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原卷版+解析版)-【新情境·核心素養】同步探究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原卷版+解析版)-【新情境·核心素養】同步探究導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精品學案)
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了解中華文明有5000年歷史,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1.知道我國原始農業的起源和水稻、栗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做出的重要貢獻。(史料實證) 2.重點掌握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知道我國原始農業的發展基本概況、區域特征,知道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部分地區出現早期國家。(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3.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教材新增),初步知道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呈現出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家國情懷)
自主學習任務一: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
設問1:我國原始農業是怎樣起源和發展的
1.農業起源的時間:距今約2______萬年,他們開始對一些野生的植物進行管理。距今約______萬年,我國的南北方同時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
2.早期農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____、___和____均發現于我國。
3.定居生活:隨著農業的起源和初步發展,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自主學習任務二:稻作農業的出現
設問2:我國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出現了哪些對人類文明有重大意義的發明創造
1.地點:________河姆渡遺址位于______地區。
2.時間:距今______
3.生活狀況: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以木樁插于地下,上面用本板等拼接成屋。考古學家還在遺址中發現了木結構_______,遺址中還有大量_______遺存,_____作為一種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得到廣泛使用。
4.畜牧業的發展:家畜飼養以____、____為主,人們還狩獵野豬、鹿等。
5.手工業的發展: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會制作______、_____和簡單的_____骨哨,還運用雕刻等技術,用象牙和獸骨制成古樸的藝術品。這里出土了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自主學習任務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設問3:閱讀課本說一說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距今時間,分布地區等?結合課本,介紹半坡居民的生活。
1.仰韶文化
(1)時間: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仰韶文化,距今約__________,
(2)地點: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3)代表:__________位于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還有河南___________發現的面積超過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領居住或處理部落事務的場所。仰韶文化還發現多處公共墓地。距今約6000年的墓地中,墓葬規模和隨葬品看不出顯著差別。
2.半坡遺址
(1)時間:距今_________
(2)生活狀況:半坡人能制作精美的______,從事農業等生產活動。他們種植_____、______,飼養_____、____等家畜;使用____、_____等進行漁獵;有時也采集野果,作為食物的補充。半坡人還大量使用裝飾品,并制作樂器陶塤。遺址中還出土了___、______,陶器和石制的紡輪,可見半坡人已會紡織、制衣。
3.大汶口文化
(1)地點: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______地區
(2)時間:距今_____年。
(3)狀況: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術有較大發展,制作出較為精致的陶器。這一時期的墓葬,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這表明當時已經出現了_______,加快了邁向文明社會的步伐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學習任務一: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
1.2萬 1萬 2.水稻、粟和黍 3.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 飼養家畜
自主學習任務二:稻作農業的出現
1.浙江余姚 長江中下游 2.約7000年 3.干欄式建筑 水井 水稻 骨耜 4.豬、狗、天然火 粗糙的石器 5.陶器、玉器 簡樂器
自主學習任務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1)約7000-5000年 (2)黃河中游地區 (3)半坡遺址 靈寶西坡遺址
2.(1)6000年 (2)磨制石器 聚 黍 豬 狗 弓箭 漁叉 骨針 骨錐
3.(1)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 (2)約6300-4500 (3)貧富分化
問題一:什么是仰韶文化?(課本新增)
【點撥】
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
【典例】河南宜陽蘇羊遺址延續時間從仰韶文化(河南)早期一直到龍山文化(山東)晚期,且含有油子嶺(湖北)、屈家嶺(湖北)、紅山(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等諸多文化因素。材料說明( )
A.中華文明進程中不同地域間文化存在交流
B.該遺址反映文化比其他地區文化更為先進
C.該遺址反映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代表
D.此時中原地區已經出現了國家的雛形
【答案】A
【解析】據題干“河南宜陽蘇羊遺址延續時間從仰韶文化(河南)早期一直到龍山文化(山東)晚期,且含有油子嶺(湖北)、屈家嶺(湖北)、紅山(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等諸多文化因素。”可知,中華文明進程中不同地域間文化存在交流,A項正確;該遺址反映文化比其他地區文化更為先進題干中沒有出現相關對比的信息,無法得出更為先進的結論,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該遺址反映的文化不僅有中原文化還有山東,東北地區的文化,體現的是文化的交流,排除C項;新蘇羊遺址是石器時代,我國最早的國家是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夏朝,因此此時中原地區已經出現了國家的雛形說法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A項。
