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生物與科技熱點知識復習 〓 一.人類健康與疾病 (一)癌癥1、癌細胞的主要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改變;易分散和轉移(糖蛋白減少);對不良的環境一般具有較強的抵抗力。2、機理:體內原癌基因被激活,使細胞發生轉化而引起癌變。3、致癌因子4、治療方法:放療、化療(抑制DNA的復制)、基因療法 (二)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1、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侵入體內引起的。2、HIV的遺傳物質是RNA,具有逆轉錄能力,變異率高,離開人體不易生存。HIV病毒主要攻擊的是人體的T淋巴細胞。3、HIV的傳播途徑: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一般的接觸如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共同進餐、蚊蟲叮咬等不會傳染AIDS) 4、預防方法(三)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一種DNA病毒。 (四)糖尿病、肥胖癥、脂肪肝等(五)流感、禽流感流感禽流感病 原 體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RNA病毒(均有囊膜和刺突)傳播途徑空氣、飛沫空氣、飛沫、糞便主要寄生部位呼吸道粘膜、肺檢測方法DNA探針、血清學中的抗體抗原反應(六) 豬鏈球菌病: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這種病原體早已長期存在豬群身上,因為外界環境發生的變化使得病原體發生變異,從而突破種群障礙,開始從豬傳播給人【專項練習1】1.2006年備受關注的“紅心鴨蛋”又一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蘇丹紅一號”色素是一種人造化學制劑,全球多數國家都禁止將其用于食品生產。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蘇丹紅一號”是一種含有致癌物質的添加劑,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它在人類的肝細胞中顯現出可致癌的特性B.細胞的畸形分化,與癌細胞的產生有直接關系C.人和動物的染色體上普遍存在著原癌基因,“蘇丹紅一號”有可能激活原癌基因,從而使正常細胞發生癌變轉化為癌細胞D.目前醫學上常用化學藥物強烈地抑制癌細胞的DNA復制來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化學藥物作用的時期是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2.某興趣小組對5種牌子的香煙煙霧中焦油和尼古丁含量進行測定,結果如下表:分析下表信息,正確的判斷是香煙商 標有濾咀(+)或無濾咀(—)焦油(mg/每支煙)尼古丁(mg/每支煙)P+151.0Q—332.1R+201.3S+221.4T—383.2A、香煙的濾咀能降低焦油含量,但卻增加了尼古丁含量目B、香煙的濾咀能降低焦油和尼古丁含量C、香煙的濾咀能增加焦油含量,但卻降低了尼古丁含量 D、不能獲得結論3.今年7月,四川資陽市發現20多名感染“豬鏈球菌”患者。菌體裂解釋放類毒素,患者出現中毒性休克綜合癥。從病愈患者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對“豬鏈球菌”患者有顯著療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類毒素是大分子化合物,抗毒素是小分子化合物 B.類毒素是一種抗原,抗毒素是一種抗體C.類毒素是一種過敏原,抗毒素是一種抗原 D.抗毒素是效應T細胞產生的一種淋巴因子4.人禽流行性感冒,又稱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禽流感的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禽類,特別是雞;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人類對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而且人類在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出現高病死率。禽流感病毒怕熱怕陽光,常用有機消毒劑容易將其滅活。根據以上信息,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預防人禽流感的有( )①接觸野禽的人員應戴口罩, ②低溫處理野禽排泄物, ③紫外線消毒可能接觸過病毒的物品, ④對疫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服作加熱煮沸10分鐘處理, ⑤用漂白粉處理雞、鴨、鵝的飼養場所, ⑥盡可能關閉門窗,少通風。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5. 有研究表明,人體細胞中存在抑癌基因(P53基因),它能編碼一種抑制腫瘤的蛋白質,而某些霉變食物中黃曲霉素(AFB1)能特異性誘導P53基因中堿基變化:G→T,從而引發肝癌。由此可見產生的根本原因是A.環境引起的變異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變異 D.基因突變6.在醫學上,對于癌癥病人通常采用手術切除腫瘤,然后再進行“化療”。“化療”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化學藥物作用于細胞周圍的間期,抑制癌細胞增殖,從而達到控制病人病情惡化之目的。1975年英國科學家科勒和米爾期坦將B淋巴細胞中產生抗體的基因,通過特殊的技術轉移到腫瘤細胞內,成功獲得了世界第一株能夠穩定分泌單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致使醫治癌癥又有了新的突破。請回答:(1)癌變的原因是由于細胞染色體中 基因在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 致癌因子等因素的作用下,由 狀態轉變成 狀態,從而使正常細胞發生癌變轉化為癌細胞。當細胞發生癌變后在機體中將成為 。(2)“化療”能控制病情惡化是因為化學藥物能通過抑制DNA復制,達到終止細胞分裂的目的。