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地表形態的變化一.選擇題(共16小題)峽灣根據是否常年被海冰覆蓋,分為極地氣候峽灣和溫帶氣候峽灣。如圖是發育極地氣候峽灣的甲地和發育溫帶氣候峽灣的乙地位置圖。據此完成1﹣1題。1.參與峽灣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①化學溶蝕②海浪侵蝕③冰川刨蝕④風力侵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在歷史的變遷中,隨著含鹽高的海洋、湖泊不斷蒸發,其中的鹽分結晶沉淀形成的巖石,就叫做鹽巖。鹽丘底辟構造(圖1)是地下較深處密度較小的高塑性巖石(鹽巖)在差異重力作用下向上拱起,刺穿上覆巖層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具有重要的油氣地質意義。新疆溫宿鹽山國家地質公園內鹽山地貌奇特,山上“鹽刀”“鹽錐”和“鹽劍”猶如插滿千萬把尖刀(圖2)。據此完成2﹣2題。2.新疆溫宿鹽山國家地質公園內“鹽刀”等景觀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風力侵蝕 C.冰川侵蝕 D.重力崩塌3.(2024春 大祥區校級期末)江西三清山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組成該山體的花崗巖水平及垂向節理發育,山體演變初期在內力作用主導下形成峰巒,后來外營力進一步沿節理破壞,逐漸發育成峰叢、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觀,完成下題。⑤階段塑造巖石形態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風力侵蝕 B.流水侵蝕 C.流水沉積 D.風化作用4.(2024春 寧波期末)關于戈壁成因,學界說法眾多,甲說法認為,河流攜帶的碎屑物沉積下來,后強風吹走地表細小顆粒,只留下較大石塊覆蓋在地表而形成。乙說法認為,由于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石塊底部多縫隙,大風中攜帶的沙塵被地表石塊截留,沙塵填補縫隙,長此以往,石塊逐漸被頂托出地表,形成戈壁。研究人員在A地野外通過對戈壁斷面(如圖)的觀察發現,該地地表為石塊,地表以下都是黃土。如圖1為甲和乙兩說法示意圖,圖2為A地景觀圖。A地戈壁成因最可能符合哪種說法且使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依次是( )A.甲 流水沉積 風力侵蝕B.乙 風化作用 風力沉積C.甲 流水沉積 風化作用D.乙 風化作用 流水沉積5.(2024春 紅橋區校級期末)圖示所反映出該國海岸非常曲折,有眾多的島嶼和深入內陸的狹長海灣.形成這處海岸特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板塊擠壓 C.冰川侵蝕 D.地殼下陷6.(2024 和平區一模)受板塊擠壓影響,青藏高原地殼目前仍整體處于抬升中,但高原內部的抬升并不均勻,高原內部河流地貌的演變也深受其影響。考察發現,在雅魯藏布江干流謝通門以下1000千米河段,峽谷(寬度200米以下)段和寬谷(寬度3000米以上)段相間分布。如圖為雅魯藏布江干流在謝通門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寬度和沉積物厚度統計圖。讀圖回答,雅魯藏布江干流寬谷段和峽谷段地殼抬升速度差異及主要外力形式應為( )A.峽谷地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蝕作用強B.峽谷地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積作用強C.寬谷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蝕作用強D.寬谷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積作用強7.(2024 浦東新區校級期末)造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表形態的作用是( )A.流水侵蝕作用 B.風力沉積作用C.風力搬運作用 D.流水沉積作用8.(2024 武強縣校級期末)在干旱或寒冷地區,坡度較平緩的坡麓地帶堆積巖屑形成倒石堆。如圖示意某地倒石堆示意圖,形成巖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風積作用 B.物理風化 C.化學風化 D.生物風化9.(2024 佳木斯期中)讀“某地景觀演變示意圖”,圖示景觀演變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搬運作用 B.風化作用 C.侵蝕作用 D.堆積作用10.(2024 武漢期中)我國科學家研究的碳封存技術,是將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后,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實現工業過程的碳減排,變廢為寶。2021年我國某鋼鐵公司利用該技術每年能處理二氧化碳15000噸,利用脫硫渣15萬噸。礦化反應產生的石灰石,經處理后,直接輸送到廠內其他生產環節,代替外購石灰石原料。從高爐煉鋼到二氧化碳、廢渣再利用,工廠內部就形成了再循環。在國外,目前最大的二氧化碳礦化封存項目位于冰島,二氧化碳處理量每年僅50噸。如圖示意碳封存技術原理。完成研究者稱這一靈感來自大自然中堅硬的巖石、礦物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接觸產生化學變化,形成松散堆積物的過程。該過程屬于外力作用中的( )A.風化作用 B.侵蝕作用 C.搬運作用 D.沉積作用11.(2024 西城區校級期中)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聯系。