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9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同步練習 2024-2025學年下期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9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同步練習 2024-2025學年下期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9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同步練習
2024-2025學年下期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一、選擇題
1.清代,廣州成為海內外商業貿易的大本營,各地商人紛紛涌向廣東販銷貨物,俗稱“走廣”。“走廣”熱潮出現的時代背景是清政府( )
A.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鼓勵對外貿易
C.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D.大興“文字獄”
2.下圖漫畫戲謔的是清朝某一特殊機構,它的設立使( )
A.中央集權制開始建立
B.地方行政機構精簡
C.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D.丞相權力不斷增強
3.這一機構的辦事特點是“勤、速、密”,且“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決策權由皇帝控制。該機構是( )
A.錦衣衛 B.軍機處 C.中書省 D.六部
4.“清朝規定出海貿易的商船只準帶鐵鍋一口,每人帶鐵斧一把;船上人員一律進行詳實登記……”清朝對出海貿易的規定反映了( )
A.嚴厲打擊民間商人 B.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C.強化戶籍管理 D.打擊明朝殘余力量
5.明朝廢除了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在地方上設置三司,清朝設置軍機處……這些措施集中體現了( )
A.加強君主專制 B.加強思想上的統一
C.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D.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6.辨別“史實”和“評價”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中,屬于“評價”的是( )
A.589年,隋文帝統一全國 B.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
C.1127年,金軍攻破北宋都城開封 D.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7.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這是在哪一時期設立的( )
A.乾隆年間 B.順治年間 C.康熙年間 D.雍正年間
8.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的目的是( )
A.選拔官吏 B.籠絡人才 C.從思想上控制人民 D.穩定社會秩序
9.嘉慶年間,民間流傳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順口溜,這個說法說明清朝時期特別是乾隆以后,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是( )
A.八旗子弟十分頹廢 B.貪污腐敗風氣盛行
C.兼并嚴重,流民眾多 D.好大喜功,花費無度
10.清李祖陶曾說:“今人之文,一涉筆惟恐觸礙于天下國家 人情望風覘(窺視)景,畏避太甚。”造成這一社會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文字獄” B.廢除丞相制度 C.民族壓迫 D.特務統治
11.2011年由CCTV記錄頻道首播的專題片《帝國商行》向人們展現了中國歷史上這個已逐漸不為今人所知,被人們遺忘的商人群體,他們曾經營了大清王朝全盛時期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 )
A.北京 B.南京 C.廣州 D.上海
12.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明太祖“八股取士”、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上述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 )
A.加強思想控制 B.維護封建統治
C.鼓勵文學創作 D.發展社會經濟
13.根據下面《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統計表》,我國在公元16世紀到19世紀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較之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下列變化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
時間 公元400-1000年 公元1001-1500年 公元1500-1840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 70% 56% 29%
A.人民群眾受教育水平持續下滑 B.統治者思想文化專制阻礙了科技進步
C.國家國力衰落缺乏財力的支持 D.政府忙于邊疆危機無暇顧及科技發展
14.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以“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為主題辦一期黑板報,同學們紛紛投稿。可以通過小組長審核的是( )
A.漫話“分話事權” B.解讀“行省制度”
C.“廢除丞相制度”的那些事 D.“軍機處”之我見
15.“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反映清朝官僚體制整體上呈現的趨勢為( )
A.社會安定,經濟繁榮 B.收入減少,財政危機
C.土地兼并,貧富分化 D.官場腐敗,貪風盛行
16.某歷史興趣小組搜集了以下資料進行探究學習。據此可知該小組的學習主題是( )
A.監察制度的完善 B.農耕經濟的繁榮
C.君主專制的加強 D.民族關系的發展
17.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更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這一政策”指的是( )
A.休養生息 B.重文輕武 C.文化專制 D.閉關鎖國
18.康熙帝下令禁止沿海民眾前往南洋貿易;雍正帝將西方傳教士驅逐至澳門或廣州統一管理;乾隆帝將西方來華貿易的港口限制在廣州一處。這些做法( )
A.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B.完全斷絕了中外的經濟交流
C.有效阻止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根本目的是保護本國手工業
19.1718年,年過六旬的康熙帝抱怨:“諸臣視朕如駕車之馬,縱至背瘡足瘸,不能拽載,仍加鞭策……惟從旁笑視,竟無一人憐恤,俾其更換休息者。”造成這種現象最重要原因是( )
A.軍政大臣的怠政 B.君臣之間的矛盾
C.統治集團的腐敗 D.皇權的高度強化
二、綜合題
20.政策演變,影響社會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代手工業和商業十分繁榮,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使得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統治者致力于開辟海上通道,對海外貿易奉行積極政策,“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動以百萬計”。
材料二 鄭和下西洋
材料三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皇帝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朝海外貿易的政策和為管理海外貿易而設立的機構。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最遠到達的地方。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清朝實行的對外政策,并說明該政策在當時的消極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談一談啟示。
2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中書密院既稱‘二府’,每朝奏事,與中書先后上殿。”
——摘編自《宋史》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唐、五代之制”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宋太祖采取了什么辦法?
