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中考:初中歷史專題《大國史及大國關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中考:初中歷史專題《大國史及大國關系》

資源簡介










知識導圖:

命題線索1? 大國史
命題角度1? 日本史
世界古代史
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次封建性質的改革是日本從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世界近代史
明治維新:1868年,明治天皇宣布實行改革,通過對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但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日本強大后,很快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日本對德宣戰,加入協約國方面作戰。
世界現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日本獲得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在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中,日本與其他與會國家簽訂了《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
?日本法西斯統治的建立:日本軍部法西斯勢力在經濟危機推動下,加快了對外侵略和建立法西斯統治的步伐。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軍部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1936年,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起來。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1945年8月上旬,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中國軍民對侵華日軍發動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
戰后經濟的發展:日本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在美國的扶持下經濟發展迅速。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命題角度2? 英國史
世界近代史
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礎。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
殖民擴張與殖民掠奪:17世紀以后,英國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18世紀初,英國憑借海上霸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奴隸販子。到18世紀后半期, 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在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擴張為英國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廣闊的海外市場和豐富的原料,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于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英國議會于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對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首先在英國開始,至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被稱為“世界工廠”。
成就: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引發了棉紡織生產領域的一系列發明;瓦特改良蒸汽機,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史蒂芬孫發明的“旅行者號”火車機車試車成功,此后,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英國憲章運動:1836~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以《人民憲章》為政治綱領、要求取得普選權的憲章運動,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興起,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沒有及時采用新技術、更換新設備,而只依賴廣闊的海外市場,逐漸失去了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地位。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但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成為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英國與法國、俄國組成了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三國協約,與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組成的三國同盟展開瘋狂地擴軍備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于1914~1918年,最終,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戰勝了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
科學領域: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學方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教學方面創建了微積分;在力學方面創建了力學三定律。達爾文在出版于1859年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了“進化論”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
世界現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作為戰勝國,在1919年參加了巴黎和會,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并于1920年成立了由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在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簽訂了《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國家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綏靖政策:德、意、日法西斯上臺后大肆對外擴張,英法等國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采取妥協、姑息的綏靖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3日,英國與法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2年1月1日,英國等26個國家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1944年6月6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接受了美國的援助,積極發展經濟;加入聯合國,成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73年,加入歐共體。


命題角度3? 法國史
世界近代史
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伏爾泰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盧梭倡導人民主權學說和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提出了三權分立和天賦人權學說。
法國大革命:開始于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
1789年,法國制憲議會頒布了《人權宣言》,它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宣告了法國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羅伯斯庇爾等人將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
拿破侖帝國:拿破侖于1804年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為鞏固資產階級統治,他頒布了《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軍隊,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但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
巴黎公社:發生于1871年3~5月的巴黎公社運動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由公社領導人之一的歐仁·鮑狄埃作詞,法國工人作曲家狄蓋特譜曲的《國際歌》在全世界廣泛傳唱開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法國與英國、俄國組成了三國協約,與由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組成的三國同盟展開擴軍備戰。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發生于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戰勝了同盟國。1916年,發生在法國的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殘酷、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世界現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法國作為戰勝國,在1919年參加了巴黎和會,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并于1920年成立了由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在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簽訂了《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國家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綏靖政策:德、意、日法西斯上臺后大肆對外擴張,英法等國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采取妥協、姑息的綏靖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3日,法國與英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接受了美國的援助,積極發展經濟;加入了聯合國,成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先后積極倡導成立歐共體和歐盟,并成為其中一員。
命題角度4? 美國史
世界近代史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776年發表的《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國誕生了。
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共和制政體。
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此后擔任美國第一任總統,被稱為美國的“國父”。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頒布于1862年,廢除了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制度,扭轉了戰局,加速了南北戰爭的結束進程。
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期間,美國人富爾頓制造出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輪船。
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注重運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成為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等一系列電器產品;萊特兄弟制成飛機并試飛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與英國、法國等國家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世界現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國作為戰勝國,在1919年參加了巴黎和會,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在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簽訂了《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國家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經濟大危機: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最先在美國開始,隨后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沉重打擊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羅斯福新政: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應對經濟危機,一上臺就宣布實行新政。通過調整工業、整頓銀行等措施漸漸使美國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也使資本主義制度得以鞏固。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國對日宣戰,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與國際反法西斯聯盟中的其他國家合作,一起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1942年1月1日,美國等26個國家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進行了諾曼底登陸戰役,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2月,美、蘇、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1945年8月上旬,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世界格局的演變: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開始。1948年,美國實施了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又于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公然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相對抗。
1991年底,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政治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并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繼續推行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二戰后經濟的發展:先后經歷了繁榮、危機和調整時期,20世紀90年代進入新經濟時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在美國開始。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在美國制成。
參加的國際組織:美國加入了聯合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1949年在美國的操縱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命題角度5? 俄國史(沙俄——蘇俄——蘇聯)
世界近代史
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初,俄國與英、法組成三國協約,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隨后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文學: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列寧稱其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世界現代史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歷十月),列寧領導起義軍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隨后,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權——人民委員會。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新經濟政策:列寧于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蘇聯成立:1922年底,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4個加盟共和國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到后來,蘇聯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促進了蘇聯重工業的發展。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也稱斯大林模式。這種模式嚴重阻礙了蘇聯的民主與法治建設和經濟持續發展,妨礙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衛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擴大;在1941~1942年的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取得了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942年,蘇聯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1943年,蘇聯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1945年5月,蘇軍攻克了德國首都柏林;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
?世界格局的演變:1947年,美蘇“冷戰”開始;1955年,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相對抗;1991年底,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結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俄羅斯正逐漸成為其中一極。
命題角度6? 德國史
世界近代史
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生產設備,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超越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1885年,德國著名工程師卡爾·本茨以內燃機為動力,試制汽車成功,此后,汽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交通工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前,德國與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三國同盟,與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相對抗。在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中,德國與法國展開激戰,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這次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思想文化:1848年,馬克思與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使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交響樂作曲家,被尊為“樂圣”,代表作有《英雄交響曲》等。
世界現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通過的《凡爾賽和約》中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了規定,德國遭到嚴重削弱。
?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于一身,稱為國家元首。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慕尼黑會議: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綏靖政策達到頂峰,這刺激了德國和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3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2年,德國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被蘇軍擊敗;1943年,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被擊敗,這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1945年4月,蘇軍對柏林發起總攻,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柏林被攻克;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
德國的分裂與統一:二戰后,美、英、法、蘇四國分區占領了德國。美蘇“冷戰”開始后,德國被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柏林墻”就是美蘇“冷戰”的產物。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合并,德國實現統一。
命題線索2? 大國關系
命題角度1?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
中日關系

