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價值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的選擇。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和關系基礎體現(2)原因——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社會存在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2.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產生客觀標準(1)客觀標準——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大山的主人——馬永順馬永順是新中國第一代伐木工人,新中國成立之初,馬永順以忘我的熱情,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中。1959年,在全國群英會上,周恩來總理親切地對他說:“你們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還要多造林,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打那以后,馬永順就想著要把自己伐的36500棵樹木補上。每年春季造林,他都堅持早上山晚下山,抓緊勞動間歇栽樹。???1982年馬永順退休了,還差8000株樹沒有栽上。他下決心要把這筆“賬”還上。1991年,馬永順已78歲高齡了,還差近千棵樹。馬永順率領全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營造義務林,還完了1000棵樹的“賬”。截至1997年5月,他同家人又栽下落葉松4000多株。馬永順堅持義務植樹40年,栽樹5萬多棵。2000年2月10日,馬永順因突發心臟病逝世了,但他“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愚公移山精神、甘于奉獻精神和高度的愛崗敬業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馬永順50年代前,他是全國著名的伐樹模范;50年代后,他是聞名遐邇的植樹英雄。朱镕基總理評價他:“你這一輩子干了兩件好事:當國家建設需要木材的時候,你是砍樹勞模;當國家需要保護生態環境的時候,你是栽樹英雄,我們都要向你學習。”思考:為什么“砍樹”和“栽樹”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說明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具有什么特點?3.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的意義①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②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1)人們的社會地位,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對于病人來說,想要盡快康復對于醫生來說,想要救助更多的病人(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因人而異逆行去武漢逃離武漢人們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場,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就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階級性觀祈雨------唐.李約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3.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1)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2)要求——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合作探究:應該如何正確處理三者之間關系?4.正確處理各種價值沖突(1)選擇的標準——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一(2)具體要求——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利益同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ppt 6.2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