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ZJ版八上§3.4動物的行為(2)課后練習姓名1、下列對動物行為的敘述正確的是( )A.動物的行為從獲得途徑上劃分,可以分為先天性行為和社會行為B.動物的學習行為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C.動物的學習行為越復雜,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D.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不一定越多2、四川省雅安市發生地震后,國家地震局立即派出專業救援隊和搜救犬參與救援。專業搜救犬能夠利用蛛絲馬跡及時發現廢墟中的幸存人員,從獲得的途徑看搜救犬的這種行為屬于( )A.學習行為B.先天性行為C.取食行為D.社會行為3、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本能,不需后天學習B.海豚表演做算術題,屬后天學習行為C.大猩猩疊起箱子取高處食物,屬先天性行為D.動物行為需要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4、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類,下列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A.剛出生的小袋鼠就會爬到母袋鼠的育兒袋中吃奶B.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魚C.大山雀偷喝牛奶D.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5、如圖表示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中陰影部分表示相同點。下列哪一項可以寫在陰影部分中( )A.生來就有B.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C.有利于生存與繁殖D.能伴隨動物一生6、下列有關“老馬識途”這一動物行為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遺傳物質所決定,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行為B.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行為C.與遺傳因素無關,是由環境因素所決定的行為D.與失去幼鳥的小鳥喂魚一樣,是馬的本能7、印度曾經有過狼孩的報道: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瘋狂闖進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戶農舍,對園里的雞群大肆撲咬。此時,留在家里的嬰兒受到驚嚇而大聲啼哭起來,于是母狼循著哭聲便躍窗進入房內……聞訊趕回家的主人看到銜著嬰兒的母狼進了山林。十余年后,人們終于在山林里發現了被母狼哺乳長大的孩子——一個赤身裸體的、不懂人言、只會嚎叫、追隨著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齒撕咬生肉為食的“狼孩”。試根據這一報道分析:(1)母狼哺乳嬰兒長大的行為,從獲得途徑來看是___________行為,這種行為的發生是由母狼體內的___________所決定的。(2)“狼孩”的表現說明:正常人的行為是建立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建立起來的___________行為。8、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章魚(軟體動物)放到大魚缸里,中間放一塊玻璃板,將魚缸隔成兩部分,玻璃板的高度低于水面,使章魚能從玻璃缸的一側越過玻璃板游向另一側。將食物放入遠離章魚的那一端,章魚看見食物時,只會撲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亂撞,不會繞過玻璃板去捕食,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學會繞道。而猴子只碰撞一次就學會了繞道捕食。請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在上述實驗中,章魚、猴子越過障礙物而獲得食物,都屬于___________行為。這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逐漸建立起來的行為活動。(2)上述實驗證明,章魚等___________(選填“低等”或“高等”)動物也可以形成_________行為。參考答案1、C2、A3、C4、C5、C6、B7、(1)先天性遺傳物質(2)后天學習8、(1)后天學習生活經驗學習(2)低等后天學習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清風明月(共25張PPT)浙教版八上§3.4動物的行為(2)-----后天性行為復習1、什么是動物的行為?2、動物常見的行為有哪些?3、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的意義是什么?4、什么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除了先天性行為,動物的有些行為是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一、動物的后天性行為現象:把老鼠放入迷宮里,它會到處亂竄,多次進入死胡同,過了很久才碰巧找到出口。經多次訓練后,再把它放入迷宮,老鼠很快找到了出口。視頻:老鼠走迷宮問題:(1)訓練前后老鼠走迷宮的行為是否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怎樣形成的?(2)你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有過類似老鼠走迷宮的行為嗎?請舉例說明。訓練前后小白鼠走迷宮行為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通過多次“學習”后形成的。學習過程中出現過類似的行為,如初學寫字、做某些習題等,剛開始不會,后來逐漸地學會了。1、后天性行為: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后天學習行為。例如,我們在教室里聽課、記筆記等學習活動就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視頻:后天性行為后天學習行為主要與神經系統的大腦皮層有關,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就越強。后天性行為是動物和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重要反應方式。2、動物后天學習行為:模仿在自然狀態下,動物(尤其是一些哺乳動物和鳥類)往往表現出復雜的學習行為。例如,幼獅向母獅學習捕食技能時,往往先模仿母獅的動作,動作正確時它能得到母獅的鼓勵或能捕捉到食物,經過一段時間,它就能掌握捕食的技能。視頻:小狗的后天學習動物越高等,形態結構越復雜,學習行為也越復雜。你能說說訓獸員是怎樣使動物聽他的話進行各種表演的?表演動作固定給食物吃表演動作給食物吃條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形成的。3、后天學習行為特征①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②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行為方式;③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反射活動;④是動物和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重要反應方式。資料若干年前在英格蘭,發現一只大山雀有一次偶然碰巧打開了放在門外的奶瓶的蓋,它偷飲了牛奶,后來過了不久,其他地區的大山雀也學會了偷飲牛奶,這顯然是當這只大山雀在進行偷飲牛奶的活動時,被其他的大山雀細心地觀察過,然后它們也模仿學會了偷奶的本領。山雀飲奶在畜牧生產實踐中,人們可以采用各種方法,使家畜形成一些人們希望出現的行為,以便對家畜進行飼養和管理,從而提高飼養場的生產性能和工作效率。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加以說明嗎?如動物的定時喂食、寵物的定點排便、使喚動物的口令。二、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學習行為比較動物先天性行為動物后天的學習行為與生俱來、有固定模式的行為。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不需要后天的訓練。