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導入新課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我國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與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是分不開的,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防疫中的法治邏輯框架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與原則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議題回顧法律發展歷史展示法治建設成就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總議題議題一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議題二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議題一1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議題一水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樣平,是為公平公正去,即離開。觸不平者去之,對不公正行為懲罰,獬豸,一種神獸,能辯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請出來探究與分享“法”字表意——公平公正探究與分享探究問題:中國古代法真能像“法”字表達的意思那樣公平公正嗎?中華乃禮儀之邦,也是法治之邦,法,自古有之禮樂法鼎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本質和作用法律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產生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本質作用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2.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古代社會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近代以來3.中華法系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意義是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2)含義源流遠長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春秋戰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唐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西漢時期1840年鴉片戰爭后,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近代嘗試3.中華法系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3)形成2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議題二延時符探究與分享原始社會沒有法,但卻產生了法的胚胎形態一—氏族習慣。如尊重氏族首領,婚姻禮、兵禮、祭祀禮……法律的起源,實質上是氏族習慣向奴隸制習慣法的質變過程。夏已形成以國家強制力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夏朝的法律是一種神權政治法律觀——"天討"、"天罰"。商朝有不成文習慣法和命誓。罪名多于夏,嚴懲巫、淫、亂三風。出現了炮烙、脯等酷刑。流刑、徒刑的雛形也出現了?;橐雒鞔_一夫一妻制。探究問題:法是什么時侯產生的,法的起源條件是什么?奴隸制的產生、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等。上古時期法的雛形1.法的產生、本質及其決定因素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法律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定的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1)產生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本質延時符探究與分享西周建立后,周公以禮樂治天下貴賤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中華因稱禮儀之邦,但到春秋時期,農業技術進步,促使平民逃離井田,開墾私田,平民得以機會讀書,從而成為新興勢力,他們與落魄貴族、退役武人等合流,被稱為“士”階層。隨著“士”階層日益壯大,對君主形成掣肘,君主們開始逐漸倚重在本國沒有根基和資本,必須全力依附于君主的人才變法革新,周朝封建禮樂制度的崩壞。變法成功后,禮樂治天下轉為以法治天下。探究問題:春秋戰國由禮樂治天下變為法治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制度的崩壞法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延時符探究與分享探究問題:你能根據上面圖示總結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什么決定的嗎?法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生產方式之和法決定決定1.法的產生、本質及其決定因素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是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②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3)決定因素生產力生產關系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地理環境人口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決定反作用法對立統一決定因素探究與分享古代奇葩法律探究問題:為何漢朝要禁隨意聚眾飲酒,為什么殺牛是犯罪?有何作用?唐不準吃鯉魚。明武宗不準吃豬肉、滿清不準研究天文,聚眾20人以上斬首,維護"主仆名分"…這些律法本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看秦臉上刺字、矮小不擔貴的法律?延時符探究與分享●為何漢朝要禁隨意聚眾飲酒,為什么殺牛是犯罪?有何作用?●唐不準吃鯉魚、明武宗不準吃豬肉、滿清不準研究天文,聚眾20人以上斬首,維護"主仆名分"…·這些律法本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看秦臉上刺字、矮小不擔貴的法律?古代奇葩法律飲酒需要消耗大量糧食,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不允許。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限制飲酒和保護耕牛,有利于恢復和發展經濟生產,維護社會穩定。這是法的社會功能①其本質在于為統治階級服務,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②這些律法起到了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體現了法的政治職能。奴隸制、封建制法并沒有如同宣傳那樣公平,法律面前沒有人人平等延時符探究與分享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奴隸制、封建制法,都具有明顯的階級性"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是一個噱頭,那么,資本主義法能實現人人平等嗎?●1791年制定的法國第一部憲法確認《人權宣言》的原則,并把它作為該憲法的序言。但是,就在這部憲法里,將公民分為消極公民和積極公民兩類。劃分的標準是財產的有無和多寡。《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早期美國對選民財產的規定限制的法規更多。美國有7個州的法律規定,選民必須繳付"選舉稅"后方可參加投票。顯然,資本主義法也無法做到實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幸好,●我們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社會主義法探究問題: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四種歷史類型的法能像“法”字表達的意思那樣公平公正嗎?為什么?法有什么特征?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四種歷史類型的法不公平,只有社會主義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為,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只是社會主義,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義務。法是一種社會規范2.法的歷史分類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①奴隸制法: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古羅馬《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②封建制法:中國《唐律疏議》、法蘭克王國《薩利克法典》等③資本主義法: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等④社會主義法:《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原始社會中沒有形成法律。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注意:3、法的特征: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①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②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體現我國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是指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職業規范。