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期末質量檢測歷史(開卷)本試卷分為第Ⅰ 卷(選擇題)和第Ⅱ 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 卷為第 1頁至第 5頁,第 Ⅱ 卷為第 6頁至第 8頁。考試實行開卷;試卷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60分鐘。答卷前,請你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點校、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 答題卡” 上, 并在規定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答題時,務必將答案涂寫在“ 答題卡”上,答案答在試卷 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 答題卡” 一并交回。祝你考試順利!第Ⅰ 卷選擇題(共 50分)注意事項:1. 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鉛筆把“ 答題卡” 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的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的信息點。2. 本卷共 25題,每題 2分,共 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1. 下列這組油畫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其反映的主題是( )A. 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 B. 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C. 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D. 開啟中國歷史新紀元2. 魏巍在《火線春節夜》中寫道:“ 有人指著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幾片肉, 一塊朝鮮打糕,還有早晨剩下的 米飯說( 你看,這還不是好幾個菜嗎!這年過得蠻不壞哩!’ ” 這體現了志愿軍的( )A. 嚴明紀律觀念 B. 武器裝備精良C. 革命樂觀主義 D. 業余生活豐富3. 為了深入學習和研究土地改革運動,同學們搜集了下列史料,其中可作為第一手史料運用的( )A. 以土地改革運動為題材的小說《暴風驟雨》B. 親歷土地改革運動 老大寫成的回憶錄C. 從互聯網檢索獲取的土地改革運動的資料D. 市博物館保存的土地改革運動時期的文物第 1頁/共 13頁4.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使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和國民經濟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此“ 變化”表述 正確的是( )A.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 掀起了“大躍進” 的高潮C. 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D. 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5. 1954年 6月,我國憲法草案被譯成蒙、藏、維吾爾、朝鮮等民族文字。在將近3個月的時間里,全國約1. 5億人參加討論,提出 118方多條意見和問題。這體現了我國( )A. 人民積極參與民主政治建設 B. 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C.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 D. 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備6. 湖南雷鋒紀念館介紹:“ 1955 年的春天 ……雷鋒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張入社申請書 ……雷鋒堅定地回答: “ 這些田都是黨分給我的,我堅決聽黨的話,走合作化的道路。” 材料反映出雷鋒參加了( )A. 土地改革 B. “ 一五” 計劃 C. 農業合作化運動 D. 包產到戶7. 請你為班級走進勞動模范,追求時代精神黑板報,折射出時代精神是( )A.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 B.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C.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D.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8. 下圖是上海在不同時期發行的糧票與股票,其反映了( )第 2頁/共 13頁A.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B.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C. 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深化 D. 邊陲小鎮蛻變為經濟特區9. 1987年,鄧小平會見南斯拉夫客人時說:“ 海南島和臺灣的面積差不多,那里有許多的資源 ……海南島好 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次年,中央在海南( )A. 成立軍政委員會 B. 創辦經濟特區C. 建設國際旅游島 D. 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10. 下圖是小明同學在歷史課上做的筆記,他發現我國的改革存在著 “ 變” 與 “ 不變” 的現象。“ 不變” 主 要指( )A. 公有制主體 B. 經營自主權 C. 分配方式 D. 經濟體制11. 1992年上半年,《深圳特區報》相繼發表《東方風來滿眼春》《要敢闖》《扭住中心不放》《兩只手都要硬》 等評論。這些文章的發表( )A. 為建立經濟特區吶喊 B. 表明對外開放取得突破C. 受到南方談話的鼓舞 D. 慶祝中共十四大的召開12. 下面是某同學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時設計的年代尺,其中①處中國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可概括為( )A. 