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7 公民參與政治生活 模板1 公民為什么參與政治生活?【答題要素】必要性十重要性①必要性:我國國家性質、人民地位、公民權利;另外,材料及其設問若涉及黨和國家機關等行為主體,還應從政府、人大、中國共產黨等角度分析。②重要性:第一,對公民——有利于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政治參與的熱情、能力,真正行使(實現)自己的民主權利。第二,對社會或國家——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有利于促進黨和國家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有利于監督黨和國家機關的工作,促進杜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有利于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典例探究】典例1.(2018?全國卷Ⅰ)某市司法局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建設,整合鎮(街道)和村居(社區)法律顧問、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專職人民調解員等力量參與窗口接待,提供相關法律服務。上述做法( ) ①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②維護了城鄉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務的權益③提高了城鄉居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能力 ④推進了司法體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技巧點撥】該市司法局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議的決策部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為城鄉居民提供相關法律服務,讓人們知法、懂法、用法,會正確的運用法律來維護權益,維護了城鄉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務的權益;在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開展法律服務,有利于不斷提升村(居)民的法制觀念,尤其是人們的法制能力,有利于促進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典例2.(2018?天津高考)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某地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雛鷹建言行動”。幾年來,學生圍繞“環境保護”“中醫藥文化”等20多個主題開展探究,形成5萬余條建言,不少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納入提案帶上兩會,交政府相關部門辦理?!半r鷹建言行動” ( )①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信息資源 ②堅持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③是中小學生有序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表現④是中小學生通過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參與民主監督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B【技巧點撥】本題主要考查公民的政治參與、科學決策。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徑。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一個發生在事前,一個發生在事后。典例3. (2017·天津高考) 在2016年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中,針對較為普遍的人戶分離現象,深圳實行了本市戶籍選民可以自由選擇在戶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記的辦法,并通過網絡實施選民資格轉移,方便選民就近登記。這一做法( )A.擴大了選民直接選舉的范圍 B.確保了選舉結果體現每個公民的意愿C.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 D.發揮了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答案】C【解析】在我國,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目前并沒有擴大了選民直接選舉的范圍,所以A的說法是錯誤的;選舉體現的是大多數人的意愿,B選項中的“確?!薄懊總€公民的意愿”是錯誤的;D的說法與材料不符合。本題考查學生運用公民的選舉權、監督權等知識。人大選舉中出現的新做法為了讓公民更好地行使選舉權(基本的民主權利),答案選C。 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維護互聯網的良好秩序是廣大民眾的共同心聲。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草案)》,而后該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這表明( )A.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是統一的 B.政府決策能夠反映民意、集中民智C.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D.公民通過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監督【答案】C2.(2015·重慶高考)材料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參戰國。面對外敵入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消滅并牽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僅保衛了國家,而且為二戰的最終勝利作出重大貢獻。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2014年,我國通過立法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并舉行隆重紀念活動,以此銘記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運用《政治生活》知識,結合材料說明我國國家與公民之間的關系。【答案】①公民具有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面對外敵入侵,公民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為國家的繁榮強大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②國家具有保障公民權益的職責。國家維護公民生命、自由等權利,為公民生活與發展提供和平環境、增強公民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解析】本題易因沒有從公民和國家兩個角度組織答案而失分。本題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載體,考查學生對公民與國家之間關系的認識。解答時要把題中問題,轉換為政治生活試題,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就是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由材料中的戰爭素材,聯系政治生活知識,可聯想到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政治義務,有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從國家角度看,國家有責任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的,為公民社會和發展提供和平的環境;最后得出結論,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和諧統一的關系,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3.(2014·天津高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推進基層協商制度化。為此有專家建議,應建立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社區制度,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群眾普遍關心的實際問題聽取社區群眾的意見。該建議有利于( )①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 ②完善社區居民自治制度③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④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模板2 公民應如何參與政治生活?