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安徽省阜陽第一中學高三上學期開學檢測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戰國中后期,秦國都城的宮殿面積大幅擴張,壓倒了宗廟與市,與東方六國都城遵循周禮的城市布局形成了鮮明對比。據此可推知,當時秦國A.坊市制度趨向瓦解 B.宗法觀念遭到摒棄C.城市功能發生變化 D.社會轉型領先六國2.敦煌遺書《唐戶部格殘卷》載垂拱元年(685)敕令:“諸蕃商胡,若有馳逐,任于內地興易……其貫屬西、庭、伊等州府者,驗有公文,聽于本貫已東來往。”該敕令可以用來說明唐代( )A.抑商政策逐步廢弛 B.商貿政策有限開放C.中外貿易往來興盛 D.陸上絲綢之路繁榮3.在唐后期150年中,對外交往雖有高潮出現,但持續時間短,缺乏前期的持久性。從交往的規模看,這一時期的規模較前期小,很少出現前期外國來使成群結隊的場面。這體現了( )A.對外關系開始緩慢轉型 B.北方陸路交通完全阻隔C.國家實力制約對外交往 D.朝貢貿易體制不復存在4.下圖為“隋朝大運河和元朝大運河比較”圖。大運河河道的變遷是A.經濟重心南移的結果 B.經濟形態變革的標志C.中央集權強化的要求 D.政治中心轉移的影響5.明末的顧炎武曾說:“自條鞭之法行,則夏稅、秋糧、均徭、帶征確有定額,里胥無由飛灑,奸豪無從規避。”這說明一條鞭法的實行( )A.實現了國家稅收的增長 B.保證了吏治的廉潔清明C.削弱了豪強地主的勢力 D.提高了財稅征收的效率6.19世紀40年代中后期,上海縣城新北門之外,由于被辟為租界,當地人稱之為“夷場”。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海租界區以“十里洋場”的稱呼取代了“夷場”。中國人過去稱奢華闊氣的作風為“揚氣”,而到光緒年間,諸事中的奢靡風格與時髦已經被稱為“洋氣”。該材料可用于研究( )A.國人思想文化的革新 B.社會生活習俗新舊雜陳C.晚清社會風氣的變遷 D.政府對西方侵略的反應7.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刊物較多談論社會主義,當時的保守刊物《東方雜志》也增加了社會科學方面的論著,同時增辟“時論介紹”“讀者論壇”等專欄,廣泛介紹各種社會新思潮,還刊登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譯注。這說明當時( )A.中國民主革命煥發新機 B.工人階級斗爭意識強烈C.國共合作具備思想基礎 D.科學社會主義深入人心8.如圖是1950年丁魚創作的年畫《女拖拉機手》,畫中的主角,是一位女拖拉機手,她操作著與傳統生產不同的新的設備、新的機器。該作品( )A.表明婦女已經成為工業建設主力軍B.描繪農村生產方式變革的美好愿景C.展現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巨大成果D.說明耕作機械化已在農村得到普及9.1982年,國務院工作部門由100個精簡到61個,人員編制從51萬人減為3萬人。200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則以調整機構設置、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主要任務。這一變化( )A.反映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B.極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得益于政府工作重心的轉移 D.表明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10.古代埃及政權由“法老”來統治,法老被認為是太陽神拉的化身,自行決策并管理國家事務、農業、稅收、建筑、宗教儀式、軍事、行政、司法等。這說明古代埃及( )A.實施中央集權的統治方式 B.是絕對權力統治下的國家C.君權神授的封建政體形成 D.小農經濟受中央政權保護11.英國著名思想家約翰 彌爾頓(1608~1674)在議會1644年恢復書報檢查制時指出,“殺人只是殺死了一個理性的動物”,“而禁止好書則是扼殺了理性本身”。該主張旨在A.捍衛人民思想和言論自由 B.完善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C.推動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D.積極推進人文主義的傳播12.在伊拉斯謨看來,女孩的教育不可或缺,尤其是社會精英家庭出生的女孩,她們的教育對于維持社會和諧、調和婚姻中夫妻之間的分歧尤為重要。但他同時又主張男女進行差異化教育,在教學內容上重視讀寫,并根據她們將來的社會角色進一步分化。這反映出伊拉斯謨( )A.忽視對平民婦女的教育 B.強調女子教育的實用屬性C.開啟了教育理念的革新 D.倡導賦予婦女以平等權利13.日本學者宮崎正勝指出17~18世紀“加勒比海的砂糖生產與以自給自足為基礎的傳統農業不同,是以大量的經濟作物的生產、流通、交換為主的新型經濟模式。”這種新型經濟模式A.廣泛采用機器生產與工廠制度 B.是殖民壓迫與世界市場的結合C.有利于促進拉美經濟持續發展 D.為工業革命準備了技術條件14.如表為1880—1893年俄國商人通過中國漢口向俄國輸出茶葉情況簡表。據此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年份 輸出量/千克 年份 輸出量/千克1880 2197861 1887 60660595211881 3259016 1888 8116930882761882 4393231 1889 837991981021883 4932000 1890 108391242751884 5298476 1891 118265244341885 4032764437 1892 77260266301886 6232960436 1893 10494593218A.俄國在國際茶葉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 B.近代中國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漢口地區種植的茶葉受到俄國人歡迎 D.