3、法的特征: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制定認可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如:成文法如:習慣法3、法的特征: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如: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北京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偉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李偉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延時符探究與分享法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案例一:從2021年3月18日召開的河北省打擊傳銷工作聯席會議上獲悉,2020年省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傳銷案件90件,罰沒款1.4億元;公安部門偵破傳銷案件16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57人,打擊整治傳銷工作取得新成效。案例二:2021年3月9日黃色預警期間,北京城管執法部門將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加大對空氣重污染類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于空氣重污染應急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業和個人,將依法予以處罰。結合案例,說說法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什么作用?法的政治職能與社會職能的區別與聯系。政治職能社會職能3、法的職能: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法所具有的這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法的政治職能法的社會職能聯系:區別:3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議題二延時符探究與分享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的利益決定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立法機關廣泛聽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見,10次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讓立法最大范圍凝聚社會共識、吸納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約數"。探究問題:黨決定制定《民法典》、立法聽取公眾意見體現了社會主義法什么特色?《民法典》立法過程中廣泛聽群眾意見①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②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②人民是國家的主人1.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征延時符探究問題:感悟當代中國的法治進程,談談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的啟示探究與分享新中國的法治進程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2.法治建設的啟示延時符探究與分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居于核心和統帥地位。中國現行憲法是在1954年憲法的基礎上經過全民討論,于1982年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229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70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現行有效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探究問題:材料體現了新中國法治取得了哪一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3.法治建設的成就(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延時符探究與分享2009年10月14日,司機孫中界駕駛面包車行駛,一男子懇求搭車,上車幾分鐘后,被兩輛車包圍、逼停,隨即被指認涉嫌黑車經營。孫中界用菜刀切斷左手小指以示清白。最終,上海浦東新區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表示確實存在使用不正當取證手段,向公眾道歉。憲法授予國家機關以公權力,而公權力運行的基礎和基本保證是因其誠信行使公權力形成的社會公信力,而主要不在于其所具有的獨特的強制力,該事件中,浦東新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行為破壞了其應當具有的社會公信力。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的基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權,這也是2004年憲法修正案增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之后,所形成的國家理念和執政理念,消東新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做法顯然與這一理念不相符合。在國家機關濫用公權力的情況下,公民如何更有效地尋求法律救濟和憲法救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探究問題:發起違憲審查對政府有什么作用?違憲審查案例:上海"釣魚執法"事件促進政府依法行政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①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②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3.法治建設的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延時符探究與分享2013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廢止與憲法規定的法治原則(第5條)和人權保障原則相悖的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這意味著已實施50多年的勞教制度被依法廢止。探究問題:廢除《勞動教養法》體現了社會主義法什么特色?廢除《勞動教養法》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②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3.法治建設的成就(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小試牛刀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229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70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現行有效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材料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指出,國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滿足各類群體的特殊需求,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材料三: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和地方政府定價項目分別縮減80%和50%以上,全國所有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均已公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推進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6個方面11項改革部署。探究問題:結合材料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有哪些?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立法的一項重要原則,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②依法行政深入推進,行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③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④法治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全社會法治觀念和人權法治保障意識顯著增強;⑤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為人權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堅強保證。專家點評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延時符探究與分享探究問題: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法治建設在路上《共同綱領》頒布,開啟法治建設新紀元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將“依法治國建設和法治國家”寫入憲法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通過憲法修正案,憲法進一步完善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2020年《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公布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知識拓展: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基層,都要厲行法治,使國家治理方式發生整體性變革;(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體系法治國家將成為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戰略目標,為改善國家治理開辟廣闊空間;(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要準備在國家治理領域打攻堅戰、持久戰。