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夯實基礎、培養思維、提高能力——對初三數學復習的點滴思考海口九中 魏婕一、傳統的復習課模式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傳統的復習課模式及學生的心理特征大致歸納如下:面面俱到的“復印式”知識整理,使學生沒有新信息的刺激,思維難以興奮;注重例題的典型性,解題方法、書寫格式的可模范性,使學生疲于理解,消化、被動地接受和記憶;注重練習設計與范例配套,學生機械模仿并易格式化;反饋糾正的訓練強調同步、標準答案,突出求同思維,學生成了解題機器,聚合思維不斷強化,發散性思維受到抑制;“粘貼式”的歸納小結使學生自主意識逐漸弱化。所以學生直言:聽復習課枯燥、乏味、無激情。教師感嘆:講過三遍學生還是錯!二、常見的幾種復習課基本可以分成三類:一類:設計數學問題,學生先參與問題解決,在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教師概括。二類:教師先呈現整理后的知識,后安排學生進行練習,再交流學生所得。三類:主講為主的教學,教師先把知識分成幾塊,再選擇對應例題,逐塊講解。三、點滴思考1.明確復習目的▲梳理知識體系,減少知識盲區,形成認知網絡;▲強化知識間的聯系與溝通,深刻理解知識內涵;▲突出思想方法靈魂,發展思維能力為本.應試的成績可持續學習能力平衡點回顧知識,形成網絡→練習鞏固,促進理解→應用拓展,提高思維→適時總結,歸納方法。圖形的證明2.3.明確復習課的特點重復性---既有堅實基礎,也會削弱學生學習動機;應切實把握知識本質和內在聯系,創新復習方式。概括性---從新課知識的過程性認識過渡到知識的系統整理,思想方法從內隱到外顯的總結提煉。系統性---單元知識之間,與其它知識之間、不同學科之間、與現實生活之間建立簡約性、多觸點、結構化特征的知識體系。綜合性---進行數學知識綜合應用的體驗,以提煉問題解決的策略與方法。反思性---通過知識回顧與系統化,改進原有認知不足或缺陷;在知識應用中進行實時評價,發展思維。三、點滴思考4.如何設計復習課的教學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依據:線索回憶好于自由回憶;分類回憶好于隨機回憶學生認知的差異性特點——教學時需要開展適度交流;——教學設計時要為學生回顧知識提供背景線索(關系線索,情境線索,問題與任務線索)知識系統要成為模塊自動提取,需為思想方法概括準備經驗——問題設計時應具有典型性、層次性、綜合性系列化、連續性的活動能使學生更容易形成記憶的活動情境線索,便于保持和提取——要圍繞核心知識設計問題系列,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三、點滴思考5、我的做法方法1:梳理知識脈絡,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案例:“二次函數復習”。一. 知識梳理二. 方法理解三、鞏固反饋四. 拓展提高五. 分享收獲三、點滴思考方法2:實施變式教學的探索。要求:教師能多研討課本,挖掘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有足夠的數學素養學會變形等式及拓展教學。很多專題都是從課本中“變”過來,要備考復習中讓學生再讀課本,欣賞中考命題專家“點石成金”之術,提高閱讀和課本的知識的能力。所謂變式,就是不斷變換問題呈現的方式,使事物的非本質特征時隱時現,而事物的本質特征保持不變,通過開展變式教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變”的現象中發現“不變”的本質,從“不變”的本質中探索“變”的規律。在初三開展變式教學,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數學復習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學生在全面深刻理解、掌握概念、定義、方法的本質的同時,數學思維品質也獲得良好的發展。變式教學的程序以變式探究為重點,師生互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為主要目標。5、我的做法三、點滴思考案例:在講“全等三角形的復習課”時,我設計了如下題目:方法2:實施變式教學的探索。問題.如圖10,已知△ABC中,AD平分∠BAC,∠B=2∠C,求證:AB+BD=AC.變式1.如圖12,已知△ABC中,∠A=60°,BD,CE分別平分∠ABC,∠ACB, 且交點為O,求證:OE=OD.變式2:如圖15,已知△ABC中,D、E分別是AC、AB邊上的點,BD、CE交于O點,且∠DBC=∠ECB=∠A,求證:BE=CD.5、我的做法三、點滴思考目的:為了體現復習課的綜合性與反思性的特點,就必須為學生提供實有內涵的思維載體,但考慮時間有限,要讓學生有相對充裕的思維時間與空間,問題的選擇與串聯就至關重要,于是就設計了以變式呈現的三個問題串,以充分體現夯實知識基礎,消除知識誤區,揭示本質特征,提煉教學方法,提升思維水平的復習要求。案例1:“全等三角形的復習課”方法2:實施變式教學的探索。5、我的做法三、點滴思考案例:如圖,點C是線段AB上異于A、B的一點,△ACM與△BCN是正三角形,且在線段AB的同側,問:線段AN與BM相等嗎?并說明理由。變式1:點C的位置發生變化,如圖2,點C在線段AB延長線上(或線段BA延長線上),其它條件不變,線段AN與BM相等嗎?說明理由。變式2:如圖3,點C為線段AB外的一點,其它條件不變,線段AN與BM相等嗎?說明理由。變式3:如圖4,點C為線段AB外的一點,以AB為邊在C的同則作等邊△ADB,以AC、BC為邊在△ABC的外部作正△ACM和△BCN,問(1)與△ABC全等的三角形有哪些?(2)四邊AFDE是什么四邊形?(3)當△ABC滿足何條件時,四邊形AFDE是短形、菱形、正方形?(4)當△ABC滿足什么條件時,以A、F、D、E為頂點的四邊形不存在?本問題還可有更多變式:如正三角形在線段AB的兩側,把正三角形換成正方形等。方法2:實施變式教學的探索。