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二、心中有數打官司該車主維權方式是否合適?她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維權?(一)訴訟與訴訟權利1、訴訟的含義訴訟又稱“打官司”,是由司法機關在糾紛主體的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具體糾紛的活動,是解決各種沖突和糾紛的最后途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一起涉及土地房屋征收的行政訴訟案件,某縣政府作為被上訴人應訴。(一)訴訟與訴訟權利2、訴訟的種類和法律(1)種類: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2)對應的法律:訴訟法,規定訴訟程序的法律規范,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知識延伸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是指規定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一)訴訟與訴訟權利3、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關系實體權利的實現有賴于法律程序的保障。沒有程序的公正,實體的公正也無從談起。為了保證程序的公正,法律賦予公民多種訴訟權利。盡管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內容不容,參加的主體不同,訴訟權利也各有不同,但公民依法享有訴訟權利的法律基礎是相同的。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訴訟基本原則和制度(1)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3)對一切公民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4)合議制原則;合議原則是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國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均明文規定合議原則,要求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法實行合議制度。按照這一原則,在民事訴訟中,除簡易的一審案件實行獨任審判外,其他案件的審判一律實行合議制,依法由審判員、陪審員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在行政訴訟中,一切案件均由審判員、陪審員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中國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合議原則,但以專門條款規定了合議制度,規定除在一審程序中由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自訴案件和其他輕微的刑事案件可以獨任審判外,其他案件的審判一律由審判員、陪審員鉭成合議庭進行審判。(二)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二)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1、訴訟基本原則和制度(5)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原則;(6)回避原則;(7)公開審判原則;(8)兩審終審原則;(9)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10)人民檢察機關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原則等。(二)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2、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1)公民有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當事人可以委托其他人幫助自己進行訴訟,這就是訴訟代理。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的主要職責: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第三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為辯護人:(一)律師;(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民事訴訟法2、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2)公民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如果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遇到一個可能會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人,當事人有權要求他退出,這就是我國三大訴訟法中規定的回避制度。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辦案人員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二)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民事訴訟法2、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3)公民有上訴的權利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原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即告終結,上訴權就是由兩審終審原則而來。當事人和其他相關訴訟主體如果不服一審判決或裁定,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同時就是終審判決,對此不能提起上訴。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上訴人根據自己的意志決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剝奪或限制上訴人的上訴權。(二)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知識延伸1、判決和裁定:判決是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作出案件結論和決定,而裁定主要是解決程序問題,如人民法院作出駁回自訴,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等裁定。在一個案件中,發生法律效力并被執行的判決只有一個,而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個。2、上訴期限:刑事訴訟:不服判決是10日,不服裁定是5日;民事和行政訴訟:不服判決是15日,不服裁定是10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 上海車展女子站特斯拉車頂高喊“剎車失靈” 警方:行拘5日.avi 6.2 心中有數打官司.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