它和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主要不同點是 。(3)B淋巴細胞中產生抗體的基因,轉移到腫癌細胞內的DNA分子上,使抗體基因在腫瘤細胞內指揮抗體的合成。這一技術稱為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流行性感冒一般分為三種,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傳播,很少傳染到其他動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發病。禽流感是禽流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按病原體(禽流感病毒)類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十幾個小類。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雞群常常“全軍覆沒”。禽流感主要在鳥類中間傳播,偶可感染至人,其臨床表現與人類流行性感冒相似,但禽流感癥狀重、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疫苗接種無效,與普通流感有—定區別。材料二:禽流感的宿主主要有①家禽:目前肯定的是雞,而火雞、鴨和鵪鶉等尚未見報道。②野禽:如野雞、水禽和海鳥等。 ③候鳥:從韓國飛到日本越冬的候鳥有14種之多,候鳥糞便污染水,可以引起禽流感。材料三:禽流感病毒的結構:禽流感病毒基因組由8個負鏈的單鏈RNA片段組成。這8個 片段編碼10個病毒蛋白,其中8個是病毒粒子的組成成分(HA、NA、NP、M1、M2、PBl、PB2和PA),另兩個是分子質量最小的RNA片段,編碼兩個非結構蛋白——NSl和NS2。材料四:病毒的RNA分為三類即正鏈RNA[(+)RNA]、負鏈RNA[(-)RNA]和逆轉錄RNA,分別存在于三種不同類型的病毒中。正鏈RNA能與核糖體結合,具有mRNA的功能;負鏈RNA必須在病毒顆粒攜帶的轉錄酶的作用下轉錄成(+)RNA才具有mRNA的功能;逆轉錄RNA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合成DNA,整合到寄主的DNA中,再轉錄合成mRNA。請問:(1)感冒病毒的遺傳物質是 ,它有許多亞型的原因是 。(2)你認為禽流感易于流行傳播的因素有哪些? 。(3)禽流感病毒在宿主細胞內進行遺傳信息表達過程可概括為(用文字和箭頭表示)。 。(4)對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滅活的禽流感病),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后還能有效地預防家禽患禽流感,為什么?請加以解釋。 (5)禽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見病,可人畜共患。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亞型,現有多種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種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間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時,卻患了流感。可能的原因是: A 流感病毒發生了突變 B 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短C 流行的流感病毒與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種類型 D 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統受損8.研究下列《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使用說明書》部分內容,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組成和性狀:本品由重組酵母表達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經純化、加試劑吸附后制成。疫苗為白色混懸液體,可因沉淀而分層,易搖散,不應有搖不散的塊狀物。規格(略) 質量標準(略)作用和用途本疫苗接種后,可刺激機體產生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預防乙型肝炎。接種對象(略) 用法和劑量(略) 禁忌(略)副反應處理(略)注意事項(1)用前搖勻 (2)當出現破裂,有搖不散塊狀物時不得使用(3)備有腎上腺素,以防偶有過敏反應發生時使用保存、運輸及使用期限(略)(1)“重組酵母”是通過 工程培育而成的,其產生乙型肝炎疫苗是通過 工程。(2)接種時應備有腎上腺素,腎上腺的作用最可能是( ) A.抗組織胺 B.升高體溫 C.升高血糖 D.降低血糖(3)正常的人在體檢時常發現一些我們常稱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帶菌者,請問:直接檢查的對象和原理是什么?(注意:肝功能是通過抽血化驗) 。(4)在肝功能檢查過程中,血液中轉氨酶的含量常作為診斷肝炎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主要是由于 。〓 二.生物工程等科技技術(一)細胞工程1、組織培養 ①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②應用:快速繁殖、培養無病毒植株、培育作物新品種、人工種子。2、克隆:無性繁殖形成的動物后代,在繁殖優良家畜、搶救瀕危動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 。3、試管嬰兒:把精子和卵細胞進行體外受精,然后再進行胚胎移植,屬于有性生殖。4、干細胞 ①干細胞:未分化,有可能分化成不同類型的細胞。②分類:全能干細胞:受精卵、胚胎干細胞(具有形成完整個體的分化潛能) 多能干細胞:造血干細胞(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異常而引起的惡性增殖性疾病。當前治療白血病的首選方法是骨髓移植。專能干細胞(二)基因工程有利方面:①改變傳統育種方法,縮短育種時間。可得到高產量、抗性強的新品種。②克服異源、遠源雜交障礙。③生產有利于健康和抗病的食品。