材料二:太祖為吳王時本如元制置中書省,以左右相國為之長,先尚右,后尚左。洪武元年(1368)改為左右丞相,或居內輔政,或統軍征伐。其居內負行政責任者先后有李善長、汪廣洋、胡惟庸三人,權力甚大。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誅胡惟庸后,“革去中書省,升六部”。
——摘編自嚴耕望《中國政治制度史綱》
(2)根據材料二回答,朱元璋為強化皇權,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國初定制,設議政王大臣數員,皆以滿臣充之。凡軍國重務不由內閣票發者,皆交議政大臣會議……雍正中設立軍機處,議政之權遂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純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摘編自[清]愛新覺羅 昭《嘯亭雜錄》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軍機處的設立有何影響?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時期為加強君主專制分別在思想文化領域又采取了什么政策?
(5)依據材料一到材料四的政治制度的演變,指出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A D D C B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C B B D D C D A D
1.C
【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實行 “閉關鎖國” 政策,關閉了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這使得廣州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窗口,海內外的商業貿易都集中在此,從而吸引了各地商人紛紛涌向廣州販銷貨物,形成了 “走廣” 熱潮,C項正確;清朝一直堅持重農抑商政策,以農為本的觀念根深蒂固,排除A項;清朝時期,清政府并不鼓勵對外貿易,而是實行 “閉關鎖國” 政策,排除B項;大興 “文字獄” 是清朝在思想文化領域實行的專制措施,與商業貿易和 “走廣” 熱潮的出現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2.C
【詳解】據材料“清朝某一特殊機構”“軍機木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雍正年間創立軍機處,軍機大臣只負責上傳下達,是皇帝的秘書機構,這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C項正確;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于秦朝,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中央機構,沒有體現地方行政機構精簡和關于丞相權力的增強,而丞相在明朝已經被廢除,排除BD項。故選C項。
3.B
【詳解】材料“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大意為:此機構只能夠傳達記錄皇帝的旨意,不能夠對旨意有任何的建議。“贊畫”是謀劃的意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機構為軍機處,軍機處是輔助皇帝處理政 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故選B項;錦衣衛是明朝設立的特務機構,不是中樞機構,排除A項;中書省是中央機構,權力較大,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六部是尚書省下轄的,負責處理具體事務,排除D項。故選B項。
4.B
【詳解】根據材料“清朝規定出海貿易的商船只準帶鐵鍋一口,每人帶鐵斧一把;船上人員一律進行詳實登記”分析可知清朝嚴格限制海外貿易,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海外貿易,B項正確;明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針對所有人民,并不單單針對民間商人,排除A項;“船上人員一律進行詳實登記”也是體現嚴格限制海外貿易,不是強化戶籍管理,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打擊明朝殘余力量,排除D項,故選B項。
5.A
【詳解】據所學可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為強化君權,明朝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行政機構,廢除了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解決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在地方上設置三司,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明初設立“廠衛”機構,實行特務統治,加強了皇權。清朝設置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因此,這些措施都加強了皇權,加強了君主專制,A項正確;材料的措施都是政治上的,與加強思想上的統一無關,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軍事,沒有體現加強對軍隊的控制,排除C項;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表述片面,“廢除了丞相制度和中書省”與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無關,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
6.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評價是考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行為等的深遠影響,是對歷史事件及人物的看法,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是對文字獄及文化專制的評價,D項正確;589年,隋文帝統一全國是客觀的歷史史實,不是評價,排除A項;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是客觀的歷史史實,不是評價,排除B項;1127年,金軍攻破北宋都城開封,是客觀的歷史史實,不是評價,排除C項。故選D項。
7.D
【詳解】由題干材料“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這是在哪一時期設立”并結合所學可知,雍正年間,朝廷臨時設立軍機處,處理西北軍務,不久改名軍機處,成為常設機構,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D項正確;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撤銷,軍國大事由皇帝決斷,排除A項;軍機處在雍正時期設立不是順治年間,排除B項;康熙時設立了南書房,排除C項。故選D項。