【變式練1-1】2023兔年央視春晚上,三門峽文物元素“廟底溝彩陶花瓣紋”驚艷亮相主舞臺,該創意取材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標志性的“花瓣紋”。考古學家將類似于黃河中游地區仰韶遺址的遺址類型統稱為仰韶文化,其在農業上以種粟為主,制陶業則以表面有彩繪的彩陶最為著名。下列遺址中,屬于仰韶文化的是( )
A.河姆渡遺址 B.元謀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北京人遺址
【答案】C
【解析】半坡遺址距今約6000年,在黃河流域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半坡人在農業上以種粟為主,制陶業則以表面有彩繪的彩陶最為著名。根據題干材料,半坡遺址屬于仰韶文化,C項正確;河姆渡遺址位于長江流域,距今約7000年,河姆渡人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水稻,排除A項;元謀人遺址位于云南省元謀縣,距今約170年,排除B項;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距今約70萬——20萬年,排除D項。故選C項。
【變式練1-2】以磨制石器與彩陶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國現代考古學史上命名的第一個考古學文化,也是中國第一個被科學認識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以下屬于仰韶文化的遺址是( )
A.北京人遺址 B.半坡遺址 C.二里頭遺址 D.陶寺遺址
【答案】B
【解析】據題干“以磨制石器與彩陶為特征的仰韶文化”和所學知識可知,距今6000多年前,黃河中游地區流行一種具有特色的陶器。人們制作陶坯的時候,在泥坯表面用礦物顏料繪出圖案,經過燒制,陶器表面就留下了彩色的紋飾,這種帶有彩色紋飾的陶器的被稱為“彩陶”,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B項正確;北京人遺址屬于舊石器時代,還不會磨制石器和燒制陶器,與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特征不符,排除A項;二里頭遺址屬于夏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址,這里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成套的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精美銅牌,王室使用的高貴禮器等,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進程,與以磨制石器與彩陶為特征的仰韶文化不符,排除C項;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襄汾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陶寺鄉,是一處重要的龍山時代末期遺址。陶寺遺址的發現表明陶寺文化時期早期國家已經出現,禮制初步形成,與題干以磨制石器與彩陶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國現代考古學史上命名的第一個考古學文化,也是中國第一個被科學認識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問題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
【點撥】
1.因為河姆渡人居住在長江流域,氣候濕熱,干欄式房屋可以防潮,還可以防蛇蟲猛獸之害。
2.半坡人居住在黃河流域,風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典例】歷史圖片展現了形象的歷史,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資料。觀察下面的圖片,完成相關問題的探究。
材料
(1)材料四幅圖片和哪些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相關?請根據圖片代表的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域將圖1至圖4進行正確歸類。
(2)解讀圖片所蘊含的歷史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請觀察上面圖片并按照所給示例填寫完整。
示例:圖2:圖片名稱:半坡出土的紡輪。解讀:半坡居民磨制出精美的石器,并已會從事簡單的紡織、制衣。請你按照這一思路,對圖1進行正確解讀。
(3)圖3、圖4分別是哪種類型的房屋?這兩種房屋存在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4)根據圖3、圖4分析,我們的祖先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有何進步之處。
【答案】(1)居民: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長江流域:圖l、圖3;黃河流域:圖2、圖4。
(2)解讀: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紋,說明河姆渡人已會種植水稻。
(3)圖3:干欄式房屋;圖4: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原因:自然環境不同。
(4)遵守自然規律,順應自然,注重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詳解】(1)居民:根據材料圖片并合所學知識可知,圖1、圖3幅圖片反映的是河姆渡人,河姆渡是我國長江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他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為適應南方炎熱、潮濕的環境,他們居住在干欄式房屋里。根據材料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2、圖4反映是半坡居民.半坡人的農耕生活,半坡人是我國黃河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他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粟,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環境,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因此材料四幅圖片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農耕生活相關。
歸類:根據材料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四幅圖片反映的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農耕生活,河姆渡是我國長江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他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為適應南方炎熱、潮濕的環境,他們居住在干欄式房屋里代表圖片是圖1、圖4。根據材料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坡人是我國黃河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他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粟,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環境,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2)解讀:根據示例和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紋,說明河姆渡人已會種植水稻。
