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9張PPT。新知導入 第二單元 第三課 大化改新新知講解一、古代日本的發展歷程閱讀書本,羅列古代日本的發展歷程1世紀出現早期國家5世紀大和統一了日本本土大化改新,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646年二、日本的大化改新閱讀書本,了解大化改新的概況二、日本的大化改新閱讀書本,找出大化改新的背景(1)國內因素: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世襲大貴族經濟實力強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者;政治上,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中央貴族之間爭權奪利,豪強貴族權傾朝野,致使皇權旁落(2)國外因素:中國唐朝高度繁榮,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蒸蒸日上,這一現實強烈地刺激了大和統治者。背景二、日本的大化改新改革概況645年,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改革派刺殺蘇我氏族。( 蘇我氏貴族是日本豪強貴族的代表。他們獨攬朝政,專權跋扈,成為改革的主要絆腳石。)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二、日本的大化改新改革內容+意義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土地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1.日本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展,商業活躍。2.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3.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三、古代中日交流依據圖片,描述中日之間的地理位置一衣帶水一葦可航三、古代中日交流閱讀書本,找到中日間的交流1.秦朝:據史書記載,大約2200年前,中國的徐福帶“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很多人認為他去的地方就是日本 。2.漢朝:公元57年,居日本南部的倭奴國派使者到中國,中國皇帝賜使者印綏。18世紀,日本出土過一枚刻有“漢委奴國王”的五字金印,可能就是中國皇帝所賜。 3.唐朝:中日交流達到了一個高峰三、古代中日交流唐朝:中日交流達到了一個高峰根據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日本派遣唐使來中國,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醫藥、建筑等技術和知識。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設太學,在地方設國學佛教經中國、朝鮮傳入日本后,發展很快710年,日本仿照唐都長安的式樣,建立了新都平城京中國的唐詩和書法在日本深受歡迎比較一下,平城京與長安城的城市布局有哪些相似的方面?宮城都坐北朝南,位于城的中軸線北部,棋盤式的街道劃出方塊形的“坊”“里”,街巷中線都直對一個城門,設東市、西市。中軸線大街亦稱“朱雀大街”。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后主持興建的。中國:岳陽樓日本:京都平安神宮建 筑服 飾日本書法(空海《風信帖》)中國書法(唐·歐陽詢《張翰帖》)書法四、莊園和武士階層的形成武士階層建立原因:大化改新時推行的由國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遭到破壞,很多豪強貴族紛紛建起自己的莊園發展情況:到10世紀,莊園的數量已相當可觀(1)原因:莊園主為維護自身利益,爭相蓄養武士(2)形成:武士力量不斷壯大,地位越來越高,逐漸形成一個特殊的武士階層(3)影響:武士階層在此后日本歷史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日本的莊園日本人自覺地、大規模地引進古代中國的文化,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點?(1)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不斷模仿和創新(2)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樂于吸納中國的文化精華,并發展出具有自身特點的日本文化日本大化改新給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啟示(1)要善于學習借鑒世界先進制度和文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2)要正視自身的不足,積極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課堂練習1.日本大化改新的社會根源是( )A.日本社會矛盾尖銳,皇權旁落 B.日本民族危機深重da'h,閉關自守C.大唐王朝高度繁榮,吸引日本D.遣唐使欲學習中國,富國強兵2.大化改新實現日本歷史上一次重大的飛躍,這種“飛躍”的實質是( )A.幕府政府統治的建立B.天皇制度的建立C.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D.封建制度的建立AD課堂小結日本的大化改新背景內容影響7世紀中期,日本社會矛盾尖銳周邊國家繁榮,刺激了大和統治者政治:經濟:文化: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土地收歸國有,并定期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積極汲取中國文化(教育、宗教、建筑等)積極:消極:國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壞,出現莊園,武士階層形成并不斷壯大日本成為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啟示樹立憂患意識 ,積極學習先進文明改革開放創新,與時俱進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