如圖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讀圖回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a表示風力侵蝕作用②b表示風力搬運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蝕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運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2.(2024 長寧區校級期中)下列各種地表形態中,由同一種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瀑布、海灘B.沙丘、風蝕蘑菇C.三角洲、沖積扇D.河流峽谷、花崗巖球狀風化13.(2024 天津期中)河流階地是指在地質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如圖示意發源于太行山的拒馬河的河流階地。據此完成問題。如圖示多級河流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地殼垂直上升、流水侵蝕B.地殼垂直下降、流水沉積C.地殼垂直上升、流水沉積D.地殼垂直下降、流水侵蝕14.(2022秋 溫州期末)如圖為某同學設計的外力作用模擬實驗示意圖,實驗過程如下:將大小形狀適宜的頁巖用熱水浸泡一分鐘,隨后緩慢地放入另一個燒杯的冷水中。重復上述過程3~5次,觀察頁巖表面發生的變化。該實驗模擬的外力作用是( )A.高溫變質 B.侵入冷凝 C.刨蝕作用 D.風化作用15.(2024 浙江開學)形成下列四種地貌景觀的外力作用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2022秋 寧縣校級期末)如圖為某河段景觀素描圖,下列有關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類型的組合,正確的是( )A.甲——流速慢——沉積作用——倉儲用地B.乙——流速快——侵蝕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積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蝕作用——防洪堤用地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 九龍坡區校級開學)下圖為新西蘭地理事物簡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與以丘陵地形為主的新西蘭北島不同,新西蘭南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可占該島面積的70%,許多山峰超過3000米。南島山地頂部多積雪、冰川,現代冰川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新西蘭南島峽灣地貌發育,如米爾福德峽灣(如圖)。在峽灣峭壁上,大小瀑布叮咚或者轟鳴,匯成動聽的天然交響樂。(1)與北島相比,新西蘭南島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2)簡述米爾福德峽灣的形成過程。(3)從地質作用角度分析甲沿海地區土壤肥沃的原因。18.(2024秋 建德市校級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從外力作用表現形式看,甲河段主要表現為流水的 作用,通常形成的地貌是 。(2)乙河段以堆積作用為主的是 (A岸/B岸),適合聚落建設的是 (A岸/B岸)。(3)丙處往往形成 地貌,請簡要描述其形成過程: 。(4)從水源、土壤和自然災害的角度,分析人們常選擇河流階地作為居住和耕作場所的原因。19.(2024 岳陽縣校級開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丹霞山位于廣東省北部,在白堊紀陸相紅色砂礫巖(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基礎上發育而成。風化洞穴是丹霞山重要的地貌類型,在祿意堂其中一個較淺的弧形崖壁內,底部和頂部發育小型蜂窩狀洞穴,錦石巖洞為一個深12米、高8米的扁平洞穴,在洞穴后壁發育小型蜂窩狀洞穴,洞穴下部因被藻類覆蓋而呈現綠色,故名龍鱗片石。研究表明,長石類礦物在雨水充足條件下易向黏土礦物轉變,從而體積膨脹。如圖示意丹霞山錦江兩岸的祿意堂和錦石巖洞相對位置,圖中洞穴朝向是與正北方向沿順時針方向的夾角。(1)分析丹霞山多風化洞穴的原因。(2)祿意堂巖壁中部沒有小型蜂窩狀洞穴,說明其與頂部、底部風化條件的差異。(3)分析錦石巖洞深度大的原因。20.(2024 衡陽縣校級開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是武漢城市圈的龍頭。其地理位置、交通、科教、人才及產業基礎等方面優勢明顯,是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黃岡緊鄰武漢,主要發展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已與武漢共建了“中國光谷黃岡產業園”等區域產業互動融合示范區。如圖示意武漢城市圈及其分布。(1)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說明黃岡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武漢因素。(3)為推進武漢城市圈區域協調發展,結合材料,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議。新課預習銜接 地表形態的變化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峽灣根據是否常年被海冰覆蓋,分為極地氣候峽灣和溫帶氣候峽灣。如圖是發育極地氣候峽灣的甲地和發育溫帶氣候峽灣的乙地位置圖。據此完成1﹣1題。1.參與峽灣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①化學溶蝕②海浪侵蝕③冰川刨蝕④風力侵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是在內力和外力長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點和時期往往以某一種作用占主導。