬)請對下列三民主義內涵中的“留白處”(?處)補充完整(  )
內容 民族主義 ? 民生主義
對應內容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
思想內涵 推翻清王朝統治,反對民族壓迫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核定全國地價,逐步實現土地國有
地位 前提 核心 發展補充
A.民權主義 B.君主專制 C.民主主義 D.民主共和
【分析】本題考查三民主義,識記三民主義相關知識。
【解答】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在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對應的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其思想內涵是推翻清王朝統治,反對民族壓迫,民權主義對應的是“創立民國”,其思想內涵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生主義對應的是“平均地權”,其思想內涵是核定全國地價,逐步實現土地國有,A項正確。
B.君主專制并不是三民主義的一部分,而是三民主義要推翻的對象,排除B項。
C.民權主義包含了民主的思想,但它并沒有完全涵蓋三民主義的內涵,排除C項。
D.民主共和更多地是民權主義的結果或表現形式,而非其思想內涵本身,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記記三民主義相關知識。
7.(2025 昆山市模擬)制作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維導圖中最恰當的主題是(  )
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變
C.近代邊疆危機 D.思想解放運動
【分析】本題考查邊疆危機,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A.追求民主政治主要圍繞政治制度變革、民主權利爭取等方面,與圖中內容不符,排除A項;
B.外交政策演變強調的是國家對外政策的變化,圖中未體現,排除B項;
C.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收復新疆”是因為19世紀70年代,中亞浩罕國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俄國還出兵強占伊犁,新疆面臨嚴重的邊疆危機,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中法戰爭”是19世紀80年代,法國侵略越南進而侵略中國西南地區,中國西南邊疆出現危機;“臺灣軍民抗擊侵略”如甲午中日戰爭后,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臺灣,臺灣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抗擊日本侵略的斗爭,反映了東南邊疆危機。這些內容都體現了近代中國邊疆地區遭受列強侵略、面臨危機的情況,C項正確;
D.思想解放運動主要指思想領域的變革,如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等對思想的沖擊,與圖中內容不相關,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以邊疆危機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
8.(2025 吳江區模擬)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寫到:“如果美國容忍列強瓜分中國的勢頭蔓延,我們就會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為此,美國(  )
A.要求中國割地賠款
B.支持太平天國運動
C.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D.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分析】本題考查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解答】結合所學,1895~1899年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時,美國因與西班牙爭奪殖民地,沒有參加瓜分中國狂潮,于1899年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
故選:C。
【點評】本題以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9.(2025 昆山市模擬)宣傳梁啟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法思想的報刊是(  )
A.《青年雜志》
B.《時務報》
C.《勞動界》
D.《解放日報》
【分析】本題考查《時務報》,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表了《變法通議》,強調“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故B符合題意;《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期間的雜志,排除A;《勞動界》是中國共產黨發起創辦第一份工人刊物,排除C;《解放日報》最早創刊于1941年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原為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時務報》,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宣傳梁啟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法思想的報刊是《時務報》。
10.(2024秋 海口校級期末)某學生據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整理出如表表格,他研究的可能是(  )
型制 點火裝置 槍長 射程 射速
清朝 鳥槍(前裝滑膛火繩槍) 火繩 2.01米 100米 1﹣2發/分鐘
英國 布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 撞擊火帽 1.42米 300米 3﹣4發/分鐘
A.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B.鴉片戰爭的過程
C.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D.鴉片戰爭的影響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背景主要包括英國工業革命的推動和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排除A項;
材料反映了清朝和英國的武器及性能,不能反映1840﹣1842年鴉片戰爭的過程,排除B項;
根據表格內容可知,清朝的武器落后于英國的武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之一,C項正確;
鴉片戰爭的影響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材料反映了清朝和英國的武器及性能,不能反映鴉片戰爭的影響,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11.(2024秋 西寧期末)近代史上,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
A.鄭和下西洋 B.平定噶爾丹
C.鴉片戰爭 D.義和團運動
【分析】本題考查鴉片戰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材料“近代史上,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C項正確;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朝時期,是世界航海史上一次空前壯舉,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平定噶爾丹,穩定了西北邊疆的穩定,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領導的反帝愛國運動,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2.(2024秋 西寧期末)太平天國后期,為了挽救危機,選拔了優秀青年將領解救天京之圍。這里“青年將領”主要指的是(  )
A.楊秀清和李秀成 B.韋昌輝和陳玉成
C.陳玉成和李秀成 D.石達開和洪仁玕
【分析】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A.楊秀清在永安建制封為東王,不屬于青年將領,排除A項;
B.韋昌輝在永安建制封為北王,不屬于青年將領,排除B項;
C結合所學知識,天京事變后,為了改變不利局面,洪秀全封從香港來到天京的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C項正確;
D.石達開在永安建制封為翼王,不屬于青年將領,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以太平天國運動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
13.(2024秋 山亭區期末)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下圖圓明園大水法遺址見證了(  )
A.沙俄侵占中國的領土 B.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
C.日軍屠殺軍民的罪行 D.美日侵略臺灣的史實
【分析】本題考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及以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排除。
B.根據題干“圓明園大水法遺址”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兩國借口換約受阻,再次出兵占領天津,進逼北京。10月,英法聯軍對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符合題意。
C.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占領旅順后,連續進行了四天大屠殺,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犯下令人發指的罪行,排除。
D.美日侵略臺灣與材料中火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不符,排除。
故選:B。
【點評】記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4.(2024秋 西寧期末)1857年5月法國政府在《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中寫道:“因而我們所想修訂的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從今以后,我們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費中心開行設業,并自由出入所有港口。”材料反映了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主要目的在于(  )
A.進一步擴大在華權益 B.增加鴉片的銷售數量
C.推翻中國的封建制度 D.鎮壓中國的農民起義
【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根據題干“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費中心開行設業,并自由出入所有港口”等內容可知,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想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權益,符合題意。