(3)房屋:根據圖3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木樁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是干欄式建筑。
根據圖4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屋內有炕灶,多用木頭作柱子。
原因:根據材料圖3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人是我國長江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為適應南方炎熱、潮濕的環境,他們居住在干欄式房屋里。根據材料圖4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坡人是我國黃河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環境,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因這兩種房屋存在差異的原因是自然環境不同。
(4)進步之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半坡人是我國黃河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環境,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河姆渡人是我國長江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為適應南方炎熱、潮濕的環境,他們居住在干欄式房屋里,說明們的祖先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遵守自然規律,順應自然,注重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總結感悟】-構建知識體系
構建要求:(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3)熟練展示。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新情境·時政)1.黑龍江省的亞布力遺址距今約5000年,出土有磨制石鏟,以及對谷物進行去殼與粉碎加工的石磨棒和磨盤等生產工具。據此推斷,當時該地區( )
A.產生早期國家 B.進入文明社會 C.生產工具完備 D.出現農業生產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距今約5000年,出土有磨制石鏟,以及對谷物進行去殼與粉碎加工的石磨棒和磨盤等生產工具”可知,石鏟用于翻土,石磨棒、石磨盤用于加工谷物,這是進行農業生產的表現,說明該地區出現了農業生產,D項正確;早期國家的產生是夏商周時期,排除A項;夏商周時期開始進入文明社會,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新石器時代的磨制石器,無法體現生產工具完備,排除C項。故選D項。
(核心素養·唯物史觀)2.有史學研究者認為,古代文明是歷史學專用名詞,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稱作古代文明時期。我們說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主要是基于( )
A.原始農業使人們能夠從一小塊土地上獲得的食物與在較大土地上采集狩獵獲得的一樣多
B.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能為原始居民從事畜牧業、手工業提供可能與相應的物質基礎
C.原始農業生產提高了原始居民的生活水平,為未來幾千年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D.原始農業使人類由只能以天然產物作為食物的攫取經濟邁入能進行食物生產的生產經濟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原始農業的逐步發展,人們可以生產出除滿足生產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糧食。這時城市出現,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分工,特別是腦力勞動得以從體力勞動中分化出來。原始農業使人類由只能以天然產物作為食物的攫取經濟邁入能進行食物生產的生產經濟,因此,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D項正確;原始農業使人們能夠從一小塊土地上獲得的食物與在較大土地上采集狩獵獲得的一樣多僅是從獲得糧食量角度出發,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能為原始居民從事畜牧業、手工業提供可能與相應的物質基礎僅從物質基礎出發,沒有體現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排除B項;原始農業生產提高了原始居民的生活水平,為未來幾千年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沒有體現為古代文明社會形成奠定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
(跨學科·考古)3.下表所列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我國遠古時期( )
遺址名稱 時間 遺存
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橋頭遺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殼
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類等印痕
A.早期人類起源 B.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
C.冶煉技術水平 D.原始部落聯盟間的關系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橋頭遺址、炭化的稻米、稻殼”“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陶片上稻、粟、豆類等印痕”和所學知識可知,在這些遺址中,出現了水稻、粟、黍、豆類等農作物,體現了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B項正確;早期人類起源涉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信息涉及水稻、粟等農作物品種,而不是冶煉技術,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部落聯盟,無法得出原始部落聯盟間的關系狀況,排除D項。故選B項。
(教材新增,新情境·時政)4.迄今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有5000多處,分布地域以中原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西到甘肅、青海接壤地帶。雖然類型不同各有特色,但總體來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這說明仰韶文化( )
A.分布遍及黃河中下游地區 B.是南北文化互鑒的產物
