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錯誤的是A.單基因突變可以導致遺傳病B.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可以導致遺傳病C.近親婚配可增加隱性遺傳病的發病風險D.環境因素對多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無影響答案D【解析】人類遺傳病是指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單基因突變可以遺傳病,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染色體結構改變可以導致遺傳病,如貓叫綜合征;近親婚配可增加隱性遺傳病的發病風險,因為近親婚配的雙方從共同祖先那里繼承同一種致病基因的機會較非近親婚配的大大增加,結果雙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種致病基因的攜帶者,這們后代隱性遺傳病發病風險大大增加;多基因遺傳病不僅表現出家庭聚集現象,還比較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D錯誤。2.右圖是某種微生物體內某一物質代謝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有關酶活性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丁物質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產物,又是酶③的反饋抑制物B.戊物質通過與酶④結合導致酶④結構變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當丁物質和戊物質中任意一種過量時,酶①的活性都將受到抑制D.若此代謝途徑的終產物不斷排出菌體外,則可消除丙物質對酶①的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微生物代謝的調節主要有兩種形式:酶合成的調節和酶活性的調節。酶活性的調節是微生物通過改變已有酶的催化活性來調節代謝有速率。酶活性發生改變的主要原因是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與酶結合,致使酶的結構產生變化,但這種變化是可逆的,當代謝產物與酶脫離時,酶結構便會復原,又恢復原有的活性。因此A、B、D正確。當丁物質和戊物質中任意一種過量時,不一定會導致丙物質積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C錯誤。3.下列關于通過發酵工程生產谷氨酸的敘述,錯誤的是A.發酵時需要不斷通入無菌空氣,否則會積累乳酸B.發酵時常采用的培養基為液體天然培養基C.從自然界分離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產D.當菌體生長進入穩定期時,補充營養物可提高谷氨酸產量答案C【解析】發酵工程生產谷氨酸,溶氧不足,會產生乳酸或琥珀酸;培養基通常有豆餅的水解液、玉米漿、尿素、磷酸氫二鉀、氧化鉀、硫酸鎂、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體狀態,因此是液體天然培養基;從自然界分離的野生型菌株,產量一般都比較低,不能滿足工業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誘變的方法處理,使菌種產生突變,再從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優良菌種,才能用于生產。當菌體生長進入穩定期時,要及時補充營養物以滿足菌體的營養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產量。故C不正確。4.下列關于體細胞雜交或植物細胞質遺傳的敘述,錯誤的是A.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可克服生殖隔離的限制,培育遠緣雜種B.不同種植物原生質體融合的過程屬于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C.兩個不同品種的紫茉莉雜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現型一致D.兩個不同品種的紫茉莉雜交,F1的遺傳物質來自母本的多于來自父本的答案C【解析】植物體細胞雜交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植物細胞,從而可克服生殖隔離的限制,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實際上是不同植物體細胞的原生質體融合的過程。紫茉莉枝葉的性狀的遺傳是細胞質遺傳,兩個不同品種的紫茉莉雜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現型應與母本一致,F1的遺傳物質來自母本的多于來自父本的,因為受精卵中的細胞質幾乎全部來自母本。故C錯誤。5.已知小麥抗病對感病為顯性,無芒對有芒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純合的抗病無芒與感病有芒雜交,F1自交,播種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開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對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獲的種子數量相等,且F3的表現型符合遺傳定律。從理論上講F3中表現感病植株的比例為A.1/8 B.3/8 C.1/16 D.3/16答案B【解析】設抗病基因為A,感病為a,無芒為B ,則有芒為b。依題意,親本為AABB和aabb,F1為AaBb,F2有4種表現型,9種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讓其自交,則理論上F3中感病植株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abb)=3/8。故選B。6.下列各組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熱既有氣體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組是答案D【解析】A項,加入NaOH會與NH4+ 產生NH3,但沒有沉淀;B項HCO3- 與AlO2- 不能共存,會生成Al(OH)3 沉淀。C項,OH-與HSO3- 生成SO32 -,與Ba2+可生成BaSO3沉淀,但無氣體。D項,OH-與NH4+ 產生NH3,與Mg2+會產生Mg(OH)2沉淀,正確。7.將15ml.2mol?.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0.5mol?. 鹽溶液中,恰好將溶液中的 離子完全沉淀為碳酸鹽,則 中n值是A. 4 B. 3 C. 2 D. 1答案B【解析】M的化合價為+n,Na2CO3與MCln反應對應的關系式為:2Mn+ ~ nCO32 - 2 n 15×10-3×2 40×10-3×0.5可得n=3,故選B。8.下列表示溶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錯誤的是?答案B【解析】在堿性條件下,不可能產生CO2氣體,而應是CO32 -,故B項錯。9.現有乙酸和兩種鏈狀單烯烴混合物,其中氧的質量分數為a,則碳的質量分數是答案C【解析】乙酸的化學式為C2H4O2,而單烯烴的通式為CnH2n,從化學式可以發現兩者中,C與H答案C【解析】溶液中不可能出現陰離子均大于陽離子的情況,不遵循電荷守恒,故C項錯。11.為了檢驗某含有? 雜質的樣品的純度,現將克樣品加熱,其質量變為 則該樣品的純度(質量分數)是答案A【解析】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m (減少) 2×84 106 62?12. 有關下圖所示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既可以與Br2的CCl4溶液發生加成反應,又可以在光照下與Br2發生取代反應B.1mol該化合物最多可以與3molNaOH反應C.既可以催化加氫,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既可以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又可以與NaHCO3溶液反應放出CO2氣體答案D【解析】有機物含有碳碳雙鍵,故可以與Br2發生加成反應,又含有甲基,故可以與Br2光照發生取代反應,A項正確;B項,酚羥要消耗一個NaOH,兩個酯基要消耗兩個NaOH,正確;C項,苯環可以催化加氫,碳碳雙鍵可以使KMnO4褪色,正確;該有機物中不存在羧基,故不能與NaHCO3放出CO2氣體,D項錯。下列有關該反應的描述正確的是A.第6 后,反應就終止了B. 的平衡轉化率為85%C.若升高溫度, 的平衡轉化率將大于85%D.若降低溫度,v正和v逆將以同樣倍數減少答案B【解析】A項,6min時反應達平衡,但未停止,故錯;B項,X的變化量為1-0.15=0.85mol,轉化率為0.85/1=85%,正確。?H<0,反應為放熱,故升高溫度,平衡將逆向移動,則X的轉化率減小,C項錯;D項,降溫,正、逆反應速率同時減小,但是降溫平衡正向移動,故V正>V逆,即逆反應減小的倍數大,錯誤。首頁上一頁 1 2 3 4下一頁尾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