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考2022】浙江省中考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分層評價專練七——歷史專題(6)1.(2021·嘉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貫穿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陳獨秀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農民難以參加革命運動。李大釗則認為:“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一部分。”李的觀點深刻影響了年輕助手毛澤東的思維。李犧牲后,毛澤東將其導師的理念付諸實踐。——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上述重大時代課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把握時代大趨勢,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摘編自韓振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1)材料一中陳獨秀所說的“進步的城市力量”指哪個階級?他和李大釗在革命力量判斷上有何分歧?(2)結合所學,闡述毛澤東是如何“將其導師的理念付諸實踐”的。(要求:層次清晰,邏輯嚴密)(3)綜合上述信息,概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2.思想文化的變革推動社會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儒家興衰漢武帝采納學者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正統思想;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大旗,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受到了猛烈的抨擊。(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思想受“獨尊”和“打倒”的原因,這啟示我們該如何評價歷史事件?材料二:中外思想發展年代尺(2)“思想文化的變革推動社會進步”,請結合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論證這一觀點。(此題采用分層賦分。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簡潔)3.(2021·麗水)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代先聲]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頻頻出現。1919年元旦,李大創在《新紀元》一文中寫道: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應當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詞出現的頻率劇增。?[時代先鋒]縱觀陳獨秀一生,經歷十分復雜……他是那個時代站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對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作出過重要貢獻。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過許多變化而成為復雜的歷史人物。——摘錄自《中共黨史研究)2019年第10期?[時代巨變]中共百年重要會議(部分)(1)材料說明1919年后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2)結合所學知識,用相關史實對上述劃線部分加以說明。(3)依據年代尺上四次會議的內容和作用,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鬧釋。(要求:觀點鮮明,邏輯嚴密,表述簡潔)4.一百年前,中國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掀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周恩來曾經說:“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根據年代尺,寫出與“天安門”相關的兩個歷史事件。(4分)材料二: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從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從抗日烽火到建國大業,中國共產黨人建立革命根據地,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組織赤衛隊、獨立團等地方武裝……走出了一條艱難曲折的革命新道路。(2)請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南湖紅船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材料寫出艱難曲折的革命新道路有何特點。(6分)材料三:在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型會戰,牽制了日軍;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對抗戰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3)根據材料,分析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2分)材料四:在1945-1948年間,(國統區)物價以每月30%的幅度遞增,毀壞了千百萬中國人的生活,并徹底破壞了政府的信譽,這些官員只是關心私利而接收敵產,卻不理會在日占時期經受了那么多苦難的民眾,人民盼望國民政府統治的重返,卻遭遇了這樣殘酷的壓榨和輕蔑的對待。——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材料五:供應前方的物資需要,全靠民眾踴躍地肩挑背負,小車推送。整個戰役中,共有民工543萬人次,運送彈藥1460多萬斤、糧食9.6億斤。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4)根據以上五則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勝利是歷史的必然。(6分)(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5.湖南省是我國中部的一個重要省份,獨特的湖湘文化具有鮮明的英雄主義色彩,這里是英雄的家鄉,更是領袖故里。材料一:(英雄家鄉)(1)任選圖一或圖二,寫出該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及影響。(3分)材料二:(領袖故里)1898年11月23日,劉少奇出生于湖南省寧鄉縣炭子沖村。劉少奇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一生。下表為劉少奇的革命經歷初識革命1912年受兄長劉云庭所贈《辛亥革命始末記》的影響,讓二姐幫助剪掉辮子,以示擁護革命。參加革命1919年在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領導下在長沙發動學生罷課、工人罷工聲援北京學生運動,后到北京參與營救學生領袖馬駿行動,取得了勝利。1920年參加上海外國語學社(是上海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在學習外語的同時學習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及李漢俊翻譯的《馬克思入門》。1921年就讀于莫斯科東方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1933年在中央革命根據地領導土地革命,任福建省委書記1934年參加長征,在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1949年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參加開國大典(2)結合材料中劉少奇參加革命的經歷,說明中共成立的條件。(4分)(3)綜合上述材料論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6分)6.(2020·長興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作為我黨早期“農民運動之王”的毛澤東,心中十分清楚: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因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熊華源《毛澤東、朱德共同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貢獻》材料二: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以蘇維埃為榜樣,不采用資產階級國家的議會制,以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為出發點,給人以全新的感覺。