④利用轉基因技術把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等外源基因導入動物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中,培育出符合人類意愿的動物。⑤利用轉基因動物大量“生產”適用于移植手術的器官。不利方面:①有些轉基因食物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和過敏源,影響人體健康。②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③大量的轉基因生物進入自然界后很可能會與野生物種雜交,產生超級雜草等生物,造成基因污染。從而影響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④有些作物插入抗病蟲基因、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對其它非目標生物起作用,從而殺死了環境中有益的昆蟲和真菌。(2)人類基因組計劃 (3)DNA檢測(4)生物武器(三)發酵工程以谷氨酸的發酵生產為例(四)同位素標志【專項練習2】1.科學家已經能夠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番茄果肉細胞中含有人奶蛋白。以下有關該基因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采用反轉錄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內含子 B.用同種限制酶處理質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產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組DNA分子 C.番茄的葉肉細胞可作為受體細胞 D.基因非編碼區對于目的基因在番茄的葉肉細胞中的表達是不可缺少的2.下列關于生物工程的敘述中.正確的一組是 ①將某人的肝癌細胞在實驗室中繁殖成一個細胞系.該技術屬于基因工程技術 ②病毒既可以用于細胞工程技術。又可以用于基因工程技術 ③基因工程中常用同種限制性內切酶處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運載體DNA ④基因工程依據的原理是基因突變 ⑤人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創造出了“超級細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③⑤ 3.2005年3月12日到5月14日,我國有34位志愿者接種了不同劑量的單個疫苗[DNA疫苗或痘病毒載體疫苗(MAV)]或安慰劑,均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近年來在預防傳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 ,它們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達抗原的基因制成,這段基因編碼的產物僅僅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以下關于核酸疫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核酸(DNA)疫苗導入人體需要使用適當的基因工程載體B. 導入人體的核酸疫苗在體內直接產生抗體,起到免疫作用C.核酸疫苗的接種可以達到預防特定的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 核酸疫苗接種后引起人體產生的抗體是由效應B細胞合成的4.利用胚胎干細胞治療肝衰竭,實現此過程的重要原因是( )A.細胞分裂 B.細胞特化 C.細胞分化 D.細胞增殖5.白血病又名血癌,是一種高死亡率的疾病,在我國的發病幾率為2.76×105。在兒童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中,白血病居第一位。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異常而引起的惡性增殖性疾病,它不僅影響骨髓及整個造血系統,還侵犯身體其他器官。目前能根治白血病的惟一方法就是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干細胞移植是近幾年來治療白血病的一項突破性技術。在干細胞移植治療方案中,患者只需接受大劑量的化療與全身放療,將骨髓內的病變造血細胞摧殘,然后移植正常干細胞完全替代病人原有的病變骨髓,即可重建造血與免疫機能,這被稱為造血干細胞移植。干細胞研究是與基因工程并列為生命科學兩大熱點之一,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干細胞移植已成為許多疾病的最佳治療方法,除了可以根治白血病以外,還能治療其他血液病,如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淋巴系統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癥等。根據上述材料回答:(1)目前治療白血病的首選方法是_____________。但沒有親緣關系的骨髓中其配型相結合的僅有萬分之一,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僅有25%的概率,試簡述其原因____________。為了避免器官移植時的異體排斥反應,醫院建議保留嬰兒的臍帶血,以便必要時___________。(2)造血干細胞形成各種血細胞,需要經歷細胞的 和 過程。成熟紅細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 。 (3)接受干細胞捐獻者的血型會不會發生改變?試分析說明。 (4)病人恢復健康后,所生的女子血型也會隨之改變嗎?試分析說明。 (5)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癥,可以通過_______徹底治療。6.某生物興趣小組開展探究實驗,課題是:“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實驗材料、用具菌種和無菌培養液、試管、血球計數板(2mm×2mm方格)、滴管、顯微鏡等。酵母菌的顯微計數方法①血球計數板:是帶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顯微鏡下對微生物的計數。②將含有酵母菌的培養液滴在計數板上,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連續觀察7天,并記錄每天的數值。