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九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習目標1、知道自由的含義,領會法治與自由的關系2、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樹立自由平等的理念,珍視自由踐行平等。4、理解公平的內涵,體會公平的重要性, 做公平的維護者。5、理解正義的要求,制度保障正義,司法維護正義, 做有正義感的人。6、體會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障。7、領會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八下第七、八課自由1、內 涵 知識梳理(八下第七、八課)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已意志活動的權利。 2、在法律上 的體現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3、真 諦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是法律之內的自由。例如4、與法治 的關系5、珍視自由5、珍視自由(1)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知曉、認識、積極、維護(2)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樹立法治意識平等1、法律意義上(1)同等情況同等対待 (2)不同情況差別對待2、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重要性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4、表 現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平等地適用法律。5、踐行平等(1)反對特權。(2)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4)落實平等原則,增強平等意識,共同構建平等有序的社會制度。公平1、含 義 P07知識梳理(八下第八課)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的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 2、內涵豐富 P08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3、為什么 P08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4、怎樣堅守公平? P113-114個人維護公平:面對利益沖突…… 遇到不公平的行為制度保障公平:立法;司法(國家)正義1、是什么 P09教材知識連接(八下第八課)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 2、價值 P109-111①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②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③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④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3、怎樣維護正義?個人守護正義:勇氣、智慧 敢于斗爭、講究策略、見義智為司法維護正義:以…依據,以…為準繩 嚴格遵循訴訟程序; 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列舉生活中的不平等現象并談談其危害。(P104)(1)現象:身高歧視、性別歧視、學歷歧視等就業歧視行為。(2)危害:損害了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知識擴展知識擴展怎樣面對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1)法律方面: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2)道德方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們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3)心理方面: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生活中有哪些不公平現象?以權謀私、任人唯親、假冒偽劣、強買強賣等 知識擴展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1、教育方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 取消義務教育超大班額2、醫療方面: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事業; 實施城市和農村低保制度等。3、均衡發展方面:西部大開發;京津冀協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鄉村振興戰略4、弱勢群體方面:脫貧攻堅;棚戶區改造;希望工程必背知識點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是法律之內的自由。2.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規范自由 又保障自由。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4.我國公民應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 等地適用法律。5.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依法行使權利6.踐行平等,反對特權,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 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必背知識點7、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8、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 目標之一;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 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9、期盼正義、實現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10、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 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跟蹤訓練1、自由快樂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都是嚴以自律之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 ②自由自在是人們向往的生活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2、自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的向往。今天我們應該這樣理解自由: ①自由不是不受限制,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②規則束縛自由,突破規則是享受自由的前提。③自由離不開法律,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④自由是相對的,享受自己的自由不能損害他人的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C3、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下列選項中能體現法律意義上的平等的是: ①出入電梯女士優先, ②兒童乘坐公交應得到特殊關照。 ③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④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樣的發展條件和機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C4、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對于幾者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①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證②追求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是法治的價值追求。 ③因為自由社會弱者也應分享公共資源,獲得平等發展的機會④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A5、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這說明: ①公民行使權利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 ②在生活中我們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 ③社會生活需要規則,規則來自法律。 ④公民享有的權利,廣泛而真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A6、田某16周歲在與同學將某的沖突中造成將某重傷死亡。