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抗擊疫情專題)2020中考熱點時政解讀及原創模擬試題7政治、經濟版塊1、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個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考點鏈接:隱私權;尊重和保障人權。2、元宵夜,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多地地標亮燈,為武漢加油。考點鏈接:民族精神是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國人民是有團結精神的人民。3、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近日發布通知,明確醫用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等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政府兜底采購收儲。 考點鏈接: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敬畏生命;生命至上;政府的宗旨。法律、社會版塊4、廣東佛山網約車司機鄒師傅運營途中遇到心臟病患者求救。他不懼風險,果斷做人工呼吸搶救,待病人蘇醒后,又緊急送醫治療。考點鏈接:讓生命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敬畏生命;生命至上;休戚與共;負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關愛他人。 5、湖北省黃岡市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發熱患者等“四類人員”居住的樓棟單元(自然垸組)實施封閉管理。考點鏈接:堅持集體主義;集體與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個人意愿服從集體規則。原創中考模擬題目一、單項選擇題1、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個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網信辦發布的通知有利于維護公民的( )A、個人隱私權B、人格尊嚴權C、人身自由權D、生命健康權2、元宵夜,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多地地標亮燈,為武漢加油。這體現了民族精神( )A、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B、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C、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D、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3、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近日發布通知,明確醫用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等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政府兜底采購收儲。這說明了( )①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來之不易的②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④生命至上,生命價值比金錢更重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廣東佛山網約車司機鄒師傅運營途中遇到心臟病患者求救。他不懼風險,果斷做人工呼吸搶救,待病人蘇醒后,又緊急送醫治療。鄒師傅( )①發自內心地珍愛他人的生命,做到了與周圍的生命休戚與共②發揚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好公民③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讓生命從平凡中閃耀偉大④運用自身的才智創造出比自己的生命更長久的、不平凡的社會價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湖北省黃岡市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發熱患者等“四類人員”居住的樓棟單元(自然垸組)實施封閉管理。面對封閉管理,樓棟單元的居民要( )①關注、承認和保護個人利益,讓集體服從個人意愿②在個人和集體發生沖突時,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③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④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不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二、分析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6、材料1:為支持抗疫,上海武警執勤三支隊十九中隊官兵將家人寄來的500只N95口罩捐贈給一線醫護和志愿者,自己戴普通一次性口罩。材料2:2月1日,山東費縣城陽村支部書記孫士貞,在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突發疾病去世,享年59歲。他曾用大喇叭喊話村民別出門。請你從生命至上和負責任的角度評析中隊官兵和孫書記的行為 參考答案1、選A,題目考查了公民的權利,網信辦發布的通知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個人隱私權,故選A2、選D,題目考查了民族精神的意義,多地地標亮燈體現了民族精神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故選D3、選B,題目考查了對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政府兜底采購收儲的認識,選項①來之不易題目沒有體現,排除,故選B4、選A,題目考查了對鄒師傅行為的認識,選項④與題目無關,排除,故選A5、選C,題目考查了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的做法,選項①②說法錯誤,排除,故選C6、答:中隊官兵和孫書記的行為都是正確的。(1)中隊官兵和孫書記的行為做到了生命至上。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比金錢、權勢等更重要,生命價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并不意味著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們也必須承認別人的生命同樣重要。中隊官兵將家人寄來的口罩捐贈給一線醫護和志愿者,孫書記在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用大喇叭喊話村民別出門,他們都做到了珍愛他人的生命,如同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2)中隊官兵和孫書記的行為做到了負責任。只有人人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我們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隊官兵將家人寄來的口罩捐贈給一線醫護和志愿者,孫書記在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用大喇叭喊話村民別出門,他們都做到了對他人的生命負責任。我們應該勇于承擔責任,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所以,我們要向中隊官兵和孫書記學習,堅持生命至上,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負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