近代企業憑借茶葉經營獲取利潤15.1884年,普魯士政府收購了10個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鐵路,隨后還決定停止給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線的新特許權。到1909年,德國全部鐵路長度為6萬多公里,而屬于私人所有的標準軌鐵路僅有3600公里。材料意在強調德國( )A.工業革命成效顯著B.軍國主義色彩濃厚C.壟斷資本干預政治D.政府主導鐵路發展16.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已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這體現了( )A.人民立場 B.階級斗爭學說 C.唯物史觀 D.剩余價值學說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79年,開平礦務局總辦唐廷樞請求修筑鐵路,頑固派以“破壞風水”、“與民爭利”等理由反對。經李鴻章多次爭取,1881年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通車,全長11公里。但通車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用機車,于是改用騾馬拖曳。到1911年,全國鐵路近1萬公里,但90%受外國人控制。自20世紀初汽車輸入中國后,通行汽車的公路在中國發展起來。到1946年12月,中國公路總里程超過13萬公里,但在多年的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能通行的只有一半左右。——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一再強調發展交通運輸業是鞏固國防、繁榮經濟文化、維護多民族國家團結統一的重要前提。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新中國開展了大規模的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的新建、改建和重點水運工程建設。公路戰線的職工們牢記毛澤東“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筑路”的誓詞,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建成了川藏、天山等工程艱巨的重大戰略公路。鐵路戰線也廣泛開展毛澤東“人民鐵路為人民”的辦路宗旨教育,樹立主人翁意識,僅“一五”計劃期間就新建了寶成、鷹廈等33條鐵路,新建、修復鐵路線一萬多公里。毛澤東認為興辦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必須依靠人民群眾,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同時力求做到統籌兼顧、科學決策。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技術隊伍和理論隊伍,社會主義是不能建成的。”為解決交通建設人才短缺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他明確指示鐵道部等“自己要辦學校”,并親自為“北方交通大學”題寫校名,任命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擔任該校校長。——摘編自王戎《毛澤東新中國交通建設思想探析》材料三 1988年8月,重慶的軌道交通之夢第一次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里。90年代初,在組織專家團隊多次出國考查后,政府引進了適合重慶地形特色的日本單軌列車。與此同時,通過與西南交通大學、長春客車廠合作自主研發,單軌列車國產率達到60%。1997年直轄之后,市政府高度重視軌道交通的發展,提出要將軌道交通線發展成“巴渝特色文化的一道風景線”。重慶市“十四五”規劃 (2021-2025) 明確指出,“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構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上的18座車站,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36幅粗獷大氣的銅雕,講述了上溯“巫山猿人”時期、下迄“五四運動”的歷史文化故事; 9號線紅巖村站雕刻著《沁園春·雪》,站臺層立柱的浮雕上雕刻著包括江姐、陳然等24位紅巖英烈的頭像以及簡介。隨著新時代多媒體的廣泛傳播,重慶地鐵的知名度逐漸提高,一些車站成為廣大游客的打卡車站。——摘編自張乃基《山城軌道交通三十年建設歷程》等(1)根據材料一,歸納中國近代交通建設相對遲滯的緣由。(2)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的交通建設思想。(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重慶軌道交通發展的意義。18.二戰后改善全球治理成為時代的主題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二戰”后世界經濟演進的路線,是由解決了歐洲欠美國重建債務的盟國間金融協定所決定的。針對這些協定的談判,將沖突從戰場上轉移到了外交家的會議室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此前的角逐讓位于盟國彼此之間的競賽,而美國則從這場競賽中勝出。——【美】邁克爾赫德森《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材料二 當前全球化逆動是美國等西方大國對其推動的全球化主動收縮,是基于全球化進程中利益分配不滿的反映,也是美國對自己推動的全球化規則體系開始改弦更張……特別是近年以來英國脫歐、特朗普退出TPP協定及奉行“美國優先”的策略等現象,引發國際社會高度警覺。——陳偉光等《逆全球化暗流與中國應對》材料三 相比中國學者對全球治理理論研究的貢獻,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在國際舞臺上貢獻了中國智慧。