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東陽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0分)1.(2018九上·東陽月考)在全國性的抗日戰爭期間,下列軍隊與將領搭配正確的是( )①二十九路軍 佟麟閣 ②十九路軍 蔡廷鍇、蔣光鼐③八路軍 彭德懷 ④鐵軍“第四軍獨立團” 葉挻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二三師師長趙登禹指揮部隊奮起反抗,先后為國捐軀;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路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故①③正確。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九路軍抗戰發生于1932年的局部抗戰時期,故②不符合題意;北伐戰爭中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贏得“鐵軍”稱號,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排除②④。C項①③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基礎史實的能力。2.(2018九上·東陽月考)“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边@一誓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北伐戰爭 C.土地革命 D.抗日戰爭【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據題干“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笨芍?,誓詞涉及的歷史事件是北伐戰爭。誓詞中的“軍閥”是指北洋軍閥,“本軍”是指國民革命軍,“總理”是指孫中山。這是北伐軍的誓詞,所以與這一誓詞有關的歷史事件是北伐戰爭。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戰爭是題干誓詞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及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3.(2018九上·東陽月考)1940年,八路軍總部發布戰役預備命令:“我軍應以積極的行動在華北戰場上開展較大勝利的戰斗,創立顯著的戰績……”之后,八路軍開展的“較大勝利的勝利”是( ?。?br/>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役 C.挺進大別山 D.百團大戰【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40年”“ 華北”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八路軍開展的“較大勝利的戰斗”是百團大戰。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本發起大規模進攻,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百團大戰是八路軍開展的“較大勝利的勝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團大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4.(2018九上·東陽月考)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了。得出這一結論的最主要依據是( )A.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B.國共兩黨合作破裂走向對抗C.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D.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的革命運動,史稱國民大革命。國共合作的基礎是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所以國民大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但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使革命沒有能夠完全推翻帝國主義在華代理人——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之后建立起來的南京國民政府也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的反動政權,所以國民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最終失敗了。A項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是得出題干結論的最主要依據,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影響是本題的關鍵。5.(2018九上·秀洲月考)南湖革命紀念館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足跡:“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設法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當時毛澤東等人選 擇進入華南山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B.群眾基礎好,便于開展革命工作C.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勢險要D.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可知,材料中“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于1927年10月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根據題干中的“自然條件”這一關鍵信息,逐項分析:A項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B項群眾基礎好,便于開展革命工作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C項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勢險要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符合題意;D項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自然條件。6.(2018九上·東陽月考)假如你是一位二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首都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但是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br/>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答案】C【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中國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國的倫敦遭受德軍空襲,蘇聯的莫斯科遭到德軍的進攻,而中國的南京當時遭到日軍的侵略。只有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處于中立狀態,珍珠港事件后參加對日作戰,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到攻擊。ABD三項從這些紀實片中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C項美國的華盛頓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7.(2018九上·東陽月考)1943年初,羅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寫道:“蘇聯人民取得這一戰爭的勝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為盟軍反侵略的轉折點。”從材料中不可能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br/>A.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B.第二戰場的開辟,德國法西斯陷入盟軍兩面夾擊之中C.這一仗給德國法西斯沉重打擊,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是各個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答案】B【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43年初”“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軍反侵略的轉折點”可知,這是指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ACD三項從題干材料中都可能獲取,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戰場的開辟,德國法西斯陷入盟軍兩面夾擊之中發生在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和題干時間不符,從材料中不可能獲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戰役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二戰中的重要事件。8.(2018九上·東陽月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下列史實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重大作用的有( )①掀起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科學的口號 ②領導五四運動,開展反帝反封建斗爭③參加北伐戰爭,推動國民革命 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結束十年內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于1915年,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而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故排除①②。1926年至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北伐戰爭,③符合題意;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并為此作出了種種努力,蔣介石最終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④符合題意。C項③④中國共產黨發揮了重大作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參與的重要歷史事件,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和分析能力。9.(2018九上·東陽月考)20世紀30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以下評語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是( ?。?br/>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C.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D.民族解放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答案】B【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了局部的侵華;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華北事變以后,中日矛盾就已經上升至國家主要矛盾,面對日本妄圖吞并中國的野心,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A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不符合題意;B項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符合題意;C項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標志是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解放戰爭取得完全勝利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時代特征及學生識記和分析的能力。