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中國近代化探索探索活動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學習方面 技術 制度 思想文化口號旗幟 自強求富 變法維新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學代表人物 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 孫中山 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階級派別 地主階級洋務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 激進民主主義者時間 19世紀60到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性質 失敗的封建統治者自救運動 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意義 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近代化的開端。 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相同點 ①學習西方先進文化;②都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②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都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不同點 ①開啟中國近代化的是洋務運動;②開啟政治近代化的是戊戌變法;③促進民主政治發展的是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特點 由學習西方技術到學習西方制度再到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由經濟變革到政治變革再到思想變革),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啟示 ①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②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③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開端問題:①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②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③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戊戌變法。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五四運動。2、 歷史舞臺問題:①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標志:戊戌變法。②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標志:五四運動。專題二:19世紀中期—20世紀初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名稱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間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在位皇帝 道光帝 咸豐帝 光緒帝 光緒帝根本原因 打開中國市場 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稱霸世界 進一步瓜分中國直接原因 虎門銷煙 亞羅號事件、馬神甫事件 朝鮮東學黨起義 鎮壓義和團運動簽訂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 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中日《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影響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失敗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啟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②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努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抗爭 林則徐虎門銷煙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 鄧世昌黃海海戰 義和團運動專題三:近代不平等條約內容類別 內容割地 ①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②中英《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③沙俄通過《璦琿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④中日《馬關條約》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 ①中英《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②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賠款額大幅增加。③中日《馬關條約》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④《辛丑條約》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開埠通商 ①《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②《天津條的》增開漢口、南京等處為通商口岸。③《北京條約》增開天津為商埠。④《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關稅和貿易主權 ①《南京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②《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其他特權 ①中英《虎門條約》:英國從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權利。②《天津條約》:西方列強獲得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③《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專題四:中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次會議名稱 時間 地點 會議內容 歷史意義(或影響)中共一大 1921年 上海→嘉興南湖 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制定黨的最低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三大 1923年 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黨內合作),把國民黨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 八七會議 1927年 漢口 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古田會議 1929年 古田 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遵義會議 1935年 遵義 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中共七大 1945年 延安 (1)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2)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3)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共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共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全國土地會議 1947年 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制定土地改革總路線。 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新”在哪里:①新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②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③新的奮斗目標——實現共產主義。專題五:國共關系演變國共關系 時期 時間 標志 統一戰線 成果或影響 原因合作 國民革命 1924-1927 國民黨一大召開 革命統一戰線 建立黃埔軍校,北伐戰爭勝利 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分裂 土地革命(國共十年對峙)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大革命失敗;共產黨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給日本侵華之機。 兩黨階級利益不同合作 抗日戰爭 1937-1945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取得抗戰勝利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分裂 解放戰爭 1946-1949 蔣介石進攻中原解放區 祖國至今未能統一 兩黨階級利益不同啟示 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兩黨合作符合中華民族利益。1、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紅軍、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粉碎國民黨四次“圍剿”、進行長征取得勝利。2、(1)長征勝利結束標志: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2)長征勝利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3)長征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3、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1)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打退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2)戰略進攻: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3)戰略決戰:遼沈、淮海、平津戰役。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4)勝利: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專題六:近代日本發動或參與的侵華戰爭項目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時間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1931-1945年主要戰役 黃海海戰、威海衛戰役 廊坊阻擊戰 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英雄 鄧世昌 佟麟閣、趙登禹、左權、張自忠、李宗仁、彭德懷結果 失敗,簽訂《馬關條約》 失敗,簽訂《辛丑條約》 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抗戰勝利。失敗╱勝利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1)決定性因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2)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罪行 旅順大屠殺 洗劫北京城 南京大屠殺影響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①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②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共帶領人民 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③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4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1、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的開端。 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的開端。2、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專題七:人物篇人物 主張 主要活動李鴻章 自強求富 洋務運動期間創辦一系列軍事、民用企業,創建北洋艦隊康有為 變法維新 領導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張謇 實業救國 創辦大生紗廠孫中山 三民主義(民主共和) 創建興中會、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召開國民黨一大,實現與中共的合作,創辦黃埔軍校。毛澤東 井岡山道路 參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參加八七會議,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參加遵義會議,領導長征勝利,領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勝利,參加中共七大,參與重慶談判。1、井岡山道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2、重慶談判目的:①蔣介石:一方面為了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共身上;②毛澤東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面目。專題八:首都篇1、北京:①三次被占領: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七七事變)。②和北京有關的運動:義和團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③北平解放方式:和平解放(傅作義)。④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北京2、南京:①中國近代史是從南京到南京:中國近代史開端:在南京簽訂《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結尾: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占領南京。②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太平天國(農民階級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資產階級革命派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建立)南京偽國民政府(漢奸汪精衛建立)③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開始,人數30萬以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