【解答】解:聯系已學可知,峽灣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沒而形成的槽形谷。冰川U形谷由冰川刨蝕形成,③正確。化學溶蝕主要發生在可溶性巖石分布地區,①錯誤。海水淹沒冰川U形谷后海水侵蝕作用顯著,風力侵蝕的影響較小,②正確,④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參與峽灣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在歷史的變遷中,隨著含鹽高的海洋、湖泊不斷蒸發,其中的鹽分結晶沉淀形成的巖石,就叫做鹽巖。鹽丘底辟構造(圖1)是地下較深處密度較小的高塑性巖石(鹽巖)在差異重力作用下向上拱起,刺穿上覆巖層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具有重要的油氣地質意義。新疆溫宿鹽山國家地質公園內鹽山地貌奇特,山上“鹽刀”“鹽錐”和“鹽劍”猶如插滿千萬把尖刀(圖2)。據此完成2﹣2題。2.新疆溫宿鹽山國家地質公園內“鹽刀”等景觀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風力侵蝕 C.冰川侵蝕 D.重力崩塌【分析】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是在內力和外力長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點和時期往往以某一種作用占主導。【解答】解:由材料可知,新疆溫宿鹽山國家地質公園內鹽山地貌奇特,山上“鹽刀”“鹽錐”和“鹽劍”猶如插滿千萬把尖刀,“鹽刀”是雨水沖刷塑造而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蝕地貌,A正確。雅丹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為風力侵蝕,B錯誤。緯度、海拔不夠高,冰川侵蝕的作用影響小,C錯誤。重力崩塌容易形成松散的堆積物,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新疆溫宿鹽山國家地質公園內“鹽刀”等景觀形成的外力作用,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3.(2024春 大祥區校級期末)江西三清山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組成該山體的花崗巖水平及垂向節理發育,山體演變初期在內力作用主導下形成峰巒,后來外營力進一步沿節理破壞,逐漸發育成峰叢、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觀,完成下題。⑤階段塑造巖石形態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風力侵蝕 B.流水侵蝕 C.流水沉積 D.風化作用【分析】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解答】解:根據課本內容可知,三清山位于江西,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氣候濕潤,風力侵蝕較弱,流水侵蝕較強,在階段⑤,流水沿水平節理侵蝕,形成各類造型石,B正確,AC錯誤。風化作用是巖石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的影響下,巖石遭受破壞,產生裂隙從而形成松散沉積物的過程,不屬于⑤階段塑造巖石形態的主要外力作用,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屬于基礎題,讀圖解答問題。4.(2024春 寧波期末)關于戈壁成因,學界說法眾多,甲說法認為,河流攜帶的碎屑物沉積下來,后強風吹走地表細小顆粒,只留下較大石塊覆蓋在地表而形成。乙說法認為,由于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石塊底部多縫隙,大風中攜帶的沙塵被地表石塊截留,沙塵填補縫隙,長此以往,石塊逐漸被頂托出地表,形成戈壁。研究人員在A地野外通過對戈壁斷面(如圖)的觀察發現,該地地表為石塊,地表以下都是黃土。如圖1為甲和乙兩說法示意圖,圖2為A地景觀圖。A地戈壁成因最可能符合哪種說法且使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依次是( )A.甲 流水沉積 風力侵蝕B.乙 風化作用 風力沉積C.甲 流水沉積 風化作用D.乙 風化作用 流水沉積【分析】不同區域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區以風力作用為主,濕潤、半濕潤地區流水作用顯著,高山地區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區多海浪作用。【解答】解:根據材料“研究人員在A地野外通過對戈壁斷面(右圖)的觀察發現,該地地表為石塊,地表以下都是黃土”可知,其中黃土屬于風力沉積而成;根據乙的說法可知,乙說法地層剖面上部為被頂托出來的石塊,下部是風力堆積的沙塵,與A地戈壁景觀斷面符合,西北地區晝夜溫差大,石塊底部多縫隙是風化作用形成,大風中攜帶的沙塵被地表石塊截留是風力沉積,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5.(2024春 紅橋區校級期末)圖示所反映出該國海岸非常曲折,有眾多的島嶼和深入內陸的狹長海灣.形成這處海岸特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板塊擠壓 C.冰川侵蝕 D.地殼下陷【分析】本題考查地質作用的知識,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解答】解:甲圖中海岸非常曲折,有眾多的島嶼和深入內陸的狹長海灣。形成這種海岸特點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古代冰川作用的影響,由于冰川的侵蝕,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形成許多懸崖峭壁、幽深曲折的峽灣。