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5張PPT。新知導入你知道上述文物是什么?馬鐙 綜合探究二 從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新知講解一、馬鐙的起源你知道馬鐙是什么嗎?它有什么作用?馬鐙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一般成對垂于馬鞍兩側作用:幫助跨上馬背;能在奔跑中起到穩定身體;行進時,可以解放雙手,在馬背上做各種動作一、馬鐙的起源 沒有馬鐙的時代,騎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騎手要靠大腿的力量,用力夾住顛跛的馬以保持穩定;而作戰時,在奔跑的馬背上難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近戰中劈刺過猛、落空或撞擊都會令騎手從馬上滑落。沒有馬鐙的時代,騎兵除速度占優外,戰斗力遠不如步兵,所以在抵達戰場后,往往下馬作為步兵投入戰斗。亞歷山大(公元前356-323年)時代的馬其頓騎兵就是如此。又如垓下之戰(公元前202年),項羽逃至烏江被漢軍追及,“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史記·項羽本紀》) 閱讀資料,請概括沒有馬鐙的時代騎馬狀況如何?公元前3世紀騎兵無馬馬鐙公元3世紀西晉出土的單鐙騎馬俑公元4世紀東晉配有的雙馬鐙陶馬發明馬鐙的想法可能來自偶然用來幫助上馬的皮繩套,最先使用這種皮繩套的大概是中國的中原人、印度人、與中國接壤的中亞游牧民族中國東晉時已經出現雙馬鐙了,1不僅便于上馬,還可穩定身體世界最早的馬鐙形象源于公元302年(西晉)的騎馬俑,為單鐙,便于上馬大約公元3世紀,中國人已在鑄造金屬馬鐙!一、馬鐙的起源一、馬鐙的起源閱讀書本,回答成熟的馬鐙的使用對騎兵的影響?標志著騎馬用具的完備,騎兵發展從此進入新時期:1、便于訓練,戰術動作的復雜化2、可穿上盔甲,為重甲騎兵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中國朝鮮半島 高句麗 日本 東突厥 西突厥 6世紀末到7世紀初:薩珊波斯 七世紀早期:東歐、東羅馬 7世紀初: 阿拉伯 北歐西歐二、馬鐙的傳播閱讀書本,找出馬鐙的傳播路線 中國(西晉) 東歐、東羅馬帝國 (7世紀早期) 薩珊波斯人引入(6世紀末至7世紀初) 通過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傳播 向西東北亞高句麗地區 向東二、馬鐙的傳播馬鐙的傳入對中世紀歐洲歷史的影響對中世紀歐洲歷史的影響非同小可,馬鐙將騎手與馬融為一體,這些騎手手持長矛或重的長槍,越來越普遍地披掛金屬盔甲,他們就成為縱橫歐洲中世紀近1000年的封建騎士,對歐洲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資料1 無須贅述騎士們的裝備對于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具有何等意義┅┅中國的火藥在這一時期后期有助于摧毀這一社會形式,而中國的馬鐙最初曾促成這一社會形式的形成。——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資料2 除了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外,傳遍歐洲大陸、具有深遠影響的其他中國發明是船尾舵、馬鐙和胸戴挽具等,“馬鐙使中世紀歐洲穿戴沉重鎧甲的封建騎士得以產生。 ——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二、馬鐙的傳播 根據材料說說你對李約瑟和斯塔夫里阿諾斯對馬鐙的觀點的理解。1.促成封建主義制度的形成;2.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使歐洲;3.產生了鎧甲封建騎士對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對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人類文化的保存和傳播,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對人類文化的保存、傳播、交流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推動了航海事業的發展三、列舉不同文明間相互學習的事例“不同文明的接觸,以往常常成為人類進步里程碑。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學習希臘,阿拉伯學習羅馬,中世紀的歐洲學習阿拉伯,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學習東羅馬帝國” ——羅素結合羅素的觀點,列舉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學習的事例三、列舉不同文明間相互學習的事例希臘建筑深受古埃及影響(克里特文明遺址)繼承和發揚了希臘哲學,吸收了希臘建筑成果(建筑廣泛采用柱廊)阿拉伯文化中的伊斯蘭教的若干律例取自羅馬法阿拉伯數字傳入歐洲14世紀,歐洲以復興阿拉伯人保存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科學,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課堂練習發明馬鐙的最初想法可能來自偶爾用來幫助上馬的皮繩套。最先使用這種皮繩套的大概有( )1.中國的中原人 2.阿拉伯人 3.印度人 4.中亞游牧民族A.1.2.3 B.1.2.4 C.1.3.4 D.2.3.4板書設計馬鐙看中世紀歐亞國家間的文明傳播馬鐙的起源馬鐙的傳播馬鐙的定義馬鐙的影響馬鐙的作用馬鐙的發明馬鐙的傳播路線馬鐙的傳播的影響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