掌握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10.(2018九上·東陽月考)圖表歸納法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表中1921—1935年的主題詞應為 ( )時期 主題詞1898—1912年 維新變法,走向共和1921—1935年 ?A.“五四”風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瀾C.國共對峙,走向抗戰 D.開天辟地,漸趨成熟【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所以這一階段特征的主題詞應是:開天辟地,漸趨成熟。ABC三項和1921—1935年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開天辟地,漸趨成熟應為1921—1935年的主題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1-1935年的階段特征。了解中國近現代史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11.(2018九上·東陽月考)以下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前后內容搭配不恰當的是( ?。?br/>A.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大B.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點C.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D.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答案】D【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二戰歐洲戰事結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無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ABC三項搭配都恰當,不符合題意;D項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搭配不恰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的相關史實。12.(2018九上·東陽月考)以下對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描述錯誤的是( )①1945年3月在陜西延安召開②黨的重心工作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由城市領導鄉村③通過了《共同綱領》④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為迎接人民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新中國的建立,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作報告,提出我黨的工作重心開始由農村向城市轉移,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工作的中心。這次會議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②④描述正確。①1945年3月在陜西延安召開錯誤,③通過了《共同綱領》的是1949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故①③描述錯誤。B項①③描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七屆二中全會,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13.(2018九上·東陽月考)蔣介石一生先后10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右圖是1942年6月的封面,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最有可能的是( ?。?br/>A.“在孫隕落之后升起”B.“挺過了艱苦的五年,接下來會更艱苦”C.“抗戰之后,和平正經受挑戰”D.“一切為了抗日,沒有什么犧牲是過于昂貴而不能舍棄的”【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時間“1942年”,聯系所學,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久,中國抗日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戰場之一。1937年開始全面抗戰,而“挺過了艱苦的五年”即20世紀30年代。A項“在孫隕落之后升起” 應是在20世紀20年代,不符合題意;B項“挺過了艱苦的五年,接下來會更艱苦” 最有可能是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符合題意;C項“抗戰之后,和平正經受挑戰”應是在20世紀40年代,不符合題意;D項“一切為了抗日,沒有什么犧牲是過于昂貴而不能舍棄的” 應是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全面侵華,國民黨政府被迫進行應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能力。識記抗日戰爭的時間和特點是解題的關鍵,本題解題主要是從時間上判斷。14.(2018九上·東陽月考)民國8年,在北京《晨報》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br/>A.北伐軍進軍迅速,攻克武昌城B.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C.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D.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民國八年是指1911+8=1919年,聯系所學,1919年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A項北伐軍進軍迅速,攻克武昌城是在1926年,不符合題意;B項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民國8年,在北京《晨報》中可能看到,符合題意;C項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是在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后,不符合題意;D項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是在1927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對民國紀年法與公元紀年法的換算的掌握。掌握五四運動相關知識。15.(2018九上·東陽月考)1943年冬,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指出:“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從材料可以看出,該宣言( )A.表明中國正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B.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終走向失敗的命運C.確認中國擁有對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D.承認中國有與美英等國完全平等的地位【答案】C【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英三國首腦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于12月1日發表了《開羅宣言》。宣言指出:剝奪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奪得或占領的一切島嶼,把日本侵占中國的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確認中國擁有對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羅宣言》及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及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理解和掌握開羅會議。16.(2018九上·東陽月考)近代以來,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經歷分離——統一—分離的過程,這一過程與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關( ?。?br/>①《馬關條約》簽訂 ②中華民國建立 ③抗日戰爭勝利 ④渡江戰役勝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抗日戰爭的勝利;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馬關條約》的簽訂,將臺灣島、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造成了兩岸的分離。抗日戰爭勝利后,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回歸祖國。但是渡江戰役勝利后,國民黨撤兵逃至臺灣,造成了兩岸人為的分離。故①③④符合題意。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與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無關。故②錯誤。C項①③④和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經歷分離——統一—分離的過程直接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臺灣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7.(2018九上·東陽月考)下列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中,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到上海參加中共一大 ②在天安門城樓宣告新中國成立③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 ④指揮三大戰役并取得勝利 ⑤飛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A.②③①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③②①⑤④ D.①③④②⑤【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三大戰役;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①到上海參加中共一大是1921年;②在天安門城樓宣告新中國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③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是1927年;④指揮三大戰役并取得勝利在1948-1949年;⑤飛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在1945年8月。因而正確的順序是①③⑤④②。B項①③⑤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熟練掌握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的時間是解決本題的關鍵。18.(2018九上·東陽月考)詩聯網2018年7月14日發布的一首中寫道:“迷霧云遮難敞亮,宇寰久夜盼驕陽。柏宅樓上龍聚首,湘水岸邊船啟航。初戰婁山標魄力,四奪赤水過長江。行程二萬通華北,□□□□挽國邦?!备鶕舷挛牡囊馑迹酢酢酢跆帒撎顚懀ā 。?br/>A.中共成立 B.國共合作 C.抗戰勝利 D.遵義會議【答案】D【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信息“湘江岸邊、四奪赤水”可知反映的是長征。結合所學可知: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遵義會議應該填寫在□□□□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長征及遵義會議的知識。19.(2018九上·東陽月考)下列哪一事變的性質與其它三項根本不同( ?。?br/>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C.盧溝橋事變 D.