本課小結5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征產生、本質、決定因素歷史類型、特征、職能法治建設啟示、成就中華法系產生、本質、作用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單元以"全面依法治國為核心,探究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第十課圍繞我國為什么進行法治問題,重在說明我國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主要探究∶依法治國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實踐,是由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的,了解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在法治建設的進程,明確新時期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提升人權保障的法治化水平。第一框"我國的法治建設的歷程",回顧了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簡述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著重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后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為我國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法治國家提供了法律依據。通過學習本節課,知曉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學目標】1.了解法律的產生和作用。2.了解我國古代、近代的法律發展。3.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有何意義。4.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具體觀點。5.了解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習,相信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法治觀念和法治嘗試,對我國的法治建設充滿信心。科學精神:通過我國法治建設歷程的學習,明白我國法治的漸進性,知道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是科學的。3.公共參與:通過資料查詢和合作探究,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感受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教學重點】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意義、具體觀點。【教學難點】法律的產生和作用,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觀看視頻《防疫中的法治》思考:從視頻中看,我國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預習本框內容回答師總結: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我國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與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是分不開的,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新課講授議題一: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探究活動一:《法”字表意——公平公正》探究問題:中華乃禮儀之邦,也是法治之邦,法,自古有之,中國古代法真能像“法”字表達的意思那樣公平公正嗎?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本質和作用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本質: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作用:法律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2.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3.中華法系治意義: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含義:是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形成:議題二: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探究活動二:閱讀材料《上古時期法的雛形》原始社會沒有法,但卻產生了法的胚胎形態一—氏族習慣。如尊重氏族首領,婚姻禮、兵禮、祭祀禮……法律的起源,實質上是氏族習慣向奴隸制習慣法的質變過程。夏已形成以國家強制力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夏朝的法律是一種神權政治法律觀——"天討"、"天罰"。商朝有不成文習慣法和命誓。罪名多于夏,嚴懲巫、淫、亂三風。出現了炮烙、脯等酷刑。流刑、徒刑的雛形也出現了?;橐雒鞔_一夫一妻制。探究問題:法是什么時侯產生的,法的起源條件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奴隸制的產生、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等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法的產生、本質及其決定因素(1)產生:法律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本質: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探究活動三:閱讀《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制度的崩壞》西周建立后,周公以禮樂治天下貴賤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中華因稱禮儀之邦,但到春秋時期,農業技術進步,促使平民逃離井田,開墾私田,平民得以機會讀書,從而成為新興勢力,他們與落魄貴族、退役武人等合流,被稱為“士”階層。隨著“士”階層日益壯大,對君主形成掣肘,君主們開始逐漸倚重在本國沒有根基和資本,必須全力依附于君主的人才變法革新,周朝封建禮樂制度的崩壞。變法成功后,禮樂治天下轉為以法治天下。探究問題:春秋戰國由禮樂治天下變為法治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等。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法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你能根據上面圖示總結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什么決定的嗎?(3)決定因素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是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②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探究活動四:觀看視頻《古代奇葩法律》探究問題:為何漢朝要禁隨意聚眾飲酒,為什么殺牛是犯罪?有何作用?唐不準吃鯉魚。明武宗不準吃豬肉、滿清不準研究天文,聚眾20人以上斬首,維護"主仆名分"…這些律法本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看秦臉上刺字、矮小不擔貴的法律?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①飲酒需要消耗大量糧食,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不允許。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限制飲酒和保護耕牛,有利于恢復和發展經濟生產,維護社會穩定。這是法的社會功能。②其本質在于為統治階級服務,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這些律法起到了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體現了法的政治職能。③奴隸制、封建制法并沒有如同宣傳那樣公平,法律面前沒有人人平等。繼續探究: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奴隸制、封建制法,都具有明顯的階級性"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是一個噱頭,那么,資本主義法能實現人人平等嗎?●1791年制定的法國第一部憲法確認《人權宣言》的原則,并把它作為該憲法的序言。但是,就在這部憲法里,將公民分為消極公民和積極公民兩類。劃分的標準是財產的有無和多寡。《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早期美國對選民財產的規定限制的法規更多。美國有7個州的法律規定,選民必須繳付"選舉稅"后方可參加投票。顯然,資本主義法也無法做到實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幸好我們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社會主義法探究問題:1.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四種歷史類型的法能像“法”字表達的意思那樣公平公正嗎?2.為什么?3.法有什么特征?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1.不公平,只有社會主義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因為,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只是社會主義,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義務。3.法是一種社會規范。