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模擬試題押題練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備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模擬試題押題練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備考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模擬試題押題練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備考
一、選擇題
1.《中國古人類遺址》形容“他”:(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與現代人類基本相同的身體上配著一顆有點像猿的頭顱,……給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混在人群之中很難被認出來,但是脫去他的帽子,摘掉口罩,馬上便顯出了猿人的本相?!八笔牵? )
A.元謀人 B.藍田人 C.北京人 D.山頂洞人
2.《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余各以次受封?!庇纱丝梢?,西周實行( )
A.郡縣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
3.《史記》記載秦二世通過篡改秦始皇遺詔登基,但根據湖南益陽兔子山九號井出土的木牘(秦漢時期)記載,秦二世稱“朕奉遺詔”繼位,這說明對秦朝的歷史研究( )
A.《史記》記載是唯一研究途徑 B.實物史料價值高于文獻史料
C.考古發現是唯一研究途徑 D.應注重史料間的相互印證
4.漢武帝在協調地方與中央的關系、解決皇權與相權矛盾、強化對官僚隊伍的管理、確立新的經濟政策等重大領域,進行了制度創新和變革。其中“新的經濟政策”指的是( )
A.休養生息政策 B.頒布“推恩令” C.鹽鐵專賣 D.北擊匈奴
5.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這種制度”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三省六部制
6.宋初統治者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訓,“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其中“弊”主要是指( )
A.宦官專權 B.外戚干政 C.農民起義 D.武將專權
7.開館編纂《四庫全書》是一大盛舉……四庫全書館從各省采進本中查出禁書,送交軍機處,再由翰林院仔細審查,把“悖謬”文字逐條寫成黃簽貼在書眉上,或把應毀原因寫成摘要,由清高宗裁定后,付之一炬。這一做法反映了清朝( )
A.重視保存傳統文化典籍 B.通過文化手段強化統治
C.鼓勵民間藏書與學術研究 D.推動滿漢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8.清入關前夕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稱為“國議”,作為皇帝的輔佐機關,重大政務都由它決定;康熙時,重用南書房的侍從,以抵消議政王大臣會議的作用;雍正時,為了適應西北用兵的需要設立軍機處。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 )
A.精兵簡政 B.培植勢力 C.削弱地方 D.加強皇權
9.1842年,某條約簽訂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震撼了整個廣州城。條約規定五口通商,曾經只有廣州一口對外的貿易壟斷局面被徹底打破。這一條約指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天津條約》 D.《馬關條約》
10.下圖是詹天佑主持設計京張鐵路(1905—1909年)青龍橋車站“人”字形鐵道示意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該工程體現了洋務派在交通領域的重要成就
B.標志著中國鐵路建設技術在民國初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C.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應用
D.當時的這種交通工具使用內燃機驅動
11.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驚醒”了中國某知識分子,他意識到馬克思主義或許就是拯救中國的“天火”。自此,他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一系列文章與演說,熱情謳歌十月革命,旗幟鮮明地傳播馬克思主義。他是( )
A.陳獨秀 B.李大釗 C.胡適 D.康有為
12.民國十四年,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平去世。近日,全國各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緬懷這位為中國的民主與民權嘔心瀝血的偉人。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 )
A.99周年 B.100周年 C.101周年 D.102周年
13.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個元寶形,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陷入困境,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下列最符合這一描述的圖示是( )
A. B.
C. D.
14.“經過半年的艱苦斗爭,數不清的大小戰斗,證明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是拖不垮的、打不爛的。幾經失敗、周折,我們在山區站穩了腳跟,擴大了、鞏固了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边@條中國共產黨開辟的革命道路是( )
A.城市中心道路 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C.革命統一戰線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5.《紅星照耀中國》認為:不論我們對這一事件的動機及政治背景做何評論,都必須承認這一點,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真好,執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下列標語與之相關的是( )
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B.“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6.紀錄片《忠骨》分《犧牲》《歸來》上下兩集,以講述在韓中國烈士遺骸回國的動人故事為主線,展現了戰爭艱苦卓絕的戰斗場景和將士舍生忘死保家衛國的英雄風貌。這場戰爭是( )
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 C.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
17.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的新階段?!?957年,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走了幾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經濟增長速度。這一階段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A.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B.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C.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D.“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8.“面朝黃土背朝天”以農耕文化為主的中華民族始終保持著精神上對土地的依賴。某農民說“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以下圖片符合此情境的是( )