C.存在比較大的區域性差異 D.體現了多元一體的特征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雖然類型不同各有特色,但總體來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并結合所學可知,迄今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有5000多處,且分布廣泛,但其文化具有很大的一致性,這體現了中華文化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D項正確;仰韶文化遺址遍布全國各地,并非只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仰韶文化的來源,因此不能說是南北文化互鑒的產物,排除B項;材料強調其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并未強調其存在比較大的區域性差異,排除C項。故選D項。
(跨學科·藝術)5.文物承載著歷史信息。下面圖片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 )
A.早期人類起源 B.遠古炎黃聯盟
C.原始農耕生活 D.早期國家產生
【答案】C
【解析】根據“河姆渡骨耜、河姆渡豬紋陶缽、半坡彩陶盆、河姆渡遺址稻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坡遺址位于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距今約6000年,是我國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過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種植的糧食作物是粟,能制造色彩艷麗的彩陶;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約7000年左右,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過定居生活,居住干欄式房屋,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會制造陶器。所以題干圖片反映的是原始農耕生活,C項正確;早期人類起源與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相關,排除A項;遠古炎黃聯盟生活在距今約四五千年,圖片沒有提及,排除C項;早期國家產生是在夏商周時期,圖片沒有反映,圖片體現的是原始農耕生活,排除D項。故選B項。
(跨學科·藝術)6.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制陶的進步 B.音樂的誕生 C.遠古的藝術 D.畜牧業興起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圖片“距今六千年的單紋魚盆、距今七千年的象牙蝶形器、距今九千年的骨笛”等信息可知,圖片體現的是遠古時期人民的創造能力,反映的是遠古的藝術的發展,C項正確;骨笛不屬于制陶的進步,與畜牧業興起無關,排除AD項;單紋魚盆骨耜與音樂的誕生無關,排除B項。故選C項。
(教材新增·新情境)7.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南永城王莊遺址入圍,該遺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遺存,填補了自大汶口文化發現以來大部分是晚期遺存的空白。該遺址的發現說明( )
A.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樣性 B.考古發現豐富史學研究
C.古代手工制造業領先世界 D.中國考古成就領先世界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南永城王莊遺址入圍,該遺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遺存,填補了自大汶口文化發現以來大部分是晚期遺存的空白。”可知,新的考古發現進一步填補了史學的空白,豐富了史學研究,B項正確;材料主要介紹了“河南永城王莊遺址填補了自大汶口文化發現以來大部分是晚期遺存的空白。”,沒有體現中華文明起源的多樣性,排除A項;沒有對比信息,無法得出古代手工制造業領先于世界的結論,排除C項;“中國考古成就領先于世界”無法從國內考古發現中得出,排除D項。故選B項。
(教材新增,新情境)8.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隨葬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這表明當時( )
A.原始農業興起 B.貧富分化出現
C.早期國家產生 D.聚落形成發展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有的有百余件隨葬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和所學知識可知,墓葬反映出來的是社會的貧富分化,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我國父系社會晚期,那時社會出現貧富分化,氏族內部出現富有者和貧困者,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農業和聚落相關內容,排除AD項;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包括政府、軍隊、監獄、法律等信息,排除C項。故選B項。
(教材新增,跨學科·藝術)9.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符合仰韶文化這一特征的文物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仰韶文化的特點有兩點,一是新石器時代文化;二是彩陶文化。B項屬于彩陶文化,符合仰韶文化的特征,B項正確;A是舊石器時代的文物,排除A項;C是白陶,D是黑陶,CD都屬于單色陶,排除CD項。故選B項。
(教材新增,新情境·時政)10.2023年央視春晚主舞臺以“廟底溝彩陶花瓣紋”文物元素為創意的演播廳頂部藝術裝置,牢牢占據舞臺C位。這一設計創意正是來自于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彩陶(圖)。仰韶文化屬于新石器時代,與北京人生活的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相比,新石器時代“新”在( )
A.以磨制工具為主 B.以打制工具為主
C.開始使用天然火 D.群居生活的出現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的最大差別就在于生產工具的不同。舊石器時代,人們使用的大多是天然的石器,或是簡單加工的石器(打制石器)。到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掌握基本的加工方法,能對石器進行精加工(磨制),變成自己想要的各種工具。據此可知,“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后一個階段,以使用磨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A項正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生活,但北京人生活在舊石器時代,與題干“新石器時代”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
二、非選擇題
(核心素養·史料實證、家國情懷)11.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在學習完《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這一單元后,某校七年級(1)班的同學對我國古代的吃住進行了專項的探究。
【食物見變遷】
圖一 出土的碳化稻谷 圖二 出土的粟和裝粟的陶罐
(1)圖一、圖二屬于史料類別中的哪一類( )(填寫字母)
A.實物資料 B.文獻資料
(2)請分別列舉出我國農耕時代以水稻和粟為主要農作物的原始居民。
(3)稻種和粟種的大量出土,說明了什么?