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中等,需掌握地質作用的知識,并具備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決問題。6.(2024 和平區一模)受板塊擠壓影響,青藏高原地殼目前仍整體處于抬升中,但高原內部的抬升并不均勻,高原內部河流地貌的演變也深受其影響。考察發現,在雅魯藏布江干流謝通門以下1000千米河段,峽谷(寬度200米以下)段和寬谷(寬度3000米以上)段相間分布。如圖為雅魯藏布江干流在謝通門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寬度和沉積物厚度統計圖。讀圖回答,雅魯藏布江干流寬谷段和峽谷段地殼抬升速度差異及主要外力形式應為( )A.峽谷地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蝕作用強B.峽谷地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積作用強C.寬谷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蝕作用強D.寬谷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積作用強【分析】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解答】解:雅魯藏布江干流寬谷段和峽谷段其地殼抬升的速率不同,具體來說,峽谷地段地殼抬升速率快,河流落差增大,河水流速快,下蝕能力更強,堆積作用微弱,導致峽谷段寬度小,峽谷段沉積物厚度小;而寬谷地段地殼抬升速率慢,河水流速慢,河流下蝕能力較弱,側蝕作用較強,因此寬谷段沉積物厚度大,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雅魯藏布江干流寬谷段和峽谷段地殼抬升速度差異及主要外力形式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7.(2024 浦東新區校級期末)造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表形態的作用是( )A.流水侵蝕作用 B.風力沉積作用C.風力搬運作用 D.流水沉積作用【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解答】解:黃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風力沉積作用而成的,有風吹來的高原之說。但在黃土高原之上的那種千溝萬壑地表形態則是因為黃土的土質疏松,黃土高原地區的降水又多集中在每年的7、8月,且多暴雨,在暴雨與流水的沖侵蝕作用下而成的,A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的關鍵是考生首先要區分黃土高原的主要成因與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地表形態的成因不同,這是考生最容易弄錯的,試題有一定的區分度,屬于中檔性的題目。8.(2024 武強縣校級期末)在干旱或寒冷地區,坡度較平緩的坡麓地帶堆積巖屑形成倒石堆。如圖示意某地倒石堆示意圖,形成巖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風積作用 B.物理風化 C.化學風化 D.生物風化【分析】不同區域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區以風力作用為主,濕潤、半濕潤地區流水作用顯著,高山地區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區多海浪作用。【解答】解:在干旱的地區,由于溫度的變化,巖石物理風化作用強烈,巖石由于熱脹冷縮,反復膨脹和收縮,使巖石崩解破碎形成巖屑;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土壤或巖層中凍結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凍結,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凍結,這種融化、凍結的過程稱為凍融作用,也屬于物理風化,反復的凍融也加速了巖石崩解破碎形成巖屑。綜上所述,形成巖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物理風化,而與風積作用、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無關,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9.(2024 佳木斯期中)讀“某地景觀演變示意圖”,圖示景觀演變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搬運作用 B.風化作用 C.侵蝕作用 D.堆積作用【分析】不同區域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區以風力作用為主,濕潤、半濕潤地區流水作用顯著,高山地區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區多海浪作用。【解答】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在溫度、水及生物等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經常遭到破壞,形成許多松散物質,這種作用叫風化作用,圖示景觀演變就是巖石崩解破碎的過程,B正確。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搬運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巖屑和溶解質等風化物被外營力搬往他處的過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A錯誤。