這種選擇并非是盲從,而是經過比較、思考后的慎重選擇,當然也有自己的創造。——陳揚勇《<共同綱領>與新中國三大政治制度的確立》材料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0.03萬億元,而到2019年還有望接近100萬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到2018年成功突破6萬元。40多年來,我國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黨的十八大以后,又推出一系列順應百姓呼聲的改革新政,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1)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有關史實,簡述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解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的。(2)聯系材料二,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是怎樣在制度上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2分)(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概括我們能如此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一個主要原因,并聯系所學知識加以分析。(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6分)7.改革是歷史發展的鮮明主題,改革成敗決定國家和社會興亡。【看圖說史】材料一: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外交困,統治處于風雨飄搖之中。19世紀60年代,清朝一部分官僚發起洋務運動,尋求變革、探索新的出路。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京師同文館???赴美留學幼童【讀文析史】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為們不但沒有時時提醒光緒帝注意爭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時時鼓勵光緒帝學習俄國彼得大帝“乾綱獨斷”……必然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一一摘自((回顧戊戌重溫歷史))材料三:維新運動只是少數人的運動。他們不僅不接近廣大的勞動群眾,而且與廣大勞動群眾對立。……維新運動只依靠載灘(光緒)這樣一個無權無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敗是必然的。???????????一一榮孟源《中國近百年革命史略》【讀表評史】材料四:改革開放40年(1978年-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情況項目1978年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億元)3645827122占當年美國GDP比例6%60%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8720135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占比2.3%34%(1)根據圖片提示的信息概括洋務運動的目的。(2)聯系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戊戌變法必然失敗的原因。(3)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請綜合四則材料予以論證。(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8.在烽火狼煙中,各方力量緊緊擰成一股繩,為國家的命運而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寇深矣!禍亟矣!同胞們,起來,一致的團結啊!——《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1)聯系材料一,分析這一宣言的發布對國內局勢的影響。(2分)材料二:1937年7月16日,蔣介石呼吁國際聯盟及九國公約的簽署國家介入調停……為避免激惱日本,美國國務卿赫爾甚至停止交運中國政府已購買的轟炸機。——《蔣介石與現代中國》材料三:我三大盟國(中、美、英)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21世紀教育網——《開羅宣言》(1943年12月1日)(2)從材料二、三中可見美國對中國抗戰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請推斷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2分)材料四:(近代以來)一次次的斗爭,都不幸地以失敗告終,中國人民復興中國的夢始終未能實現……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完成了近代中國從“沉淪”到“上升”的轉變,復興中國的夢想開始成為現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3)為什么說“抗日戰爭的勝利使復興中國的夢想開始成為現實”?聯系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予以分析。(4分)(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簡潔)9.歷史上,古今中外許多強國崛起都與制度的變革與創新相關。材料一皇帝制、三公制和郡縣制……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新的發展,這一制度對鞏固祖國統一,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過作用。在此后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基本上沿用了這一制度。——張傳璽《簡明中國古代史》(1)寫出確立這一制度的歷史人物,并說說這一制度產生的影響。(4分)材料二查理一世解散國會,肆意迫害清教徒,巧立名目收稅,造成工業生產萎縮,物價高漲,資產階級和廣大群眾受害極大,激起了人民的憤怒。——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否則,就難以想象英國社會如何能夠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2)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新的政治制度”依據的主要文件是什么?(2分)材料四:改革開放前的奮斗探索,……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符合中國國情和人民根本利益,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礎。……但由于經驗不多,黨的領導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有偏差,犯過階級斗爭擴大化、在經濟建設上急于求成的錯誤。……后來又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使黨的探索進程遭受嚴重挫折,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這些刻骨銘心的教訓,是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2013年11月08日《人民日報》材料五20世紀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摘自電視片《復興之路》解說詞(3)材料五中“社會變革”的開始以什么事件為標志?(2分)(4)請綜合運用以上資料,談談你對制度變革創新與國家發展的認識。(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6分)10.九年級某小組同學為撰寫歷史與社會小論文,編制提綱、搜集資料并開展探究活動。【提綱】(1)根據上述提綱,為該同學準備撰寫的小論文擬一個主題。(2分)【資料】同學們通過知識小卡片的方式整理撰寫素材(2)除給定史料外,仿造卡片再提供一則符合撰寫要求的史料并陳述理由。(4分)【探究】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內政治問題的中心一環——停止內戰——已經實現,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歷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轉地向著實行團結抗日的階段過渡了。——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二卷)(3)上述評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2分)【提煉】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歷經了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兩個階段。