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第一章開啟生物科學之門第2節學會觀察【學習目標】1.能說出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2.能正確的使用顯微鏡,能制作簡單的臨時裝片。3.能說出科學觀察的一般步驟。【導學過程】1.閱讀教材P5—P6頁的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1)觀察是我們了解、掌握生物的、、等第一手資料的基本方法。(2)月季花的結構從外向內依次是、、、雌蕊。(3)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進行觀察的順序一般是先后、先后、從外到內、、、。(4)在觀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再用,最后用。2.閱讀教材P7—P8頁的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1)顯微鏡的操作步驟主要包括取鏡和安放、、、調整焦距、觀察和收放等。(2)取鏡:將顯微鏡從鏡箱中取出時,要一手,另一手。(3)對光:注視目鏡,雙手轉動,使視野均勻白亮。(4)觀察:向目鏡內觀察(也要睜開),裝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直到看到物像為止。(5)整理顯微鏡:先提升,取下玻片;用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轉動轉換器使兩個物鏡伸向,將鏡筒緩緩;轉動反光鏡使鏡面。(6)我們使用顯微鏡時,要熟練掌握顯微鏡的,嚴格按步驟操作。【自主檢測】1.在對某生物進行觀察時,下列各項中不恰當的是()A.要有明確的目的B.要有觀察記錄C.要有計劃D.隨便看一下就行了2.觀察月季花時,正確的順序是()A.從右到左B.從內到外C.從整體到局部D.從局部到整體3.在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正確的觀察方法是()A.用左眼觀察,同時右眼睜開B.用左眼觀察,同時右眼閉上C.用右眼觀察,同時左眼睜開D.用右眼觀察,同時左眼閉上4.調整粗準焦螺旋時,眼睛應注視()A.目鏡B.物鏡C.鏡筒D.鏡臂5.(2021·貴州)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前一項)與操作目的(后一項)的敘述,正確的是()A.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物鏡B.調節粗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C.調節光圈——調節視野的大小D.調節反光鏡——調節物像的大小【達標測評】(4人組大組長組織評價,2人小組互改,大組長檢查,組內交流、達成共識)1.對生物體進行觀察時,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A.能用肉眼觀察的,不用放大鏡B.能用放大鏡觀察的,不用顯微鏡C.對生物體進行觀察時,不能借助任何儀器D.對生物體進行觀察時,盡量不對生物體產生影響2.(2021·湖南常德)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在外界光線太強的情況下宜采用( )A.平面反光鏡與大光圈B.平面反光鏡與小光圈C.凹面反光鏡與大光圈D.凹面反光鏡與小光圈3.(2021·云南)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為使視野右下方模糊的物像移動到中央并變得清晰,她的正確操作應該是( ?。?br/>A.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調節粗準焦螺旋B.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調節粗準焦螺旋C.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調節細準焦螺旋D.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調節細準焦螺旋4.下列顯微鏡的操作步驟,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①載玻片中的“上”字,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下”字B.②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物鏡以防壓碎玻片和損傷鏡頭C.③如果外界的光線較弱,可選用大光圈和平面鏡D.④上升鏡筒時,可轉動細準焦螺旋尋找物像5.下圖是顯微鏡的構造簡圖,請據圖回答:(1)使用顯微鏡對光的過程中,轉動[③],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從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2)轉動[④],使鏡筒下降時,眼睛須注視。(3)在觀察過程中,若要使顯微鏡視野中的物像從左上方移至中央,玻片標本應向方移動。(4)用下列三臺顯微鏡觀察月季花花粉粒,哪臺顯微鏡視野中的花粉粒最多?請寫出顯微鏡序號。顯微鏡序號目鏡物鏡甲5×8×乙10×40×丙15×10×【拓展延伸】仔細閱讀下文,并回答問題:小李和小王在生物實驗室進行生物實驗,他倆共用一臺顯微鏡進行觀察。小李同學完成了顯微鏡操作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為讓小王也看一下,把顯微鏡移到了小王面前。小王看了一下,說:“你讓我看什么呀?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沒有。”小李急了,“瞎說什么呢?怎么會沒有?”邊說邊向目鏡里面看。結果他也是看到漆黑一片,什么也沒有。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應該怎么做才能重新看到物像?第一節生物的基本特征【自主檢測】1.A2.C3.A4.B5.A【達標測評】1.C2.B3.C4.B5.(1)反光鏡(2)粗準焦螺旋物鏡(3)左上(4)甲【拓展延伸】移動顯微鏡后,光線就會發生改變,有可能使視野變暗,什么都看不到了。要想重新看到物像,需調節反光鏡重新對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