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課程標準3-1-3簡述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過程,說明五四運動為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教學目標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2、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練習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3、感受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義。教學重難點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意義。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導入環節影片《建國偉業》中的一個印象深刻的鏡頭介紹,引出問題:這一幕與當時興起的哪一運動有關?活動環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辛亥革命后的社會狀況)教師提問: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學生通過回顧上一節課關于辛亥革命影響和評價來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成功(歷史意義):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復興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呈現材料:材料1: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復辟帝制,列強支持袁世凱稱帝,加緊侵略中國,而為了獲得帝國主義的支持,袁世凱承認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失?。ň窒扌裕?、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呈現材料:材料2:民國二年,某地百姓門戶上的對聯(圖片),提問:辛亥革命之后,為什么還會出現這樣的對聯?材料3:圖片魯迅的《藥》的場景。提問:魯迅的《藥》折射出當時中國的民眾怎樣的思想狀態?失?。ň窒扌裕?、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君主專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通過對辛亥革命的評價認識,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辛亥革命的失敗之處(局限性)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之一。呈現圖片:《社會契約論》和《論法的精神》(西方啟蒙思想的讀物大受歡迎),圖片“舊式婚禮場景”(舊式的婚禮中,不乏西裝革履者),引導學生總結新文化運動的又一背景: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進步思想觀念已深深影響一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認識到中國需要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教師歸納總結:背景:1、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北洋軍閥混戰下的中國,社會秩序混亂,人民困苦不堪。2、辛亥革命沒有徹底改變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3、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進步思想觀念已深深影響一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認識到中國需要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梳理新文化運動的概況:興起的標志、旗幟(口號)、宣傳陣地、代表人物。引導學生對代表人物相關主張的學習,分別了解陳獨秀、魯迅、胡適、李大釗在新文化運動中的貢獻。新文化運動的內容。1、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通過陳獨秀的言論和《敬告青年》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新文化的內容之一: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2、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通過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文學革命論》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之一: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進一步明確胡適在文學革命中發揮的作用,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并通過故事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白話文的優點。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通過魯迅的《狂人日記》相關片段,引導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之一: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4、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填空:1917年,俄國____________的消息傳入國內,_____在《新青年》上發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篇論文予以歌頌宣傳馬克思主義。從此,中國的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運動推進到一個______。教師總結: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⒈前期:(1)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⒉十月革命后:宣傳十月革命,介紹馬克思主義。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找到新文化運動的性質和意義的相關表述。1、性質: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2、意義:(1)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2)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3)為五四運動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4)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五、新文化運動的評價。通過四張幻燈片,文字材料和圖片資料的呈現,引導學生從進步性和局限性去一分為二地評價新文化運動。教師總結:進步性:(1)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2)為五四運動做了思想動員。(3)又是一場文化轉型運動。局限性:⑴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⑵對東、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結束環節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其基本口號是擁護“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學。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人教版九年級上新文化運動新知導入《建黨偉業》影片中,一個鏡頭印象深刻:北大的一個大講壇,關于白話文和文言文優劣的辯論,一個年輕漂亮的女記者問胡適,“先生,‘無能為力’這四個字,我認為已經很簡潔了,白話文還能比這個更言簡意賅嗎?”年輕帥氣的胡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鏗鏘有力地說出了三個字“干不了”!話音剛落,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一幕和當時興起的哪一場運動有關?新知講解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辛亥革命后的社會狀況)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成功(歷史意義):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復興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材料: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復辟帝制,列強支持袁世凱稱帝,加緊侵略中國,而為了獲得帝國主義的支持,袁世凱承認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失?。ň窒扌裕?br/>新知講解失?。ň窒扌裕簺]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辛亥革命后的社會狀況)新知講解辛亥革命之后,為什么還會出現這樣的對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民國二年,某地百姓門戶上的對聯失?。ň窒扌裕盒梁ジ锩m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君主專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辛亥革命后的社會狀況)新知講解中國底層的民眾仍舊無知愚昧,麻木不仁魯迅的《藥》折射出當時中國的民眾怎樣的思想狀態?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辛亥革命后的社會狀況)新知講解舊式的婚禮中,不乏西裝革履者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進步思想觀念已深深影響一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認識到中國需要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西方啟蒙思想的讀物大受歡迎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辛亥革命后的社會狀況)新知講解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陣地)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學(中心)一群激情飛揚的人物(代表)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知講解1915年陳獨秀上海《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宣傳陣地)1、興起標志:《新青年》的“新”體現在哪里?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學新主張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概況)新知講解封建專制愚昧迷信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來,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賽先生——Science——科學——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民主理念——自然科學、科學精神2、旗幟口號探究:北大為什么能夠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①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銳意改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聘請具有新思想的學者任教。②《新青年》雜志由上海遷往北京,在北京大學形成新文化陣營核心。合作探究興起標志口號(旗幟)宣傳陣地代表人物(先進的知識分子)新知講解發起者,提出民主、科學主張首倡白話文宣傳馬克思主義批判舊道德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新知講解 “拋棄官僚的專制的個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國民政治?!?br/>--陳獨秀“國人等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即民主)并重。”--陳獨秀《敬告青年》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1、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新知講解推倒…貴族文學,建設…國民文學。--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文學要“須不避俗字俗語”--胡適《文學改良芻議》2、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新知講解“我翻開歷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仔細看了半夜,…滿本都寫著‘吃人’”--魯迅《狂人日記》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魯迅發表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材料反映了怎樣一種現象?你是怎么理解“吃人”含義的?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新知講解1917年,俄國____________的消息傳入國內,_____在《新青年》上發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兩篇論文予以歌頌宣傳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勝利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從此,中國的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運動推進到一個______。新階段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新知講解1、性質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新知講解2、意義(1)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2)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3)為五四運動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4)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新知講解課堂總結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其基本口號是擁護“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學。課堂練習D有人認為“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運動()A.高舉“民主”“共和”的大旗B.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C.創辦《新青年》。以其為宣傳陣地D.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板書設計新文化運動背景興起性質意義評價標志口號(旗幟)代表人物《新青年》出版民主科學陳獨秀魯迅胡適李大釗內容前期: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十月革命后:宣傳十月革命,介紹馬克思主義。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1)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2)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3)為五四運動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4)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進步性局限性作業布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創辦了一份以青年為讀者對象的刊物,其發刊詞寫道“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族,方興未已?!边@里的“求進”主要是指()A.軍事技術的進步B.經濟組織的進步C.教育制度的進步D.思想觀念的進步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課第一框新文化運動(教案).doc 第三課第一框新文化運動(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