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為“天宮課堂”設計一個小實驗跨學科實踐第十章 從粒子到宇宙(滬粵版)八年級下活動主題“天宮課堂”第一課——我國航天員王亞平在葉光富、翟志剛的配合下,于 2021年12月9日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天宮課堂”授課,展示了中國空間站的工作與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共享,畫面清楚,聲音清晰。活動主題同學們能清晰地看到在微重力環境中,浮力消失了,注入氣泡的水球中成正、倒兩個王亞平的像,等等,大家感到非常奇妙!還有更多其它跟多有趣的實驗向象,不少同學都想為空間……浮力消失實驗水球膜與水球實驗泡騰片實驗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液體內部壓強處處相等,不再有上下表面壓強差,浮力幾乎消失。在失重環境下,水滴會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收縮成一個接近完美球體的水球。泡騰片放入水中產生大量的氣泡,氣泡不會從水球中冒出。實驗中的水球像一個藍色地球。活動主題“天宮課堂”第二課——2022年3月23日,我國航天員王亞平、葉光富、翟志剛再次進行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讓位于地球的同學們再次感知宇宙的奧秘……活動主題在微重力環境中,航天員老師們進行了神奇的太空“冰雪”實驗、液橋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等……神奇的太空“冰雪”實驗王亞平老師用一個小木棒碰下過飽和溶液,立刻就形成結晶,而且在結晶的過程中會釋放熱,所以外觀看似冰球,其實是個“熱球”。王亞平老師說,冰球摸上去是熱乎乎的。液橋實驗在太空環境下,兩個塑料板上的水滴慢慢連接在一起,從而拉長形成液橋,并且因為在微重力的環境下,形成的液橋可以拉得比較長。活動主題在微重力環境中,航天員老師們進行了神奇的太空“冰雪”實驗、液橋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等……水油分離實驗在微重力環境下,用力搖晃混合之后,油和水就混合到了一起,哪怕靜置下來,也依舊保持混合狀態。但是在空間站,雖然沒有了重力,但是水和油的物理性質是不會變的,密度不同,通過旋轉、離心的方式就可以把它們分離出來的。太空拋物實驗在空間站艙內,冰墩墩幾乎不受重力作用,不論往哪個方向拋,冰墩墩幾乎都可以勻速直線運動,因為物體只受到微弱的空氣阻力作用,速度方向和大小的變化都很微小。活動主題“天宮課堂”第三課——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號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位“太空教師”聯袂帶來了“天宮課堂”第三課……活動主題課堂上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也向地面的同學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掉頭的扳手等神奇科學現象……毛細效應實驗陳冬老師將三根粗細不同的量管放入水中,沒過多久,水便上升到達量管頂部。由于沒有重力束縛,流體表面張力作用會更加明顯,驅動液面快速上升。在微重力環境下,快速向水球擠出空氣,水球會劇烈震動,而在水球內加入一個空心鋼球后,再次向其擠出空氣,發現它居然變“懶”了,振動幅度小了很多水球變“懶”實驗活動主題課堂上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也向地面的同學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掉頭的扳手等神奇科學現象……太空趣味飲水在地面上,我們用很長的吸管飲水,感覺會很費力,而在微重力的環境下,即使劉洋老師用2米的飲水管飲水也很輕松在微重力環境下,不同旋轉方式的“T”型扳手會頑皮地“掉頭”,而他們“掉頭”的方式和穩定程度,與它們的旋轉方式和質量的分布有關會掉頭的扳手活動主題“天宮課堂”第四課——2023年9月21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科普授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夢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活動主題課堂上兩位航天員老師玩心大發,通過玩火、玩水、玩球、玩陀螺等方式為同學們演示球形火焰實驗、 太空“乒乓球”實驗、動量守恒實驗以及又見陀螺實驗……球形火焰實驗由于微重力環境幾乎消除了浮力對流,燃燒后的氣體,向各個方面運動的趨勢相同,因此不管蠟燭的方向朝向哪里,火焰都近似球形使用普通球拍,水球“乒乓球”沒有破裂,而是牢牢粘在球拍上;使用毛巾加工成的球拍,水球不僅沒有被吸收,反而彈開了;這是因為除了表面張力,使水球不容易破裂之外,毛巾的表面布滿了疏水的微絨毛,有很好的疏水性能太空“乒乓球”實驗活動主題又見陀螺實驗在空間站,航天員手握快速自轉的陀螺,改變陀螺的方向,航天員的身體也會隨之運動這是由于陀螺快速自轉,產生了角動量,再改變它的方向時,角動量會產生顯著的變化,陀螺與航天員的手,產生了反作用力學,從而讓航天員輕松地實現了轉身航天員首先用一個鋼球A碰撞另一個完全相同相同的鋼球B,如果是正碰撞,會發現A停止運動,B由靜止變為運動狀態,且速度與A的初速度相同,動量守恒實驗課堂上兩位航天員老師玩心大發,通過玩火、玩水、玩球、玩陀螺等方式為同學們演示球形火焰實驗、 太空“乒乓球”實驗、動量守恒實驗以及又見陀螺實驗……活動主題天宮課堂中航天員老師們向我們展示了神奇有趣的科學實驗,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多科目的知識點,涉及到了我們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學習的多個板塊內容,激發我們現階段學習的熱忱,同時也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指引……方案制定與實施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你學過的物理知識,設計一個在空間站里做的物理小實驗,也可以是跨學科的實驗。