A. B.
C. D.
19.無錫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從2014年的24049元提升至2024年的46474元。隨著居民收入與生活水平提高,無錫居民家庭越來越注重當下生活品質和未來發展潛力方面的消費支出,“發展型”消費支出(教育、文化、娛樂、醫療等)占消費支出比重提升。這反映出( )
A.計劃經濟體制下物資匱乏的狀況得到改善
B.改革開放后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
D.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經濟發展速度加快
20.楔形文字是兩河流域長期以來眾多民族的通用文字,考古學家通過在兩河流域的大規模發掘,使數以萬計的楔形文字泥板重見天日。下列使用楔形文字的古文明是( )
A.古印度 B.古巴比倫 C.古希臘 D.古埃及
21.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制定了該地區獨特的制度。下圖是小明同學根據中古時期歐洲某制度整理的思維導圖。該制度是( )
A.奴隸制民主政治 B.西歐莊園制
C.封君封臣制 D.君主立憲制
22.這場運動對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沿海地區的影響是航海。……到了這個時候,歐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內看了,不再只向歐洲這一個區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人們對基督教神學教條開始懷疑,因為《圣經》居然對這個事實只字未提。這場運動指的是( )
A.文藝復興 B.三角貿易 C.啟蒙運動 D.獨立戰爭
23.這場戰爭使各參加國死傷人數超過3000萬,直接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當時幣值)。奧匈帝國消失,俄國發生革命,德國戰敗,獲勝的英國、法國、意大利損失慘重。美國試圖掀翻英國的海上霸主寶座,日本在太平洋的地位增強。關于這場戰爭,表述正確的是( )
A.戰后召開的巴黎和會引發了五四運動
B.斯大林格勒戰役是這場戰爭的轉折點
C.中國戰場是這場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D.戰后形成以美蘇為首的兩極對峙格局
24.1859年,某生物學著作出版。書中指出:物種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經歷了由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這本書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這本書的作者是( )
A.貝多芬 B.法布爾 C.達爾文 D.哥白尼
25.伴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人工智能(AI)領域從早期的文本到AI+制造、AI+醫療、AI+教育、AI+農業、AI+交通,每一次理論和技術的突破,都推動著人類不斷向前發展。這一切說明了( )
A.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相結合 B.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C.人工智能發展是一把雙刃劍 D.互聯網技術逐漸在全球普及
二、綜合題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A 戰國各諸侯國變法分布 圖B 北宋時期形勢圖(1111年)
材料二 孝文帝親政時,北魏王朝在政治上、文化上還存在“胡漢雜糅”的不協調現象,而且鮮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也未改變,與逐步封建化了的社會經濟不相適應。因此,孝文帝在馮太后實行封建化改革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又實行了以鮮卑漢化為中心內容的一系列改革。
——摘編自岳雪蓮《從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跋鮮卑的文化變遷》
(1)材料一圖A所示的戰國時期, (人物)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并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唐玄宗即位后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 ”;圖B所示的北宋時期,1069年,宋神宗任用 主持變法,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 (城邦)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2)依據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認為影響改革成敗的因素有哪些?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它一方面調整內部制度,一方面積極對外擴張,憑借一支歐洲最強大的海軍,開始將商業觸角伸向全世界。到20世紀初葉,英國占有殖民地已達3350萬平方公里,約為地球陸地面積的1/4,英國自詡其為“日不落帝國”。
——摘編自《英國的殖民活動與日不落大帝國的崛起》
(1)依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崛起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影響。
材料二
——依據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篇》《世界史·現代史篇》繪制
(2)請從材料二時間軸中找出扭轉美國內戰局勢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末中國進行一次制度變革的嘗試。
(3)請從下列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用序號表示),并從材料二時間軸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對所選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
觀點:①制度變革促進國家發展 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我選擇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擇史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闡述或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開辟和道路創新,中國共產黨道路的選擇與時俱進,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放在第一位。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相關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立足危機探索道路】
材料一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從1918年起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并于“五四”之后以異常迅猛之勢形成高潮。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相繼在各大城市組成,一個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活躍于各地論壇。輿論界表現出來的熱情,正是反映出馬克思主義適應災難深重的中國社會改革之急需。馬克思主義在先進的中國人的心目中,……被作為能夠使國家民族解危救難的理論和方法受到熱切歡迎。
——摘編自“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課題組《胡繩論“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
【腳踏實地確立道路】
