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部編版 九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對人生發出這樣的感慨。離愁別恨作為一種永恒的存在,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是文學作品表達的主題,因此也留下無數動人的詩篇。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到大漠邊關,與詩人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們的深情厚誼。盛唐兩大詩歌流派山水田園詩派:王維、孟浩然邊塞詩派:高適、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zhéqīn báoqiúsànzhuóqiāngpí palányìnchè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 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1、結合注釋理解作品,合作學習;2、提出疑難,師生一起答疑解惑。北風席卷大地吹折白草,塞北天空八月就大雪飄飛。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競相開放。雪花飄入簾籠沾濕帳幕,狐皮袍不覺暖織錦被也單薄。將軍都護冷得拉不開弓,鎧甲太寒冷,難以穿上。沙漠百丈堅冰縱橫交錯,憂愁的陰云凝結在長空。帳中擺酒為回京人送行,助興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黃昏時轅門外大雪紛飛,凍硬的紅旗風吹不飄動。在輪臺東門外送你回京,臨行時茫茫白雪布滿山。山路曲折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馬蹄的印跡。 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象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奇特壯觀。請選擇你最喜歡詩句,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其畫面。 示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雪花飄飄灑灑,紛紛揚揚,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風,使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整個邊塞變成銀裝素裹的世界。 示例: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大雪滿山,山嶺迂回,道路盤旋曲折,已經看不見友人離去的身影,地上只留下一串馬蹄的足跡,詩人仍佇立遠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詩題看,此詩內容由哪兩部分組成?詠雪送別 由此將此詩分成兩部分,過渡句是哪句?你能用簡潔的語句概括各部分內容嗎?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過渡句)詠雪——瀚海雪景圖 詠雪詩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送別——風雪送客圖送別詩 邊塞詩的內容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我們可以透過他綺麗的文字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了。領略邊塞之奇景 胡天的雪有何特點?作者懷著什么感情描寫雪中的景象?領略邊塞之奇景雪景奇麗(語言奇趣)風狂雪早(正面側面) 雪景奇麗(比喻聯想)天氣奇寒 (側面烘托)天氣奇寒(互文) 天氣奇寒 (對偶夸張) 白雪歌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喜愛贊美的感情昂揚樂觀的精神 西北雪早,來勢突然,一時風雪漫天。“卷”“折”從正面和側面寫出北風迅疾猛烈。“胡天八月即飛雪”——“八月”就下了雪,說明雪來得奇早,氣候奇冷(天氣奇);“飛”勾畫出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畫面,說明胡天氣候的奇冷。“即”字表現了詩人的驚奇之情。這兩句極寫邊塞風狂雪早。此頁隱藏,供老師參考。此頁隱藏,供老師參考。 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新穎貼切,創造了一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境界,既描繪了邊塞的奇麗雪景,又體現了詩人化苦為樂,驚喜、樂觀開朗的情懷。給蕭條寒冷的邊塞平添無限溫暖與希望。 聯想:望著披上銀妝的樹木,詩人忽然覺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竟吹開了這千樹萬樹的梨花,“忽”字表現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神奇,傳達出詩人賞雪時的驚喜心情。比喻清新貼切,寫出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又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 散八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散”寫出風吹雪花點點飄入帳內的情景,“入”將讀者視線從廣漠無垠的空中轉移到中軍將領們的住所上來,“濕”寫雪花融化,沾濕了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均可見雪天奇寒。此頁隱藏,供老師參考。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互文手法。表現了邊塞天氣奇寒和將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戍邊戰士抗嚴寒斗風雪的豪邁氣概。又從側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天氣奇寒。此頁隱藏,供老師參考。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夸張突出天氣奇寒,瀚海奇闊,結冰奇厚。 “瀚海闌干”繪出非常開闊的畫面;“百丈冰”夸張極言奇寒。“愁”和“慘”,具有濃烈的感彩,為餞別醞釀氣氛。這一圖景與前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表現出詩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熱愛邊地的特有風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歸京”又牽動了詩人的鄉土之思。