B.材料中并沒有明確提到鴉片或鴉片銷售,這一表述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
C.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主要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等權益,并不是要推翻中國的封建制度,排除。
D.鎮壓中國農民起義并不是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主要目的,材料中也未體現相關內容,排除。
故選:A。
【點評】記憶第二次鴉片戰爭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5.(2024秋 西寧期末)《七子之歌 臺灣》:“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近代史上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的相關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分析】本題考查《馬關條約》,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近代史上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的相關條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故D符合題意;《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排除A;《天津條約》未涉及割讓領土的內容,排除B;《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馬關條約》,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近代史上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的相關條約是《馬關條約》。
16.(2024秋 海口校級期末)對如圖坐標軸解讀正確的是(  )
A.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進程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C.中華民族危機不斷加劇
D.日本對中國侵略的過程
【分析】本題考查了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坐標反映了列強是如何強迫中國簽訂一個個不平等條約,使得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這反映了中華民族危機的不斷加劇,C項正確;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進程是先技術再政治最后思想,與坐標軸內容不符,排除A項;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與坐標軸內容無關,排除B項;《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都和日本無關,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7.(2024秋 襄城縣期末)如表兩封私人信件共同反映了(  )
《義律致巴麥尊私人機密件》 1839年4月3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給英國外相巴麥尊的私人信件,說明鴉片戰爭是英國挑起的
《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英國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恩于1854年給英國駐華公使包令的信件,希望英同法美通力合作,全面修約,擴大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A.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
B.兩次鴉片戰爭的主要經過
C.國際上對中英戰爭的客觀評價
D.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鴉片戰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1839年4月3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給英國外相巴麥尊的私人信件,說明鴉片戰爭是英國挑起的”“英國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恩于1854年給英國駐華公使包令的信件,希望英同法美通力合作,全面修約,擴大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可知,材料說明鴉片戰爭是英國為了搶奪中國市場、原材料等權益主動挑起的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英國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介紹兩次鴉片戰爭的主要經過,排除B項;材料只涉及了英國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不是“客觀評價”,排除C項;材料不能反映出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8.(2024秋 西寧期末)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與此前中國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相比較,具有新的特點。下列表述最符合新特點的是(  )
A.中國自然經濟遭解體
B.中國領土主權和關稅主權遭破壞
C.中國內陸市場被打開
D.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分析】本題考查了《辛丑條約》,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等內容,這表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辛丑條約》與此前不平等條約相比最突出的新特點,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等內容,外國商品大量涌入,使中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受到沖擊,并非《辛丑條約》的新特點,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領土主權,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破壞了關稅主權,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內陸市場被打開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并非《辛丑條約》的新特點,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辛丑條約》,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9.(2024秋 西寧期末)“近代中國早期維新思想家們在甲午戰爭后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898年的‘重大事件’,就是他們的第一次政治演出。”材料中的“重大事件”指(  )
A.鴉片戰爭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題考查了戊戌變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近代中國早期維新思想家們在甲午戰爭后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898年的‘重大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隨后,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詔令,主要內容有: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1898年是農歷戊戌年,歷史上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C項正確;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A項;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的,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戊戌變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0.(2024秋 潁州區期末)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走向近代的系統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思想觀念并沒有因變法失敗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這表明戊戌變法(  )
A.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B.推翻了頑固派的統治
C.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D.挽救了中華民族危機
【分析】本題考查戊戌變法。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加深,為了救亡圖存,變法圖強,發展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了戊戌變法。
【解答】戊戌變法倡導的博愛、平等、自由、人權等思想觀念,在變法失敗后并沒有消失,反而更加深入人心,這說明戊戌變法在思想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A項正確;戊戌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并沒有推翻頑固派的統治,排除B項;戊戌變法失敗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排除C項;戊戌變法未能挽救中華民族的危機,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
21.(2024秋 山亭區期末)如表是一位偉人的生平,這位偉人是(  )
時間 事件
1894年 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905年 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
1912年 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毛澤東
【分析】本題考查孫中山,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故C符合題意;李鴻章是洋務派、康有為是維新派,都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AB;毛澤東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孫中山的歷史功績。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凯里市| 榆树市| 视频| 稷山县| 平阴县| 安丘市| 丰镇市| 新平| 石城县| 昭苏县| 龙岩市| 泸水县| 读书| 昂仁县| 武川县| 进贤县| 固始县| 望谟县| 曲麻莱县| 乐昌市| 炉霍县| 肇庆市| 建始县| 聊城市| 广宗县| 兴海县| 邻水| 招远市| 伊金霍洛旗| 台州市| 格尔木市| 南漳县| 德令哈市| 宁国市| 资兴市| 华阴市| 丹凤县| 清河县| 天津市| 华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