5、我的做法三、點滴思考在復習中最忌教法單一,數學本身抽象,復習又重復性,故需教師將教材中心一些題目,九年級學業考試題及各省市中考題進行變式,反思歸納,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的常學常新,保持并激發學生的持續學習的熱情。5、我的做法三、點滴思考教師在復習中自身明確中考中的哪些專題:計算專題、應用專題、統計專題,圖形的變換與坐標專題、幾何圖形綜合專題以及函數動態綜合專題。方法3:針對第二輪復習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突出重點,抓住熱點,突破難點。案例1:正方形中的動態問題案例2:2011-2012年第一學期末九年級數學試題案例3:2011年海南中考題。5、我的做法三、點滴思考案例1:正方形中的動態問題1、如圖,點P是正方形ABCD邊AB上一點(不與點A,B重合),連接PD并將線段PD繞點P順時針方向旋轉90°得到線段PE,PE交邊BC于點F,連接BE,DF. (1)求證:∠ADP=∠EPB; (2)求∠CBE的度數;(3)當 的值等于多少時,△PFD∽△BFP?并說明理由.案例2:2011-2012年第一學期末九年級數學試題(2011年海南)如圖,在菱形ABCD中,∠A=60°,點P、Q分別在邊AB、BC上,且AP=BQ. (1)求證:△BDQ≌△ADP; (2)已知AD=3,AP=2,求cos∠BPQ的值(結果保留根號).案例3:2011年海南中考題。四、提供幾點建議1. 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教師對數學教學把關到什么程度?不可能把全班學生都教成得110分,但可以使學生可做題得滿分,可動題做到底,可怕題得點分。為此,除了數學教學外,還需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心理輔導和考試指導,從現狀看,只有4%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復習方法。對于難題,常有學生認為一時能做出,但一定時間后就難說,表明僅用教師講解這種方式,有一定價值但并不一定會有良好的結果,所以需要理性看待難題。(2011年海南)24.(滿分14分)如圖,已知拋物線(為常數)經過坐標原點,且與軸交于另一點,頂點在第一象限.(1)求該拋物線所對應的函數關系式;(2)設點是該拋物線上位于軸上方,且在其對稱軸左側的一個動點;過點作軸的平行線交該拋物線于另一點,再作軸于點,軸于點.①當線段、的長都是整數個單位長度時,求矩形的周長;②求矩形的周長的最大值,并寫出此時點的坐標;③當矩形的周長取得最大值時,它的面積是否也同時取得最大值?請判斷并說明理由.(2010年海南)24.(13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y=-x+3與x軸、y軸分別交于點B、C,拋物線 經過B、C兩點,并與x軸交于另一點A.(1)求該拋物線所對應的函數關系式;(2)設P(x,y)是(1)所得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過點P作直線l⊥x軸于點M,交直線BC于點N.①若點P在第一象限內.試問:線段PN的長度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它的最大值及此時x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②求以BC為底邊的等腰△BPC的面積.AOMBNCPxyl2. 多些提煉歸納,增加學生參與復習以演繹的方式進行,雖然知識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教師也易于控制教學過程,完成教學后教師自有評價,但這類課,學生參與度低,不能自主,缺少創新,也缺少問題暴露和思維交流,對提高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瓶頸,需要在復習教學中引入些“歸納”的課,給學生面對問題運用知識,調整方法的機會,給學生以思維成果交流的機會,這有助于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四、提供幾點建議3.教學不要總以一種方式進行,要根據不同知識、不同類型適度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漫長的復習階段,如果只用一種復習模式,就算設計很新穎,也勢必會造成學生審美疲勞,影響復習效果,所以要增強學生參與性,發揮學生主體性,都需要在教師的設計與教學組織上下功夫。同時,考試不光是知識的較量,還是心理的比拼,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維系最后產出的良好保證。四、提供幾點建議4. 借中考卷暴露的問題,改進中考復習給予指導,理解中考命題的立意,押題、猜題、 “覆蓋戰術”不可取;常用“難題”沒必要,理解重視基礎的重要性,理解重視數學方法與思想的重要性。改進復習方式,明確復習教學不僅僅是知識整理,方法給出,還要讓學生能調動知識與方法; 復習是一個過程,過程中可以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東西,如:解決問題思路產生的認識,知識之間聯系的揭示,數學方法與思想的運用,這些只能靠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來實現,學生個體是難以辦到的。結合復習,多一些研究,能在學生解決問題后,概括到位,歸納到點。少來百題百法、雕蟲小技,多揭示不同解決方法或思想的共性與本質。四、提供幾點建議學生的基礎不同,學生的初中畢業定位不同,決定著他們數學學習可以有不同要求,因此,教師不要好心辦壞事,保底的基礎作業要有,但量可以少一些,可以引入選擇性的作業或對作業給出彈性的要求,不必求得統一。5. 根據不同學生實際,增加選擇性或彈性作業。四、提供幾點建議基礎為本,能力為魂;重視過程,重視學生;關注學情,教學相長;分類施教,適度提高!四、提供幾點建議謝謝傾聽,歡迎斧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