此頁隱藏,供老師參考。 好一幅瀚海冰雪圖,讓我們帶著對邊塞奇異風光的贊美、對守邊將士苦寒生活的一絲感嘆,朗讀這一幅詠雪圖。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詩人如何描寫送別的場景?結合具體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之奇情送別時為什么要列舉“胡琴”“琵琶”“羌笛”這三種樂器呢?借代。詩人在中軍營里擺下了餞別的酒筵,點明餞行地點、餞行原因、餞行的情形。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樂器。朋友就要回鄉了,在餞別酒席上演奏的仍然是這些異鄉的樂器,一股思鄉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來了嗎?渲染了送別的場景和氣氛給邊塞的軍中宴飲增添了幾分蒼涼悲壯的豪氣。此頁隱藏,供老師參考。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雪奇)風雪奇大,雪天奇冷。 酒宴散后,送客出轅門。“暮”點明時間在傍晚,“紛紛”極言雪大,“掣”字說明風很大,好象在用力牽、用力拽紅旗一樣,風被擬人化了。但紅旗已經被冰雪凍住了,不能再翻卷了。“凍不翻”極言天之寒。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小結:岑參筆下的邊塞雪景圖主要體現在風雪奇大,氣候奇寒、風景奇麗。此頁隱藏,供老師參考。 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滿天山路”既表現出了風雪之猛,路之難行,又傳達出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與擔憂。 此頁隱藏,供老師參考。山回路轉不見君,假設你是詩人,你此時最想對朋友說什么?雪上空留馬行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天山雪路沒能阻擋友人離去的步伐,友人離去了,詩人仍佇立遠望,表達了詩人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因朋友的離去而產生的無限思緒(有祝福、牽掛、擔憂、不舍、惆悵)。情景交融,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是詩歌“留白”藝術手法的魅力。這種魅力在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得到體現,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一起來吟誦: 詩人如何描寫送別的場景?結合具體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設宴餞別,思鄉之情——雪中送別,牽掛擔憂 ——依依惜別、不舍惆悵體會詩人之奇情——不屈斗志,奔涌豪情 詩人在詩句中并未寫到“情意”“不舍”等字眼,那么這種情意是怎樣傳達出來的呢?體會詩人之奇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然是送別,為什么要詠雪?二者有什么聯系? 體會詩人之奇情 在邊塞奇麗壯美的風光、大風雪的背景下送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為送別設置背景,渲染雄渾悲壯氣氛。 在這奇冷的冰雪天氣里送別友人,本該是一件凄涼悲傷之事,然而作者卻借助對邊塞奇麗景色的描繪,將戍邊將士之別襯托得雄渾悲壯。邊塞雪景在詩人的筆下是如此的雄奇、壯麗。為什么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作者卻能表現出以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情懷呢?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世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詩人所處的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唐王朝不斷拓展疆域,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許多熱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報國,岑參是其中的一位。他懷著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在軍隊生活了六年,對征戰生活和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和體會。他曾寫到:“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在輪臺送友人回京時所作。我們看到的是詩人積極樂觀向上的情懷。你認為岑參是怎樣的一個人? 一個重情重義、有著俠骨柔情的詩人。 一個熱愛國家、有強烈報國之志的人。 一個渴望建功立業,實現人生抱負的人。 一個心胸開闊,氣概豪邁的人。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高適《燕歌行》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在大唐盛世,像岑參這樣胸懷壯志的文人還有許多,他們投筆從戎,馳騁疆場,報效國家,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有詩為證:(齊讀) 理解了這首詩的情感后,我們再朗讀一遍,注意根據畫面的轉換把握語速、語調、重音、停頓的變化。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 馬行處。詩歌鑒賞方法:1、注意題目。2、品味關鍵詞。3、看修辭方法或寫作手法。4、關注背景資料。5、運用聯想和想象體會意境。方法歸納板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 詠雪——奇寒 奇美 奇趣 以景襯情 送別——惆悵 依依不舍 情景交融 描邊塞奇麗壯美風光 抒思鄉惜別惆悵之情 全詩以“雪”為線索,兼及詠雪與送別。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抒發了作者熱愛邊塞奇麗壯美風光、雪中送友的依依不舍的深摯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烘托出邊塞將士和詩人自己的豪邁氣概和壯烈胸懷。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品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_標清.flv 第23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