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⑴血球即血液中的________,選用血球作為計數參照物的原因是________;⑵酵母菌種群計數的另一種方法是________;⑶本實驗沒有另設對照實驗,但在實驗中存在對照,這種對照是________;⑷為了準確測到酵母菌與時間的關系,請你設計表格用于記載實驗數據;⑸在該實驗的基礎上,根據你影響酵母菌種群生長因素的推測,進一步確定一個探究實驗的課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基因工程是在現代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并有賴于微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發展運用。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⑴基因工程的剪接過程需要在 酶的作用下才能完成。⑵重組運載體導入宿主細胞后,篩選的依據是 ;重組克隆后鑒定的目標是 。⑶培育工程菌的途徑除圖中所示外,還可以通過 的方法獲得。利用工程菌生產表達產物的后處理技術的中心環節是 。⑷若利用工程菌生產乙肝疫苗,則影響產量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⑸在谷氨酸生產中,如培養液內谷氨酸棒狀桿菌的含量升高而谷氨酸含量降低,則可能的原因是 。8.人類發現了放射性同位素以后,很快便將它應用在生物學的研究中,為探明許多生命的奧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請回答:(1)如果用含18O的水澆灌某盆栽植物,并將該盆栽植物置于光照下。過一段時間,在植物周圍的空氣中,能夠收集到哪些含18O的氣態物質? ,這些物質是由植物體內的哪些生理過程產生的? 。(2)在動物實驗中,如果用含15N的蛋白質飼料飼養體內不含15N的大白鼠,在飼料適量的情況下,15N將首先出現在該動物體內細胞的哪一種細胞器中? (線粒體、中心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如果上述飼養過程繼續下去,可以發現從大白鼠的組織中分離出的哪些代謝產物中有15N? (脂肪酸、胰淀粉酶、肌糖元,胰島素、甲狀腺激素)(3)為了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進入細菌的是噬菌體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質外殼,可用兩種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和噬菌體的DNA,然后再讓這兩種不同的噬菌體分別去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從而對此做出實驗論證。據分析,噬菌的蛋白質外殼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種氨基酸,現請你完成以下關鍵性的實驗設計:①實驗室已制備好分別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種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養基,請選擇哪兩種培養基分別用于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和噬菌體DNA的標記: 。②你用這兩種培養基怎樣去實現對噬菌體的標記? 。請簡要說明實驗的設計方法和這樣的設計的理由: 。〓 三.可持續發展在滿足當代人需要和發展的同時,不損害人類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和發展的能力,實現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與環境保護。 (一)生態農業 運用生態學原理,在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農業生態體系。 優點: 減少化肥用量,降低農業投入;收獲多種產品,增加經濟效益;凈化環境,降低人和家畜的發病率。 生態農業常見類型 1、桑基魚塘人工建立的高產穩產的農業生態系統。做到蠶糞養魚,魚糞肥塘,塘泥肥田、肥桑,從而獲得稻、魚、蠶繭三豐收。 2、溫室栽培通過控制溫室內的溫度、光照、氣體和水肥等因素,縮短生產周期,大幅度提高糧食、蔬菜和水果的產量和質量。(二)生物防治 概念:利用生物有機體或其產物(無毒)控制害蟲優點:①減少環境污染 ②能有效控制害蟲 ③降低成本缺點:短期效果不如化學法方法途徑:①利用捕食關系引入天敵 ②利用寄生關系加強病原微生物的利用(細菌、真菌、病毒殺蟲劑)③利用昆蟲激素(性引誘劑)④殺蟲抗生素(三)綠色食品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和許可后,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四)糧食問題農作物的增產增收措施:1、選種(選取產量高、營養價值高、抗病蟲害強、 生活周期短的優良品種)常用方法: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太空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利用轉基因技術讓作物具有固氮作用,既可增產,又減少化肥對環境的污染)2、對農作物生長周期的管理:在保證水源,合理施肥的前提下,解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這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生理過程。①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合理密植。②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③加強光照強度,延長光照時間。 ④進行光合作用時適當提高溫度(提高晝夜溫差)。⑤在植物生長的關鍵時期適當多施一些N、P、Mg等礦質元素,供蛋白質、ATP、葉綠素等物質的合成。(五)濕地生態:(六)環境污染:6.1溫室效應 6.2酸 雨6.3 臭氧層的破壞 6.4 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濃縮)6.5 污水處理 6.6 赤潮(水華) (七)生物入侵指某物種從它的原產地,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的過程。