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國際場合中提出了眾多新思想、新觀點,比如提出了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趙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與角色擔當》(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在“二戰”后世界經濟演進中是如何勝出的?(2)據材料二,指出逆全球化的實質。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全球化的不利影響。(3)據材料三,概括中國政府為推行全球治理貢獻了怎樣的智慧?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兩宋記事北宋在中央設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在地方,包括轉運使在內,先后設立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合稱“四監司"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控。州一級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彼此制約。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變法涉及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請多領域,基本原則是加強國家對這些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諺語稱“蘇湖熟,天下足”1005年,宋遼簽訂合議,維持已有邊界,宋遼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伐物,稱為“歲幣”;1044年,宋夏達成合議,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實際上保持命號,北宋每年送給夏錢物,稱為“歲賜”:111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合議,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歲貢”北宋錢幣鑄造量最多時高出唐朝十多倍,并開始出現紙幣——交子,宋朝海外貿易非常活躍,外貿稅收成為兩宋國岸重要財源,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宋代,薛居正子薛惟吉之論婦(罪婦)柴氏,擠攜資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張齊賢都爭著求嬰,后為張齊証所得,向敏中為此記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孫違詔貿其居地,互相間得不可開交。宋代以文治天下,崇文抑武,宋太祖立下“不殺士大夫”祖訓。“北宋五子”開創理字,而宋朱業成為理學"集大成者”。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若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寫明論題,相互關聯,史論結合)參考答案1.D2.B3.C4.D5.D6.C7.A8.B9.A10.B11.A12.B13.B14.B15.D16.C17.(1)守舊思想和觀念的阻礙;封建統治的阻撓;受外國控制;戰爭的破壞。(2)重視交通建設的戰略地位;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依靠群眾,群策群力,統籌兼顧的思想;注重培養交通建設人才,以保障可持續發展。(3)推動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展示了巴渝文化,促進了文化傳承和傳播;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提升了城市的交通運輸能力,緩解了交通擁堵。18.(1)分析:二戰后,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難以維系;美國利用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加強其在國際金融和貿易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實施馬歇爾計劃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2)實質:調整規則以實現利益重新分配。不利:不利于各國市場的開放;妨礙了國際貿易的自由化;阻礙了各國的經濟合作。(3)中國智慧: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9.示例:題目:兩宋時期社會經濟有了較大進步;兩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魏晉南北朝以來,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經濟快速發展。以中原和南方為統治重心的北宋,以南方為統治重心的南宋,坐擁當時中國經濟重心,諺語稱,“蘇湖熟,天下足”,經濟高度發展。宋朝海外貿易非常活躍,外貿稅收成為兩宋國庫重要財源,國內民間貿易十分活躍,政府取消對商業活動的時空限制。由于商品經濟高度發展,貨幣需求量劇增,北宋錢幣鑄造量最多時高出唐朝十多倍,并開始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些都在推動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人們思想不斷解放,社會觀念更新。兩宋時期,門第觀念受到很大沖擊,“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婦女再嫁現象增多,“輕利”觀念被商品經濟大潮沖擊,士大夫向敏中、張齊賢都爭著求娶攜資再嫁的嫠婦(寡婦)柴氏就是例證;官府對社會的控制也不斷放松,土地買賣不受限制,以致“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