材料二 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道路的艱辛探索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在反對“左”傾機會主義的斗爭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終于找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編自丁俊萍主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第一卷
【解放思想發展道路】
材料三 早在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副總編輯時就明確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多次講過這個問題,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就有提及。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薄笆袌鼋洕荒苷f只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萌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贝撕螅囆∑接侄啻沃v過這個問題,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就有提及。
——摘編自武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簡史》等
【展望未來堅定道路】
材料四中國共產黨人倡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是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化,我們闖出了符合世界歷史發展潮流又具有自己民族特點的成功道路,形成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創造出先進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新時代,堅持民族的現代化,就是堅持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
——摘編自胡大平《中國式現代化,是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化》
(1)1919年,《新青年》刊載的圖A人物的哪篇文章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根據材料一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馬克思主義傳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現。
(2)根據材料二,簡述圖B歷史事件的意義。材料二文字中“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哪一道路?圖C會議是如何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的?
(3)根據材料三文字,概括鄧小平的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影響。
(4)指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道路開辟與選擇的感悟。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C D B D A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B D D A D B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A C B
1.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北京人(約70萬-20萬年前)的體貌特征恰好匹配,腦容量較小,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等,同時手腳分工明確,身體結構較前代進步符合題干中“身體上配著一顆有點像猿的頭顱”的描述,C項正確;元謀人(約170萬年前)生活年代更早,體貌特征更原始,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藍田人(約115萬年前)生活年代更早,體貌特征更原始,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山頂洞人(約3萬年前)已具備現代人特征,腦容量接近,不符合“猿類頭顱”的描述,排除D項。故選C項。
2.B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余各以次受封”和所學知識可知,體現周武王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功臣、親屬等,這符合西周分封制內容,B項正確;郡縣制是秦朝統一后在全國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與題干西周不符,排除A項;宗法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注重血緣關系的親疏和家族內部權力繼承秩序,題干未體現,排除C項;行省制是元朝開始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
3.D
【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史記》記載秦二世篡改遺詔,而出土木牘卻顯示秦二世稱“朕奉遺詔”繼位,這表明不同史料存在差異。所以在研究秦朝歷史時,不能只依賴單一史料,應將多種史料相互印證,綜合分析,才能更接近歷史真相,D項正確;《史記》只是眾多研究途徑之一,不是唯一研究途徑,出土木牘就是其他研究途徑的體現,排除A項;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都有價值,不能簡單判定實物史料價值高于文獻史料,它們各有優缺點,需相互補充,排除B項;考古發現是研究途徑之一,但不是唯一研究途徑,文獻記載等同樣重要,排除C項。故選D項。
4.C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鹽鐵專賣是漢武帝時期實施的重要經濟政策。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打擊豪強商賈,漢武帝將鹽、鐵等戰略物資的經營權收歸中央,設立鹽鐵官營制度。這一政策直接干預經濟領域,屬于新的經濟政策,C項正確;休養生息政策是漢初(如文景之治)的經濟政策,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以恢復國力。漢武帝時期已進入國家強盛階段,政策轉向積極干預經濟,排除A項;“推恩令”是漢武帝為解決地方諸侯王勢力過大問題而推行的政治措施,通過分割諸侯封地削弱其權力,屬于政治制度創新,而非經濟政策,排除B項;北擊匈奴是漢武帝時期的軍事行動,旨在解決邊疆威脅、擴張疆域,屬于軍事政策,與經濟政策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5.C
【詳解】據材料“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可知,這種制度指的是科舉制,科舉制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員,以才學為標準,使寒門子弟有機會進入統治階層,符合“布衣可以做宰相”的描述,科舉制創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員的重大創新,其公平競爭的理念被西方國家借鑒,直接推動了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與材料信息不符,C項正確;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實行于秦漢時期與隋唐時期,與選官無關,排除A項、D項;察舉制依賴地方推薦,后期被門閥壟斷,未能實現廣泛的社會流動,排除B項。故選C項。
6.D
【詳解】據題干“‘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因此,“弊”主要是指晚唐五代的武將專權現象,D項正確;宦官專權和外戚干政是指東漢中后期約持續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間的爭斗,與晚唐五代無關,排除AB項;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是宋初統治者需要吸取的教訓,與農民起義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7.B