(如薇甘菊、水葫蘆、福壽螺等的入侵)1、入侵者成災的原因:①入侵種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 ②環境條件適宜 ③侵入種對環境適應性強 ④控制因素的喪失(缺少天敵)2、危害: ①破壞入侵地物種的多樣性,造成生態平衡的失調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專項練習3】1.下列有關人與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碳酸,因此防治酸雨最有效的辦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者從燃料中把這些物質去掉。B.每一種野生生物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基因庫,因此具有巨大的潛在使用價值。C.鳳眼蓮最初引入我國是作為青飼料用的水生植物,但現在卻成為一大害草。為控制它在我國造成的嚴重災害,應將其天敵引入我國。D.大氣中的CO2的含量沒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2.下列關于生態學問題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被有機物輕度污染的流動水體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體中溶解氧越多B、大力植樹造林,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是緩解溫室效應的最佳途徑C、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之一,體細胞克隆等為之提供了技術支持D、當水和土壤被重金屬污染時,營養級越高的消費者體內的重金屬含量越高3.江蘇省有很長的海岸線,沿海地區的灘涂和樹林形成了一道使洪水得到緩沖的“堤壩”,回答有關方面問題: (1)濕地是指( )A、沼澤地 B、河流和湖泊 C、沼澤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紅樹林、沿海灘涂D、沼澤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紅樹林、沿海灘涂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淺海水域(2)下列有關濕地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濕地生態系統對維持生物圈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B.濕地生態系統是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的水源C.濕地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較少,營養結構簡單,因而穩定性差。D.紅樹林生態系統也屬于濕地生態系統(3)海難時,海浪高達數十米,人們為了適應海浪的突然襲擊,調節身體的主要方式是( )A、激素調節 B、體液調節 C、神經調節 D、二氧化碳調節(4)海難發生時,人們驚慌、精神過度緊張,身體分泌增加的激素是( )A、生長素 B、胰島素 C、甲狀腺激素 D、催乳素(5)海洋中水深200米以下的生物,從生態系統成分看主要有( )A、生產者、分解者 B、消費者、分解者 C、生產者、消費者 D、生產者4.在我國南方某些地區建立了“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獲得了魚、豬、蠶和糧全面豐收。右圖是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該生態系統所需的能量來自________________。(2)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生態系統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種類外,還必須有__________ 等生物作為_____ __ 。 (4)在該生態系統內,物質經多次重復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 率。 (5)該生態系統是根據____________的原理建立的。 (6)請你為某個農村設計一個具有能量和物質多級利用的生態農業流程圖,用箭頭完成流程圖。(生物的呼吸作用耗能和分解者耗能可不標出)5.為了提高日光溫室的經濟效益,需要調控好溫室內的光照、溫度、氣體和濕度,這對作物的生長、產品的品質關系極大。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并回答問題:(1)在冬季,溫室密封,內外溫差大,經常在溫室內壁和薄膜(或玻璃)上結成一層水膜,致使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請分析原因 。(2)日光溫室在嚴寒冬季密封時間長、通風少,易使溫室內CO2嚴重缺乏,使蔬菜處于嚴重CO2饑餓狀態,長期下去,植株長勢弱,易早衰,產量低。因此溫室內可利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定期施放CO2氣體。請你寫出一種利用生物學的原理提高溫室CO2含量的方法 。(3)在溫室大棚,當突然停止供應CO2,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內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變化分別是 。(4)當陰雨連綿光照不足時,溫室內溫度應如何調整?為什么? 。(5)在溫室中栽培的青菜,易受"菜青蟲"蠶食,農民常噴灑農藥殺滅"菜青蟲".但這樣的青菜農藥殘留量高,有的在噴藥后的三個月內被食用仍可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請你用所學知識給出一種解決"菜青蟲"問題的方法,并說明其優點. 6.如下圖所示,是一個栽培植物的實驗溫室,溫室中的各種條件可以通過設備進行自動控制和調節。試完成下列問題; (1)以高純度二氧化碳(氣肥)的自動控制和調節為例,試把圖下方的設備符號①、②、③填人圖2中的合適位置。 (2)請將下列序號按正確的工作順序排列 。a.給出信息指令,打開CO2貯氣罐閥門 b.信息反饋給微機c.CO2氣體釋放,直到溫室中CO2濃度達到微機所設定的濃度。