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全塘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階段性素質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全塘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階段性素質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全塘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階段性素質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平湖月考)在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中,最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國家是(  )
A.德國 B.美國 C.日本 D.俄國
2.(2019九上·平湖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間的非正義的戰爭,這一結論的依據是( ?。?br/>A.交戰雙方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
B.戰爭的深層次原因是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
D.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要壓倒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
3.(2019九上·平湖月考)在《凡爾賽條約》中,最能體現巴黎和會性質的內容是( ?。?br/>A.德國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給法國
B.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
C.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國瓜分
D.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
4.(2019九上·平湖月考)他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畢生致力于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的探索。他被尊稱為“國父”。“他”是( ?。?br/>A.譚嗣同 B.梁啟超 C.毛澤東 D.孫中山
5.(2019九上·平湖月考)某地新建了一座辛亥革命紀念館,以紀念在辛亥革命期間首先發動的起義等事件。這一地點應該是( ?。?br/>A.延安 B.天津 C.南京 D.武昌
6.十月革命是馬克思主義者對其理論的一次實踐性試驗。這次“試驗”的結果是( ?。?br/>A.頒布了新經濟政策
B.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D.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
7.(2019九上·平湖月考)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護國運動迅速發展 B.帝國主義放棄支持袁世凱
C.北洋軍閥內部分化 D.賣國和復辟帝制不得人心
8.(2019九上·平湖月考)1901年,清政府某官員要給遠在武昌的湖廣總督發送消息,下列能夠使用的傳遞方式中最快捷的是(  )
A.乘飛機 B.發電報 C.坐火車 D.乘輪船
9.(2019九上·平湖月考)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列寧曾有過“國家資本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的入口”的論斷。下列政策體現了這一思想的是( ?。?br/>A.頒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給農民
B.俄共(布)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無力興辦的企業
C.聯共(布)十五大確立農業集體化政策
D.聯共(布)十四大制定的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
10.(2019九上·平湖月考)以下關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描述正確的有( ?。?br/>①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當局 ②使印度獲得了獨立
③使印度走上富強繁榮之路 ④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19九上·平湖月考)為了弘揚“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國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那么“五四”精神最突出的特點是( ?。?br/>A.國際主義精神 B.科學創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愛國主義精神
12.(2019九上·平湖月考)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降對仗、不用典、不必俗字俗語?!庇纱丝梢?,新文化運動(  )
A.反對儒家學說 B.主張白話寫作
C.宣傳民主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
13.(2019九上·平湖月考)中國為了尋找發展道路進行的重大探索的正確排序是(  )
①戊戌變法 ②新文化運動 ③洋務運動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
14.(2019九上·平湖月考)世界歷史上,國家之間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團間的較量,左右著歷史發展的進程,影響著世界格局的演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觀察下圖:
較量中的兩大軍事集團
材料二:“但是,這并不是永久的勝利”,克里孟梭說:“這是一個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個手扶劍柄簽訂的和平,是一個雖已簽字但并未真正實現的和平……”威爾遜更是一針見血:“我們不久就會看到一場新的世界沖突,這場沖突的結果將不再是一場戰爭,而是整個世界的大災難?!?br/>——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國崛起》系列叢書《法國》
(1)材料圖片表明兩大軍事集團較量局面的形成。請寫出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及其各自的核心。
(2)兩大軍事集團的較量直接導致哪次戰爭的爆發 戰爭的導火線和整個戰爭的性質分別是什么
(3)材料二所述“和平”是通過哪次國際會議搭建起來的?這次會議在中國問題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的?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克里孟梭的評論有何依據。
15.(2019九上·平湖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但是執政的臨時政府繼續執行反人民的對外政策(繼續參戰),并力圖撲滅國內的革命火焰。人民的革命情緒繼續高漲。
材料二
1919年,李大釗在《新紀元》一文中寫道: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它將“帶來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
材料三
斯大林在《大轉變的一年》(1929年11月)中寫道:“目前集體農莊運動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現象,就是農民整村、整鄉,甚至整個專區地加入。”據統計,在蘇聯農村中,從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減少了32%,馬減少了13%,豬減少了33%,羊減少了26%。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任務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2)材料二中李大釗為何說這場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3)材料三表明,當時蘇聯實施怎樣的農業決策?可能帶來什么問題?