【答題要素】權利義務+基本原則+途徑方式+基本要求+素養能力①要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②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遵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③通過多種民主渠道,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④要依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連循法律、規則和程序:⑤要提高政治素養和政治參與能力。(注意:運用第①點和第③點作答時要根椐具體的材料而選擇,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典例探究】典例1.(2018?全國卷Ⅰ)某市司法局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建設,整合鎮(街道)和村居(社區)法律顧問、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專職人民調解員等力量參與窗口接待,提供相關法律服務。上述做法( )①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②維護了城鄉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務的權益③提高了城鄉居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能力 ④推進了司法體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技巧點撥】該市司法局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議的決策部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為城鄉居民提供相關法律服務,讓人們知法、懂法、用法,會正確的運用法律來維護權益,維護了城鄉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務的權益;在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開展法律服務,有利于不斷提升村(居)民的法制觀念,尤其是人們的法制能力,有利于促進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典例2.(2018?江蘇高考)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在黨的領導下,某市在協商民主的實踐中,統籌推進政黨協商、政府協商、社區基層事務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從多個層面保證人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參與的權利。協商民主( )①是加強權力監督體系建設的必要前提 ②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③是推動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主要方式 ④既豐富了民主形式也拓展了民主渠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協商民主是加強權力監督體系建設的必要手段,不能成為“前提”,①錯誤。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②正確且符合題意。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主要方式有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等,③錯誤;多個層面的協商民主既是民主形式的豐富,也是民主渠道的拓展,④正確。【技巧點撥】本題主要考查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主要方式、社會主義民主的形式和渠道等。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實質,就是要實現和推進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共同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通過本題理解協商民主既豐富了民主形式也拓展了民主渠道。典例3.(2016·課標卷Ⅱ) 為縮短學生上學路程與保障學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條便道。村黨支部、村委會為此建立基層協商民主理事會。理事會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誰建、資金來源等問題廣泛征求民意,經過民主協商,最終決定修建便道。村理事會的建立( )①改變了村民自治的主體 ②維護了村民的切身利益③豐富了村民自治的實踐形式 ④規范了村民的行為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技巧點撥】我國公民參與民主管理的途徑是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村民自治的主體是村民居民自治的主體是居民。村民自治的主要內容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本題考察了村民自治的主體和村民參與民主決策的的相關知識,村理事會主要是村民進行民主決策的機構,并沒有改變了村民自治的主體、規范了村民的行為方式。【變式演練】1.(2017·江蘇高考) 社區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傳統社區是一種“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血緣、地緣、感情為紐帶,身邊都是親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隨著社會變遷和生活節奏加快,社區已近乎一個“陌生人社會”,個人權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分明,居民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動,甚至出現“對門不相識”的狀況。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共享已逐漸成為時代潮流,這為建設新型“熟人社區”提供了新思路。社區通過建設“云平臺”,公示政府公共服務政策、社區業務辦理流程、活動通知等,實現信息共享。此外,還在“云平臺”上專設“鄰里互助”“鄰里商圈”等專欄,使玩具、圖書等閑置物品順利置換,實現物品共享;私人廚房、書房、車位臨時出借,實現空間共享。基層黨組織、居委會還通過“云平臺”與居民加強互動交流,實現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鄰里之間不再陌生”成為可能。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談談社區“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答案】政府應履行社會建設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社區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鶎狱h組織、群眾性自治組織等要充分發揮作用,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維護居民合法權益。居民要不斷提高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切實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履行相應責任。【解析】本題易因不能答出多個主體作出的努力而失分。本題要結合課本知識和材料內容,確定與哪些主體有關。材料中“基層黨組織、居委會還通過‘云平臺’與居民加強互動交流,實現共同治理……”,說明與黨、社區居委會有關。教材中有政府、公民(居民)、人大及人大代表都對社區“共治”有職責的知識,結合設問組織答案即可。2.(2017·課標卷Ⅱ) 某地為治理村委會公章管理不嚴、隨意亂蓋章現象,將村委會公章存到鄉鎮政府“柜子”里,由鄉鎮政府“代管”。這一做法受到社會質疑而被叫停。叫?!按逭锣l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①鄉鎮政府承擔了過多的行政管理事務 ②鄉鎮政府沒有管理農村公共事務的職能③鄉鎮政府不能代行村委會的自我管理權 ④應當維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民主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3.(2016·課標卷Ⅰ)某市規定,對下派社區的工作事務,實行清單管理:屬于各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社區;需要社區協助的事項,應當為社區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這一規定( )①彰顯了社區組織的自治功能 ②創新了社區組織管理形式③有利于推進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 ④旨在提高基層政府行政效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未涉及社區組織管理形式的創新和基層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②④不選。