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541000109601002.2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知道你也知道) 導學案 【有的放矢】 學習目標: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基本形態(tài)(重點) 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基本形態(tài)(重點) 【預習檢測】 基本概念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常見錯誤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是物質(zhì)與意識有無同一性。 唯物主義注重物質(zhì)享受,唯心主義注重精神滿足。 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一無是處,無需學習。 從哲學的基本派別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四軍對壘”,勢均力敵。 【課堂導學】 導入新課: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zhì)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分主題一: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基本形態(tài) 議學材料:世界的本質(zhì)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條件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guān)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xié)調(diào)平衡。 五行學說是古代漢族人民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將古代哲學理論中以木、火、土、金、水五類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規(guī)律來認識、解釋自然的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和方法論運用到中醫(yī)學而建立的中醫(yī)基本理論,用以解釋人體內(nèi)臟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臟腑組織器官的屬性、運動變化及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五行"與"五臟"、"五志"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密切關(guān)系。 泰勒斯,是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出生于愛奧尼亞的米利都城,創(chuàng)建了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是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泰勒斯是古希臘及西方第一個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他是第一個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并開啟了哲學史的"本體論轉(zhuǎn)向"的哲學家,被后人稱為"希臘七賢之一"和"哲學和科學的始祖",是學界公認的"哲學史第一人"。泰勒斯的思想影響了赫拉克利特等哲學家。對泰勒斯來說,水是世界初始的基本元素。埃及的祭司宣稱大地是從海底升上來的,泰勒斯則認為地球就漂在水上。 議學問題: 1.材料中的“五行學說”與泰勒斯的“水是世界初始的基本元素”屬于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為什么? 2.歸納總結(jié)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基本形態(tài)。 議學提示: 議學活動:我知道你也知道 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矛盾具有特殊性,這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氣者,理之依也 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 物質(zhì)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萬物的基礎(chǔ)是原始物質(zhì),是基本元素 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 “水”是萬物的“始基” 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事物發(fā)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自然界由數(shù)目無窮、性質(zhì)不同的異質(zhì)元素構(gòu)成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對上述哲學觀點進行分析,判斷其分別唯物主義的哪種基本形態(tài)。 分主題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基本形態(tài) 議學材料:創(chuàng)世神話 盤古是中國神話中最為人熟知的創(chuàng)世神,據(jù)說混沌未分,天地未明之時,盤古從其中誕生。盤古誕生后,發(fā)現(xiàn)周圍一片漆黑,感到非常生氣,就用盤古斧劈開了混沌,其中,清氣上浮變成了天,濁氣下沉變成了地。雖然天地已經(jīng)分開,但盤古擔心天地再次合攏,就雙手撐天,雙腳踩地。盤古在死后呼吸成為了風,左眼和右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骨骼變成了山川大地…… 據(jù)《圣經(jīng)》記載,宇宙最初是虛空混沌,耶和華在這虛空混沌中誕生,他行走在虛無之中,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世之舉。 在希臘神話中,卡俄斯自爆,誕生了大地之神蓋亞,地獄深淵神塔爾塔洛斯、黑暗神俄瑞波斯,黑暗女神尼克斯和愛神厄洛斯。在卡俄斯的諸多子女中,大地之神蓋亞擁有崇高的地位,后來,蓋亞誕生了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海洋之神彭透斯和山脈烏瑞亞。 梵天是印度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神,在印度神話中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據(jù)印度神話記載,宇宙的開始從三相神的誕生為起點,而三相神是指宇宙本源意識。在佛教文化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那就是業(yè),業(yè)力,業(yè)火,都是業(yè)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而業(yè)的具體含義是指一切因與果的本源,也泛指一個人生來就應(yīng)該承擔的使命與責任。它存在于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影響世間萬事萬物,甚至就連創(chuàng)世神梵天也難以避免業(yè)力的影響。 伊米爾和奧都姆布拉是北歐神話的創(chuàng)世神。在北歐神話中,伊米爾是一個牛頭巨人,被稱之為始源之巨人,而奧都姆布拉則是一頭母牛。 根據(jù)北歐神話相關(guān)記載,在混沌中間有一條開裂的巨大鴻溝,這條巨大的鴻溝叫做金恩加格之溝,鴻溝當中并無生物存在,只是一片空蕩和虛無,在金恩加格之溝的北方,是一片冰雪世界,在金恩加格之溝的南方是火焰世界,冰雪世界的冰雪與火焰世界的火焰在金恩加格之溝發(fā)生碰撞,在無數(shù)年的碰撞后,母牛奧都姆布拉和始源之巨人伊米爾從金恩加格之溝誕生。誕生的母牛奧都姆布拉以雪水為食,生產(chǎn)牛奶,而伊米爾則以奧都姆布拉的牛奶為食。 議學材料:先賢哲思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fā)展的儒家學說。王陽明的哲學思想是主觀唯心主義。他發(fā)揮了陸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提出天下無心外之物,無心外之理的說法,認為心是客觀世界存在的本源;在知與行的關(guān)系上,強調(diào)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xiàn)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朱熹的哲學體系以程顥兄弟的理本論為基礎(chǔ),并吸取周敦頤太極說、張載的氣本論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這一體系的核心范疇是“理”,或稱“道”、“太極”。 理是先于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的形而上者。他認為理比氣更根本,邏輯上理先于氣;同時,氣有變化的能動性,理不能離開氣。他認為萬物各有其理,而萬物之理終歸一,這就是“太極”。 理是事物的規(guī)律,理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稱理為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的總體,即總?cè)f理的那個理。