【詳解】根據題干描述,清朝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對書籍進行嚴格審查,將“悖謬”文字標注并銷毀,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文化手段控制思想,強化統治。因此,最符合題意的選項是通過文化手段強化統治,B項正確;“重視保存傳統文化典籍”片面,雖編纂《四庫全書》有保存典籍的一面,但題干強調禁毀行為,不符合主旨。排除A項;“鼓勵民間藏書與學術研究”與禁毀行為矛盾。排除C項;“推動滿漢文化交流”與題干無關,禁毀針對的是思想控制而非文化融合。排除D項。故選B項。
8.D
【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從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到康熙重用南書房、雍正設立軍機處,表面上是中樞機構的調整,實則是皇帝通過分散或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如南書房分其權、軍機處取代其決策職能),將國家軍政大權逐步集中到自己手中。這些措施的核心邏輯是通過制度設計強化皇權對政務的直接掌控,因此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D項正確;精兵簡政側重機構精簡、提高效率,但題干中清朝不斷增設機構(如南書房、軍機處),并非“簡政”,排除A項;培植勢力(如康熙重用南書房侍從)是手段而非根本目的,其終極目標仍是通過新勢力制衡舊勢力以強化皇權,排除B項;題干中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軍機處均為中央機構,涉及的是皇權與滿洲貴族勢力的矛盾,而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
9.A
【詳解】根據題干“曾經只有廣州一口對外的貿易壟斷局面被徹底打破”指的是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直至1842年才被打破。1842年簽訂了《南京條約》,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打破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A項正確;《北京條約》簽訂于1860年,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天津條約》簽訂的時間是1858年,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馬關條約》簽訂于1895年,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10.C
【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京張鐵路建設時期,火車機車使用的是蒸汽動力,蒸汽動力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京張鐵路體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在交通領域的應用,C項正確;洋務運動在19世紀60-90年代,而京張鐵路修建于1905-1909年,此時洋務運動已結束,該工程不屬于洋務派在交通領域的成就,排除A項;京張鐵路是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干線,但當時中國鐵路建設技術與世界領先水平仍有差距,且1905-1909年處于清末,并非民國初期,排除B項;內燃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京張鐵路的火車機車使用的是蒸汽動力,并非內燃機驅動,排除D項。故選C項。
11.B
【詳解】據材料“他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一系列文章與演說,熱情謳歌十月革命”并結合所學可知,該知識分子為李大釗,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之一,1918年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明確將十月革命視為社會主義革命,并撰寫《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系統宣傳馬克思主義,與題目完全吻合,B項正確;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領袖,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但早期以民主科學思想為主,后期轉向馬克思主義,時間稍晚于李大釗,排除A項;胡適主張實用主義和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康有為是清末維新派代表,主張君主立憲,與馬克思主義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2.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十四年,根據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公式:公元紀年=民國紀年+1911 ,可得1911+14=1925年,即孫中山先生于1925年逝世。已知今年是2025年,用2025-1925=100(周年) ,所以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B項正確;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并非99周年、101周年、102周年,排除ACD項。故選B項。
13.D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陷入困境,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901年《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D項正確;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不屬于“降到谷底,陷入困境,然后上升”,排除AB項;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屬于“降到谷底,陷入困境”的表述,排除C項。故選D項。
14.B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鞏固了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是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B項正確;蘇聯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國情和革命的具體情況,與“鞏固了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沒有聯系,排除A項;革命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立的廣泛政治聯盟,旨在團結一切革命力量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與“鞏固了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沒有聯系,排除C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現代化發展路徑,與“鞏固了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沒有聯系,排除D項。故選B項。
15.D