一 二八事變【答案】B【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據所學知,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一 二八事變都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事變,而西安事變是中國國內發生的一次事件,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CD三項都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制造的事變,不符合題意;B項西安事變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而發動的,性質與其它三項根本不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抗日戰爭時期的重大戰役是解題關鍵。20.(2018九上·東陽月考)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國的憲法宣傳日。以下文件具有憲法性質的是( ?。?br/>①《雙十協定》②《共同綱領》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中國土地法大綱》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1949年頒布的新中國的施政綱領,起代憲法的作用,在五四憲法前起代行憲法的作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臨時憲法性質。故②③正確。《雙十協定》即《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不具有臨時憲法性質,故①錯誤。《中國土地法大綱》是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的,推動解放區土改運動的發展,不具有臨時憲法性質,故④錯誤。B項②③具有憲法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在我國歷史上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是文獻,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50分)21.(2018九上·東陽月考)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觀眾如果欲睹戰場之真相,以振奮發之精神,就請速來觀看這部影片。因為能與親臨戰場無異,大足增發起義之雄心,報國之熱血。——電影《武漢戰爭》廣告,《民立報》1911年11月30日材料二: 1917年的張勛復辟當天,北京十幾家報紙“一律停刊”抗議, 其它各大城市報紙也都“口誅筆伐, 痛斥叛國”, 社會各界“上自官長, 下至輿夫, 無不痛心疾首”, 反對復辟的電報“高可盈尺”……復辟丑劇僅12天就破產了。——安靜波《再論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材料三:“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孫中山《建國綱領》(1)電影《武漢戰爭》反映哪一歷史事件?為了實現理想,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此前作了哪些努力?(2)結合材料二,概述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3)材料三體現了辛亥革命指導思想的哪一方面?該主張在當時并沒有實現,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列舉史實一例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孫中山的這一主張所做出的努力。【答案】(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努力:1895年成立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2)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民生主義;當時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北洋政府的統治);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要求具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題干“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可知,電影《武漢戰爭》最有可能紀錄了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 第二小問,抓住題眼“在此前”,需要從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組織上、思想上、軍事的一系列努力加以闡述即可。(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皇帝倒了,辮子割了”說明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社會各界反對復辟”說明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3)本題考查三民主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第一小問,“建設之首要在民生”體現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第二小問,三民主義的主張并未實現,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并未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仍處于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三小問根據中國 共產黨人為民謀福利的相關史實回答即可。故答案為:(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努力:1895年成立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2)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民生主義;當時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北洋政府的統治);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22.(2018九上·東陽月考)中國革命的道路漫長而又艱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鏡頭中的中國革命材料二: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戰爭結果大大出乎他們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淖中無法自拔。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不是以空話,而是以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改革的事實,使他們迅速看清是誰代表著他們的利益,應該跟著誰走?!袊锩能娛露窢幫恋刂贫鹊母母锸遣荒芊珠_的……沒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沒有廣大農民的全力支持,軍事斗爭也會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四個鏡頭濃縮了中國共產黨28年的奮斗史。這四個鏡頭記錄的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什么戰爭時期?(2)綜合上述材料,論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一步步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答案】(1)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2)本題采用分層評價,答案示例:中國共產黨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勝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使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必須創建人民軍隊,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此后,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長期艱難探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推動并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敵后戰場,開展游擊戰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取得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通過遼沈、淮海、平津等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力,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綜上所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相關戰爭的了解。國民革命軍進入漢口——北伐戰爭時期;井岡山會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稱號;淮海戰役——解放戰爭時期。(2)本題考查分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勝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使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必須創建人民軍隊,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此后,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長期艱難探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推動并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敵后戰場,開展游擊戰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取得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通過遼沈、淮海、平津等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力,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綜上所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故答案為:(1)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2)本題采用分層評價,答案示例:中國共產黨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勝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使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必須創建人民軍隊,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此后,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長期艱難探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推動并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敵后戰場,開展游擊戰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取得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通過遼沈、淮海、平津等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力,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綜上所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3.(2018九上·東陽月考)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或革命,都是以思想的解放為前提的。中國也不例外,從戊戌變法開始,掀起了一個個思想解放的潮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次革命結束了一個王朝, 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這次革命沒有成功,沒有解決吃飯問題,因為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材料二:右圖是關于中國近代史上某次運動的一幅漫畫。