d.微機將溫室中CO2濃度與所設定的濃度進行比較 e.傳感器檢測溫室中CO2的濃度 f.如果溫室中CO2濃度過低,微機發生指令 (3)把控制室和溫室中的設備符號用單線聯接起來以表明其工作情況。 (4)若提供的CO2氣體中含有少量SO2,如何去除? (5)按照微機處理問題的過程,完成該控制過程方法的流程圖。要求:①畫出所缺少的流線。②填寫圖形中符號的說明文字。A ;B ;C 。7.在原產地以外定居、生長、繁育的生物種被稱為“外來種”或“侵入種”。近年來,人們對物種入侵的后果及對策格外關注。請回答: (1)目前在我國一些地區引進的大米草、水葫蘆等外來種急劇生長,甚至取代了當地的優勢物種,這一現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請依據生態學原理回答:①外來種對侵入地區定居擴張的原因是 和 。②外來種對原有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是 。(2)在我國溫帶水域,水葫蘆生長旺盛,既可消耗水體中多余的養分,又可作為飼料和綠肥,發揮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然而,把它們引種到亞熱帶水域卻因生長過于旺盛而引發了生態災難。請簡要說明產生這種差異的自然地理原因 。8.據報道,我國某地鄉村植物種類急劇減少,已有數十種草本植物絕滅,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其原因是農民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中含氮量太高,導致大部分野花在生存競爭中敗下陣去,取而代之的是瘋長的蕁麻。(1)氮是植物生長的三要素之一,許多野花、野草在氮過多的土壤中卻生長不良甚至造成物種絕滅,其根本原因是 。(2)短文中所指的“生物多樣性”指的是: 。生物體與無機環境之間氮的循環途徑是:固氮細菌將大氣中的氮進行生物固氮,成為硝酸鹽進入土壤,被植物吸收,成為植物體內的有機成分;植食動物攝食后,又成為動物的有機成分。(3)氮構成生物體的有機成分是: 和 。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將大氣中游離態氮經固氨酶的作用生成氨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而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營養物質。(4)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關系在生物學上稱為 。根瘤菌之所以能進行固氮作用,是因為它有獨特的固氮菌,而根本原因是它具有獨特的 。 (5)科學家們正試圖將固氮基因重組到稻、麥等經濟作物的細胞中,建立“植物的小化肥廠”,讓植物本身根據所需直接固氮,這樣就可以免施氮肥,不會造成土壤污染。如果這種重組能實現的話,那么固氮基因最終實現表達的遺傳信息轉移的途徑是 。 (6)這種生物固氮和工業合成氨來比較,它是在 、 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節省了大量的器材、設備和 。〓 四.諾貝爾獎:2002年發現了在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規則。2003年發現了細胞膜上的水通道2004年發現了包括約1000種不同基因的一個基因大家族,以及這些基因對應著的相同數目的氣味受體種類。2005年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并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RNA干涉現象以一種非常明確的方式抑制了基因表達,對于基因表達的調控、病毒感染的防護、控制跳躍基因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已被作為一種強大的“基因沉默”技術被用于全球的實驗室,而且會推動新的醫療技術的出現.?RNA干擾是基因轉錄后沉默的一種方式,是生物界古老而且進化的高度保守的現象之一。RNAi是通過siRNA介導的特異性高效抑制基因表達途徑,由siRNA介導識別并靶向切割同源性靶mRNA。RNAi具有生物催化反應特征,反應中需要多種蛋白因子以及ATP參與。RNAi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藥物應用具有廣泛的前景。?【專項練習4】1.“細胞程序性死亡”的學說認為,生物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許多細胞會正常地走向死亡。因此,不屬于這種細胞死亡現象的是( )A.癌細胞的擴散 B.人胚胎時期的尾后來消失了C.人皮屑的脫落 D.花冠在傳粉后凋謝2.瑞典生物化學家泰奧雷爾(H.Theorell)通過對酶的研究,發現有機體在有氧條件下利用營養素以產生有機體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而獲195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生物體中能供給能量的營養素主要包括糖類,脂肪和蛋白質B.直接供給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能源物質是ATPC.很多生物在無氧條件下也可在酶的作用下產生能量D.所有生物都能在有氧條件下獨立的通過酶的作用分解營養物質,釋放能量3.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并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這一成果革命性地改變了世人對胃病的認識,大幅度提高了胃炎等患者獲得徹底治愈的機會,為改善人類生活質量作出了貢獻,并最終獲得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如圖)。人類是幽門螺桿菌唯一自然宿主。據估計,全世界約50%的人胃部都“藏”有幽門螺桿菌,但只有極少數受感染的人會患上胃潰瘍等胃病。(1)目前,已經可以通過抗體試驗、內窺鏡檢查和呼氣試驗等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抗生素(如青霉素、慶大霉素等)的治療方法已被證明能夠根治胃潰瘍等疾病。對于抗生素殺菌的原理,有人做了如下探究實驗:將不同濃度的新鮮血清,分盛在特定的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幽門螺桿菌菌種,培養一段時間后,測定各容器中菌體數量I;再往各容器中加入等劑量的青霉素,繼續培養一段時間后,測定各容器中菌體數量II。