【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提到的“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指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的背景是日本侵華加劇,民族危機嚴重,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發動了西安事變?!巴V箖葢穑恢驴谷铡迸c西安事變的目的和時代背景相契合,D項正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是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五四運動主要是為了反對巴黎和會上列強對中國主權的侵犯,與西安事變無關,排除A項;“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同樣是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聚焦于收回青島主權問題,和西安事變沒有關聯,排除B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提出的,強調的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革命力量,和西安事變的主旨不同,排除C項。故選D項。
16.D
【詳解】據材料“以講述在韓中國烈士遺骸回國的動人故事為主線”可知,“在韓”明確指向朝鮮半島南部(韓國),需選擇一場在朝鮮半島進行的戰爭,結合所學可知,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3)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的戰爭,戰場覆蓋朝鮮半島,符合“在韓”條件,而抗美援朝戰爭中,大量中國志愿軍烈士犧牲并安葬于朝鮮半島,近年來,中韓兩國通過合作,分批將志愿軍烈士遺骸接回中國,與題干中“遺骸回國”的描述完全一致,D項正確;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左右的近代中國,與韓國無關,排除A項;抗日戰爭從1931—1945年主要發生在中國,且并未出現大規模在韓烈士,排除B項;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爭,與韓國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17.A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到1957年,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走了幾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經濟增長速度”,可知與一五計劃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至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1956年7月13日,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A項正確;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與一五計劃不符,排除B項;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與一五計劃不符,排除C項;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第五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與一五計劃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18.D
【詳解】據題干“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和所學知識可知,安徽鳳陽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小崗村村民率先實行“大包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一種形式),開啟了土地承包的先河,與題目中農民說的實行土地承包情境相符,D項正確;“工農革命軍在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這一行為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分配舉措,排除A項;土地改革法主要是關于土地改革的相關法律規定,目的是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與土地承包經營沒有關系,排除B項;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農民將土地等生產資料入股加入,走集體化道路,屬于集體合作生產模式,并非土地承包,排除C項。故選D項。
19.B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從2014年的24049元提升至2024年的46474元”“發展型”和所學知識可知,從2014-2024年無錫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提升,且注重“發展型”消費,體現改革開放后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B項正確;題干未涉及計劃經濟體制及物資匱乏相關內容,且時間是2014-2024年,此時早已不是計劃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任何內容涉及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外貿易的發展情況,主要圍繞的是無錫居民自身消費支出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排除C項;無錫屬于東部地區城市,且題干內容主要是關于無錫居民消費相關情況,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沒有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
20.B
【詳解】據題干“楔形文字是兩河流域長期以來眾多民族的通用文字”和所學知識可知,兩河流域的文明代表就是古巴比倫王國,B項正確;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排除A項;古希臘是海洋文明,以地中海為核心,排除C項;古埃及文明尼羅河貫穿,排除D項。故選B項。
21.C
【詳解】根據圖片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圖中呈現出國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之間通過封賜土地與提供效忠、兵役等形成的層級關系,這符合封君封臣制的特點。封君封臣制下,上級封君賜予下級封臣土地等,封臣要對封君效忠并履行相應義務,如服兵役等,C項正確;奴隸制民主政治主要存在于古代希臘城邦等,以公民參與政治為特點,與圖中封建等級關系不符,排除A項;西歐莊園制強調的是莊園內的經濟生產、農奴勞作等經濟關系,并非這種封建主之間的等級分封關系,排除B項;君主立憲制是近代英國等國家確立的政治體制,有議會等政治機構參與權力分配,和圖中中古時期封建等級制度不同,排除D項。故選C項。
22.A
【詳解】據材料“人們對基督教神學教條開始懷疑”并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西歐各國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這場運動對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沿海地區的影響是航海,A項正確; 三角貿易是歐洲殖民者販賣黑奴的貿易,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B項;啟蒙運動是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掀起的一場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思想解放運動,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C項;獨立戰爭是美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戰爭,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23.A
【詳解】根據材料“奧匈帝國消失,俄國發生革命,德國戰敗,獲勝的英國、法國、意大利損失慘重。美國試圖掀翻英國的海上霸主寶座,日本在太平洋的地位增強”可知,這場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結束后,巴黎和會召開,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A項正確;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排除B項;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主戰場,排除C項;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以美蘇為首的兩極對峙格局,排除D項。故選A項。