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口號,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的強盜行為,舉行游行示威,痛打賣國賊章宗祥,火燒曹宅……(1)分別寫出三則材料對應的事件。(2)請寫出材料二這次運動的主要思想陣地和對舊道德批判最為猛烈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一部“國人漸已醒”的歷史。分析上述材料,比較材料三提及的運動和材料一二中的運動在推動“國人漸醒”方面有何本質不同。【答案】(1)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2)《青年雜志》或《新青年》雜志,魯迅《狂人日記》(3)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而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全國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依據材料“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可知這是辛亥革命的影響;依據圖片中的“新青年”可知是新文化運動;依據“1919年5月4日”可知是五四運動發生的時間。(2)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正確解讀圖片信息的能力。依據材料二圖片可知:體現了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他們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積極宣傳他們的主張;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魯迅發表的《狂人日記》,對舊道德進行了猛烈的批判。(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在推動“國人漸醒”方面的本質不同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辛亥革命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而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2)《青年雜志》或《新青年》雜志,魯迅《狂人日記》。(3)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而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全國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4.(2018九上·東陽月考)2018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14年的抗戰歷史,對我們國家、民族、人民來說,是沉重悲壯的一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3年的新年,上?!稏|方雜志》推出了一個“新年的夢想”特刊,國內各界人士同做一場“中國夢”:期盼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國共兩黨共商抗日救國大計。材料二:材料三: “ ......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中國戰區受降簽字儀式在此舉行。上午8點50分,日軍受降代表岡村寧次等7人分別從3輛汽車下來,跟在中方人員后面,“手里拿著帽子,低著頭走路,垂頭喪氣的樣子。他們不可能再趾高氣揚,不可能了?!?br/>——摘自《我的抗戰Ⅱ》解說詞(1)日軍的哪些侵略活動促使各界人士同做一場“中國夢”?哪一歷史事件標志著這一夢想的初步實現?(2)據材料二中的三幅圖,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原因分別是什么?(3)材料三中岡村寧次 “不可能再趾高氣揚,不可能了”這對中國而言有何意義?(4)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國設立這一“公祭日”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侵略活動:“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侵略活動兩點即可)事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2)圖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圖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的抗戰(或“中國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圖③國民黨軍隊英勇作戰(3)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4)警示國人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增強民族凝聚力;居安思危【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華北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日軍的侵略活動和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條湖事件”,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攻占沈陽,制造“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夜,日軍突然向上海閘北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這就是一二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劃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華北危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勝利原因。據材料二中的三幅圖片可知,“飛虎隊”表明中國抗戰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幫助;“八路軍”表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臺兒莊保衛戰”反映出國民黨軍隊的英勇作戰。(3)本題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勝利歷史意義的準確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谷諔馉幍膭倮?,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4)本題考查我國設立“公祭日”的目的。我們設立“公祭日”的目的,就是要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不忘過去、捍衛勝利成果,捍衛人類公平正義;警示未來,珍愛和平、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故答案為:(1)侵略活動:“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事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2)圖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圖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的抗戰(或“中國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圖③國民黨軍隊英勇作戰。(3)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4)警示國人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增強民族凝聚力;居安思危。【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相關知識的掌握。要求學生具備分析史料、識記歷史知識能力及圖片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25.(2018九上·東陽月考)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偉大的正義戰爭,對戰后世界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材料一: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摘編自軍事科學院《中國抗日戰爭史》材料二:1943年11月,召開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議,肯定了中國長期對日作戰,討論了三國在緬甸的配合工作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摘編自軍事科學院《中國抗日戰爭史》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蘇四國在莫斯科發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在重建法律與秩序和創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們將彼此協商,必要時并將與聯合國家的其他成員進行協商,以便代表一個國際共同體采取共同行動?!?br/>──摘編自朱貴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的直接原因。(2)寫出材料二中的會議名稱。為什么說這次會議為中國領土完整奠定了國際法依據?(3)依據材料一、二分析中國為什么能以大國身份參加材料三中的會議。(4)依據材料三分析《普遍安全宣言》發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基本宗旨在戰后是如何落實的?【答案】(1)英國請求中國支援(2)開羅會議。會議發表的《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在國內戰場堅持長期抗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4)目的:戰時合作,消滅法西斯,戰后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創建聯合國。【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可知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的直接原因是英國請求中國支援。(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英三國首腦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開羅會議上發表的《開羅宣言》,明確要求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如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堕_羅宣言》是確認臺灣屬于中國領土的第一份國際性文件;明確了日本侵占臺灣的非法性,為戰后中國處置臺灣問題提供了國際法依據。(3)材料一說明中國之所以能以大國身份參加材料三中的會議,是因為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材料二說明中國之所以能以大國身份參加材料三中的會議,是因為中國在國內戰場堅持長期抗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4)關于目的,從材料三 “它們將彼此協商,必要時并將與聯合國家的其他成員進行協商,以便代表一個國際共同體采取共同行動”,可知目的是戰時合作,消滅法西斯。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宣言的基本宗旨在戰后是通過建立聯合國落實的。故答案為:(1)英國請求中國支援。(2)開羅會議。會議發表的《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在國內戰場堅持長期抗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4)目的:戰時合作,消滅法西斯,戰后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創建聯合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東陽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0分)1.(2018九上·東陽月考)在全國性的抗日戰爭期間,下列軍隊與將領搭配正確的是( )①二十九路軍 佟麟閣 ②十九路軍 蔡廷鍇、蔣光鼐③八路軍 彭德懷 ④鐵軍“第四軍獨立團” 葉挻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2018九上·東陽月考)“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這一誓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br/>A.