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西廣豐一中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各類主體答題模板總結 2019年5月24日一、公民1、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2、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必答)3、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必答)①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等方式參與民主決策,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②公民通過信訪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參與民主監督,有利于被監督者改進工作,也有助于激發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4、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政治義務(1)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志)、政治自由(這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監督權。(2)我國公民的政治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遵守憲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公民的光榮義務)。5、人民民主的特點: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6、有序的政治參與: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要遵循憲法、法律、規則和程序的規定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民主協商即政治協商,是協商民主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國家和地方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問題在決策前和執行中的協商,是民主科學決策的重要環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重要體現,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二、政府1、政府的基本職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③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加強社會建設的職能;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職能(必答)2、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則宗旨——為人民服務;基本原則——對人民負責(①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思想②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政府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服務意識,使政府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③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對待群眾的來信來訪,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必答)3、政府的性質: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是人民的政府。4、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我國正在深化機構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的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必答)5、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①是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②政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③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必答)6、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科學決策要不斷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決策要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決策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依法決策要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三、黨1、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2、黨的性質、根本宗旨、根本力量、執政理念、奮斗目標(1)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2)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3)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4)奮斗目標: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3、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4、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5、黨員和黨組織的作用: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四、當代國際社會1、國家利益:(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2)國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2、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在和平中求發展,以發展促進和平,是人類社會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3、中國主張中國政府主張在國際事務中,堅持正確義利觀,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2)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3)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5、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地轉向經濟和科技領域。很多國家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圖在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6、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7、聯合國宗旨、原則、作用(1)聯合國的宗旨:聯合國的宗旨簡單地說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2)聯合國的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3)聯合國的作用: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聯合國也是有其局限性。8、中國和平發展道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越發展、越強大,越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五、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代表、民主集中制、人民政協、政黨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①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②性質:國家權力權力機關;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全國人大的部分職權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以便更好地發揮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2、民主集中制①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活動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對違反人民意志、損害人民利益的不稱職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罷免。②在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但它所決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辦,而是由其他國家機關去貫徹執行。③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上,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3、人大代表的權利與義務: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向人大提出議案)和質詢權(對政府等機關的工作質詢)義務:(1)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2)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3)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4)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4、我國的政黨制度(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①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②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僅為政治領導)③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互相監督)④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⑤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5、人民政協的性質和職能人民政協的性質: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協的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主題:團結和民主。六、民族、宗教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特點: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3、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②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4、宗教: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③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④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為了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