本題考查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材料中心旨在強調理清基層政府的職責以及對社區發揮作用創造條件,“不得轉嫁給社區” 說明社區組織不是政府的附庸,具有自治功能;“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有利于推進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①③切題,答案選A。 4.(2016·浙江高考)省政府參事一般由專家、知名企業家和退休但經驗豐富的學者型領導等擔任,他們可以以個人身份想政府建言獻策,所提建議可以通過“直通車”的方式,快速傳至省委省政府,乃至國務院。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公民可以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②每一公民的政治權利是不同的③公民對政府決策的作用和影響是相同的 ④公民擁有參與政治生活的權力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5.(2015·海南高考)某縣在鄉鎮“群眾考干部”工作中規定,對聯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的考評,由村民代表做考官,考評內容包括農村工作的親歷感悟、農村政策的解讀、農村實情的掌握情況等,考評成績直接影響干部的獎懲。“群眾考干部”的做法( )①是村民自治組織形式的創新 ②推進了基層社會的法治建設③是村民行使監督權利的體現 ④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村民自治的組織形式是村民委員會,題意涉及民主監督的形式,而沒有創新村委會,①不符合題意,排除;題意沒涉及法治建設,沒提到法律法規,②不符合題意,排除。根據題意村民考干部,實質是監督村干部的行為,有利于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崗位的需求,③④符合題意入選;選D。6.(2015·北京高考)小明爸爸準備參加社區居委會委員的競選,他在社區網站上查閱了如圖所示的問卷調查結果:根據調查結果,適合作為小明爸爸競選發言要點的是( ) ①組織制訂社區文明公約,維護公共環境②改造社區文體活動場所,用以增設停車位③開展“鄰居節”活動,營造社區和諧氛圍④對非法張貼小廣告和私搭亂建行為酌情罰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由題干可知,社區文體活動場所和配套設施不齊全,②的做法顯然不可取,它加劇了這一矛盾。社區居委會無權對非法張貼小廣告和私搭亂建行為罰款,只有城管和市政建設部門才有此權,排除④。本題考查基層民主制度。小明爸爸參加社區居委會競選,根據調查問卷結果中居民反映突出的五大問題,適合競選發言要點的是組織制定社區文明公約,維護公共環境、開展“鄰居節”活動,營造社區和諧氛圍,①③當選。故答案選B。7.(2015·課標卷Ⅱ)從2013年開始,某市在社區推動基層黨組織和自治組織代表、社區居民代表、相關社會組織代表等組成民情理事會。民情理事會通過協商討論,促進了諸如廣場舞擾民、小區亂停車等難題的解決。社區問題的有效解決,得益于民情理事會( )①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協商渠道 ②完善了基層民主自治的組織形式③發揮了多方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作用?、苊鞔_了社區居民參加基層民主協商的義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8.(2014·浙江高考)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2013年末以來,浙江全面展開“五水共治”。材料一表 2006~2012年浙江省生產總值(億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2010年2011年2012年生產總值15 718.4718 753.7321 462.6922 990.35 27 722.3132 318.8534 665.33材料二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戰略決策后,各級政府按照“十百千萬治水大行動”的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展開了“五水共治”攻堅戰。企業家、學者、居民、志原者紛紛獻計獻策并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面對浙江經濟和治水現狀,根據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基本原則的有關知識,闡述公民在“五水共治”中應有的態度和行為。【答案】 “五水共治”是民生大事,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因此,每個公民都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積極行使知情、表達和監督等權利,自覺履行生態保護義務。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要以主人翁的姿態,像積極參與“五水共治”的企業家、學者、居民、志愿者那樣,積極獻計獻策,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9.(2014·廣東高考)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某市自實施車牌拍賣政策以來,就一直未向社會公開收支信息。2013年7月,市民聯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開請求。年底,相關部門公布了2011~2012年車牌拍賣的大類收支情況,但沒有列出明細,市民不滿意。材料二 由于文化傳統、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公民行使權利的意愿和積極性受到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公民不當行使權利的案例卻時有發生,例如,劉某就政府工作人員陳某的疑似腐敗行為進行了實名舉報,紀檢部門經查證舉報不屬實并反饋了處理結果,但劉某繼續利用網絡散布陳某腐敗的謠言,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政治生活有關公民權利和政務公開的知識,分別分析“市民不滿意”、“劉某被拘”的原因。【答案】(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有權利要求政府公開信息。(2)公民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要遵守法律,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有序參與政治生活。(3)政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和對人民負責的宗旨和原則,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解析】本題易因審題不清而失分?;卮饡r要注意材料中的事例,市民不滿意是因為政府沒有公開信息細節,原因可以從公民的權利、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作答;劉某利用網絡散播謠言的行為,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角度看,公民沒有遵循法律、沒有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10.(2014·安徽高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我國政府高度關注的工作。材料 某地竹資源豐富,傳統竹產品加工業比較發達。該地村民外出旅游時,發現竹纖維產品市場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議政府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深度開發竹資源。當地政府在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后,邀請專家進行論證,組織企業家實地考察,出臺了技術支持和資金補貼等扶持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材料體現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答案】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等參與民主決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議,專家論證等。政府審慎用權,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如政府聽取村民、專家意見、制定政策等。政府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如政府出臺政策,引導企業生產,促進經濟發展。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如政府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