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9.1科學立法2021.6.5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前提基礎防線關鍵四個方面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1.什么是科學立法?2.怎樣促進科學立法?課前預習觀看視頻《大智立法》議題一科學立法的內涵結合材料,談談如何實現“科學立法”1234行政訴訟法的制定與修改1983年,圍繞“當事人對主管行政機關給予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可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問題,社會各界就建立我國行政訴訟制度進行了廣泛討論。經過長期的醞釀、起草、論證,1989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民告官”制度正式確立。行政訴訟法的頒布被視為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里程碑。行政訴訟法頒行25年后,2014年,經過兩次向公眾征求意見和三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行政訴訟法完成了第一次修改,為行政訴訟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問題提供了新的法律解決方案。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行政訴訟法進行第二次修改,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規定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應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課堂探究1考慮我國國情和實際立法機關主導征求公眾意見尊重社會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質量1、科學立法的內涵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科學立法就是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有法可依主要是從“量”的角度考量,是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增量”;科學立法主要是從“質”的角度考量,是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質”。(1)體現我國國家性質,順應時代要求。(立法方向)(2)要符合國情和實際,符合社會發展(立法實效)(3)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立法方法)科學立法的原則2、科學立法的原則(標準)2、科學立法的原則(標準)立法要符合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1)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規定我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22歲、女20歲,且實行一夫一妻制。有些地方男20歲、女18歲也可以結婚,還準許有些地區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例如:“西藏有些地區可以實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對之前形成的上述婚姻關系,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系者,準予維持。符合我國的民族區域自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溫故知新:一國的法治總是由什么所決定的?思考:刑法修正案的通過,體現了科學立法的什么道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逐漸表現出低齡化趨勢,原有刑法的某些條款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針對這一狀況,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刑法修正案將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2、科學立法的原則(標準)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2)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立法機關≠有立法權的機關國務院相關部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制定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法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2、科學立法的原則(標準)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3)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具有不確定性,給現有的法律關系和法律價值帶來巨大挑戰。現在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發尚屬于人類可控范圍內的弱人工智能階段。在此階段,要尊重人工智能發展的客觀規律,一方面,要對涉及人工智能的立法內容進行技術還原,明確技術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在立法過程中最大化地呈現人工智能發展的客觀趨勢和現實狀況,使對人工智能的主觀認識符合其技術發展的客觀樣態。用專業化的立法技術和手段規制科技問題,力求所立之法回應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出現的新問題,使良法立后高效可行。議題二推進科學立法1.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1)內涵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2)法律依據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3)要求2.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民主立法)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具體要求:3.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具體要求: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科學立法就是要實事求是,不能拍腦袋做決策,科學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要完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民主立法就是要多聽方方面面的意見,多吸取社會智慧,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依法立法是指立法應當嚴格依照憲法法律設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確保每項立法都經得起合憲性審查,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依法立法要求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的立法權限,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保留的事項,依法嚴格進行授權立法,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法律化。三者有機統一,共同推進我國法治化進程。知識補充課前小結科學立法內涵標準推進科學立法(措施)依法立法發揚民主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1.2021年1月,北京市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該條例在起草過程中,多次邀請代表參加立法座談和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現狀。充分征求了市人大常委會法治建設顧問、文史專家、街道鄉鎮和有關政府部門、社會公眾等方面意見。北京市人大在條例制定中()①積極行使決定權,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提供法律保障②堅持民主立法,有利于公民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行使決策權③堅持科學立法,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支撐④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通過立法形式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牛刀小試D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規定,相關各方應建立權力溝通、協調、協同機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實現流域治理從競爭到合作、從扯皮到協調、從對抗到協同的轉變,使“長江之水更清、兩岸更綠”。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有()①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就能夠更好地造福人民②以法律管權管事管人是提高立法質量的必要條件③以良法推動善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④多元共治是推進生態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有效途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牛刀小試C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1 科學立法.pptx 大智立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