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侵蝕作用指風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運動狀態下改變地面巖石及其風化物的過程,C錯誤。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堆積作用被搬運的巖石碎屑物質,因搬運介質(流水、冰川、風、波浪、海流等)的物理化學條件改變、搬運能力減弱因而在新的環境下積聚起來的作用,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10.(2024 武漢期中)我國科學家研究的碳封存技術,是將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后,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實現工業過程的碳減排,變廢為寶。2021年我國某鋼鐵公司利用該技術每年能處理二氧化碳15000噸,利用脫硫渣15萬噸。礦化反應產生的石灰石,經處理后,直接輸送到廠內其他生產環節,代替外購石灰石原料。從高爐煉鋼到二氧化碳、廢渣再利用,工廠內部就形成了再循環。在國外,目前最大的二氧化碳礦化封存項目位于冰島,二氧化碳處理量每年僅50噸。如圖示意碳封存技術原理。完成研究者稱這一靈感來自大自然中堅硬的巖石、礦物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接觸產生化學變化,形成松散堆積物的過程。該過程屬于外力作用中的( )A.風化作用 B.侵蝕作用 C.搬運作用 D.沉積作用【分析】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風化作用一般分為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三類,其中化學風化是巖石在水、二氧化碳、氧氣等多種因素作用下,改變化學成分和形成新物質的過程。那么大自然中堅硬的巖石、礦物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接觸產生化學變化,形成松散堆積物的過程屬于化學風化作用,A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侵蝕作用指風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運動狀態下改變地面巖石及其風化物的過程,搬運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巖屑和溶解質等風化物被外營力搬往他處的過程,沉積作用是被運動介質搬運的物質到達適宜的場所后,由于條件發生改變而發生沉淀、堆積的過程,都不符合題意,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11.(2024 西城區校級期中)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聯系。如圖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讀圖回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a表示風力侵蝕作用②b表示風力搬運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蝕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運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地質作用的知識,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解答】解:a位于蒙古高原,為半干旱地區,當地風力強勁,地表植被稀疏,風力侵蝕作用明顯,故①對;從風力侵蝕到風力沉積之間,應該有風力的搬運作用,故②對;圖中的C是形成華北平原的作用,所以是流水的沉積作用,故③錯;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沖積扇和三角洲,因此d表示流水的沉積作用,故④錯。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題目屬于常規題,通過示意圖設置題目,考查地質作用的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12.(2024 長寧區校級期中)下列各種地表形態中,由同一種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瀑布、海灘B.沙丘、風蝕蘑菇C.三角洲、沖積扇D.河流峽谷、花崗巖球狀風化【分析】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解答】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瀑布為流水侵蝕地貌,沙灘為海水堆積地貌,A錯誤。沙丘為風力堆積地貌,風蝕蘑菇為風力侵蝕地貌,B錯誤。三角洲和沖積扇均是流水堆積地貌,C正確。河流峽谷為流水侵蝕地貌,花崗巖球狀風化為外力風化作用,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13.(2024 天津期中)河流階地是指在地質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如圖示意發源于太行山的拒馬河的河流階地。據此完成問題。如圖示多級河流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地殼垂直上升、流水侵蝕B.地殼垂直下降、流水沉積C.地殼垂直上升、流水沉積D.地殼垂直下降、流水侵蝕【分析】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解答】解:當河流流經地區的地殼上升時,河床縱剖面的比降加大,流水侵蝕作用加強,河流下切,形成階地。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結合所學知識,再根據圖示信息不難判斷正確選項。14.(2022秋 溫州期末)如圖為某同學設計的外力作用模擬實驗示意圖,實驗過程如下:將大小形狀適宜的頁巖用熱水浸泡一分鐘,隨后緩慢地放入另一個燒杯的冷水中。