友好交往:隋唐時期,日本派遣使者來中國,學習隋唐的政治制度并在日本實行大化改新;唐朝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沖突:元末明初,倭寇侵擾中國沿海地區。明朝中期,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侵略:
①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清政府戰敗,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1900年,日、英、美等八國聯合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④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由于蔣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日軍不到半年便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中國開始局部抗戰。
⑤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標志著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后日本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制造了南京大屠殺等。
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現狀:日本右翼勢力抬頭,否認侵略歷史。
中英關系
侵略:
①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842年,清政府戰敗,簽訂了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1856~1860年,英國與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
③1900年,英、法、美等八國聯合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④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英國與法、美等國無視中國的戰勝國地位,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繼承;
⑤在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英、法、美、日等國簽訂了針對中國的《九國公約》。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與中國等國結為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并最終取得勝利。
建交:1972年,中英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現狀:經過談判,香港最終于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中英兩國關系穩定發展。
中法關系
侵略:
①1856~1860年,法國與英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
②1900年,法、英、美等八國聯合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法國與美、英等國無視中國的戰勝國地位,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繼承;
④在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法、美、英、日等國簽訂了針對中國的《九國公約》。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與中國等國結為反法西斯聯盟,并最終取得勝利。
建交:1964年,中法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中美關系
侵略:
①美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充當幫兇,美國人華爾領導洋槍隊鎮壓太平軍;
②1900年美、英、法、日等國聯合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美國與英、法等國無視中國的戰勝國地位,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繼承;
④在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⑤在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扶蔣反共,幫助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與中國等國結成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并于1945年取得勝利。
對峙:
①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中國采取敵對、包圍政策;
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與朝鮮合作共同抗擊美國的侵略,并于1953年取得了勝利。
建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簽署《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現狀:既有合作,也有矛盾。
中俄(中蘇)關系
戰爭:在清朝時,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之戰中被清軍打敗,與中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侵略:
①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充當幫兇,并在19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間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
②1900年,俄國與其他國家聯合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合作:
①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與英、法等國組成三國協約,共同對三國同盟作戰,后中國加入協約國方面同俄國一起抗擊同盟國;
②1921年,蘇俄共產黨人幫助陳獨秀等人建立中國共產黨;
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與中國等國組成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共同抗擊法西斯的侵略,并于1945年取得勝利。
現狀:中俄兩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命題角度2? 各主要大國之間的關系
美日關系
沖突與對抗:
①19世紀中期,美國用武力打開日本的大門,使日本面臨嚴峻的民族危機,從而引發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聯合其他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盟國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并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進程;
③二戰后,日本逐漸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美、日兩國競爭激烈。

合作:
①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共同侵略中國;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同對同盟國作戰;
③二戰后,美國扶持日本,使日本成為美國對抗社會主義的據點。
美英關系
壓迫與反抗:17至18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了13個殖民地,并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美國獲得了獨立。
競爭: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國的經濟實力超過英國,兩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合作:
①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均與英國聯合作戰,并取得了勝利;一戰后,美英合作共同確立了一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二戰后,美國扶持英國等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共同對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②蘇聯解體后,美英共同發動了科索沃戰爭、干涉中東戰爭、挑起伊拉克戰爭。
牽制:蘇聯解體后,英國作為歐盟的成員國之一,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重要力量。
美俄(美蘇關系)

合作:
①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美國與俄國都是英法聯軍的幫兇;
②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共同侵略中國;
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合其他反法西斯國家組成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共同抗擊法西斯的侵略,并取得勝利。
對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開始了“冷戰”,這一狀態持續到1991年底蘇聯解體才終止。
法德關系
對抗:自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兩國一直處于矛盾、敵對狀態。
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兩國共同參與組建了歐共體,后來發展為歐盟,互相合作。
現狀:既有合作,也有競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嘉义市| 同德县| 恩施市| 凤台县| 汽车| 翁源县| 静宁县| 鄂尔多斯市| 临潭县| 根河市| 常德市| 株洲县| 钟山县| 仁怀市| 雅江县| 高安市| 中卫市| 东兴市| 包头市| 兴和县| 长宁县| 皮山县| 杭锦后旗| 建平县| 杨浦区| 邻水| 安宁市| 湾仔区| 望江县| 高安市| 勃利县| 桦南县| 宜兰县| 荥阳市| 通州市| 恭城| 翁源县| 招远市| 桦甸市|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