24.C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1859年,某生物學著作出版。書中指出:物種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經歷了由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這本書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9年,英國的達爾文著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版。書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即生物進化論的觀點;《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促進了社會的競爭發展。由此可知這本書的作者是達爾文,C項正確;貝多芬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與題干內容反映的《物種起源》一書沒有聯系,排除A項;法布爾,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博物學家、數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與題干內容反映的《物種起源》一書沒有聯系,排除B項;哥白尼是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與題干內容反映的《物種起源》一書沒有聯系,排除D項。故選C項。
25.B
【詳解】根據材料“工智能(AI)領域從早期的文本到AI+制造、AI+醫療、AI+教育、AI+農業、AI+交通,每一次理論和技術的突破,都推動著人類不斷向前發展”的信息可知,當代世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不斷突破,不斷創新,促進了信息時代不斷推進,這反映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B項正確;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相結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但材料并未體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內容,排除A項;題干描述的是人工智能促進了人美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是積極作用,沒有體現消極作用,因此人工智能發展是一把雙刃劍這一說法不正確,排除C項;題干主語是人工智能(AI)領域,不是互聯網,而且題干描述的是人工智能(AI)領域不斷擴展,不是全球普及,排除D項。故選B項。
26.(1) 秦孝公 開元盛世 王安石 雅典
(2)背景:胡漢之間在政治、文化上存在不協調現象;鮮卑生活方式、習俗落后,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馮太后的封建化改革效果良好。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封建化,增強了北魏的實力;緩和了民族矛盾,促進了民族交融;使洛陽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3)因素:是否得到統治者的支持;改革家的努力;是否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詳解】(1)填空:根據材料“圖A 戰國各諸侯國變法分布”“圖B 北宋時期形勢圖(1111年)”和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秦國面臨六國競爭,秦孝公渴望改變秦國落后面貌,于是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商鞅變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如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和軍功等,極大提升秦國國力。即①為秦孝公。唐玄宗統治前期,選賢任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即②為開元盛世。北宋中期,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土地兼并和邊患問題等,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富國強兵,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即③為王安石。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雅典,他擴大公民權利,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經濟文化也十分繁榮,城邦達到全盛。即④為雅典。
(2)背景:根據材料二“北魏王朝在政治上、文化上還存在‘胡漢雜糅’的不協調現象,而且鮮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也未改變,與逐步封建化了的社會經濟不相適應”可知,北魏當時“胡漢雜糅”,政治文化不協調,鮮卑舊俗落后,與封建化的社會經濟不適應。所以,背景為胡漢之間在政治、文化上存在不協調現象;鮮卑生活方式、習俗落后,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根據材料三“孝文帝在馮太后實行封建化改革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又實行了以鮮卑漢化為中心內容的一系列改革”可知,馮太后前期封建化改革有成效,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礎。即背景為馮太后的封建化改革效果良好。故背景:胡漢之間在政治、文化上存在不協調現象;鮮卑生活方式、習俗落后,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馮太后的封建化改革效果良好。
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促進封建化、增強北魏實力、緩和民族矛盾、促進民族交融以及洛陽為北方中心城市等角度進行分析,在經濟上,促進北魏從游牧經濟向農耕經濟轉變,封建化進程加快,國力增強;在民族關系上,鮮卑等少數民族與漢族交流融合加深,民族矛盾緩和;在文化和政治中心上,洛陽因改革成為北方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故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封建化,增強了北魏的實力;緩和了民族矛盾,促進了民族交融;使洛陽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3)因素: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如秦孝公支持商鞅變法,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統治者的支持能為改革提供政治保障和資源調配權力。即因素為是否得到統治者的支持;改革家需有堅定信念、卓越智慧和組織能力,像商鞅堅決推行變法,不懼舊勢力阻撓。即因素為改革家的努力;北魏孝文帝改革順應民族交融和封建化趨勢,取得積極效果。順應趨勢能讓改革有強大助力。即因素為是否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改革需符合國家發展需求和人民利益訴求,如商鞅變法獎勵耕織,利于百姓生活和國家經濟發展,能獲民眾支持。即因素為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27.(1)原因: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政局穩定;通過殖民擴張獲得財富(或資本原始積累);擁有強大的海軍。(任意一點)影響:英國的商業遍及全世界;很多地區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任意兩點)
