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導入新課1.2在社會課堂中成長教學目標自主學習帶著下面的問題,快速閱讀教材正文,思考并在書中進行標記。1為什么說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2哪些是親社會行為的表現?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4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01在社會課堂中成長暢所欲言發揮想象:假設人能脫離社會,會是什么樣子?拴拴與羊為伴6年多照片因母親過早去世,父親智力低下,而年邁的奶奶又無力照顧,在陜西榆林市清澗縣玉家河鄉貧窮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啞童”常年被用繩子拴在樹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與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期間,孩子從來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就連“爸爸、媽媽”這些簡單的詞語也不會說。什么是社會化?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社會化社會化P7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1、為什么說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途徑社會的關愛人成長社會化過程父母的養育同伴的幫助教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生物的我社會的我社會化的途徑社會化的影響社會化的結果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說說食物、學習用品、衣服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在社會課堂中成長農民通過翻地、播種、施肥、收割等一系列艱辛勞動得到糧食,糧食加工成面粉或大米,通過市場銷售,飯店師傅或父母購買大米或面粉,經過蒸煮才變成可口的食物。食物是怎么來的?紡織工人用紡織機把棉或人造纖維紡成紗線,再將紗線織成布料,再到制衣廠制成衣服。衣服是怎么來的?在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我們使用的課本等學習用品通過印刷廠印刷后,再通過書店等渠道到我們手中。學習用品是怎么來的?學習用書我們的住離不開他人和社會在社會中獲得精神滋養個人成長和社會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個人社會個人成長和社會的關系?P71.個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2.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都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3、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02養成親社會行為志愿者在行動觀看視頻后,你對親社會行為有怎樣的認識和理解?以下行為是親社會行為嗎?你還能列舉哪些親社會行為?遵守交通規則遵守排隊秩序養成親社會行為二、養成親社會行為:又叫“積極社會行為”,指人們表現出來的一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是什么)含義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生活有哪些親社會行為?你能舉例說明嗎?關心體諒他公交車上把座位讓給有需要的人同學遇到困難伸出援助之手跟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天觀看新聞聯播為災區捐款捐物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合作探究:結合你有過的“親社會行為”,談談青少年養成“親社會行為”有何意義。2、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①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人生價值。20XX/9/3演示文稿標題28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不是親社會行為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①親社會行為是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具體做法:當環保志愿者、為災區捐款捐物、幫助老弱病殘、為社區建設獻言獻策等例如:文明禮讓,禮貌待人,十字路口讓他人先行,公交車上給孕婦、老人讓座;謙虛平易近人、樂于分享;要有愛心、幫助他人;宣傳環保、交通知識,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扶助老弱病殘,到社區打掃衛生等。中學生可以參加的親社會行為有哪些?課堂小結:在社會中成長為什么說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親社會行為的表現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D1、父母養育,同伴交往,老師教誨等,都讓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A.道德化B.成熟化C.生活化D.社會化課堂小結2、歌德說:“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②社會離不開個人,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③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④社會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C3、古人有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給我們的啟示是()A.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B.要關愛自然C.要關心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D.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2022學年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1.2 在社會中成長 課件.pptx 力挺醫護人員 武漢這家咖啡店每天開門 500杯咖啡免費送醫院.mp4 女孩兒時受助希望工程,如今獻愛心反哺社會,溫暖的傳遞!.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