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七課第一框 自由平等的真諦精品學習講義【知識結構】【自主預習】一、無法治不自由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表達了人們對______的無限向往。2.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_____,而且能激發每個人的____,從而推動社會的_____。但是,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______是對自由的保護。3.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______,依照_____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______。4.法治與自由______,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_____,自由的實現不能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____;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_____,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_____。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能享自由。二、法眼看平等1.平等是人類的_____,是社會發展的_____。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同等情況______;其二是不同情況_____。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_____,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_____之一。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________。”3.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_____,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_____。4.我國所有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_____,所有公民的違法或犯罪行為都一律平等地依法_____,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_____。答案一、無法治不自由1.自由 幸福感 活力 進步與繁榮 必要的限制3.范圍內 自己的意志 各項權利4.相互聯系 界限 代價 保障 非法干涉和侵害二、法眼看平等1.崇高理想 永恒主題 同等對待 差別對待2.標志 基本原則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各項權利 各項義務4.法律保護 予以追究 特權【問題梳理】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義有哪些?(1)含義: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2)意義: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正如火車有了軌道的限制,才能順利地行駛;車輛有了紅綠燈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3.法治與自由二者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二者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能享自由。4.如何從法律意義上理解平等的含義?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5.平等的意義是什么?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6.如何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原則?(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2)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重難闡釋】知識點1 無法治不自由探究一 如何認識無法治不自由?【情境】河北省涿州市東仙坡鎮某村村民卜某(男,48歲),自疫情管控以來,先后兩次不服從管理,干擾政府管控規定,擾亂辦公秩序。2010年2月17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涿州市公安局對其違法行為予以行政拘留五日處罰。警方提示,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到了最關鍵時期,廣大居民切勿擅自采取非法極端、強行等方式,不服從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對于不聽勸阻,不服從管理,影響疫情防控工作,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涿州市公安局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解惑】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拓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到的24字中,只有“自由”是第一次被正式寫入政治綱領。想達到這種自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種追求,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是人類在發展中一直在追尋著的終極目標。知識點2 法眼看平等探究二 如何認識法眼看平等?【情境】“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禁止任何基于殘疾的教育歧視”。國務院公布了修訂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專家認為,條例強調保障教育機會平等、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加強對殘疾人教育的支持保障,體現了對殘疾人平等受教育權的尊重。保障教育機會平等,公平是對殘疾人最大的尊重,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一環。如何保障我國8500萬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修訂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提出,“學前教育機構、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殘疾人教育;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殘疾人申請入學,不得拒絕招收。”“殘疾人家庭應當幫助殘疾人接受教育。”“殘疾人參加國家教育考試,需要提供必要支持條件和合理便利的,可以提出申請。教育考試機構、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提供。”【解惑】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名題賞析】例1.自由快樂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嚴以自律之人。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②自由自在是人們向往的生活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對自由與法治的認識,題文中的觀點表明,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超越法律的紅線,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①④觀點正確;②③在題文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所以正確答案選D。答案:B例2.“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這句話告訴我們( ???)①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②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的自由③侵犯他人的自由,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④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能享自由。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享有個人的自由,就必須履行不侵犯別人自由的義務,題干的話體現了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①②③④項都符合題意,故此題的正確答案為A。答案:C例3.2019年我國政府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適當提高城鄉低保、專項救助等標準;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從平等角度看,對這些特殊群體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確的是( )A.體現同等情況同等對待B.在我國允許特殊群體享有特權C.體現不同情況差別對待D.人們在人格與法律地位上不同解析:本題考查平等的知識。由教材可知,平等是指同等情況下同等對待;不同情況下差別對待。