“太極只是一個理字”。太極既包括萬物之理,萬物便可分別體現(xiàn)整個太極。這便是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 理和氣的關(guān)系有主有次。理生氣并寓于氣中,理為主,為先,是第一性的,氣為客,為后,屬第二性。 議學問題: 1.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還是人創(chuàng)造的?“心”和“理”是不是世界的本原?這兩種觀點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2.歸納總結(jié)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基本形態(tài)。 議學提示: 議學活動:我知道你也知道 萬物皆備于我 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盤古開天地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慧星出現(xiàn)乃不祥之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物是觀念的集合 世界的本質(zhì)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絕對精神”的外化 我思故我在 人是萬物的尺度 理在事先 現(xiàn)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chuàng)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烏鴉報喪,喜鵲報喜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對上述哲學觀點進行分析,判斷其分別唯心主義的哪種基本形態(tài)。 分主題三:是“兩個對子”不是“四軍對壘” 議學問題: 1.為什么是“兩個對子”而不是“四軍對壘”? 2.歸納整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知識。 議學提示: 3.從哲學的基本派別看,是“兩個對子”不是“四軍對壘” 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兩個對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這主要是因為各種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死刑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在哲學史上,沒有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獨立派別。 因此,哲學史上雖存在“兩個對子”,但從基本派別來看,則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 【新教材拓展】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是關(guān)于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屬于哲學基本問題的范疇,是源;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是關(guān)于世界“怎么樣”的問題,是流,是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世界的問題。 【知識總結(jié)】 【學以致用】 1.貝克菜說:“只要閉上眼睛,世界上就沒有什么懸崖”。下列選項與貝克萊這一哲學觀點一致的是( ) ①眼開則花開,眼閉則花謝 ②未有此氣,已有此理 ③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 ④存在即被感知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叔本華認為:世界的一切都為著主體而存在,世界與人的關(guān)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關(guān)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現(xiàn)象”的世界,在它之外還有一個世界即被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下列與該哲學觀點一致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未有此氣,豈有此理 ③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④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3.中國古代有哲學家認為,天地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gòu)成。“金”是剛強的象征,“木”是活力的象征,“水”是智慧的象征,“火”是熱情的象征,“土”是厚重的象征,它們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運動和變化,生成和諧共融、千姿百態(tài)的大世界。下列選項中與材料觀點不屬于同一哲學派別的是( ) ①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②氣者,理之依也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理在事先,理生萬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列寧把唯心主義哲學稱作是“一朵不結(jié)果的花”,這是因為( ) ①以唯心主義為指導也能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 ③唯心主義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④唯心主,義片面夸大意識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與下列兩幅漫畫所反映的哲學史上的“對子”相同的是( ) ①“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與“天不變,道亦不變” ②“心包萬物,心包萬理”與“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③“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與“理生萬物” ④“元氣是構(gòu)成世界的本體”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下列各選項中,體現(xiàn)圍繞哲學基本問題而產(chǎn)生的哲學基本派別對立的是( ) ①“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與“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②“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與“理在事先,理生萬物”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與“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 我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或技能的? 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如何?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知識回顧打卡處。 【學以致用】 1.貝克菜說:“只要閉上眼睛,世界上就沒有什么懸崖”。下列選項與貝克萊這一哲學觀點一致的是( ) ①眼開則花開,眼閉則花謝 ②未有此氣,已有此理 ③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只要閉上眼睛,世界上就沒有什么懸崖”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①④:“眼開則花開,眼閉則花謝”、“存在即被感知”均夸大了意識的作用,屬于唯心主義觀點,①④符合題意。②④:“未有此氣,已有此理”認為“理”是萬物的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2.叔本華認為:世界的一切都為著主體而存在,世界與人的關(guān)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關(guān)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現(xiàn)象”的世界,在它之外還有一個世界即被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下列與該哲學觀點一致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未有此氣,豈有此理 ③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④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③:根據(jù)題意,在“現(xiàn)象”的世界之外,還有一個世界即被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故可以看出該哲學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①③選項的哲學觀點與題意相符。