重復上述過程3~5次,觀察頁巖表面發生的變化。該實驗模擬的外力作用是( )A.高溫變質 B.侵入冷凝 C.刨蝕作用 D.風化作用【分析】風化作用是在大氣條件下,巖石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成分發生變化的作用。作用的營力有太陽輻射、水、氣體和生物。【解答】解:據材料“頁巖用熱水浸泡一分鐘,隨后緩慢地放入另一個燒杯的冷水中”可知,由于巖石溫度的變化,會導致巖石分崩離析,屬于外力作用的風化作用,D正確。高溫變質、侵入冷凝屬于內力作用,AB錯誤。刨蝕作用需要外力的參與,實驗中主要體現了巖石受熱的變化,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外力作用的知識,結合所學進行分析即可。15.(2024 浙江開學)形成下列四種地貌景觀的外力作用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分析】外力作用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學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風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方面。【解答】解:①.海南島南天一柱為海浪侵蝕作用形成。②.新疆阿圖什天門為風力侵蝕作用形成。③.雁蕩山夫妻峰為流水侵蝕作用形成。④.三門灣花岙島景觀形成的原因為海浪侵蝕作用。形成地貌景觀的外力作用相同的是①和④,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外力作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論證探討地理知識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16.(2022秋 寧縣校級期末)如圖為某河段景觀素描圖,下列有關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類型的組合,正確的是( )A.甲——流速慢——沉積作用——倉儲用地B.乙——流速快——侵蝕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積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蝕作用——防洪堤用地【分析】河流在流動的過程中在凹岸侵蝕,坡度陡;凸岸堆積,坡度緩,容易形成新的陸地。【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甲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蝕作用嚴重,需要建立防洪堤,故D正確,A錯誤。乙位于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積嚴重,形成新的陸地,有可能為住宅用地,故B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讀圖析圖能力,屬于基礎題,熟記課本內容即可解答。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 九龍坡區校級開學)下圖為新西蘭地理事物簡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與以丘陵地形為主的新西蘭北島不同,新西蘭南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可占該島面積的70%,許多山峰超過3000米。南島山地頂部多積雪、冰川,現代冰川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新西蘭南島峽灣地貌發育,如米爾福德峽灣(如圖)。在峽灣峭壁上,大小瀑布叮咚或者轟鳴,匯成動聽的天然交響樂。(1)與北島相比,新西蘭南島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2)簡述米爾福德峽灣的形成過程。(3)從地質作用角度分析甲沿海地區土壤肥沃的原因。【分析】(1)新西蘭南島比北島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應從緯度、地勢、降水等方面分析。(2)內力作用的能量是來自地球內部,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3)甲沿海地區土壤肥沃的原因應從地球的內力、外力作用角度分析。【解答】解:(1)圖中顯示,與北島相比,南島緯度較高,氣溫相對較低,圖中顯示,新西蘭高大山峰主要集中在南島,南島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材料信息表明,南島比北島緯度較高,西風控制時間較長,海拔高處降雪更大,因此南島的冰川面積更大;由于南島的冰川面積更大,冰川侵蝕和沉積作用更明顯,導致南島的冰川地貌更多。(2)新西蘭南島峽灣地貌集中分在西南部沿海地區板塊交界處,原因分析如下,西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地質歷史上第四紀冰川侵蝕作用明顯,西南部地處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冰川發育,許多山谷受冰川的刨蝕作用,形成冰川谷;位于板塊消亡邊界附近,板塊碰撞擠壓,地形破碎,易受海浪侵蝕和流水侵蝕,隨著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谷地,形成峽灣地貌。因此,新西蘭南島峽灣地貌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沿海板塊交界處。(3)從內力作用來看,新西蘭地處板塊交界處,圖中顯示,甲地西部多火山,火山活動活躍,產生大量火山灰,在西風的吹拂下在此沉積,給土壤中帶為充足的礦物養分,使得土壤肥沃;從外力作用來看,甲地沿海地區地勢低平,圖中顯示,有河流流經,河流帶來的豐富的泥沙在此沉積,使得當地土層深厚,土壤中營養元素豐富,土壤肥沃。