【住宅現差異】
圖三 建筑復原圖 圖四 房屋復原圖
(4)請根據所學知識說出這兩座房屋建筑的名稱,
(5)結合教材分析這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是由什么決定的?
【答案】(1)A
(2)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或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
(4)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筑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5)自然地理環境。(意思相近,符合題意,語言順暢即可)
(或河姆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適應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適應生活在黃河流域。)
【解析】(1)選擇:從題干可知,圖一是出土的碳化稻谷,圖二是出土的粟和裝粟的陶罐,圖一圖二均是出土的實物,屬于實物資料,A項正確;文獻資料是指記錄歷史事件或事實的各種書面或口頭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文獻、檔案、報紙、日記、信件、公報、口述傳統、音頻或視頻記錄等,圖一、圖二均是出土的實物,不符合文獻資料的特征,排除B項。故選A項。
(2)原始居民: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粟。
(3)說明:從稻種和粟種的大量出土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已經開始了原始的農耕生活,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
(4)名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三是河姆渡居民的干欄式建筑,圖四是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5)決定因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結構不同,其決定因素是自然地理環境。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氣候濕潤多雨,干欄式房屋有利于防潮防濕。半坡居民生活于黃河流域,冬季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精品學案)
2022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了解中華文明有5000年歷史,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1.知道我國原始農業的起源和水稻、栗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做出的重要貢獻。(史料實證) 2.重點掌握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知道我國原始農業的發展基本概況、區域特征,知道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部分地區出現早期國家。(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3.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教材新增),初步知道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呈現出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家國情懷)
自主學習任務一: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
設問1:我國原始農業是怎樣起源和發展的
1.農業起源的時間:距今約2______萬年,他們開始對一些野生的植物進行管理。距今約______萬年,我國的南北方同時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
2.早期農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____、___和____均發現于我國。
3.定居生活:隨著農業的起源和初步發展,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自主學習任務二:稻作農業的出現
設問2:我國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出現了哪些對人類文明有重大意義的發明創造
1.地點:________河姆渡遺址位于______地區。
2.時間:距今______
3.生活狀況: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以木樁插于地下,上面用本板等拼接成屋。考古學家還在遺址中發現了木結構_______,遺址中還有大量_______遺存,_____作為一種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得到廣泛使用。
4.畜牧業的發展:家畜飼養以____、____為主,人們還狩獵野豬、鹿等。
5.手工業的發展: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會制作______、_____和簡單的_____骨哨,還運用雕刻等技術,用象牙和獸骨制成古樸的藝術品。這里出土了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自主學習任務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設問3:閱讀課本說一說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距今時間,分布地區等?結合課本,介紹半坡居民的生活。
1.仰韶文化