要有實驗原理、實驗方案、實驗器材以及實驗展示。物理生物化學地理成果展示與交流在班級演示你所設計的小實驗,并推選幾個優秀的小實驗和實施方案;寫一封請求實現心愿的信件。將推選的小實驗、實施方案和信件寄給中國國家航天局。如果你對“天宮課堂”還有更好的建議與設想,也可附在信內。02隨堂練習1、如圖所示,在“天宮”課堂中,航天員將兩個水球逐漸靠近,發現兩個水球吸在了一起,“吸”的原因與下列現象中相同的是( )A.在清掃家里衛生時,用吸塵器吸灰塵B.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擠壓后能“吸”在一起C.炎熱的天氣里,用吸管吸瓶中的飲料D.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兩個半球“吸”在一起B2、“天宮課堂”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交流,其中將信息傳回地面主要是通過( )A.電磁波 B.超聲波 C.次聲波 D.紅外線A3、在“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展示了“浮力消失”的實驗。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中,她用吸管把乒乓球輕輕壓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觀察到乒乓球靜止不動,如甲所示。在中國科技館的同學們做了同樣的實驗,乒乓球卻迅速上浮直至漂浮,如乙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中,乒乓球的質量為零B.圖甲中,水所受的重力幾乎為零,因此“浮力消失”C.圖乙中,乒乓球上浮時所受的浮力等于所受的重力D.圖乙中,乒乓球上浮過程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大02隨堂練習B4、如圖所示,王亞平在天宮課堂展示高空拋物實驗,用到的道具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之一的冰墩墩,冰墩墩從地面被帶到太空,它的質量( )A.比在地面時大 B.和在地面時相同C.比在地面時小 D.變為零B5、“天宮課堂”上,航天員老師王亞平和葉光富做了“扔冰墩墩”游戲,冰墩墩被扔出后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冰墩墩離手后能繼續運動是因為它一直受到慣性B.冰墩墩離手后能繼續運動是因為它自身有一個向前沖的作用力C.冰墩墩離手后能繼續運動是因為冰墩墩具有慣性D.從冰墩墩離手到最后被接住,冰墩墩的慣性慢慢變小為002隨堂練習C6、在“天宮課堂”第二課的互動環節中,王亞平回答網友提問,講述了在空間站里流眼淚是怎樣的體驗。你認為以下成語能恰當表達空間站中流淚情景的是( )A.潸然淚下 B.淚如雨下C.熱淚盈眶 D.聲淚俱下C7、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開講。宇航員王亞平做了水球成像實驗(如圖),當往水球中央添加一個氣泡時(如圖甲),可看到一個正立縮小和一個倒立縮小的頭像(如圖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球只能成倒立的像B.氣泡把水球內圈變為兩個凸透鏡的組合C.失重環境下透鏡成像規律與地面上的相同D.圖乙中倒立的像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02隨堂練習C8、2023年9月21日,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夢天實驗艙內進行“天宮課堂”授課。航天員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實驗,將水球當作乒乓球來打。當被打出去的水球在空中運動時( )A.以航天員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B.以夢天實驗艙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C.以地球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D.以球拍為參照物,水球是運動的02隨堂練習D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天宮課堂”2022年3月23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在“太空拋物”實驗中,請來頂流助教冰墩墩,當王亞平老師將冰墩墩拋出后,冰墩墩實現了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現象。02隨堂練習請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我們所學過的物理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王亞平老師可以在太空站里生活,所以“天宮”內的氣壓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天宮”外氣壓;(2)王亞平老師給冰墩墩施加一個力,冰墩墩動起來了,這體現了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當冰墩墩離開王亞平老師的手后,以天宮為參照物,我們看到冰墩墩將做 。大于運動狀態勻速直線運動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