五四運動 B.北伐戰爭 C.土地革命 D.抗日戰爭3.(2018九上·東陽月考)1940年,八路軍總部發布戰役預備命令:“我軍應以積極的行動在華北戰場上開展較大勝利的戰斗,創立顯著的戰績……”之后,八路軍開展的“較大勝利的勝利”是( )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役 C.挺進大別山 D.百團大戰4.(2018九上·東陽月考)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了。得出這一結論的最主要依據是( )A.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B.國共兩黨合作破裂走向對抗C.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D.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5.(2018九上·秀洲月考)南湖革命紀念館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足跡:“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設法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當時毛澤東等人選 擇進入華南山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br/>A.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B.群眾基礎好,便于開展革命工作C.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勢險要D.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6.(2018九上·東陽月考)假如你是一位二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首都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但是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7.(2018九上·東陽月考)1943年初,羅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寫道:“蘇聯人民取得這一戰爭的勝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為盟軍反侵略的轉折點?!睆牟牧现胁豢赡塬@取的歷史信息是( ?。?br/>A.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B.第二戰場的開辟,德國法西斯陷入盟軍兩面夾擊之中C.這一仗給德國法西斯沉重打擊,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是各個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8.(2018九上·東陽月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下列史實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重大作用的有( ?。?br/>①掀起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科學的口號 ②領導五四運動,開展反帝反封建斗爭③參加北伐戰爭,推動國民革命 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結束十年內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2018九上·東陽月考)20世紀30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以下評語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是( ?。?br/>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C.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D.民族解放戰爭取得完全勝利10.(2018九上·東陽月考)圖表歸納法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表中1921—1935年的主題詞應為 ( )時期 主題詞1898—1912年 維新變法,走向共和1921—1935年 ?A.“五四”風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瀾C.國共對峙,走向抗戰 D.開天辟地,漸趨成熟11.(2018九上·東陽月考)以下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前后內容搭配不恰當的是( ?。?br/>A.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大B.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點C.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D.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12.(2018九上·東陽月考)以下對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描述錯誤的是( )①1945年3月在陜西延安召開②黨的重心工作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由城市領導鄉村③通過了《共同綱領》④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3.(2018九上·東陽月考)蔣介石一生先后10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右圖是1942年6月的封面,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最有可能的是( ?。?br/>A.“在孫隕落之后升起”B.“挺過了艱苦的五年,接下來會更艱苦”C.“抗戰之后,和平正經受挑戰”D.“一切為了抗日,沒有什么犧牲是過于昂貴而不能舍棄的”14.(2018九上·東陽月考)民國8年,在北京《晨報》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br/>A.北伐軍進軍迅速,攻克武昌城B.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C.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D.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15.(2018九上·東陽月考)1943年冬,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指出:“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從材料可以看出,該宣言( ?。?br/>A.表明中國正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B.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終走向失敗的命運C.確認中國擁有對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D.承認中國有與美英等國完全平等的地位16.(2018九上·東陽月考)近代以來,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經歷分離——統一—分離的過程,這一過程與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關( ?。?br/>①《馬關條約》簽訂 ②中華民國建立 ③抗日戰爭勝利 ④渡江戰役勝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18九上·東陽月考)下列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中,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到上海參加中共一大 ②在天安門城樓宣告新中國成立③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 ④指揮三大戰役并取得勝利 ⑤飛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A.②③①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③②①⑤④ D.①③④②⑤18.(2018九上·東陽月考)詩聯網2018年7月14日發布的一首中寫道:“迷霧云遮難敞亮,宇寰久夜盼驕陽。柏宅樓上龍聚首,湘水岸邊船啟航。初戰婁山標魄力,四奪赤水過長江。行程二萬通華北,□□□□挽國邦?!备鶕舷挛牡囊馑?,□□□□處應該填寫( ?。?br/>A.中共成立 B.國共合作 C.抗戰勝利 D.遵義會議19.(2018九上·東陽月考)下列哪一事變的性質與其它三項根本不同( ?。?br/>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C.盧溝橋事變 D.一 二八事變20.(2018九上·東陽月考)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國的憲法宣傳日。以下文件具有憲法性質的是( ?。?br/>①《雙十協定》②《共同綱領》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中國土地法大綱》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50分)21.(2018九上·東陽月考)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觀眾如果欲睹戰場之真相,以振奮發之精神,就請速來觀看這部影片。因為能與親臨戰場無異,大足增發起義之雄心,報國之熱血。——電影《武漢戰爭》廣告,《民立報》1911年11月30日材料二: 1917年的張勛復辟當天,北京十幾家報紙“一律??笨棺h, 其它各大城市報紙也都“口誅筆伐, 痛斥叛國”, 社會各界“上自官長, 下至輿夫, 無不痛心疾首”, 反對復辟的電報“高可盈尺”……復辟丑劇僅12天就破產了。——安靜波《再論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材料三:“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孫中山《建國綱領》(1)電影《武漢戰爭》反映哪一歷史事件?為了實現理想,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此前作了哪些努力?(2)結合材料二,概述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3)材料三體現了辛亥革命指導思想的哪一方面?該主張在當時并沒有實現,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列舉史實一例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孫中山的這一主張所做出的努力。22.(2018九上·東陽月考)中國革命的道路漫長而又艱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鏡頭中的中國革命材料二: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戰爭結果大大出乎他們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淖中無法自拔。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不是以空話,而是以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改革的事實,使他們迅速看清是誰代表著他們的利益,應該跟著誰走?!袊锩能娛露窢幫恋刂贫鹊母母锸遣荒芊珠_的……沒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沒有廣大農民的全力支持,軍事斗爭也會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四個鏡頭濃縮了中國共產黨28年的奮斗史。這四個鏡頭記錄的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什么戰爭時期?(2)綜合上述材料,論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一步步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23.(2018九上·東陽月考)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或革命,都是以思想的解放為前提的。中國也不例外,從戊戌變法開始,掀起了一個個思想解放的潮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次革命結束了一個王朝, 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這次革命沒有成功,沒有解決吃飯問題,因為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材料二:右圖是關于中國近代史上某次運動的一幅漫畫。