(1)時間: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仰韶文化,距今約__________,
(2)地點: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3)代表:__________位于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還有河南___________發現的面積超過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領居住或處理部落事務的場所。仰韶文化還發現多處公共墓地。距今約6000年的墓地中,墓葬規模和隨葬品看不出顯著差別。
2.半坡遺址
(1)時間:距今_________
(2)生活狀況:半坡人能制作精美的______,從事農業等生產活動。他們種植_____、______,飼養_____、____等家畜;使用____、_____等進行漁獵;有時也采集野果,作為食物的補充。半坡人還大量使用裝飾品,并制作樂器陶塤。遺址中還出土了___、______,陶器和石制的紡輪,可見半坡人已會紡織、制衣。
3.大汶口文化
(1)地點: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______地區
(2)時間:距今_____年。
(3)狀況: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術有較大發展,制作出較為精致的陶器。這一時期的墓葬,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這表明當時已經出現了_______,加快了邁向文明社會的步伐
【快速查答案】
自主學習任務一: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
1.2萬 1萬 2.水稻、粟和黍 3.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 飼養家畜
自主學習任務二:稻作農業的出現
1.浙江余姚 長江中下游 2.約7000年 3.干欄式建筑 水井 水稻 骨耜 4.豬、狗、天然火 粗糙的石器 5.陶器、玉器 簡樂器
自主學習任務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1)約7000-5000年 (2)黃河中游地區 (3)半坡遺址 靈寶西坡遺址
2.(1)6000年 (2)磨制石器 聚 黍 豬 狗 弓箭 漁叉 骨針 骨錐
3.(1)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 (2)約6300-4500 (3)貧富分化
問題一:什么是仰韶文化?(課本新增)
【點撥】
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
【典例】河南宜陽蘇羊遺址延續時間從仰韶文化(河南)早期一直到龍山文化(山東)晚期,且含有油子嶺(湖北)、屈家嶺(湖北)、紅山(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等諸多文化因素。材料說明( )
A.中華文明進程中不同地域間文化存在交流
B.該遺址反映文化比其他地區文化更為先進
C.該遺址反映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代表
D.此時中原地區已經出現了國家的雛形
【變式練1-1】2023兔年央視春晚上,三門峽文物元素“廟底溝彩陶花瓣紋”驚艷亮相主舞臺,該創意取材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標志性的“花瓣紋”。考古學家將類似于黃河中游地區仰韶遺址的遺址類型統稱為仰韶文化,其在農業上以種粟為主,制陶業則以表面有彩繪的彩陶最為著名。下列遺址中,屬于仰韶文化的是( )
A.河姆渡遺址 B.元謀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北京人遺址
【變式練1-2】以磨制石器與彩陶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國現代考古學史上命名的第一個考古學文化,也是中國第一個被科學認識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以下屬于仰韶文化的遺址是( )
A.北京人遺址 B.半坡遺址 C.二里頭遺址 D.陶寺遺址
問題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
【點撥】
1.因為河姆渡人居住在長江流域,氣候濕熱,干欄式房屋可以防潮,還可以防蛇蟲猛獸之害。
2.半坡人居住在黃河流域,風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典例】歷史圖片展現了形象的歷史,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資料。觀察下面的圖片,完成相關問題的探究。
材料
(1)材料四幅圖片和哪些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相關?請根據圖片代表的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域將圖1至圖4進行正確歸類。
(2)解讀圖片所蘊含的歷史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請觀察上面圖片并按照所給示例填寫完整。
示例:圖2:圖片名稱:半坡出土的紡輪。解讀:半坡居民磨制出精美的石器,并已會從事簡單的紡織、制衣。請你按照這一思路,對圖1進行正確解讀。
(3)圖3、圖4分別是哪種類型的房屋?這兩種房屋存在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4)根據圖3、圖4分析,我們的祖先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有何進步之處。
【總結感悟】-構建知識體系
構建要求:(1)理清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2)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及時鞏固基礎知識。(3)熟練展示。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新情境·時政)1.黑龍江省的亞布力遺址距今約5000年,出土有磨制石鏟,以及對谷物進行去殼與粉碎加工的石磨棒和磨盤等生產工具。據此推斷,當時該地區( )