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B. 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 改革開放,繼往開來 D. 嶄新篇章,民族復興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第 3頁/共 13頁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 )A. 內蒙古自治區 B. 廣西壯族自治區 C. 寧夏回族自治區 D. 西藏自治區14. 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增加了設立特別行政區的規定。據此制定的法律明確了特別行政 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這項憲法規定A. 有利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B. 標志著對外開放新格局最終形成C. 說明國家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D. 為 “ 一國兩制” 實施提供法律依據15. 中英談判的見證者羅賓·巴特勒回憶道:“ 在談判過程中,鄧小平提出了一個關鍵構想,為談判的成功和 香港主權的和平移交打開大門” 。文中的 “ 關鍵構想” 是( )A. 政治協商制度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 一國兩制16. “ 我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如需幫助,請在 16 頻道呼叫我。” 自 2008 年以來,這條以漢英雙語播發的 通告從未間斷。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助力亞丁灣、索馬里這個世界上 “ 最危險海域” 重新成為 “ 黃金航道” 。 這表明中國海軍( )A. 裝備日趨完善 B. 維護世界和平 C. 防御體系健全 D. 守護國土安全17. 1969 年 1 月 20 日,尼克松在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暗示他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根據毛澤東的安排,《人民日報》于 1 月 28 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這篇演說。這表明A. 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兩國關系 B. 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C. 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 D. 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18. 截至 2024年 1月 25 日,我國已與 18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見下圖)。下列對 “ 示意圖” 的解讀最恰 當的是( )第 4頁/共 13頁A. 我國積極參與多邊經濟合作B 我國致力于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C. 我國積極加入國際政治組織D. 我國注重加強與周邊各國的合作交流19. 1964 年 10 月 17 日,美國的一家通訊社驚呼:“ 一個非白人的國家第一次打開了軍事技術中的一些深奧 的秘密,中國人已插足于一個過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進入的領域。” 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A. 打破了有核大國的核壟斷 B. 開辟了中國武器國產化的道路C. 開啟了中國的飛天之旅 D. 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從無到有20. 《世界歌唱你 夢》中唱道:“ 你把禾下乘涼夢獻給未來,你是天空最亮星辰。 ……稻浪回響一首歌, 世界歌唱你的夢。” 這首歌贊頌的人物是( )A. 焦裕祿 B. 錢學森 C. 袁隆平 D. 鄧稼先21. 新中國出現了三個 “ 區” :“ 特別行政區” 是為解決港澳臺問題;“ 經濟特區” 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 “ 民族自治區” 由當地民族當家作主。三 “ 區” 的出現體現了( )A. 一國兩制,國家統一 B. 民族平等,共同繁榮C. 科技進步,推動發展 D. 制度創新,中國特色22. 下列兩幅圖呈現出我國交通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們對國家發展的共同作用是( )A. 健全交通網,改善民生 B. 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C. 發展高科技,鞏固國防 D. 有利于海峽兩岸交往2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群眾體育運動快速發展,人們的健身意識不斷增強,健身運動成為時尚。到 2019 年底,我國有近 4 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這折射出(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B.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C.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D. 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24. 制作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年代尺反映的主題是( )第 5頁/共 13頁A. 黨先進指導思想的確立、繼承和發展 B. 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斷奮斗 C. 外交事業的不斷發展及取得的成就D. 改革開放后人們日常生活的大變化25. 