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第一章開啟生物科學之門第3節練習測量【學習目標】1.能正確使用測量工具。2.能夠測出不規則物體的周長、面積、體積。3.知道減少誤差的方法。【導學過程】1.閱讀教材P9—P11頁的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1)測量葉片周長的方法:將細線放在葉片,圍繞葉片一周,在細線上做好標記,然后用測量細線的長度。(2)測量葉片面積的方法:將葉片放在畫有均勻方格的紙上,沿葉片邊緣。數出葉片占有的數(不滿一格的,采取的方法計數)。乘以就是葉片面積。(3)測量液體體積需用的工具是。(4)測量葡萄的體積需用到的儀器材料是。(5)測量人體體溫需要的工具是。正常人口腔的體溫約是。(6)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觸碰、,讀數時,溫度計的不可離開液體。(7)測量時,是不可避免的。(8)減小誤差的方法:Ⅰ;Ⅱ。【自主檢測】1.測量葉片周長需用的儀器材料是()A.刻度尺B.直尺、細線C.刻度尺、細線D.細線 2.測量人體體溫需要的儀器是(?。?br/>A.溫度計B.干濕計C.氣壓計D.體溫計3.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俯視讀數B.仰視讀數C.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要以凹液面的底部為準D.拿起量筒讀數4.小王測量一株大豆的高度,測了三次:45cm、45cm、45.3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這株大豆的高度約為45.1cmB.這株大豆的高度約為45.15cmC.前兩次的數值相同,最后結果應以前兩次為準D.測量結果應以第三次為準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r/>A.測量時,誤差是可以避免,錯誤是難免的B.測量時,產生誤差是必然的C.測量時,誤差和錯誤一樣,只要操作正確就可避免D.測量時,誤差和錯誤都是不可避免【達標測評】(4人組大組長組織評價,2人小組互改,大組長檢查,組內交流、達成共識)1.測量人體體溫時最接近人體內部溫度的部位是()A.口腔B.直腸C.腋窩D.A、B、C三項2.測量同一燒杯內水的溫度時,甲同學把溫度計放入水中,幾分鐘后,溫度計的液柱不在變化時,他讀出了水的溫度是45℃。乙同學測量時溫度計接住了燒杯壁,測得的數值時43℃。該燒杯內水的溫度應是()A.45℃B.44℃C.43℃D.43.5℃3.小紅在100ml的量筒中倒入75ml水,把一粒葡萄與一個1.5cm3的鉛塊捆在一起,浸沒于水中,量筒中水的示數為79ml。葡萄的體積是()A.75cm3B.1.5cm3C.2.5cm3D.4cm34.圖中葉片的面積是(每一小格為1cm2)()A.17cm2B.27cm2C.9cm2D.19cm25.關于測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不同的人測量同一生物體,結果一定相同B.測量體溫時,體溫計可離開人體讀數C.測量時取多次的平均值,可減少誤差D.通過測量兒童的身高、體重,可了解他們的發育情況【拓展延伸】仔細閱讀下文,并回答問題:星期日上午,爸爸、姐姐和弟弟一家三口去爬山。到了半山腰,一棵棵大樹映入眼簾。爸爸指著其中一顆樹說:“這棵樹有多高?”弟弟看了看說:“找一根長竹竿,跟它比一下,再量那根竹竿就行了。”爸爸反駁道:“哪來那么長的竹竿?”“這……這……”弟弟撓了撓頭。哥哥拿出皮包里的皮尺量了一下弟弟的身高和影長,又量了一下大樹的影長,說:“這樣就知道大叔的高度了。”爸爸點了點頭,弟弟卻一臉茫然。聰明的你知道哥哥是如何得出大樹的高度的嗎?第一節生物的基本特征【自主檢測】1.C2.D3.C4.A5.B【達標測評】1.B2.A3.C4.A 5. A【拓展延伸】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影子的長度和物體的長度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大樹的高度:大樹的影長=弟弟的身高:弟弟的影長:弟弟的影長。知道了大樹的影長、弟弟的身高和影長,很容易就算出大樹的高度。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