A.產生早期國家 B.進入文明社會 C.生產工具完備 D.出現農業生產
(核心素養·唯物史觀)2.有史學研究者認為,古代文明是歷史學專用名詞,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稱作古代文明時期。我們說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主要是基于( )
A.原始農業使人們能夠從一小塊土地上獲得的食物與在較大土地上采集狩獵獲得的一樣多
B.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能為原始居民從事畜牧業、手工業提供可能與相應的物質基礎
C.原始農業生產提高了原始居民的生活水平,為未來幾千年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D.原始農業使人類由只能以天然產物作為食物的攫取經濟邁入能進行食物生產的生產經濟
(跨學科·考古)3.下表所列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我國遠古時期( )
遺址名稱 時間 遺存
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橋頭遺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殼
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類等印痕
A.早期人類起源 B.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
C.冶煉技術水平 D.原始部落聯盟間的關系
(教材新增,新情境·時政)4.迄今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有5000多處,分布地域以中原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西到甘肅、青海接壤地帶。雖然類型不同各有特色,但總體來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這說明仰韶文化( )
A.分布遍及黃河中下游地區 B.是南北文化互鑒的產物
C.存在比較大的區域性差異 D.體現了多元一體的特征
(跨學科·藝術)5.文物承載著歷史信息。下面圖片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 )
A.早期人類起源 B.遠古炎黃聯盟
C.原始農耕生活 D.早期國家產生
(跨學科·藝術)6.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制陶的進步 B.音樂的誕生 C.遠古的藝術 D.畜牧業興起
(教材新增·新情境)7.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南永城王莊遺址入圍,該遺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遺存,填補了自大汶口文化發現以來大部分是晚期遺存的空白。該遺址的發現說明( )
A.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樣性 B.考古發現豐富史學研究
C.古代手工制造業領先世界 D.中國考古成就領先世界
(教材新增,新情境)8.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隨葬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這表明當時( )
A.原始農業興起 B.貧富分化出現
C.早期國家產生 D.聚落形成發展
(教材新增,跨學科·藝術)9.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符合仰韶文化這一特征的文物是( )
A. B.
C. D.
(教材新增,新情境·時政)10.2023年央視春晚主舞臺以“廟底溝彩陶花瓣紋”文物元素為創意的演播廳頂部藝術裝置,牢牢占據舞臺C位。這一設計創意正是來自于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彩陶(圖)。仰韶文化屬于新石器時代,與北京人生活的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相比,新石器時代“新”在( )
A.以磨制工具為主 B.以打制工具為主
C.開始使用天然火 D.群居生活的出現
二、非選擇題
(核心素養·史料實證、家國情懷)11.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在學習完《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這一單元后,某校七年級(1)班的同學對我國古代的吃住進行了專項的探究。
【食物見變遷】
圖一 出土的碳化稻谷 圖二 出土的粟和裝粟的陶罐
(1)圖一、圖二屬于史料類別中的哪一類( )(填寫字母)
A.實物資料 B.文獻資料
(2)請分別列舉出我國農耕時代以水稻和粟為主要農作物的原始居民。
(3)稻種和粟種的大量出土,說明了什么?
【住宅現差異】
圖三 建筑復原圖 圖四 房屋復原圖
(4)請根據所學知識說出這兩座房屋建筑的名稱,
(5)結合教材分析這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是由什么決定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辛县| 舒兰市| 卓尼县| 新安县| 洪洞县| 和林格尔县| 庆云县| 左云县| 梨树县| 桃园市| 沁源县| 保亭| 黔江区| 湘潭市| 曲阳县| 祁东县| 阿坝| 郎溪县| 佛山市| 会东县| 杭锦旗| 江西省| 师宗县| 启东市| 奉新县| 怀宁县| 铅山县| 辽中县| 芜湖市| 柳河县| 绥棱县| 苏尼特右旗| 光山县| 全椒县| 三河市| 庆云县| 当雄县| 伊春市| 盐源县| 金华市|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