以下是《人民日報》部分社論標題,根據相關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 《舊中國滅亡了,新中國誕生了》② 《為實現全中國土地改革而斗爭》③ 《中華民族的百年盛事——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④ 《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第Ⅱ 卷 非選擇題(共 50分)注意事項:1.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將答案寫在“ 答題卡” 上。2. 本卷共 3題,共 50分。26.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50年 9月25日,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表彰工農兵勞模 464名。 1956 年 4月 30 日,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評選出了 4703名先進生產者,包括一大批機械制造、 建筑、鐵路、紡織、教育、科技、衛生等行業的優秀技術人才,華羅庚、錢學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整理自《新中國初期的勞模表彰及其社會效應》 材料二 20世紀 70—80年代初中國公派留學生統計概況(部分)1972年底至 1978年底 1978年 9月底至 1981年底所學領 域 人數 比例 所學領 域 人數 比例第 6頁/共 13頁語言學 科 1451人 93. 7% 語言學 科 1150人 15. 4%自然科 學 97人 6. 3% 自然科 學 6039人 81. 0%其他 267人 3. 6%——摘編自章開沅、余子俠《中國人留學史》材料三 來自中國航天科工三院 33所的于華男(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是一位“ 低齡 ”創“ 高能 ” 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帶領年輕的團隊打造了中國宇宙飛船的核心裝置——黑盒子。2011年,于華男團隊 設計的黑盒子成功助力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這支團隊的平均年齡還不到 30歲。——《中國青年報》( 1 )與 1950年相比, 1956年全國表彰活動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所學分析變化的原因。( 2 )據材料二,概括 20世紀 7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國公派留學生人數和學習內容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 識,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 3 )根據這三個群體在國家建設發展中的作為,談談你對 “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這一主題的認識。27. 當今的中國是一個自信、開放、包容、友善的中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6年,中國參加美國費城世博會。新中國成立后很長時間,西方國家舉辦世博會都未邀請 我國參加。中美 1979年建交以后, 美國諾克斯維爾世博會組織者隨即邀請我國參加 1982年在諾克斯維爾 市舉辦的專業博覽會。——摘自世博網材料二 2023年 9月 23 日,第 19屆亞運會開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亞運會開幕式采用了 數字煙花呈現精彩;杭州的高架路上,園林綠化盡量減少鮮切花和一年生花卉植物的使用;亞運特許商品 零售店內,低碳版的吉祥物減少非必要的紙盒外包裝。杭州奧體中心國博壁球館,由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原 4D展廳臨時改建而成,賽后可以快速拆卸,恢復原有展廳的功能;紹興柯橋羊山攀巖中心場館,由廢棄礦 山開發建設而成,賽后將變身攀巖運動主題公園。——根據 2023年 9月 25 日《中國體育報》改編材料三 廣西是我國唯一同東盟陸海相連的省份。2023年 9月第 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 辦。中國已連續成功舉辦 20屆。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的同時,廣西依托東博會,在過去的20年里廣 西地區生產總值從 3320. 1億元增長到2. 63萬億元,增長了8倍;廣西與東盟的貿易額增長了40多倍;廣 西外貿總值增長近 40倍,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廣西與東盟雙邊投資合作企業及機構超過 1200家,東盟成第 7頁/共 13頁為廣西亮麗的名片,也成為中國——東盟重要的開放平臺。——摘自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 1 )為什么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不邀請我國參加世博會?(從國際環境、外交、國內經濟發展等方面思 考)為什么 1982年美國邀請中國參加諾克斯維爾世博會(提示:只列舉3個外交史事即可)?( 2 )材料二中杭州亞運會的各種舉措共同體現了哪一新發展理念?根據材料概括踐行該理念的依據有哪些?( 3 )根據材料三,概括東博會給廣西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有哪些?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承辦一系列國際 盛會,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怎樣的中國形象?28. 津門中學初二學生圍繞 “ 中國道路” “ 中國速度” “ 發展成果” 進行項目式學習,完成下列部分學習任 務。【任務一學生梳理的近代以來中國道路的探索歷程】【任務二學生搜集到有關深圳發展的大事記】1980年 率先在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中進行勞動合同制度改 革試點。1982年 提出“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口號。1983年 發行中國第一張股票“ 深寶安 ”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2萬基建 工程兵集體轉業到深圳,參與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他們創造了三天 建一層樓的“ 深圳速度 ”。1997年 “ 深圳人才大市場 ”投入使用,開勞動力商品化之先河。