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口號,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的強盜行為,舉行游行示威,痛打賣國賊章宗祥,火燒曹宅……(1)分別寫出三則材料對應的事件。(2)請寫出材料二這次運動的主要思想陣地和對舊道德批判最為猛烈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一部“國人漸已醒”的歷史。分析上述材料,比較材料三提及的運動和材料一二中的運動在推動“國人漸醒”方面有何本質不同。24.(2018九上·東陽月考)2018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3周年,14年的抗戰歷史,對我們國家、民族、人民來說,是沉重悲壯的一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3年的新年,上海《東方雜志》推出了一個“新年的夢想”特刊,國內各界人士同做一場“中國夢”:期盼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國共兩黨共商抗日救國大計。材料二:材料三: “ ......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中國戰區受降簽字儀式在此舉行。上午8點50分,日軍受降代表岡村寧次等7人分別從3輛汽車下來,跟在中方人員后面,“手里拿著帽子,低著頭走路,垂頭喪氣的樣子。他們不可能再趾高氣揚,不可能了?!?br/>——摘自《我的抗戰Ⅱ》解說詞(1)日軍的哪些侵略活動促使各界人士同做一場“中國夢”?哪一歷史事件標志著這一夢想的初步實現?(2)據材料二中的三幅圖,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原因分別是什么?(3)材料三中岡村寧次 “不可能再趾高氣揚,不可能了”這對中國而言有何意義?(4)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國設立這一“公祭日”的目的是什么?25.(2018九上·東陽月考)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偉大的正義戰爭,對戰后世界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材料一: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摘編自軍事科學院《中國抗日戰爭史》材料二:1943年11月,召開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議,肯定了中國長期對日作戰,討論了三國在緬甸的配合工作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摘編自軍事科學院《中國抗日戰爭史》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蘇四國在莫斯科發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在重建法律與秩序和創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們將彼此協商,必要時并將與聯合國家的其他成員進行協商,以便代表一個國際共同體采取共同行動?!?br/>──摘編自朱貴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的直接原因。(2)寫出材料二中的會議名稱。為什么說這次會議為中國領土完整奠定了國際法依據?(3)依據材料一、二分析中國為什么能以大國身份參加材料三中的會議。(4)依據材料三分析《普遍安全宣言》發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基本宗旨在戰后是如何落實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二三師師長趙登禹指揮部隊奮起反抗,先后為國捐軀;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路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故①③正確。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九路軍抗戰發生于1932年的局部抗戰時期,故②不符合題意;北伐戰爭中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贏得“鐵軍”稱號,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排除②④。C項①③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基礎史實的能力。2.【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據題干“國民痛苦,水深火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總理遺命,炳若晨星?!笨芍?,誓詞涉及的歷史事件是北伐戰爭。誓詞中的“軍閥”是指北洋軍閥,“本軍”是指國民革命軍,“總理”是指孫中山。這是北伐軍的誓詞,所以與這一誓詞有關的歷史事件是北伐戰爭。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戰爭是題干誓詞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及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3.【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40年”“ 華北”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八路軍開展的“較大勝利的戰斗”是百團大戰。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本發起大規模進攻,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百團大戰是八路軍開展的“較大勝利的勝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團大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4.【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的革命運動,史稱國民大革命。國共合作的基礎是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所以國民大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但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使革命沒有能夠完全推翻帝國主義在華代理人——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之后建立起來的南京國民政府也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的反動政權,所以國民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最終失敗了。A項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是得出題干結論的最主要依據,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影響是本題的關鍵。5.【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可知,材料中“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于1927年10月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根據題干中的“自然條件”這一關鍵信息,逐項分析:A項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B項群眾基礎好,便于開展革命工作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C項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茂密,地勢險要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符合題意;D項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不是毛澤東等人選擇進入華南山區的自然條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自然條件。6.【答案】C【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中國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國的倫敦遭受德軍空襲,蘇聯的莫斯科遭到德軍的進攻,而中國的南京當時遭到日軍的侵略。只有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處于中立狀態,珍珠港事件后參加對日作戰,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到攻擊。ABD三項從這些紀實片中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C項美國的華盛頓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7.【答案】B【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43年初”“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軍反侵略的轉折點”可知,這是指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ACD三項從題干材料中都可能獲取,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戰場的開辟,德國法西斯陷入盟軍兩面夾擊之中發生在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和題干時間不符,從材料中不可能獲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戰役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二戰中的重要事件。8.【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于1915年,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而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故排除①②。1926年至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北伐戰爭,③符合題意;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并為此作出了種種努力,蔣介石最終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④符合題意。C項③④中國共產黨發揮了重大作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參與的重要歷史事件,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和分析能力。9.【答案】B【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了局部的侵華;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華北事變以后,中日矛盾就已經上升至國家主要矛盾,面對日本妄圖吞并中國的野心,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A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不符合題意;B項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符合題意;C項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標志是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解放戰爭取得完全勝利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時代特征及學生識記和分析的能力。掌握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10.【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所以這一階段特征的主題詞應是:開天辟地,漸趨成熟。ABC三項和1921—1935年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開天辟地,漸趨成熟應為1921—1935年的主題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1-1935年的階段特征。