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下冊復習資料班級:姓名:學號: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1.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2.種子都有種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葉等部分。幼苗是由胚發育的,胚根發育成植物的根,胚芽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3.種子萌發先長根,再長莖和葉,根總是向下生長的。4.根的作用實驗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為了防止水蒸發。看到試管中水位下降,說明水被根吸收了。5.植物的根主要作用是固定植物體,并從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6.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7.植物的葉有吸收陽光、蒸騰水分等作用。8.花一般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9.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的花叫完全花。常見的完全花:油菜花、鳳仙花、桃花等。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常見的不完全花:南瓜花、柳樹花、桑樹花、鐵樹花等。10.解剖鳳仙花需要用鑷子,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解剖。11.花蕊可以分雄蕊和雌蕊兩種。雌蕊上常有黏液,雄蕊上都有花粉。植物的果實是由雌蕊發育而成的。12.植物的果實包括果皮和種子。蘋果、桃子等屬于果實,花生、西瓜子等屬于種子。13.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有彈力傳播、動物傳播、風力傳播、水力傳播等。14.成熟的鳳仙花果實一般有10多粒種子,鳳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約是4-5個月。15.成熟的鳳仙花植株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組成。第二單元《電路》1.生活中使用的電都是由電源提供的。電燈、電視機是由發電廠供電,手機、石英鐘等則是由電池供電。2.小燈泡由玻璃泡、燈絲、金屬架和兩個連接點組成。3.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只用干電池做實驗。干電池是一種便攜式的電源,銅帽的一端是正極,鋅殼一端是負極。在電路中,電流是從電池的正極流出,回到電池的負極。4.電流從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經過燈絲再從另一個連接點流出,小燈泡才能發光。5.電流形成回路叫通路;電流沒有形成回路,中間斷開了,這種現象叫斷路;當電池兩端用導線直接連在一起,就會造成短路。6.為了方便操作,我們用電池盒和燈座分別將電池、小燈泡固定。7.電路出故障了,可以用電路檢測器檢測。使用電路檢測器前,先要將兩個檢測頭互相接觸,看看小燈泡能否亮起來。為保證檢測的準確性,使用電路檢測器一般需檢測兩次。8.小燈泡不亮,可能的原因有小燈泡壞了、電池沒電、導線斷了、開關沒有合上、連接點接觸不良、連接方式不對等。9.一個有4個接線柱的接線盒,如果檢測時發現1-2、2-3、2-4是斷路,1-3、1-4、3-4是通路,說明里面接線頭的情況可能是怎么樣的?10.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叫導體,常見的導體有銅、鐵、鋁等;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叫絕緣體,常見的絕緣體有塑料、橡膠、陶瓷、玻璃、干木頭等。在潮濕的空氣中或較強電流下,人體、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將成為導體。11.開關可以用來接通或者斷開電路。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有的地方要用絕緣體來做。12.請畫出帶有開關、小燈泡和電池的簡易電路圖,并用→標注出電流的方向。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1.巖石的化學成分可以告訴我們它們的形成年代,地球的年齡約是45.6億年就是用這種方法測定的。保留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的巖石叫化石。2.我們可以用指甲、銅鑰匙和小刀等工具刻畫來檢驗礦物的軟硬。軟: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較軟:不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能用小刀刻畫出痕跡。硬:用小刀不能刻畫出痕跡。3.花崗巖:花斑狀,由黑、白、肉紅等顏色或無色透明的顆粒組成,粗糙,堅硬。砂巖: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大理巖:純白色、黑色等,有美麗的條紋,顆粒較粗,比較粗糙,較軟。4.將礦物放在白色的無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跡就是礦物的條痕。5.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能否看見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一般把礦物分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6.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花崗巖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其中云母是鱗片狀的,最軟,長石一般是肉紅色的,石英最硬。7.土壤是沙礫、沙、粉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8.土壤顆粒從大到小為沙礫、沙、粉沙和黏土。分層實驗中,靜止后位于水底的是沙礫,中間的是沙和粉沙,最上層的是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腐殖質。9.土壤按成分含量可分為壤土、沙質土、黏質土。滲水能力由高到低:沙質土、壤土、黏質土;黏性從大到小:黏質土、壤土、沙質土。10.沙質土適合種薯類、花生、西瓜等植物,黏質土適合種水稻、小麥、玉米、豆類等植物,壤土適合絕大多數植物種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