如下表所示:容器編號1234不同濃度的血清濃縮1倍濃縮0.5倍標準血清稀釋0.5倍菌體數量(個/mL)I(未加入青霉素)2200218021802000II(加入青霉素)3000200000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①抗生素殺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你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增設一個簡便易行的步驟(所需材料自定)驗證這一殺菌的原理:A.增設的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該實驗的基礎上,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對影響幽門螺桿菌種群生長的因素的推測,進一步確定一個探究實驗的課題: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推測幽門螺桿菌的新陳代謝類型最可能是 。(4)為培養獲得純化的幽門螺桿菌,要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化合物,那么這種培養基屬于 培養基。(5)在生產和科研中,常選用處于 期的幽門螺桿菌作為菌種或研究材料.因為此時的幽門螺桿菌, 和 比較穩定。(4)若研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規律,將單個菌落進行培養,可采用 的方法進行計數,以時間為橫坐標,以 為縱坐標,繪制生長曲線。(6)幽門螺桿菌在生態系統的成分屬于 。(7)實驗結束后,使用過的培養基應該進行 處理后,才能倒掉。4.2002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授予了英國科學家布雷爾、美國科學家霍維茨和英國科學家蘇爾斯頓。(1)他們利用線蟲作為研究對象,揭示了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是受基因調控的。線蟲發育時共有1090個細胞產生,但經過程序性細胞死亡正好消滅了131個細胞,結果構成了一個由959個體細胞組成的線蟲。程序性細胞死亡是一種主動的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我破壞的過程,不同于壞死,壞死是極端的物理、化學因素或嚴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現在我們還知道,有關調控線蟲細胞死亡的絕大多數基因,在人體中也有相應的基因。請回答下列問題:① 人體個體發育的起點是 ,人的個體發育包括 和 兩個階段。② 有一對膚色正常的年輕夫婦因各自家庭都有白化病史,故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結果檢知胎兒具有白化病基因。這個孩子生下來后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③已知人的神經系統在發育過程中,約有50%的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請你根據所學生物知識。簡析為什么有的神經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而有的細胞繼續存活 。(2)他們的研究為研究”程序性細胞死亡”提供重要基礎,如果人類能掌握細胞生生死死的規律,那么像癌癥和艾滋病這樣的難題將不攻自破。化學獎獎給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領域作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為破譯基因怎樣控制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又是怎樣發揮生理作用作出了貢獻,他們的工作提升了人類對生命進程的認識。① 科學家普遍認為基因數目的多少不一定決定生物的復雜性和進化程度的高低,而是取決于基因是怎樣表達與管理,所以專家普遍認為,隨著DNA測序工作的完成,生物科學開始步入后基因組時代,即對基因結構的問題研究清楚后,從分子水平的角度看,下一個研究對象應是 ( )A.核糖核酸 B.脫氧核糖核酸 C.蛋白質 D.脂類② 對于人類基因的”大縮水”,如果從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角度上看,人類在使用基因上很節約,很可能是 ( ) A.一個基因控制合成多個蛋白質 B.一個基因含有多個遺傳密碼 C.合成一個蛋白質時共用多個基因 D.基因的分子結構是不穩定的,容易變動〓 五.航天科技【專項練習5】1.2005年10月12日9時整我國成功發射“神舟6號”載人飛船。在此之前,我國首批200粒“太空育種牡丹”種子曾于2002年隨“神州3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后,種植于山東荷澤百花園,目前共存活56株幼苗,與正常牡丹相比,太空牡丹表現生長勢強、枝干壯、遺傳基因明顯等特點,預計這些植株2007年開花。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太空培育牡丹新品種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基因突變 B.太空培育出的牡丹種子都符合人的需要C.此育種方法不可能產生新的基因 D.處于太空的種子不具備發芽的條件2. 歐洲“火星快車”探測器和美國的“勇氣”號和“機遇”號孿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上火星后,相繼探測到火星上有水存在的可能,使人類探索自己星球以外的高級生命和追求地外棲息地的愿望將有可能成為現實。下列關于水與生命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A、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B、水在細胞內以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形式存在C、人體所需水的主要來源是食物和代謝產生的水,排出水最主要的途徑是腎臟排尿D、水在光合作用中分解的反應式是:2H2O→4H++O2+4e- 2007屆高三生物科技熱點知識復習答案【專項練習1】1、 D 2、 B 3、B 4、A 5、D6.