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學案2004年夏天,20歲的陳春秀參加高考,成績過了專科線,報了三個志愿,但這一年直到天氣轉涼,她都沒有接到錄取通知書。隨后,她抱著落榜的遺憾外出打工去了。15年后,她已成家,家境好轉,又重拾夢想參加了成人高考,考入曲阜師范大學。直到今年辦理學籍,她才發現,學籍系統里有她當年的錄取信息。系統信息顯示,“陳春秀”當年被山東理工大學錄取了,在這所大學讀了三年專科。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簡稱“學信網”)上,陳春秀見到,系統里的那位“陳春秀”跟自己身份信息一致,只有照片不是自己的。2020年5月21日,陳春秀經老師提醒,第一次在學信網上查看學籍信息。當她輸入身份證號后,學信網顯示,她于2004年9月1日,曾在山東理工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專科)入學,離校日期則為2007年7月1日。丈夫李俊偉跟她開玩笑:“你有大學畢業證了,還報什么成人高考啊。”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學案2020年6月10日媒體報道當晚,陳艷平一方通過中間人找到陳春秀的家人,希望“解決此事”。談話中,中間人曾稱,陳艷平的父親通過中介花了2000元為女兒“買了個學籍”入學。對這個說法,陳春秀的家人表示不能接受,“她連戶籍都改了,一個中介能辦成?”李俊改說,弟弟拒絕了對方。“不是說多少錢能給補償的這個東西,人生能給補償嗎?花多少個2000元錢,能把一個人生買斷嗎?就希望對方光明正大地來道歉,對方始終也沒消息、也沒出面。”我將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我的合法權益議學活動:假如你的同學被”冒名頂替“議學任務:假如是你的同學被“冒名頂替”,你會怎么做?在同學們提的建議中,哪些可行,那些不可行?為什么?要杜絕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國家應該怎么辦?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七課第一框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總議題:說說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分主題一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分主題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分主題三分主題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分主題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本質作用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特別提醒:法律不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意志;不是統治階級個別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不是一般的統治階級意志,而是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分主題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歷程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云夢秦簡1975年,在湖北省云夢縣城關睡虎地11號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簡,其中一部分竹簡上記錄的是秦國的法律,后整理出了《秦律十八種》。內容涉及刑法及行政、經濟、民事等方面的法律規定。這些法律文書向人們展示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法律狀況,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其價值在中國乃至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觀看視頻:云夢出土秦簡觀看視頻,結合課本75頁相關知識,回答以下問題:簡述中華法系的發展歷史。歸納中華法系的特點。分主題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中華法系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唐朝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分主題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中華法系含義: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代表法典為《唐律疏議》。特點: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分主題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變法圖強1840年鴉片戰爭后,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特別提醒:建設法治中國,加強法治建設,必須符合國情,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知識拓展:法治、人治、法制法治: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強調一個國家處于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重在治理。人治:個人或者少數人因掌握社會公共權力,以軍事、經濟、政治、法律等物質的與精神手段,對社會的其他成員進行等級統治的社會體制。法制:法律制度的簡稱,屬于制度的范疇,強調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分主題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law在民主的國家里,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馬克思分主題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社會主義法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原始社會中沒有形成法律分主題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意義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社會規范。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并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分主題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基本形式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 認可: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本質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分主題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1950年4月13日:新中國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審議通過觀看視頻: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結合視頻信息,思考以下問題:說說你對社會主義法的認識。舉例說明我國在法治建設中取得的成就。簡述我國法治建設進程。分主題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分主題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3.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水平人權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體系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課堂總結:產生+作用+歷程觀點+類型+意義+基本形式+本質+職能原因+成就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正式開通2021年2月24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建設運營的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https://flk.npc.)正式開通,收錄憲法和現行有效法律275件,法律解釋25件,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47件,行政法規609件,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16000余件,司法解釋637件,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最主要的內容今年計劃有37件法律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21日公布了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這份計劃顯示,全國人大常委會2021年度繼續審議的法律案有17件,初次審議的法律案達到37件。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開局之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工作,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今年計劃有37件法律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從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中可以看到,今年繼續審議的17件法律案中,已經通過的有5件,除此之外,鄉村振興促進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12件法律案將分別在4月、6月、8月份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繼續審議。在初次審議的37件法律案中,3件已經通過,7件已經提請審議。修改反壟斷法、企業破產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社會救助法等相關的法律案將在今年初次提請審議。在預備審議的項目中,列入了修改商業銀行法、保險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反洗錢法、人民警察法、監獄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鐵路法等;制定學前教育法、電信法、彩票法、醫療保障法、危險化學品安全法、民事強制執行法和網絡犯罪防治、黃河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議學資料:教育法修改,這些變化關乎“國之大計”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對教育法進行修改。修改教育法的決定將于2021年4月30日起施行。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修改后的教育法提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善冒名頂替入學的法律責任,是此次教育法修改的重點之一。法律明確,在招收學生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不符合入學條件的人員;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完善冒名頂替入學的法律責任議學資料:教育法修改,這些變化關乎“國之大計”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入學資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撤銷入學資格,并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二年以上五年以下;已取得學位證書、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的,由頒發機構撤銷相關證書;已經成為公職人員的,依法給予開除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與他人串通,允許他人冒用本人身份,頂替本人取得的入學資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已經成為公職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議學資料:教育法修改,這些變化關乎“國之大計”組織、指使盜用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入學資格的,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屬于公職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入學資格被頂替權利受到侵害的,可以請求恢復其入學資格。議學活動:民有所呼,法有所應議學任務:結合教育法的修改內容,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維護法律權威,爭做普法宣傳員。請為新修訂的《教育法》撰寫兩條普法宣傳標語。(每一條標語字數不得超過12個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 1950年4月13日:新中國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審議通過.mp4 7.1 云夢出土秦簡: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秦簡.mp4 7.1 全面依法治國 建設法治中國.mp4 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民有所呼 法有所應——從山東“冒名頂替”案說起).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