人民法院鑒于田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對其從輕處罰,判處其有期徒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未成年人犯罪也應承擔責任。 ②法律賦予未成年人受特殊保護的權利,我們要學會珍惜③法定義務必須履行違反法定義務必須依法受到刑罰處罰。 ④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國家審判權,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A7、司法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政府有關部門檢查水污染防治情況B居委會在端午節組織慰問社區孤寡老人C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所轄區域內食品藥品進行監督管理D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D8、下圖中的做法有利于( )。 ①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②監察機關依法行使檢察權, ③保持公權力行使的廉潔性。 ④限制公職人員的權力范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9、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制品被處以三萬元罰款,鄭州電梯勸阻吸煙案作出無責判處,全國多地制定實施控煙條例……這些做法的共同意義在于()①維護社會正義②完善法律體系③樹立法律權威④弘揚法治精神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B10、全國人大代表馬正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獨龍江鄉,一年時間里半年是大雪封山的,與世隔絕。今年春節,村里的小伙用手機網購了一臺小鋼琴。2018年底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獨龍江鄉1086戶群眾全部住進了新房。這些扶貧成果( )。 ①將推動收入差距的消除 ②說明目前我國還存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③使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④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B11、近日,哈爾濱小伙趙宇發出求救微博,稱自己因阻止女鄰居被打與施暴者產生肢體沖突,確因涉嫌“故意傷害”被刑拘多日。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后認為,趙宇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遂對趙宇做出無罪的不起訴決定。這一案例說明( )①法律鼓勵公民履行見義勇為的法定義務②司法機關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究,提升了司 法公信力③法律不保護違法行為人的生命健康權④法律弘揚公平正義,培育良好社會風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B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相關鏈接 : 據統計,我國城市交通事故有近一半和電動自行車有關。有人身傷亡的道路安全事故中,電動自行車事故占到1/3,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或乘坐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的,80%以上是顱腦損傷所致。1、結合相關鏈接,從生命角度說明漫畫中的整治 行為絕非多此一舉。2、運用自由與法治關系的知識,評析漫畫中騎行 者的言行。1、結合相關鏈接,從生命角度說明漫畫中的整治行為絕非多此一舉。(1)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2)交警的整治行為有利于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 有利于提醒我們珍視生命;(3)因此關愛生命,規范交通行為,增強安全意識 和自我保護意識絕非多此一舉。2、運用自由與法治關系的知識,評析漫畫中騎行者的言行。(1)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言行是錯誤的,(2)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標定了自 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法 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和自由(3)騎行電動自行車不戴頭盔的行為超越了法治 的界限,就可能失去騎電動自行車的權利和自由。作業布置1、復習八下課本第七、八課2、做《金鑰匙》P45-53相關習題九年級道德與法治 《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導學案一、學習目標:1、知道自由的含義,領會法治與自由的關系2、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樹立自由平等的理念,珍視自由踐行平等。4、理解公平的內涵,體會公平的重要性, 做公平的維護者。5、理解正義的要求,制度保障正義,司法維護正義, 做有正義感的人。6、體會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障。7、領會公平正義是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學習重點:法治與自由的關系;珍視自由踐行平等二、知識梳理(八下第七、八課)(一)自由內 涵 :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已意志活動的權利。在法律上的體現: 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真諦: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是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與法治關系 5、珍視自由:(1)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知曉、認識、積極、維護(2)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樹立法治意識(二)平等1、法律意義上:(1)同等情況同等対待 (2)不同情況差別對待2、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重要性: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4、表 現: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平等地適用法律。5、怎樣踐行平等?P103-105(三)公平 1、含 義: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的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P107) 2、內涵豐富: 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P108)3、為什么 (1)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 (2) 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p108)4、怎樣堅守公平? (1)個人維護公平:面對利益沖突…… 遇到不公平的行為(2)制度保障公平:立法;司法(國家) P113-114(四)正義 1、正義: 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 P109 2、價值:①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②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③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④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P109-1113、怎樣維護正義?P114-116(1)個人守護正義:勇氣、智慧; 講究策略、見義智為(2)司法維護正義:以…依據,以…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 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三、知識擴展1、列舉生活中的不平等現象并談談其危害。(P104)(1)現象:身高歧視、性別歧視、學歷歧視等就業歧視行為。(2)危害:損害了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2、生活中有哪些不公平現象?以權謀私、任人唯親、假冒偽劣、強買強賣等 3、怎樣面對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1)法律方面:增強權利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2)道德方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們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3)心理方面: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4、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1)、教育方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 取消義務教育超大班額(2)、醫療方面: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事業; 實施城市和農村低保制度等。