②④選項均屬于唯物主義。 故答案選C。 3.中國古代有哲學家認為,天地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gòu)成。“金”是剛強的象征,“木”是活力的象征,“水”是智慧的象征,“火”是熱情的象征,“土”是厚重的象征,它們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運動和變化,生成和諧共融、千姿百態(tài)的大世界。下列選項中與材料觀點不屬于同一哲學派別的是( ) ①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②氣者,理之依也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理在事先,理生萬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觀點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①:“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與材料觀點屬于同一哲學派別,①觀點不符合題意。 ②:“氣者,理之依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與材料觀點屬于同一哲學派別,②觀點不符合題意。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與材料觀點不屬于同一哲學派別,③觀點符合題意。 ④:“理在事先,理生萬物”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與材料觀點不屬于同一哲學派別,④觀點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4.列寧把唯心主義哲學稱作是“一朵不結(jié)果的花”,這是因為( ) ①以唯心主義為指導也能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 ③唯心主義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④唯心主,義片面夸大意識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唯心主義為不能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①錯誤。 ②: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與材料無關(guān),故②不符合題意。 ③④:列寧把唯心主義哲學稱作是“一朵不結(jié)果的花”,這是因為唯心主義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所以以一朵花,但唯心主義片面夸大意識作用所以是無實花,故③④正確。 故本題選D。 5.與下列兩幅漫畫所反映的哲學史上的“對子”相同的是( ) ①“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與“天不變,道亦不變” ②“心包萬物,心包萬理”與“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③“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與“理生萬物” ④“元氣是構(gòu)成世界的本體”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解析】左側(cè)漫畫意思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屬于唯物主義思想。右圖漫畫——信奉辟邪石和風水球,這屬于唯心主義的思想。兩幅漫畫所反映的哲學史上的“對子”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①:“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體現(xiàn)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天不變,道亦不變”體現(xiàn)了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①不符合題意。 ②:“心包萬物、心包萬理”屬于唯心主義觀點,“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體現(xiàn)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guān)系,是辯證法觀點。②不符合題意。 ③:“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理生萬物”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這兩個觀點反映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③符合題意。 ④:“元氣是構(gòu)成世界的本體”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這兩個觀點反映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6.下列各選項中,體現(xiàn)圍繞哲學基本問題而產(chǎn)生的哲學基本派別對立的是( ) ①“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與“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②“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與“理在事先,理生萬物”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與“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解析】哲學的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①:“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fā)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這體現(xiàn)的哲學道理是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lián)系;“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意思是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體,這屬于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可見,二者體現(xiàn)的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①不符合題意。 ②:“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把具體物質(zhì)形態(tài)當成世界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意識當成世界的本原,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可見,二者體現(xiàn)的是唯物主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②符合題意。 ③:“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的意思是萬物都是天地與陰陽變化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萬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沒有意志與目的的,這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理在事先,理生萬物”認為“理”是萬物的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可見,二者體現(xiàn)的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③符合題意。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這蘊含的是運動變化的觀點;“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的意思是聰明的人(往往會)根據(jù)時勢的不同而改變(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會)伴隨著事物(發(fā)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應(yīng))的管理方法,體現(xiàn)的是運動變化的觀點,二者未體現(xiàn)哲學基本派別的對立,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 我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或技能的? 這節(jié)課我的表現(xiàn)如何?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知識回顧打卡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