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數學九年級下冊研課標,說教材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我研說的教材是青島版數學九年級下冊,我主要從課標基本要求,教材編寫意圖、編寫體例、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和邏輯關系,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一、研說課標新課標中對數學課程提出這樣的教育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本冊教材正是依據這種教育理念編寫的。(一)新課標對本學段的學習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1、知識與技能: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2、數學思考: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合情推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并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觀點。3、解決問題: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4、情感與態度: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增強自信心。這四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二)本學段在四個領域的內容標準。1、“數與代數”的內容主要包括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它們都是研究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系的角度更準確、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2、“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3、“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它通過對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4、“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二、研說教材我認為本套教材主要體現了編者以下幾個方面的的意圖:1、全面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內容的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為根本出發點;2、以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3、教材處理突出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容易些,有趣些、鮮活些”作為指導思想。4、結合適當的素材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重視隱形課程的作用。關于教材的體例安排,教材是通過章、節、習題將知識有機的編排在一起的,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每一章的開始,設有一幅表現該章主要內容章前圖(包括內容提要與情境導航),以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2)教材的正文中,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適當設置了一些相應的欄目。如,“觀察與思考”、“交流與發現”、“實驗與探究”,通過真實的情境、鮮活的實例或數學自身的素材,用問題串的形式,幫助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觀察、實驗、思考、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經歷數學的探究與發現過程,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在部分課節之后設置了挑戰自我,向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了一兩個深刻的、需要進一步思索的問題。(3)各章的章末都安排了回顧與總結,幫助學生系統梳理本章的學習內容,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加以總結與升華。(4)檢測站在每一章的最后,便于學生對本章所學內容進行自我檢查與評價。(5)另外還設計了“小亮”、“小瑩”、“小博士”三個形象,更好的實現了人書對話,促進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更結合教材各塊內容,安排一些有關的背景資料和閱讀材料,這些欄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閱讀能力與查閱資料的習慣、增強文化素養。(6)本書的練習系統分為練習、習題與綜合練習三個梯度。 “習題”和“綜合練習”均分為A、B兩組,A組為基礎題,供全體學生使用,B組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用,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本冊教材共安排了四章內容,涉及四個領域。其中“對函數的再認識”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空間圖形的初步認識”、“識圖與投影”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頻數與概率”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綜合與實踐”的內容體現在各章節的應用性問題之中。總之,教材體系結構的設計力求反映各個領域內容之間的聯系與綜合,使它們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的內在邏輯關系我認為注重了以下五個方面:(1)各領域知識的編排注意知識的縱向邏輯結構,注重同一領域內容之間的相互關聯,如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數等知識的實質性關聯;空間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密切聯系。(2)加強了各領域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加強不同領域數學知識的聯系與綜合。如通過量化的方式研究函數的圖象的有關性質,體現了形與數的統一,是用代數法研究圖形的基礎。(3)具有一定的彈性,既注重基礎,又提供發展空間。如:在部分課節之后設置了“挑戰自我”,向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了一兩個深刻的、需要進一步思索的問題,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習題設置了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探索性問題等不同的層次,在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又獲得了不同的體驗;(4)螺旋上升的呈現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例如,在前面學習了一次函數和方程、不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函數與它們的關系,體現了知識的螺旋上升。一方面可以地深化對方程、不等式及函數的理解,另一方面強化它們之間的聯系,從函數角度提高對方程、不等式等內容的認識。(5)聯系學生的生活現實與數學現實,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促進學習方式的改進,有利于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例如,函數的應用都是以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體現了“問題情境—建立方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建模過程,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模型作用。三、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依據課程標準,利用好教材,我認為要處理好教材,關鍵是處理好兩個關系1、課程開發與利用加強新舊知識聯系,加深對數學的整體性認識。在進行函數的教學時要結合過去學過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和一次函數等有關知識去學習,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去學習,更容易接受,并在學習過程中把這些知識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數學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函數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等貫穿于整個九年級的教學。讓學生體會這些數學思想方法的實際意義與應用。注意把握中考命題方向,并注意初高中知識的銜接2、關注學生發展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活動時間和空間。3、打造高效課堂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的實現依賴于數學課堂教學,為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學好“數學”我認為應當做到:(1)注重預習的有效性,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真正地去探索知識,去發現問題。(2)加強小組學習,讓學生“兵教兵”,講是最好的學,講出來才是真正的理解。(3)適時進行點評與講解,讓學生能從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就需要教師的及時點撥。(4)鞏固練習(5)當堂檢測反饋要及時4、科學進行評價評價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式;評價應情真意切飽含激勵;評價不應放棄批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