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傳統美德 源遠流長【學習目標】1.了解自強不息的人格素養、立己達人的仁愛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中華傳統美德。2.通過聽故事、小組討論、讀格言等活動,進一步深化理解中華傳統美德。【學習重難點】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 【學習過程】1.“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說一說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堅定不移地朝著它前進?2.什么是“氣節”?讀讀課文中《蘇武牧羊》的故事,說說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蘇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撐著他?3.小組探究:中國有句老話“人無信不立”,想一想,如果每個人都不講誠信,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4.思考:創新精神于現代社會而言,有什么重要意義呢?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照名言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6.為父母分憂: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都有可能使父母徒增煩惱。要為父母分憂解愁,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7.熱愛祖國要落實在行動中,作為青少年在和平年代應該具備哪些愛國的表現,列舉三條。【精煉反饋】一、填空題。1.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 )、熱愛( )、維護( )、捍衛( ),在安定之時奉公守法,都是愛國的表現。2.明志就是( )。氣節是指( )。3.人的言論應該以誠信為本,符合名實一致,( )一致、( )一致的要求。二、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誠信、寬容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關系不大。( )3.仁愛之心推廣到極致,就是“民胞物與”的精神。( )4.朱沖還牛的故事體現了朱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5.求新就要與時俱進。( )6.一個民族沒有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誠信是個人立身之本,是社會發展之根基。( )8.寬則得眾的大意是待人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 )三、單選題。1.體現誠信的故事是( )A.蘇武牧羊 B.范式赴約 C.杜環侍老2.下列格言中,( )不屬于愛國名句。A.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C.樂以天下,憂以天下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 )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A.袁隆平B.周恩來C.習近平四、連線題。請將對應的內容用線連起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孔子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范仲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顧炎武五、簡答題。1.用自己的話說說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的關系。2.國家強大了,是否還需要憂患意識?談談自己的看法。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祖國的山河 民族的歷史 國家的尊嚴 國家的利益2.確立方向 志氣和節操3.言行 表里二、判斷題:1—8:√×√√√√√√ 三、選擇題:1.B2.B3.B四、連線題:略五、簡答題:1.每個人的命運都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富強,人民能夠幸福;國家衰弱,人民跟著遭殃。2.還需要憂患意識。我國雖然強大了,但西方資本主義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容不得中國發展,我國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