近代中國的歷史經驗表明,沒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提煉觀點并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明晰,史論結合,論證嚴密)(6分)參考答案1.【答案】(1)“進步的城市力量”指工人階級。分歧:陳獨秀認為農民難以成為革命力量,李大釗則認為農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2)采用分層評價。水平1:從實賤或理論任一維度進行簡單分析。水平2:從實踐或理論兩個維度進行分析,條理清晰。水平3:在水平2的基礎上,還能闡明實踐和理論的關系,且層次清晰,邏輯嚴密。示例: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在進攻城市受挫后,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根據地革命實踐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建立。隨著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土地革命廣泛開展起來,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逐步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和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通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斗爭,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趨勢。2.【答案】(1)獨尊:為加強中央集權,實現思想“大一統”。打倒:儒家思想代表著封建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評價歷史事件要注意把握階段性。由于歷史階段的不同,同一歷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結果就會不同,評價也就會有差異甚至相反。(2)答案示例:百家爭鳴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陳亮創立永康學派,提倡功利之學、實事實功,對浙江等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有較大影響;文藝復興宣揚人文主義,強調人的尊貴與價值,人性取代神性,沖破中世紀教會的束縛;啟蒙運動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統治,為即將到來的北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戊戌變法向西方學習君主立憲制,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顯著的作用。綜上所述,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3.【答案】(1)由民主科學轉向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2)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主張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號召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等(3)觀點1:正確的抉擇是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功的保證。觀點2: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在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自我革新。觀點3: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起重要的推動作用。4.【答案】(1)五四運動;新中國的誕生(開國大典)。(4分)(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一大的召開)(2分);革命新道路的特點:土地革命;工農武裝割據;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寫出兩點即可得4分)(3)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2分)(答到“民族凝聚力”可酌情給分)(4)采用分層評價。水平0無應答或胡亂羅列史實0分水平1論述史實單一,邏輯簡單1-2分水平2兩個史實支撐論述,邏輯基本清晰3-4分水平3多個史實支撐論述,條理清晰,邏輯嚴謹5-6分參考答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它是適應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使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必須創建人民軍隊領導武裝斗爭。此后中國共產黨相繼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并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特色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抗戰勝利后,面對國內兩種命運的決戰,中國共產黨順應民心,實行土地改革,依靠人民群眾,通過三大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力,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的反思、探索,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5.【答案】(1)圖一: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對培養翻譯人才和傳播西學,起了一定作用。圖二:戊戌變法: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分)(2)1919年的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并且不斷發展壯大,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參加上海外國語學社”說明當時存在共產黨的早期組織,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學習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及李漢俊翻譯的《馬克思入門》”說明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傳播,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4分)(3)示例:1840年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中國各階層人民開始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地主階級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始洋務運動,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但在甲午戰爭中宣告以失敗告終。以康有為、譚嗣同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在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鎮壓下失敗了,使人們認識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才能救中國。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但仍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歷史的任務落到了工人階級身上,在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找到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最終取得勝利。所以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6分)6.