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與法治》易錯易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與法治》易錯易混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必修三《政治與法治》易錯易混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
認識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
3.
基本國情決定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4.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5.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
6.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7.
除中國共產黨外的其他社會階層的根本弱點: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打擊真正的敵人;沒有廣泛發動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
8.
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
9.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10.
1840年——1919年: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領導,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政治目的)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國為政治目標)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11.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
12.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頒布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
13.
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公有制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14.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15.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6.
改革開放的目的: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17.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
第二課
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1.
衡量一個政黨的先進性就是看他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優于其他政黨的特質。
2.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3.
黨的根本立場:人民立場
4.
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5.
黨的性質與宗旨決定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6.
黨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7.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8.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9.
黨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
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1.
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脈相承,與時俱進)。
12.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過走在時代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就在于它以接續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作為行動指南。
13.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14.
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15.
實事求是,是我們行動的向導,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
16.
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直接而具體的體現。
17.
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
第三課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1.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2.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
3.
黨的領導方式: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4.
黨始終處于領導核心地位,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
5.
四個全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6.
加強的建設,主線: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統領:黨的政治建設;根基:堅定理想信念宗旨;著力點:調動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7.
加強黨的建設:核心: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
8.
黨的執政方式:科學執政(基本方式;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本質所在)、依法執政(基本途徑)
第四課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1.
我國的國體(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
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
3.
工人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
4.
人民民主的特點:最真實、最廣泛、最管用
5.
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表現:民主主體的廣泛性、民主權利的廣泛性
6.
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表現:
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在國家生活中實現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證(政治保證)
我國建立起一系列制度和法律,在實踐中保障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制度、法律保證)
民主選舉和民主協商(實現方式)
7.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8.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9.
人民民主專政包含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10.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的歷史任務: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
11.
國家職能:對內: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對外: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
12.
我國的國家職能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
我國的政體(政權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國體決定政體,政體與國體相適應。
2.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4.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
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
8.
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產生。
9.
人大代表的職權: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
10.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
11.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國家其他制度都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立法創制出來,都受其統領和制約。
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1.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
我國政黨制度的內容:
1
合作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2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政黨關系上,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
3
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4
活動準則:憲法
3.
活動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
4.
中國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5.
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團結、民主
6.
人民政協的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7.
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多元一體
8.
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
9.
我國國家主權的基本特征:對外獨立性和對內最高性。我國的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
10.
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11.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12.
民族平等不意味著消除民族差異。民族平等是指平等享有權利,平等履行義務。
13.
民族團結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14.
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15.
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16.
民族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17.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國家統一
18.
我國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9.
邪教不是宗教。
20.
我國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
21.
基層民主的特點:發生領域的基層行、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
22.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
23.
凡是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
24.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
25.
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1.
法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
2.
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3.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4.
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
5.
在古代社會,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
6.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立法結合;唐朝,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
7.
中華法系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
8.
法的決定因素: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9.
法的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10.
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社會規范;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11.
法的職能:政治職能、社會職能。
12.
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的原因: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3.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14.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法治體系: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
15.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16.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17.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18.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法治建設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19.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20.
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道德相得益彰。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2.
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
3.
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4.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5.
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
6.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7.
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
8.
普遍認可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人都應遵守的基本規范。
9.
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
10.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
11.建設法治國家,不僅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
12.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公平正義。
13.糾紛發生后,人們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有效處理糾紛。
14.僅僅用管多管少作為衡量一個政府好壞的標準是不正確的,從政府的職權范圍看,該管的,要管住管好;不該管的,就應該放權,這才是一個好政府。
15.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職能,這并不意味政府包辦一切。
第九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是國家的立法機關。
3.
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法律依據。
4.
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
5.
我國立法要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
6.
行政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不是唯一執法主體。
7.
嚴密的執法程序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執法公開的重要保障。
8.
行政執法要堅持同等情況平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9.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10.
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
11.
司法機關:法院(審判權)、檢察院(檢察權)
12.
司法程序公正意味著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程序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
13.
司法結果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理合法。
14.
公民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負有相應的義務。公民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是互為前提而存在的,是同時的,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15.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
16.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當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化市| 黎川县| 本溪| 柳林县| 建瓯市| 信丰县| 长丰县| 山东| 红原县| 衡南县| 和龙市| 元氏县| 榆林市| 磐安县| 南川市| 永寿县| 房产| 辽源市| 铅山县| 海安县| 望城县| 郧西县| 苍溪县| 上饶县| 随州市| 常州市| 玛纳斯县| 连州市| 五大连池市| 茂名市| 吕梁市| 北海市| 循化| 潢川县| 磴口县| 昌乐县| 南江县| 乐昌市| 梁山县| 灌云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