了解中國近現代史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11.【答案】D【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二戰歐洲戰事結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無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ABC三項搭配都恰當,不符合題意;D項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搭配不恰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的相關史實。12.【答案】B【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為迎接人民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新中國的建立,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作報告,提出我黨的工作重心開始由農村向城市轉移,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工作的中心。這次會議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②④描述正確。①1945年3月在陜西延安召開錯誤,③通過了《共同綱領》的是1949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故①③描述錯誤。B項①③描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七屆二中全會,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13.【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時間“1942年”,聯系所學,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久,中國抗日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戰場之一。1937年開始全面抗戰,而“挺過了艱苦的五年”即20世紀30年代。A項“在孫隕落之后升起” 應是在20世紀20年代,不符合題意;B項“挺過了艱苦的五年,接下來會更艱苦” 最有可能是這一封面的文字標題,符合題意;C項“抗戰之后,和平正經受挑戰”應是在20世紀40年代,不符合題意;D項“一切為了抗日,沒有什么犧牲是過于昂貴而不能舍棄的” 應是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全面侵華,國民黨政府被迫進行應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能力。識記抗日戰爭的時間和特點是解題的關鍵,本題解題主要是從時間上判斷。14.【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民國八年是指1911+8=1919年,聯系所學,1919年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A項北伐軍進軍迅速,攻克武昌城是在1926年,不符合題意;B項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民國8年,在北京《晨報》中可能看到,符合題意;C項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是在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后,不符合題意;D項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是在1927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對民國紀年法與公元紀年法的換算的掌握。掌握五四運動相關知識。15.【答案】C【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英三國首腦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于12月1日發表了《開羅宣言》。宣言指出:剝奪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奪得或占領的一切島嶼,把日本侵占中國的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確認中國擁有對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羅宣言》及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及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理解和掌握開羅會議。16.【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抗日戰爭的勝利;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馬關條約》的簽訂,將臺灣島、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造成了兩岸的分離??谷諔馉巹倮螅?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回歸祖國。但是渡江戰役勝利后,國民黨撤兵逃至臺灣,造成了兩岸人為的分離。故①③④符合題意。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與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無關。故②錯誤。C項①③④和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經歷分離——統一—分離的過程直接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臺灣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7.【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三大戰役;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①到上海參加中共一大是1921年;②在天安門城樓宣告新中國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③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是1927年;④指揮三大戰役并取得勝利在1948-1949年;⑤飛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在1945年8月。因而正確的順序是①③⑤④②。B項①③⑤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熟練掌握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的時間是解決本題的關鍵。18.【答案】D【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材料信息“湘江岸邊、四奪赤水”可知反映的是長征。結合所學可知: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遵義會議應該填寫在□□□□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長征及遵義會議的知識。19.【答案】B【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據所學知,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一 二八事變都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事變,而西安事變是中國國內發生的一次事件,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CD三項都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制造的事變,不符合題意;B項西安事變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而發動的,性質與其它三項根本不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抗日戰爭時期的重大戰役是解題關鍵。20.【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1949年頒布的新中國的施政綱領,起代憲法的作用,在五四憲法前起代行憲法的作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臨時憲法性質。故②③正確?!峨p十協定》即《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不具有臨時憲法性質,故①錯誤。《中國土地法大綱》是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的,推動解放區土改運動的發展,不具有臨時憲法性質,故④錯誤。B項②③具有憲法性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在我國歷史上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是文獻,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21.【答案】(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努力:1895年成立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2)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民生主義;當時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北洋政府的統治);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要求具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題干“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可知,電影《武漢戰爭》最有可能紀錄了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 第二小問,抓住題眼“在此前”,需要從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組織上、思想上、軍事的一系列努力加以闡述即可。(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皇帝倒了,辮子割了”說明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社會各界反對復辟”說明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3)本題考查三民主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第一小問,“建設之首要在民生”體現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第二小問,三民主義的主張并未實現,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并未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仍處于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三小問根據中國 共產黨人為民謀福利的相關史實回答即可。故答案為:(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努力:1895年成立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2)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民生主義;當時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北洋政府的統治);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22.【答案】(1)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2)本題采用分層評價,答案示例:中國共產黨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勝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使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必須創建人民軍隊,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此后,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長期艱難探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推動并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敵后戰場,開展游擊戰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取得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通過遼沈、淮海、平津等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力,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綜上所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相關戰爭的了解。