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三下總復習學案38復習八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5課?做守法的公民(一)法不可違1.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違法行為的含義、分類: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分為:一般違法和刑事違法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較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違法的種類一覽表 含義 觸犯法律 法律責任 常見違法現象(事件)民事違法行為 違反民事法律法 規的行為 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物權法 承擔民事責任 如民事賠償、借貸不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撕毀合同行政違法行為 違反行政管理法 規的行為 治安管理處罰條列、交通管理法規、義務教育法、勞動法、環境保護法 受到行政制裁,包括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 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毆打他人、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污染環境、使用童工、不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 刑事違法行為(犯罪) 違法行為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很大,觸犯刑法,應受到刑法處罰 的行為 刑法 應受到刑罰處罰(主刑與附加刑) 搶劫、盜竊、故意殺人、綁架、 投毒、販賣毒品等重大刑事犯 罪3.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1)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毆打他人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2)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的義務,都是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4.怎么避免一般違法行為的發生?怎樣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51頁)二 預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內容: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犯罪的定義、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嚴重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主要特征。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是犯罪,首先看他的行為是否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3、什么是刑罰?刑罰又稱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刑法分為主刑和附加刑。4.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P54主刑包括:附加刑包括:5.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P55-56三 善用法律1.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什么途徑?【P57——59】(1)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58頁(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59頁2.訴訟的作用、類型:【P59】(1)訴訟是處理糾紛、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過非訴訟手段不能解決問題,就要通過使用訴訟手段,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2)三種類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3、青少年怎樣“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青少年怎樣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青少年怎樣做到見義智為?【P61】(1)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社會的力量,采取機制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2)掌握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方法:①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人的幫助;②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④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護好作案現場。4、怎樣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社會對公民或青少年提出了哪些要求?【P62】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二、【中考真題演練】1、(2019 山東青島)2018年9月,周某某乘坐高鐵強占他人座位,且一直不聽工作人員勸阻。有關部門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和相關規定,對周某某作出罰款200元、180天內禁止購買火車票的處罰。周某某的行為( )①擾亂了公共秩序;②屬于犯罪行為;③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④侵犯了他人合法權益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2019 山東菏澤)村民胡某曾與村委會簽訂承包本村魚塘十年的合同,三年后因效益較好,村委會強行終止合同,胡某不服,于是向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屬于( ) 刑事訴訟 B. 民事訴訟 C. 行政訴訟 D. 刑事自訴3、(2019 內蒙古通遼)下列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4、(2019 四川瀘州)八年級學生小華結交了幾個社會上的“朋友”。一天,這幾個“朋友”拿來幾支“特別”的香煙,說是抽了非常舒服,問小華要不要試試。面對“好友”的“盛情”和毒品的誘惑,小華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A.接受好意,和朋友“有福同享”;B.婉言謝絕,只要自己不參與就行C.當眾呵斥,并對他們宣傳禁毒;D.機智周旋,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5、(2019 云南)下列圖示不正確的是( ) 6、(2019 江西)下列案例與違法行為類別對應正確的是( )案例 違法行為類別①小王因飼養的寵物狗經常擾民被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處罰。 民事違法行為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進行商業宣傳被判賠償500元 行政違法行為③聶某某因非法狩獵野豬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刑事違法行為④小強的爸爸因違規停車被交警依法處以200元罰款。 行政違法行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2019 湖南邵陽)莎士比亞說過:如果我喪失了真理和誠實,就等于和我的敵人一起攻擊我自己;如果沒有了這兩種品德,就是喪失了我這股軀體,也不足惜。這說明() A. 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 B. 誠信是一項民法原則C. 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 D. 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8、【走進法治時代】16歲的中學生小明仗著自己身強體壯,經常在校外暴力威脅同學小陌,向其索要“不挨揍費”。小陌性格內向,比較膽小,為了“破財免災”,只能將自己的伙食費和零花錢交給小明,同時編造各種理由向家長要錢,小陌的古怪行為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再三詢問,才知道小陌在半年內已經被小明敲砸勒索了10多次,共計4000多元。小陌父母隨即報警。最后,小明以敲詐勒索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結合材料中人物的經歷,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對此案例進行分析。(8分)三、例題分析.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王繼才的事跡啟示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做到信守承諾?(2)我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體現了《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的哪些觀點?答;(1)誠實首先要對自己誠實,不自欺;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誠信必須做到信守承諾,言而有信;許諾要慎重;承諾一旦做出,就必須兌現;信守諾言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確的承諾就不能去履行。(2)①黨是領導的一切,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②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③社會要發展,必須保穩定,穩定是發展的前提和保證;④法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⑤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⑥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打擊一切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⑦社會公正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題,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值追求,社會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沒有公正就沒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等。對答案---學案38的答案1-5 CBCDA 6-7 DA 8、①小明暴力威脅小陌,向其索要錢財,說明小明法律意識淡薄,侵犯了小陌的合法權益(生命健康權和合法財產所有權);②小陌將錢交給小明,說明小陌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不能采取合法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③小陌的父母詢問得知實情后報警,說明其父母履行了對小陌的家庭保護責任;④小明被判刑1年,說明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每點2分,共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