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三年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在進行觀察、記錄、實驗、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養。受年齡的限制,學生的思維依舊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情況 四年級上冊教科書由“聲音”“呼吸與消化”和“運動和力”三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各有8個教學內容,共計24個教學內容。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需10課時左右,預計一學期共需30課時。 修訂后的教科書采用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雙螺旋協同發展的編寫理念模型,表現為“大單元”的組織形式和“四個板塊”的呈現方式。其中大單元的組織形式,是為了體現科學概念的連貫性和綜合性,挖掘科學探究中的思維和認知發展過程,將新課標中的每一個具體知識條目以最優的方式組織到一起。而四個板塊的呈現方式,是借鑒學習周期的策略,將探究活動的組織過程顯性化,目的是讓兒童親身經歷和體驗問題解決的系列科學實踐。這個實踐過程與兒童轉變他們的原有認識相關,與促進他們對科學的理解相關,與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相關,而且一定是以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共生的方式發生的。 2.單元概述 第一單元“聲音”: “聲音”單元應讓學生們掌握的科學概念包括:聲音因物體振動而產生,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向各個方向傳播,聲音的高低、強弱與物體振動的幅度和振動的快慢(即頻率)有關。通過《聲音》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找到他們關于聲音問題的答案,而且會對他們的不斷進步感到驕傲。隨著學生用不同的裝置做實驗,并發現他們聽到的聲音和他們觀察到的現象之間的關系,他們對聲音的理解會得到不斷加深,科學探究的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用語言來描述他們的發現,同時配上簡單的圖表,進行歸納和分析,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 第二單元“呼吸與消化”: “呼吸與消化”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我們自己”單元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人體內部結構及其與外界物質的聯系。這個單元以“人體具有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所需的器官,和外界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為線索設計了有層次的探索活動:1~3課關注呼吸與健康的關系;4~6課研究食物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性;7~8課探索食物消化的過程與變化。以此促進學生對人體系統的認識與理解,為高段學習“健康生活”打下基礎。在本單元學習中,學生將有機會體驗與探索人體呼吸與消化過程,了解空氣、食物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人體用于呼吸與攝取養分的器官;感受人體不同部分的器官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建立“系統化”的人體結構概念。 第三單元“運動和力”: “運動和力”單元選擇了學生熟悉的車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以“物體的運動及其受到的力”為主要線索,循序漸進的安排了一些活動。如小車在力的作用下怎樣運動起來;不同的力對小車的運動產生怎樣的影響;運動的物體所具有的能量與其運動情況有什么樣的關系等。教學中還選擇了如測量力的大小、制作小車等一些相關的活動。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將認識物體的運動與其作用力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改變物體靜止或運動狀態必須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不同產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還會以各種形式存在。 三、教學目標 1.“聲音”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聲音的兩個基本指標。 ●改變物體振動的方式可以改變它產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動的快慢(頻率)決定的,音量是由振動的幅度(振幅)決定的。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應聲波并振動,進而傳到耳內,引起聽覺。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從具體現象和事物的觀察、比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能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設。 ●能基于所學知識,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 ●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事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 ●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 ●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能正確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并與之交流。 ●能對自已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與調整。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發展對聲音調查的興趣。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不從眾,不輕易相信權威與書本;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 ●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完成科學探究,并從中體會創新的樂趣。 ●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協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樂于為完成探究活動,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到科學技術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在加深。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可能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增強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意識,愿意采取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2.“呼吸與消化”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人的呼吸是在進行氣體交換,空氣中的氧氣對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體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十分重要。 ●肺活量是身體發育是否健康的一個指標,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提升肺活量。 ●人體所需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 ●食物的種類很多,并含有豐富的營養,保持合理營養,才能使身體健康。 ●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過程,有利于食物營養的吸收。 ●參與人體呼吸與消化的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2)科學探究目標 ●應用感官并結合體驗活動,認識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了解它們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協同合作。 ●學會用簡易的方法測量肺活量,能獲取合理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使用分類的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對分類記錄進行整理。 ●通過實驗的方法辨別脂肪、淀粉等營養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學會查閱資料,開展模擬實驗,了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完善并糾正自己對消化器官的認識。 ●通過閱讀資料獲取信息,豐富自身的認識并擴充到記錄中。 (3)科學態度目標 ●對探究自已的身體感興趣,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能夠將想象與實際的觀察區分開,保證觀察活動的真實性。 ●在分類、比較等活動中,參與集體的討論和研究,學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實驗活動中,嚴謹細致地完成實驗的設計、準備,樂于為完成探究活動分享彼此的想法。 ●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工協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不從眾;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 ●養成健康生活的意識與習慣。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在探究學習中,發現人體的生命活動與空氣、食物的關系,感受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的聯系。 ●認識呼吸系統與大氣質量關系密切,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3.“運動和力”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力可以使物體運動或靜止下來,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快慢,物體運動的快慢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力的單位是牛頓。 ●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反沖力、摩擦力等。 ●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種形式存在。 ●物體運動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大小不同。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行程序,需要運用相關的科學概念來解決問題。 (2)科學探究目標 ●會調查、了解不同類型小車的動力情況,會組裝簡單的不同動力驅動的小車,并用輪子改裝小車。 ●會研究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 ●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會用實驗數據證明自己的推測。 ●會用墊圈數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對比不同運動方式下的測量結果。 ●會通過對比觀察、測量,發現不同速度的運動物體具有不同的能量,認識能量會以不同形式存在。 ●能利用所給的材料大膽想象,創造性地制作小車,并對作品做出評估和調整。 (3)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進一步研究運動和力的興趣,發展研究能量的興趣。 ●意識到要用實驗數據作為證據,會把實驗事實轉化為支持觀點的證據。 ●意識到體驗、合作的重要性,能夠接納他人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制作。發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新精神。 ●意識到要樹立細致、有步驟地工作的態度,嘗試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學探究。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不同小車具有不同類型的動力,改變動力的大小會對小車的運動有影響。 ●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改變設計方式會對小車的運動有影響。 ●體會到生活中能量無處不在,并且以各種形式存在。 ●體會到不同測量工具可以解決不同的現實問題。 ●意識到輪子的發明是技術上的巨大進步。人們會不斷改進設計,以滿足自已不斷增加的需求。 四、主要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前概念,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開展教學。 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5.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6.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預定教學內容 實際教學調整備注 1 始業教育課 1.1聽聽聲音 2 1.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3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3 1.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1.5聲音的強與弱 4 1.6聲音的高與低 1.7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5 1.8制作我的小樂器 機動 6 第一單元復習 第一單元測驗 7 2.1感受我們的呼吸 2.2呼吸與健康生活 8 2.3測量肺活量 2.4一天的食物 9 期中復習 期中測驗 10 2.5食物中的營養 2.6營養要均衡 11 2.7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 2.8食物在身體里的旅行 12 第二單元復習 第二單元測驗 13 3.1讓小車運動起來 3.2用氣球驅動小車 14 3.3用橡皮筋驅動小車 3.4彈簧測力計 15 3.5運動與摩擦力 3.6運動的小車 16 3.7設計制作小車(一) 機動 17 3.8設計制作小車(二) 機動 18 第三單元復習 第三單元測驗 19 期末復習 20 期末復習 21 期末復習 22 期末測驗 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