(2)歷史事件: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嘗試:戊戌變法。
(3)【示例一】我選擇的觀點:①
選擇史事:美國內戰結束;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選擇符合觀點的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史事)
闡述或說明:1865年,美國內戰以北方獲勝結束,經過這場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868年,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通過改革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為解決經濟大危機,1933年羅斯福新政開始實施,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增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制度變革可以促進社會發展。
【示例二】我選擇的觀點:②
選擇的史事:工業革命;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
闡述或說明: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 “蒸汽時代”。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制度確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這是生產技術的重大創新。流水線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汽車能夠大量生產并普及,進一步推動了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綜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巨大推動作用。
【詳解】(1)原因:根據材料一“調整內部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 君主立憲制。這一制度使英國政局穩定,為經濟發展和對外擴張提供了政治保障,有利于集中力量進行發展和掠奪;根據材料一“積極對外擴張”“英國占有殖民地已達3350萬平方公里”可知,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在海外獲取大量財富,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也拓展了海外市場;根據材料一“憑借一支歐洲最強大的海軍”可知,強大海軍是英國對外擴張、保護海外貿易和殖民地的有力工具,保障其殖民活動順利開展。
影響:根據材料一“將商業觸角伸向全世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進行商業擴張,商業活動遍布全球,加強了與世界各地經濟聯系,促進了貿易發展 ;同時英國擁有大量殖民地的存在使其成為“日不落帝國”,但對殖民地人民而言,英國的殖民統治帶來沉重災難,包括經濟剝削、政治壓迫等;英國在殖民過程中,將歐洲文化傳播到殖民地,一定程度上改變殖民地文化面貌;英國的殖民和商業活動加強了世界各地聯系,客觀上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發展。
(2)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二時間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2年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這一宣言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為北方軍隊贏得內戰勝利提供了重要力量,從而扭轉美國內戰戰局 。
嘗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中國面臨嚴重民族危機,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雖然變法最終失敗,但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產生廣泛而持久影響,是中國制度變革的一次重要嘗試 。
(3)觀點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內戰以北方獲勝結束,廢除奴隸制,實現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掃除障礙,促進美國社會發展,從經濟、政治等多方面提升美國實力。明治維新時期,明治政府通過一系列改革,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學習,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擺脫民族危機,實現富國強兵,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極大推動日本社會發展 。羅斯福新政通過政府對經濟全面干預,在金融、工業、農業、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改革,緩解經濟危機,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穩定美國經濟和社會秩序,對美國及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通過這三個史事,可得出觀點:制度變革促進社會發展。
論述時從美國內戰結束、明治維新和羅斯福新政的影響出發圍繞觀點進行表述,注意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865年,美國內戰以北方獲勝結束,經過這場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868年,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通過改革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為解決經濟大危機,1933年羅斯福新政開始實施,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增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制度變革可以促進社會發展。
觀點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工廠制度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一步發展,推動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為資本主義國家積累大量財富。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是生產技術創新,推動美國汽車工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從這兩個史事能看出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從而得出觀點:科技推動經濟發展。
論述時從工業革命和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的意義出發圍繞觀點進行表述,注意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制度確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這是生產技術的重大創新。流水線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汽車能夠大量生產并普及,進一步推動了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綜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巨大推動作用。
28.(1)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表現:各大城市出現研究團體;傳播中心活躍;輿論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馬克思主義開始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