2000年 深圳大學城開始創建,隨后吸引了國內名牌大學的教育機構入駐。2006年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實施,成為全國第一個保護改 革創新的專項法規。第 8頁/共 13頁【任務三學生根據教科書畫出了 1978年以來中國大事的時間軸】( 1 )根據梳理示意圖,在 ABCD四處填上合適的內容。(要求:寫清楚字母和內容的正確對應)( 2 )根據上述大事記,歸納深圳發展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3 )根據時間軸及所學,總結 1978年以來中國社會發展呈現的主要趨勢有哪些?(提示:從國防、外交 等方面思考)第 9頁/共 13頁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期末質量檢測歷史(開卷)本試卷分為第Ⅰ 卷(選擇題)和第Ⅱ 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 卷為第 1頁至第 5頁,第 Ⅱ 卷為第 6頁至第 8頁。考試實行開卷;試卷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60分鐘。答卷前,請你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點校、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 答題卡” 上, 并在規定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答題時,務必將答案涂寫在“ 答題卡”上,答案答在試卷 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 答題卡” 一并交回。祝你考試順利!第Ⅰ 卷選擇題(共 50分)注意事項:1. 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鉛筆把“ 答題卡” 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的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的信息點。2. 本卷共 25題,每題 2分,共 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 題答案】 【答案】A 【 2 題答案】 【答案】C 【 3 題答案】 【答案】D 【4 題答案】 【答案】D 【 5 題答案】 【答案】A 【 6 題答案】 【答案】C 【7 題答案】 【答案】D 【 8 題答案】 【答案】A第 10頁/共 13頁【 9 題答案】 【答案】B【 10 題答案】 【答案】A【 11 題答案】 【答案】C【 12 題答案】 【答案】A【 13 題答案】 【答案】A【 14 題答案】 【答案】D【 15 題答案】 【答案】D【 16 題答案】 【答案】B【 17 題答案】 【答案】A【 18 題答案】 【答案】B【 19 題答案】 【答案】A【 20 題答案】 【答案】C【 21 題答案】 【答案】D【 22 題答案】 【答案】A【 23 題答案】 【答案】A第 11頁/共 13頁【 24 題答案】 【答案】A【 25 題答案】 【答案】B注意事項:第Ⅱ 卷 非選擇題(共 50分)1.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將答案寫在“ 答題卡” 上。2. 本卷共 3題,共 50分。【 26 題答案】【答案】( 1 )變化:代表行業范圍擴大,表彰人數眾多,重視正式技術人才。原因:一五計劃的實施,新 中國建設的需要,人民政權的鞏固等。( 2 )變化:人數增多;以學習語言學科為主到學習自然科學為主。原因:改革開放對科技人才的需求大; 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中美、中日關系改善,與西方國家關系緩和。( 3 )認識:勞動人民是歷史 創造者;勞動人民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 珍惜勞動成果;我們要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立志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等。【 27 題答案】【答案】( 1 )不邀請的原因:國際環境: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采取政治 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的政策。外交:新中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的合法席位長期被剝奪, 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參與度有限(或一邊倒)。國內經濟建設重心:當時國內面臨著恢復國民經濟、進 行工業建設等艱巨任務。學習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邀請的史實: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2 )理念:“ 綠色” 發展的新發展理念。依據:通過數字煙花、減少花卉使用、低碳吉祥物包裝以及利用 廢棄礦山建設場館等措施來踐行。( 3 )變化: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廣西 外貿總值大幅增長;外貿結構的不斷優化;雙邊投資合作 企業不斷增長。形象:自信、開放、包容、友善、發展的中國形象。【 28 題答案】【答案】( 1 )A中華人民共和國,B社會主義建設道路,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 12頁/共 13頁( 2 )措施:勞動合同制度改革;發行股票、實行股份制,引進人才(高等教育),保護改革創新的專項法 規。( 3 )趨勢: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并深化;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國家治理體系和 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逐步邁向全面小康;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綜合國 力持續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第 13頁/共 1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