國民革命軍進入漢口——北伐戰爭時期;井岡山會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稱號;淮海戰役——解放戰爭時期。(2)本題考查分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勝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使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必須創建人民軍隊,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此后,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長期艱難探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推動并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敵后戰場,開展游擊戰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取得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通過遼沈、淮海、平津等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力,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綜上所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故答案為:(1)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2)本題采用分層評價,答案示例:中國共產黨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勝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使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必須創建人民軍隊,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此后,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長期艱難探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推動并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敵后戰場,開展游擊戰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取得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通過遼沈、淮海、平津等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力,最終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綜上所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3.【答案】(1)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2)《青年雜志》或《新青年》雜志,魯迅《狂人日記》(3)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而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全國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要求具備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依據材料“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可知這是辛亥革命的影響;依據圖片中的“新青年”可知是新文化運動;依據“1919年5月4日”可知是五四運動發生的時間。(2)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正確解讀圖片信息的能力。依據材料二圖片可知:體現了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他們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積極宣傳他們的主張;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魯迅發表的《狂人日記》,對舊道德進行了猛烈的批判。(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在推動“國人漸醒”方面的本質不同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辛亥革命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而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2)《青年雜志》或《新青年》雜志,魯迅《狂人日記》。(3)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而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全國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4.【答案】(1)侵略活動:“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侵略活動兩點即可)事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2)圖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圖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的抗戰(或“中國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圖③國民黨軍隊英勇作戰(3)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4)警示國人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增強民族凝聚力;居安思危【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華北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日軍的侵略活動和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條湖事件”,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攻占沈陽,制造“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夜,日軍突然向上海閘北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這就是一二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劃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華北危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勝利原因。據材料二中的三幅圖片可知,“飛虎隊”表明中國抗戰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和幫助;“八路軍”表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抗戰;“臺兒莊保衛戰”反映出國民黨軍隊的英勇作戰。(3)本題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勝利歷史意義的準確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谷諔馉幍膭倮?,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4)本題考查我國設立“公祭日”的目的。我們設立“公祭日”的目的,就是要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不忘過去、捍衛勝利成果,捍衛人類公平正義;警示未來,珍愛和平、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故答案為:(1)侵略活動:“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事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2)圖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圖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的抗戰(或“中國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圖③國民黨軍隊英勇作戰。(3)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4)警示國人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增強民族凝聚力;居安思危。【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相關知識的掌握。要求學生具備分析史料、識記歷史知識能力及圖片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25.【答案】(1)英國請求中國支援(2)開羅會議。會議發表的《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在國內戰場堅持長期抗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4)目的:戰時合作,消滅法西斯,戰后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創建聯合國。【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可知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的直接原因是英國請求中國支援。(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英三國首腦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開羅會議上發表的《開羅宣言》,明確要求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如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堕_羅宣言》是確認臺灣屬于中國領土的第一份國際性文件;明確了日本侵占臺灣的非法性,為戰后中國處置臺灣問題提供了國際法依據。(3)材料一說明中國之所以能以大國身份參加材料三中的會議,是因為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材料二說明中國之所以能以大國身份參加材料三中的會議,是因為中國在國內戰場堅持長期抗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4)關于目的,從材料三 “它們將彼此協商,必要時并將與聯合國家的其他成員進行協商,以便代表一個國際共同體采取共同行動”,可知目的是戰時合作,消滅法西斯。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宣言的基本宗旨在戰后是通過建立聯合國落實的。故答案為:(1)英國請求中國支援。(2)開羅會議。會議發表的《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在國內戰場堅持長期抗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4)目的:戰時合作,消滅法西斯,戰后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創建聯合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東陽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東陽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