8.C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文字獄是為了通過在文化上的專制來控制人民的思想,最終達到鞏固封建君主專制的目的,C項正確;清朝通過科舉制選拔官吏,排除A項;籠絡人才不是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的目的,排除B項;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人才,與穩定社會秩序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9.B
【詳解】根據材料“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結合所學知識,清朝時期特別是乾隆以后,貪污腐敗風氣盛行,“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是典型的例子,B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八旗子弟的生活狀況,排除A項;兼并嚴重,流民眾多屬于社會問題,排除C項;好大喜功,花費無度是統治者腐朽統治的表現,排除D項。故選B項。
10.A
【詳解】根據材料“今人之文,一涉筆惟恐觸礙于天下國家 人情望風覘(窺視)景,畏避太甚”意思是文人不敢涉及政治問題,害怕的躲避國家大事,反映了清朝實行“文字獄”的影響,A項正確;明朝時期廢除丞相,排除B項;材料信息不能體現民族壓迫,排除C項;明朝時期設立廠衛特務機構,排除D項。故選A項。
11.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統治者實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的政策是閉關鎖國,1757年清政府下令唯一開放的對外通商口岸是廣州,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國商人的機構是十三行,C項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大清王朝全盛時期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是廣州,而不是北京、南京、上海等,排除ABD項。故選C項。
12.B
【詳解】根據“焚書坑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八股取士”“文字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內容都是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封建專制統治,B項正確;加強思想控制,是其直接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項;題干中的措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禁錮思想,不可能鼓勵文學創作,排除C項;材料內容都是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與發展社會經濟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13.B
【詳解】根據材料我國在公元16世紀到19世紀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較之以前顯著降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明朝實行“八股取士”,清朝統治者也非常注重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實行“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教育水平持續下滑,說法錯誤,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國力強盛,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前期邊疆危機不嚴重,且政府不鼓勵科技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
14.D
【詳解】根據材料“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時期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D項正確;宋朝時“分話事權”,排除A項;元朝時實行行省制度,排除B項;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
15.D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句話暗示了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貪污腐敗現象盛行,乾隆皇帝駕崩后嘉慶皇帝就立馬下旨抄了和珅的家,所有的家產盡數充公,當時被查抄的家產數量極多,因此反映出當時清朝官僚體制整體上呈現的趨勢官場腐敗,貪風盛行,D項正確;清朝中后期開始,社會矛盾尖銳,各地起義不斷,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官僚體制整體上呈現的趨勢,與收入減少,財政危機無關,排除B項;清朝統治后期土地兼并,貧富分化嚴重,但與題干強調的官僚體制整體上呈現的趨勢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6.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皇權的措施,為監視官民,朱元璋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掌管侍衛、緝捕、刑獄諸事,保護皇帝,鎮壓官民;清朝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期索性被撤銷。軍機處這一特殊機構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綜上這兩個措施都屬于君主專制的加強,C項正確;軍機處不屬于監察制度,排除A項;材料都屬于政治制度,與農耕經濟無關,排除B項;錦衣衛、軍機處的設置都不屬于民族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
17.D
【詳解】據題干“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更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和所學知識可知,“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政府嚴格限制對外交往和貿易的政策。這導致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無法及時了解世界發展的潮流,進而拉大了與世界的距離,D項正確;“休養生息”政策是在國家經歷長期戰亂或動蕩后,統治者為恢復經濟、穩定社會,減輕人民負擔、鼓勵生產的政策,排除A項;“重文輕武”政策主要是宋朝為防止武將專權,重視文官地位和作用的政策。它主要影響國內政治格局,排除B項;“文化專制”政策是統治者為加強思想控制,對文化領域進行嚴格限制的措施。其主要作用于思想文化方面,排除C項。故選D項。
18.A