(2)歷史意義: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
做法: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遵義會議后成立了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
(3)主張:充分肯定市場經濟的作用,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4)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感悟:中國共產黨道路的開辟與選擇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結合起來;我國發展道路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道路的選擇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偉大奮斗精神;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群眾路線;堅持道路自信等。
【詳解】(1)文章:根據材料一圖A李大釗并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在當時,新文化運動蓬勃發展,各種思潮涌動。這篇文章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和階級斗爭理論等。
表現:根據材料一“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相繼在各大城市組成”可知,各大城市出現研究團體,如北京、上海等地,這些城市成為傳播中心,異常活躍。根據材料一“一個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活躍于各地論壇”可知,傳播中心活躍;輿論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眾多報刊雜志紛紛刊載相關文章進行討論和宣傳;據材料一“被作為能夠使國家民族解危救難的理論和方法受到熱切歡迎”和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開始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群眾基礎。
(2)歷史意義:根據材料二圖B南昌起義的意義可知,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向全世界表明中國共產黨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決心。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
道路:根據材料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終于找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并結合所學可知,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早期武裝起義,大多以攻打大城市為目標,結果都遭受挫折。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后,分析了中國國情,認識到城市敵人力量強大,而農村敵人統治相對薄弱。于是開始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武裝割據。經過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這條道路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做法:根據材料二圖C遵義會議會址并結合所學遵義會議內容可知,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這是會議的核心內容。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從組織上解決了“左”傾錯誤領導問題。遵義會議后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3)主張:根據材料三“市場經濟不能說只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萌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可知,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逐漸顯現,經濟發展面臨瓶頸。鄧小平經過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充分肯定市場經濟的作用,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一主張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打破了將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是社會制度屬性的思想禁錮。
影響:根據材料南方談話的內容和所學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影響可知,這一主張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得到激發,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理論支撐。
(4)最新理論成果:根據所學可知,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它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感悟: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據上述材料及材料四“我們闖出了符合世界歷史發展潮流又具有自己民族特點的成功道路……堅持民族的現代化,就是堅持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并結合所學可知,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國情和實際問題,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情況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和理論,這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無論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還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推進改革開放,都是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邁進。在道路選擇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但始終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從南昌起義的艱難探索,到遵義會議的偉大轉折,再到改革開放的大膽嘗試,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和創新勇氣。歷史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同時,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并且要堅定道路自信,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若其他角度也言之有理也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灵武市| 溧水县| 海口市| 安溪县| 尉犁县| 中阳县| 大丰市| 汝阳县| 台东市| 开阳县| 美姑县| 瑞丽市| 萍乡市| 建湖县| 昭觉县| 芦溪县| 泸水县| 杭锦旗| 莱西市| 白朗县| 湘西| 江门市| 香格里拉县| 德州市| 康乐县| 双柏县| 商洛市| 安顺市| 平武县| 高要市| 阜南县| 建平县| 威宁| 濮阳县| 正宁县| 邳州市| 蒙阴县| 清远市| 鲁甸县| 泾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