故答案為:(1)南島緯度較高,氣溫低;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西風控制時間長,降雪大,冰川面積大,冰川作用強烈。(2)米爾福德峽灣位于板塊消亡邊界附近,板塊碰撞擠壓,地形破碎,冰川運動侵蝕地表,形成“U”形谷地;隨著氣候變暖,冰川消退,“U”形谷地被海水入侵,形成峽灣。(3)位于板塊交界處,火山活動活躍,產生大量火山灰在此沉積,土壤中礦物養分充足;地勢低平,河流帶來的營養物質在此沉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新西蘭地理事物簡圖為背景材料,涉及河流水文特征、冰川地貌、土壤肥沃的原因等相關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等地理核心素養。18.(2024秋 建德市校級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從外力作用表現形式看,甲河段主要表現為流水的 下蝕 作用,通常形成的地貌是 V形谷 。(2)乙河段以堆積作用為主的是 B岸 (A岸/B岸),適合聚落建設的是 B岸 (A岸/B岸)。(3)丙處往往形成 三角洲 地貌,請簡要描述其形成過程: 當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入海口處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4)從水源、土壤和自然災害的角度,分析人們常選擇河流階地作為居住和耕作場所的原因。【分析】(1)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特點不同,在上游山區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蝕和下蝕為主,河道呈V字型;在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勢突然趨于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麓地帶堆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被稱為沖積扇。(2)河水在流動的過程中,在凹岸侵蝕,河床較陡峭;在凸岸堆積,河床較緩。(3)在河流中下游,以側蝕為主,形成“U”形河谷,枯水期為河漫灘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處,由于地形平坦,水流減慢,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流以沉積作用為主,形成三角洲。(4)河流階地作為居住和耕作場所與水源、土壤、坡度、自然災害有關。【解答】解:(1)圖中看甲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區,地勢落差大,河流流速較快,河流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通常形成峽谷地貌或“V”形河谷。(2)圖中乙河段河道彎曲,B為凸岸,以堆積作用為主。B位于凸岸,水流流速慢,以沉積作用為主,河道較淺,泥沙沉積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適合聚落建設。(3)根據所學知識可得,當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入海口處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所以丙處往往形成三角洲。(4)河流階地分布有河流沉積物,相對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且距離水源較近,生產生活用水充足,又海拔較高,不易被洪水侵擾,便于居住和耕作。故答案為:(1)下蝕;V形谷(2)B岸;B岸(3)三角洲;當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入海口處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4)河流階地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靠近河流,生產生活水源充足,便于耕作;階地海拔較高,汛期避免洪水侵襲。【點評】本大題以某地河流地貌示意圖為材料,設置4個小題,涉及河流地貌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能力。19.(2024 岳陽縣校級開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丹霞山位于廣東省北部,在白堊紀陸相紅色砂礫巖(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基礎上發育而成。風化洞穴是丹霞山重要的地貌類型,在祿意堂其中一個較淺的弧形崖壁內,底部和頂部發育小型蜂窩狀洞穴,錦石巖洞為一個深12米、高8米的扁平洞穴,在洞穴后壁發育小型蜂窩狀洞穴,洞穴下部因被藻類覆蓋而呈現綠色,故名龍鱗片石。研究表明,長石類礦物在雨水充足條件下易向黏土礦物轉變,從而體積膨脹。如圖示意丹霞山錦江兩岸的祿意堂和錦石巖洞相對位置,圖中洞穴朝向是與正北方向沿順時針方向的夾角。(1)分析丹霞山多風化洞穴的原因。(2)祿意堂巖壁中部沒有小型蜂窩狀洞穴,說明其與頂部、底部風化條件的差異。(3)分析錦石巖洞深度大的原因。【分析】(1)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根據形狀、地勢起伏、海拔高度、沉積物顆粒沉積規律描述地貌特征。(2)祿意堂巖壁中部與頂部、底部風化條件的差異應從濕度差異以及光照差異等方面分析。(3)錦石巖洞深度大的原因應從巖石類型、構成、外力作用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據材料“丹霞山位于廣東省北部,在白堊紀陸相紅色砂礫巖(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基礎上發育而成”及“長石類礦物在雨水充足條件下易向黏土礦物轉變,從而體積膨脹”可知,丹霞山地處廣東省北部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較高,降水豐富;丹霞山巖石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長石類礦物在雨水充足條件下向黏土礦物轉變,體積膨脹,使巖石結構變疏松;疏松的巖石經長期風化作用被剝蝕,形成風化洞穴。