題文中對這些特殊群體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說明是不同情況下的差別對待,故A項錯誤,B項表述錯誤,在我國沒有特權和例外;C項正確,符合題意;D項表述錯誤,人們在人格與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故選C。 答案:C例4.如題這幅漫畫說明了 ( )A、只要有了平等待遇法就能實現真正的平等B、有了平等待遇法,就業就不再受到歧視C、我國從法律等多方面保障人民的平等地位D、我國在就業方面不存在不平等的現象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弄明白漫畫的寓意。從漫畫可以看出公民要求平等地享有就業權利,反對歧視,我國法律平等地保護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不歧視任何公民。所以C最符合題意。答案:C【達標訓練】1.魚兒在水中才能自由的游來游去,小鳥在天空才能自由的飛翔。這說明的道理是( )A. 自由能增強個人幸福感,激發每個人的活力 B.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C.自由就是我行怎么干就怎么干D.自由就是擺脫束縛和限制,自由的施展才能2.“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這句話告訴我們( )①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 ②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 ③侵犯他人的自由,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 ④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能享自由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某單位車輛違反交通法規并造成交通事故,造成兩人身亡。其中一人為某城市學生,另一人為農民工的子女。在理賠時,肇事單位認為,應給城市學生賠償30萬元,而農民工子女的賠償,是按著農民工家鄉當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只賠8萬。這種賠償是( )A.平等的 B.公平的 C.以生命的平等為基礎的 D.不公平、不平等4.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應公開向憲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當國家公職人員憲法宣誓的鏗鏘之聲響徹寰宇,每一個中國人,無論權力大小、財富多少、地位高低、身份貴賤,都能感受到憲法的神圣莊嚴和自由正義的尊嚴榮耀。這是因為,在我國(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每個公民都享有同樣的權利C.公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D.國家公職人員是憲法的制定者5.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此規定正確理解的是( )①平等權是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它受法律保護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③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④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自由是最寶貴的財富,擁有自由( )①就能擁有一切財富 ②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③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 ④能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7.關于法治與自由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法治標定自由的界限 ②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③自由是法治的保障,人們的自由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④法治與自由沒有任何關系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歌德說:“一個人只要宣稱自己是自由的,就會同時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稱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這是因為 ( ) ①紀律、法律等規則制約著人的行為,也保障著人的權利和自由 ②紀律、法律等規則和自由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同時也是相互制約的 ③紀律、法律等規則是對行動自由的限制 ④只有內心甘愿接受規則的約束,我們的心靈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就能做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人類把“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想變為現實,經歷了長期的過程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 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使人們不懈的追求,反映著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10.在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平等。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我國,權利平等僅指政治權利平等和經濟權利平等 B.在我國,至今不能實現男女平等 C.我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家庭出身等,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權利 D.在我國公民能否享有權利平等,要依情況而定11.亞茹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她參加了全市少兒科技創新大賽,結果,她發明的掛衣鉤獲得了全市一等獎,媽媽幫她申請了專利。上述事例表明( )A.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平等,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B.未成年人在專利權方面,享有特殊照顧 C.亞茹發明的掛衣鉤很有經濟價值 D.在我國,未成年人比成年人享有更廣泛的權利12.張某在某市打工,他的兒子到了入學年齡,但因他住的是租來的房子。沒有本市的房產證。而遭到了所有學校的拒絕。對此,你的看法是( )①學校的做法是違法行為,是對農民工的歧視②學校的做法損害了人們享有的平等權利,與“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相違背 ③、③學校的做法有道理,如果隨意招收學生,學校將會人滿為患④這是學校自己的事,學校有權決定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13.法治嘉興,文明同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結合材料,從自由與法治關系角度,說明嘉興依法加強交通整治的必要性。14.運用所學知識,簡要寫出下列名言所蘊含的道理。①“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人們必須遵守規則和程序;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必須遵守規則和程序,組成了正義制度 ②“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③“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15. 中學生李明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李明的姑父是某單位的領導,有一天,李明聽說爸爸準備和李明姑父挪用一筆公款,兩人合伙做生意。假如你是李明的同學,請對他進行幫助,并說明理由。答案1.B2.A3.D4.A5.A6.D7.B8.B9.B10.C11.A12.B13.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針對開車不禮讓行人、醉酒駕車等交通違法現象,只有依法加強交通整治。切實將交通行為納入法治軌道,才能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使人們合法的交通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保障人們的人身安全。14.(1)人們必須遵守規則和程序;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必須遵守規則和程序,組成了正義制度。(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3)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15.及時制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任何人不管他擔任什么職務,擁有多大權利,都不得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殊權利,一個人的行為一旦超出了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就會受到法律的追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