(3)、均衡發展方面:西部大開發;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鄉村振興戰略(4)、弱勢群體方面:脫貧攻堅;棚戶區改造;希望工程四、必背知識點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是法律之內的自由。2.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4.我國公民應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5.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依法行使權利6.踐行平等,反對特權,平等對待他人合法權利,敢于抵制不平等行為。7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重要基礎。8、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9、期盼正義、實現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10、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五、跟蹤訓練1、自由快樂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都是嚴以自律之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 ②自由自在是人們向往的生活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自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的向往。今天我們應該這樣理解自由:( )①自由不是不受限制,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②規則束縛自由,突破規則是享受自由的前提。③自由離不開法律,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④自由是相對的,享受自己的自由不能損害他人的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下列選項中能體現法律意義上的平等的是:( ) ①出入電梯女士優先, ②兒童乘坐公交應得到特殊關照。 ③任何違反犯罪行為都平等的,依法予以追究 ④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樣的發展條件和機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4、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對于幾者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①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證②追求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是法治的價值追求。 ③因為自由社會弱者也應分享公共資源,獲得平等發展的機會④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5、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這說明:( ) ①公民行使權利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 ②在生活中我們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 ③社會生活需要規則,規則來自法律。 ④公民享有的權利,廣泛而真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6、田某16周歲在與同學將某的沖突中造成將某重傷死亡。人民法院鑒于田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對其從輕處罰,判處其有期徒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未成年人犯罪也應承擔責任。②法律賦予未成年人受特殊保護的權利,我們要學會珍惜③法定義務必須履行違反法定義務必須依法受到刑罰處罰。 ④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國家審判權,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7、(2019.昆明)司法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下列選項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政府有關部門檢查水污染防治情況B居委會在端午節組織慰問社區孤寡老人C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所轄區域內食品藥品進行監督管理D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8、(2019.福建)下圖中的做法有利于( )。 ①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②監察機關依法行使檢察權, ③保持公權力行使的廉潔性。 ④限制公職人員的權力范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19.石家莊)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制品被處以三萬元罰款,鄭州電梯勸阻吸煙案作出無責判處,全國多地制定實施控煙條例……這些做法的共同意義在于( )①維護社會正義 ②完善法律體系③樹立法律權威 ④弘揚法治精神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10、(2019.衡水)全國人大代表馬正山在兩會“代表通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獨龍江鄉,一年時間里半年是大雪封山的,與世隔絕.今年春節,村里的小伙用手機網購了一臺小鋼琴。2018年年底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獨龍江鄉1086戶群眾全部住進了新房。這些扶貧成果( )。 ①將推動收入差距的消除 ②說明目前我國還存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③使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④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2019.石家莊)近日,哈爾濱小伙趙宇發出求救微博,稱自己因阻止女鄰居被打與施暴者產生肢體沖突,卻因涉嫌“故意傷害”被刑拘多日。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后認為,趙宇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遂對趙宇做出無罪的不起訴決定。這一案例說明( )①法律鼓勵公民履行見義勇為的法定義務②司法機關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究,提升了司法公信力③法律不保護違法行為人的生命健康權④法律弘揚公平正義,培育良好社會風尚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相關鏈接 : 據統計,我國城市交通事故有近一半和電動自行車有關。有人身傷亡的道路安全事故中,電動自行車事故占到1/3,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或乘坐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的,80%以上是顱腦損傷所致。1、結合相關鏈接,從生命角度說明漫畫中的整治 行為絕非多此一舉。2、運用自由與法治關系的知識,評析漫畫中騎行者的言行。六、課后作業1、復習八下課本第七、八課2、做《金鑰匙》P45-53相關習題參考答案1B 2C 3C 4A 5A 6A 7D 8B 9B 10B 11B12題1題(1)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2)交警的整治行為有利于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 有利于提醒我們珍視生命;(3)因此關愛生命,規范交通行為,增強安全意識 和自我保護意識絕非多此一舉。2題(1)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言行是錯誤的,(2)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制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和自由的享有(3)騎行電動自行車的人不戴頭盔的行為超越了法治的界限,就可能失去馳騎電動自行車的權利和自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自由平等公平正義.ppt 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導學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