(2)讀圖可知,祿意堂崖壁朝向為190°,材料指出“洞穴朝向是與正北方向沿順時針方向的夾角”,所以祿意堂崖壁朝南,其巖壁中部光照條件好,濕度變化大,風化作用強,不利于小型蜂窩狀洞穴的保存,但崖壁頂部光照條件差,濕度穩定,底部水分匯集,濕度也穩定,反而有利于小型蜂窩狀洞穴形成和保存。(3)讀圖可知,錦石巖洞地勢低,錦江水汽供應非常充足;由錦石巖朝向為300°可知,洞穴朝向西北,光照條件差,氣溫低,水汽凝結多,風化作用強;洞穴上、下部都是礫巖層,巖性堅硬不易風化,使得風化洞穴沿著砂巖層向深處橫向發育。故答案為:(1)丹霞山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丹霞山巖石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長石類礦物在雨水充足條件下體積膨脹,使巖石結構變疏松,經長期風化剝蝕形成洞穴。(2)祿意堂崖壁朝南,中部光照條件好,崖壁濕度變化大,風化剝蝕強烈,不利于小型蜂窩狀洞穴的保存。(3)錦石巖洞地勢低,錦江水汽供應充足,洞穴朝向西北,光照條件差,氣溫低,水汽凝結多,風化作用強;洞穴上、下部都是更堅硬的礫巖層,使得風化洞穴沿著砂巖層向深處橫向發育。【點評】本題以廣東丹霞山風化洞穴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風化洞穴的成因、風化穴的形成等相關知識和內容,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信息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20.(2024 衡陽縣校級開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是武漢城市圈的龍頭。其地理位置、交通、科教、人才及產業基礎等方面優勢明顯,是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黃岡緊鄰武漢,主要發展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已與武漢共建了“中國光谷黃岡產業園”等區域產業互動融合示范區。如圖示意武漢城市圈及其分布。(1)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說明黃岡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武漢因素。(3)為推進武漢城市圈區域協調發展,結合材料,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議。【分析】(1)塑造地表形態的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2)影響工業的因素主要有能源、原料、工業基礎、交通、市場、政策、勞動力、科技等。(3)城市圈區域協調發展要因地制宜,從產業類型、基礎設施、人才等方面解答。【解答】解:(1)根據課本內容可知,武漢位于長江和漢江交匯處,兩河是上游為山區,坡陡谷深,水流速度快,侵蝕作用強,挾帶大量泥沙,河流進入武漢時,由于武漢位于江漢平原,地形平坦,流速減慢,導致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廣闊的平原。(2)圖示黃岡與武漢的距離近,黃岡與武漢之間有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相連,交通便利,經濟聯系緊密;武漢是是湖北省的省會,經濟發達,是先進的制造業基地,其汽車產業發達,市場需求量大,所以黃岡可就近為武漢提供汽車零部件;武漢高校和研究所多,科技發達,產業基礎好,可提供豐富的高素質人才;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方便汽車零部件運往全國各地。(3)武漢高校和研究所多,科技發達,產業基礎好,要充分發揮武漢市的科技優勢,優化結構,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武漢工業類型多樣,工業發達,以城市圈內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為依托,強化產業集聚,壯大區域優勢產業,提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武漢的產業轉移,實現二者產業的分工與協作,構建完善產業鏈;政府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和投資環境等,加大對武漢城市圈內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支持,實現產業對接;通過人才交流機制,形成產業人才的互通共享,以促進產業發展。故答案為:(1)武漢位于我國第三級階梯,地處長江、漢江交匯處,兩河挾帶大量泥沙,河流進入武漢時,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廣闊的平原。(2)臨近武漢,交通、經濟聯系緊密;武漢汽車產業發達,市場需求量大,可就近提供汽車零部件;武漢科教發達,產業基礎好,可提供人才、技術支撐;武漢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方便汽車零部件運往全國各地。(3)武漢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周邊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實現武漢與周邊地區產業分工協作;可通過產業園建設,武漢與周邊城市掛鉤幫扶,實現產業對接:通過人才交流機制形成產業人才的互通共享。【點評】本大題以武漢城市圈為材料設置3個試題,涉及外力作用、影響工業的區位、城市圈建立的意義等,考查學生獲取圖文信息、聯系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