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的行為方式。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完成。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完成。是在動物進化過程中由遺傳固定下來的對個體和種族的生存有重要意義的行為。是動物和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重要的反應方式。是否本能是否訓練神經參與行為意義先天性行為后天學習行為后天學習行為后天學習行為我們來看一些動物的圖片,并判斷一下它們的行為是屬于先天性行為還是后天學習行為。三、人的高級神經活動對動物的行為分類也適用于人類,人類也有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高級神經活動(條件反射)不僅人類具有,許多動物也具有。但動物只對具體的刺激作出反應。人的學習行為更加復雜。人不僅能對環境中聲、光、味、觸等具體刺激作出反應,還能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學習,并能以語言、文字代替具體刺激,作出反應。例如,人們在看見美味食品的文字介紹時,就會分泌唾液(流口水)。這都是因為人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對語文、文字產生反射,這是人類特有的。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神經中樞。吃梅流唾液: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望梅流唾液:后天形成的反射,屬于條件反射。談梅流唾液:后天形成的反射,屬于條件反射。影響中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精神因素有哪些?具體表現的癥狀怎樣?我們應當如何應對?(1)通過圖書館或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精神因素有哪些,通過調查判斷其中有哪些因素對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有重要影響。(2)你決定進行調查的精神因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人對你的評價;心情、情緒;生活、情感、工作等上的壓力;(3.撰寫報告與交流:調查完成時,寫出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應當包括:(1)調查目的,即本次調查需要查清的問題。(2)調查的對象,說明計劃調查的對象和數量與實際調查的對象和數量。(3)調查的方法與過程,包括時間、地點、對象、方法等。(4)調查的結果,主要是整理所獲得的資料并進行適當的分析。(5)結論,即本次調查最后形成的結論。(6)參考資料,需要列出那些對調查有幫助的書籍資料。課堂小結3、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比較4、人類特有的后天學習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2、動物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模仿等行為5、精神因素對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影響1、后天性學習行為課堂小練1、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于動物的( )A.逃避敵害B.尋找食物C.尋求配偶D.適應復雜的生活環境D課堂小練2、一只失去了雛雞的母雞,把一只小鴨當作自己的雛雞,對它給予照料。這種行為屬于?(???)A.先天性行為B.后天學習行為C.節律行為D.防御行為A課堂小練3、下列關于動物學習行為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后天形成的B.必須借助個體的生活經驗和經歷C.比本能更有利于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繁衍D.不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D課堂小練4、下列行為屬于人類特有的是( )A.強光刺激,立即閉目B.因氣候炎熱而出汗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D.看見美味食品的文字介紹而分泌唾液D課堂小練5、訓練八哥“說話”?時,食物刺激應(?????? )??????A.八哥說話前 B.八哥說話后C.訓鳥結束后 D.任何時候?B課堂小練6、家鴿、蚯蚓、青蛙、鯽魚和草履蟲是同學們已經了解和熟悉的動物,它們都有學習行為,按照其學習行為由簡單到復雜的程度排序,正確的是??(?)A.??草履蟲---蚯蚓---鯽魚---青蛙---家鴿B.?草履蟲---蚯蚓---青蛙---鯽魚---家鴿?C.草履蟲---青蛙---蚯蚓---鯽魚---家鴿?????D.草履蟲---鯽魚---青蛙---蚯蚓---家鴿A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ZJ版八上§3.4動物的行為(2)預學案姓名請您以教材為藍本,完成下列問題:一、知識點預習:1、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在遺傳因素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逐步形成的,是由______________而獲得的行為,需要______________的參與。2、學習行為不僅人類具有,許多動物也具有,但動物只對環境中聲、光、味、觸等______________作出反應,而人類還能運用______________進行學習,也就是對抽象的刺激作出反應。二、知識點運用:1、下列關于動物行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先天性行為是動物體內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B.動物越高等,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越強C.學習行為是動物后天學習所得,與遺傳因素無關D.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義2、下列各項中,屬于動物學習行為的是( )A.母雞生蛋B.蜘蛛結網C.蜜蜂釀蜜D.小狗算數3、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于()A.尋找食物B.逃避敵害C.找到配偶D.適應復雜的生活環境4、人的學習行為與動物的學習行為相比較,有什么不同?5、英國科學家珍妮長期在野外觀察黑猩猩時發現,黑猩猩群體中有“首領”,群體內分工合作,有等級現象。黑猩猩這種行為從功能上被稱為行為;此外珍妮還發現,黑猩猩能用草根從白蟻窩中鉤出白蟻,從行為的發生上(即獲得途徑)來看,黑猩猩這種行為屬于行為。6、為研究動物的行為,某同學進行了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實驗。下面表格中的數據是該同學的實驗記錄,圖甲為“迷宮”示意圖,圖乙為實驗中小鼠找到食物所花時間的柱形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在圖乙中繪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花時間的柱形圖。(2)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會發出一種叫聲,引來其他小鼠,這種叫聲起到了傳遞________的作用。在上述實驗中,若把小鼠換成蟑螂,蟑螂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食物,說明動物越________,學習能力越強,這種學習能力的強弱是由動物體內的________決定的。參考答案:一、知識點部分:1、生活經驗和學習大腦皮層2、具體的刺激語言、文字二、知識點運用:1、C2、C3、D4、人不僅能對環境中聲、光、味、觸等具體刺激等信號作出反應外,還能對以抽象的語言文字代替具體刺激,作出反應。5、(1)社會(2)后天學習6、(1)(2)信息(3)高等遺傳物質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ZJ版八上3.4動物的行為(2).pptx ZJ版八上3.4動物的行為(2)課后小練.doc ZJ版八上3.4動物的行為(2)預學案.doc 動物的后天性行為.wmv 小狗的后天學習行為.mp4 老鼠走迷宮.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