3、法的特征:(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體現:①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②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我國: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如:成文法)許可: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如:習慣法)(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如: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北京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偉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李偉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探究活動五:閱讀材料《法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案例一:從2021年3月18日召開的河北省打擊傳銷工作聯席會議上獲悉,2020年省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傳銷案件90件,罰沒款1.4億元;公安部門偵破傳銷案件16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57人,打擊整治傳銷工作取得新成效。(政治職能)案例二:2021年3月9日黃色預警期間,北京城管執法部門將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加大對空氣重污染類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于空氣重污染應急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業和個人,將依法予以處罰。(社會職能)探究問題:結合案例,說說法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什么作用?法的政治職能與社會職能的區別與聯系。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4、法的職能:議題三: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探究活動六:閱讀材料《民法典》立法過程中廣泛聽群眾意見》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的利益決定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立法機關廣泛聽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見,10次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讓立法最大范圍凝聚社會共識、吸納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約數"。探究問題:黨決定制定《民法典》、立法聽取公眾意見體現了社會主義法什么特色?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征①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②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探究活動七:觀看視頻《新中國的法治進程》探究問題:感悟當代中國的法治進程,談談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的啟示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法治建設的啟示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②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探究活動八:閱讀材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居于核心和統帥地位。中國現行憲法是在1954年憲法的基礎上經過全民討論,于1982年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229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70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現行有效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探究問題:材料體現了新中國法治取得了哪一成就?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法治建設的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①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探究活動九:閱讀材料《違憲審查案例:上海"釣魚執法"事件》2009年10月14日,司機孫中界駕駛面包車行駛,一男子懇求搭車,上車幾分鐘后,被兩輛車包圍、逼停,隨即被指認涉嫌黑車經營。孫中界用菜刀切斷左手小指以示清白。最終,上海浦東新區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表示確實存在使用不正當取證手段,向公眾道歉。憲法授予國家機關以公權力,而公權力運行的基礎和基本保證是因其誠信行使公權力形成的社會公信力,而主要不在于其所具有的獨特的強制力,該事件中,浦東新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行為破壞了其應當具有的社會公信力。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的基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權,這也是2004年憲法修正案增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條款之后,所形成的國家理念和執政理念,消東新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做法顯然與這一理念不相符合。在國家機關濫用公權力的情況下,公民如何更有效地尋求法律救濟和憲法救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探究問題:發起違憲審查對政府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促進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①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②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探究活動十:閱讀材料:廢除《勞動教養法》》2013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廢止與憲法規定的法治原則(第5條)和人權保障原則相悖的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這意味著已實施50多年的勞教制度被依法廢止。探究問題:廢除《勞動教養法》體現了社會主義法什么特色?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②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小試牛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229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70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現行有效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材料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指出,國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滿足各類群體的特殊需求,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材料三: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和地方政府定價項目分別縮減80%和50%以上,全國所有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均已公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推進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6個方面11項改革部署。結合材料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有哪些?答案:①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專家點評: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①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立法的一項重要原則,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②依法行政深入推進,行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③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④法治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全社會法治觀念和人權法治保障意識顯著增強;⑤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為人權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堅強保證。探究活動十一:閱讀材料《法治建設在路上》探究問題: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本課小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防疫中的法治.mp4 02新中國法治歷程.mp4 100秒看懂古代奇葩法律_好看視頻1.mp4 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pptx 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