【詳解】根據題干“康熙帝下令禁止沿海民眾前往南洋貿易;雍正帝將西方傳教士驅逐至澳門或廣州統一管理;乾隆帝將西方來華貿易的港口限制在廣州一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實行嚴格限制和外國交往的閉關鎖國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使中國錯過了歷史發展的機遇,逐漸落后與世界潮流,排除A項;完全斷絕了中外的經濟交流敘述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且在廣州一口可以進行與外國的交往,排除B項;有效阻止了西方的殖民侵略敘述不符史實,此時處于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時期,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之后,還是逐漸受到了西方的殖民侵略,排除C項;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專制統治而非保護本國的手工業,排除D項。故選A項。
19.D
【詳解】據材料“惟從旁笑視,竟無一人憐恤,俾其更換休息者”可知,康熙帝的抱怨反映了他在位晚期的疲憊和孤立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皇權的高度強化。康熙帝通過中央集權的方式加強了皇權,導致君主個人負擔過重,缺乏有效的分權和制衡機制。軍政大臣和其他官員在這種體制下,更多地依賴皇帝的決策,缺乏主動性和責任感,導致康熙帝感到無人分擔重任。因此,最重要的原因是皇權的高度強化,D項正確;軍政大臣的怠政和材料狀況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君臣之間的矛盾說法不準確,排除B項;統治集權的腐敗不會出現無人分擔皇帝重任,排除C項。故選D項。
20.(1)奉行積極政策,市舶司
(2)目的:宣揚國威,加強友好往來。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3)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消極影響: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政策演變影響社會發展;或閉關鎖國使國家落后,開放使國家強大。
【詳解】(1)政策:根據材料一“ 宋代……統治者致力于開辟海上通道,對海外貿易奉行積極政策,”得出奉行積極政策。
機構:根據材料一“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動以百萬計”和所學可知,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答案為市舶司。
(2)目的:根據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地圖”和所學知識可知,明成祖稱帝后,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故答案為宣揚國威,加強友好往來。
最遠到達的地方:根據地圖和所學可知,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3)對外政策:根據材料三“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及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又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于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故答案為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
消極影響:消極影響主要從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方面回答。即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啟示:本題相對開放。結合材料和問題可從國家政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角度回答。例如,政策演變影響社會發展;或閉關鎖國使國家落后,開放使國家強大。
21.(1)制度:三省六部制。
辦法:設置多個副宰相,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2)措施: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并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3)影響:軍機處這一特殊機構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4)政策: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
(5)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最后被廢除。
【詳解】(1)政治制度:據材料“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中書密院既稱‘二府’,每朝奏事,與中書先后上殿”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二府”是指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其繼承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發展而來。
辦法:據所學可知,宋太祖改革,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社樞密院分割宰相的君權,設三司分割宰相的財權,即設置多個副宰相,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2)措施:據材料“革去中書省,升六部”可知,朱元璋為強化皇權,在中央采取了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并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3)影響:據材料“…… 雍正中設立軍機處,議政之權遂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純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并結合所學可知,軍機處這一特殊機構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4)政策:據材料《放榜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時期的八股取士制度;據材料“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可知,清朝時期實行大興文字獄,加強對士人的思想控制。因此清朝實行思想文化措施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等。
(5)趨勢:據材料可知,從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明朝廢除丞相、清設軍機處等措施,反映了中國古代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溪县| 远安县| 车险| 浦东新区| 龙陵县| 嘉义市| 抚顺市| 鄂伦春自治旗| 扶风县| 吉木萨尔县| 甘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蓬莱市| 长岛县| 原平市| 莫力| 兰溪市| 九寨沟县| 容城县| 东丰县| 青浦区| 盖州市| 新昌县| 湘潭市| 会同县| 垦利县| 高淳县| 朔州市| 施秉县| 兰西县| 板桥市| 湖州市| 乌兰县| 平凉市| 巫山县| 贡觉县| 潼关县| 思茅市| 清苑县| 麟游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