【答案】(1)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或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2)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3)示例:原因: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闡析: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實行土地革命和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得到了農民的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②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激發了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新的偉大成就。④中國共產黨無論是成立之初,還是革命和建設時期,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心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使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國家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因此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7.【答案】(1)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教育和文化,維護清朝統治。(2)戊戌變法新政措施推行,觸動了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了強烈的抵制和反對;維新派力量較弱,守舊勢力較強;未能動員廣大的人民群眾,群眾基礎比較弱。(3)示例:???縱觀中國100多年的改革發展歷程。從近代歷史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當代的改革開放。改革是歷史發展的鮮明主題,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都失敗了。但是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創辦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選派留學生培養了一批對西方事務認識較為深刻的人才。戊戌變法掀起了中國近代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起到了顯著作用。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前奏,使人們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治。效仿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改革開放促進我國經濟跨越式發展,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是當代中國的偉大變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遠的關鍵抉擇,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朝氣和強大動力。???綜上所述,國家和民族都是在不斷改革創新中向前發展的,因此我們必須將改革進行到底。8.【答案】(1)促成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2分)(2)從“拒絕調停”到“聯合抗日”。(2分)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分);隨后,美國與中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分)(3)采用分層評分水平1:脫離史實,簡單地列舉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水平2:能從一個角度出發并結合具體史實說明觀點。21世紀教育網水平3:結合具體史實并至少從兩個角度論證觀點。水平4:結合具體史實并至少從兩個角度論證觀點,且邏輯嚴密,表述簡潔。示例:國共兩黨合作抗戰,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收復臺灣等領土,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巨大犧牲,作出重要貢獻,這使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復興中國的夢想由此開始成為現實。9.【答案】(1)秦始皇(或嬴政);秦朝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有利于鞏固統治,對后世影響深遠。(4分)(2)《權利法案》(2分)(3)標志: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2分)(4)答案示例:制度變革與創新是順應歷史潮流的,能夠推動歷史發展。當制度不符合歷史潮流,不符合人民需要的時候,就會阻礙國家社會發展,如英國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損害了資產階級和人民的利益,遭到人民反對;我國改革開放前由于對國情的認識有偏差,發生了一些失誤與挫折,阻礙了國家社會的發展。當對舊制度進行變革,符合國情,符合人民需要,就有利于推動國家社會發展。如英國光榮革命后確立君主立憲制,為英國的經濟起飛和工業革命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高速穩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些變革都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所以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0.【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中共或中國共產黨的成長。(2分,關鍵詞“中國共產黨”)(2)史實: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2分)理由:中國共產黨帶來人民取得革命勝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2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但必須與“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史有直接關聯)(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2分,寫“全國上下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給1分)(4)本題采用分層評價,評價量表如下:(6分,其中觀點1分,論證4分,綜述1分)示例:提出觀點:中國共產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必然選擇。(1分,基本符合或接近這一觀點要求)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便確立了黨綱及奮斗目標,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為革命指明方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長征途中,認清國情,糾正錯誤,挽救了紅軍與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初步形成,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在解放戰爭時期,明確了黨的工作重心,為取得全國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做好準備;新中國成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4分,寫出四個方面即可,史實+影響)綜上所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屹立前頭,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1分)主題:▲范圍:20世紀第二個十年至1949年的中國歷史關鍵事件:中共一大召開、遵義會議、七屆二中全會……研究方式:查閱文獻、小組研討、文本撰寫等圖8“五四運動”畫作卡片三:史實: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報告指出黨的工作重心轉變及總任務要求。理由:為黨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準備。卡片二:史實: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家擴大會議,糾正左傾錯誤并成立軍事指揮小組。理由: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卡片一:史實: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后在嘉興南湖)召開,通過黨綱,確定黨的名稱及奮斗目標。理由: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