(1)原癌 病毒 抑制 激活 抗原 (2)化療不具有特異性,人免疫系統具有特異性 (3)基因工程7.(1)RNA //單鏈RNA穩定性差,突變率高。 (2)禽流感不但可以通過家禽傳播,而且還可通過野禽和候鳥傳播。鳥類特別是候鳥活動范圍大,且鳥類沒有膀胱,直腸極短,糞便尿液隨時排出體外,易把其所攜帶的禽流感病毒傳播到它們活動過的地區。 (3)負鏈RNA→正鏈RNA(mRNA)→蛋白質 (4)①滅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入雞體內,通過一系列的免疫反應形成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1分)//②若禽流感病毒侵入雞體內,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就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應細胞和效應T細胞。 //③效應B細胞能產生抗體,通過體液免疫的作用,消滅分布在內環境中的禽流感病毒。 //④禽流感病毒侵入體內細胞,效應T細胞及其所釋放的淋巴因子通過細胞免疫的作用預以徹底消滅。因此,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后能有效地預防家禽患禽流感。8.(1)基因 發酵 (2)A (3)檢查血液中抗體的含量,推測肝細胞表面抗原的存在,因為人體受到少量病原體侵染后,人不會患病,但能使人通過體液免疫產生的相應的抗體。 (4)肝細胞能產生大量轉氨酶,受到病原體感染后,肝細胞的通透性增加,大量轉氨酶進入血液中。【專項練習2】1、 A 2、C 3、B 4、C 5.(1)骨髓移植 每個人的細胞表面帶有一組與別人不同的組織相容抗原,如果將別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統會識別這些“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 利用自身的干細胞構建組織器官 (2)增殖(分裂) 分化 沒有細胞核(3)會改變 。因為移植的正常骨髓完全替代了病人原有的病變骨髓,即新的造血干細胞取代了原有的造血干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形成血細胞,但在此過程中,決定血型的基因不發生改變 (4)不會改變。因為子女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雖然血細胞的血型改變了,但是在生殖細胞中決定血型的基因沒有改變。再者,由于母體血液和胎兒血液是不相通的,因此子女的血型是按照原來的血型遺傳的。 (5)基因療法6.⑴紅細胞 紅細胞為紅色,便于記數清楚 ⑵測重量 ⑶時間前后對照⑷時間(天)次數1234567123平均⑸ 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與營養物質(代謝廢物或pH或溶氧量等)的變化關系7.⑴限制性內切酶和DNA連接⑵標記基因是否表達 目的基因是否表達⑶細胞工程和誘變育種 發酵⑷溫度、pH、氧氣等⑸培養液中的營養比例不協調(或碳氮比不協調)8.(1)水、CO2、O2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2)內質網 腸淀粉酶、胰島素,甲狀腺激素 (3)①用32P標記DNA,用35S標記蛋白質外殼 ②先將細菌體分別在含32P或35S的培養基中培養,然后用噬菌體去侵染已被標記的細菌 因為噬菌體營寄生生活。【專項練習3】1、B 2、A 3 (1)D (2)C (3)C(4)C(5)B 4.(1)陽光 (2)桑和稻(回答不完整不給分) (3)細菌、真菌(只答—個不給分) 分解者 (4)物質的利用 (5)生態平衡(6 ) 5.(1)使植物接受的光照強度減弱 (2)①使用農家肥料,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加溫室中的CO2 ②溫室與養殖場的雞舍、豬舍相連,通過動物的呼吸作用提高CO2 (3)C3下降,C5上升 (4)適當降溫,以降低作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消耗) (5)(本小題是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分)運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具有抗蟲基因的青菜,所培育的青菜的抗蟲性狀能穩定遺傳下去;利用天敵進行生物防治或者利用激素影響昆蟲的發育和交配繁殖等,減少農藥用量,減輕農藥對人和環境的影響.6. (1)如圖所示。(2)(e)一(b)一(d)一(f)一(a)一(c)(3)連線如圖所示。 (4)將氣體通過足量的NaHCO3溶液。(5)①如圖。②A:當前CO2濃度小于設定的濃度嗎?B:發出關閉貯氣閥門的指令;C:發出打開貯氣閥門的指令7.(1)① 環境條件適宜(或非生物因素適宜) 沒有捕食者(或沒有天敵) ②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平衡(或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產生上述差異主要因為:溫帶冬季寒冷,水葫蘆不再生長,亞熱帶的熱量條件優于溫帶,水葫蘆一年四季均可生長。8.(1)土壤養分不平衡,引起“喜氮”植物瘋長,導致其它草本植物得不到陽光與空間,因而死亡。(2)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3)蛋白質、核酸 (4)共生;固氨酶基因(5)DNA片斷(固氨酶基因)mRNA蛋白質(固氮酶)(6)常溫、常壓;能源【專項練習4】1、 A 2、D 3.(1)①抗生素破壞了細胞壁,使細菌過度吸水脹破死亡②A.往加有青霉素的1、2號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B.加入蒸餾水后菌體數量無變化,說明抗生素不能破壞菌壁;加入蒸餾水后,菌體全部死亡,說明抗生素破壞了細胞壁,導致菌體易吸水脹破死亡。 (2)幽門螺桿菌的種群數量與營養物質(或代謝廢物或PH或溶氧等)的變化關系。(3)異養厭氧型(4)選擇(3)對數、個體的形態、生理特性(4)定期取樣、細菌數目的對數(6)消費者(7)滅菌。4.(1)① 受精卵 胚胎發育 胚后發育 ② 三分之一③ 調控細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在有的神經細胞中表達,而在另一些神經細胞中沒有表達(2)①C ②A【專項練習5】1、 A 2、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