16.(2019九上·平湖月考)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已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影片截取了幾十年動蕩變遷的史實,從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中提示了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栋茁乖分?,有這樣一段對話:
鹿三:皇糧被搶了。
嘉軒:被誰搶了?
鹿三:當兵的。
子霖:皇帝都沒了,皇糧交給誰呀,清家完了!
嘉軒:新皇帝年號叫啥?
子霖:叫大總統,年號民國。
(1)對話中的“皇帝都沒了”指的是哪位皇帝?
“清家”指的是哪個朝代?
(2)對話中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的是誰?他領導的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3)這次革命的性質是什么?革命之后中國社會的性質是什么?材料反映了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義?
(4)這場革命過后中國并沒有獲得獨立和富強,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世界格局。德國、美國、日本都是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中以經濟實力來說,德國最強,但是殖民地排名與他的經濟實力不符合(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最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國家是德國。
【點評】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格局。
2.【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而進行的戰爭,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這一結論的依據是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結論的依據,不符合題意;
C項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是題干結論的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
3.【答案】C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戰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贓會議。在巴黎和會上對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進行了分割,德國戰前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法日瓜分,這最能體現會議的分贓性質。
ABD三項都不是最能體現巴黎和會性質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國瓜分是最能體現巴黎和會性質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的內容及性質,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4.【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孫中山于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號召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全國范圍內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同時也是三民主義的倡導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畢生致力于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的探索。他被尊稱為“國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孫中山的功績。
5.【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和士兵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經過一夜血戰,占領武昌城,取得了首義勝利。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武昌應該是題干描述的地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武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答案】C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試驗”指的是把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
A項頒布了新經濟政策是列寧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不符合題意;
B項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是二月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題意;
C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這次“試驗”的結果,符合題意;
D項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是巴黎公社的成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月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實踐性試驗”,結合十月革命的結果解答即可。
7.【答案】D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1915年底,袁世凱準備元旦登極,復辟帝制。孫中山發表了《討袁宣言》,號召人民起來打倒中華民國的叛徒袁世凱,維護共和制度。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護國戰爭爆發。1916年3月,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之下被迫宣布取消。6月,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
ABC三項都不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賣國和復辟帝制不得人心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時期的相關知識。
8.【答案】B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社會生活中的變化。當時還沒有飛機,故A項不行,坐火車和乘輪船雖然可以傳遞信息,但是絕對不如發電報來的快,而且飛機的發明是1903年。故正確答案選B。
【點評】知道清朝末年社會生活中的變化。
9.【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據“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列寧曾有過‘國家資本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的入口’的論斷?!奔八鶎W知識可知,1921年,蘇俄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蘇俄新經濟政策在工業方面,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仍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允許外國和本國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到1925年底,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俄共(布)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無力興辦的企業體現了題干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俄新經濟政策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相關史實。
10.【答案】D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運動。在運動中,甘地倡導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機關、法庭、學校以及采取總罷業、抵制英貨、抗稅等非暴力手段進行斗爭,重要的有四次。甘地是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是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民大會黨的領袖,甘地主義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導思想,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并沒有實現了印度的民族獨立和統一。①④描述正確。
D項①④描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相關史實。
11.【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五四精神就是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追求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可與愛國主義聯系。
ABC三項都不是“五四”精神最突出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D項愛國主義精神是“五四”精神最突出的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精神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五四精神的內涵。
12.【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主張白話寫作。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主張白話寫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3.【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①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②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③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90年代,④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故正確排序是③①④②。
B項③①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以來四次重大探索,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14.【答案】(1)三國協約、三國同盟,英國、德國。
(2)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是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巴黎和會。會議簽訂的合約把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會議建立起的凡爾賽體系暫時確定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在這個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列強在歐洲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但卻掩蓋著更復雜的矛盾。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一戰的兩大軍事集團的了解。一戰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核心是德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意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核心是英國。
(2)本題考查巴黎一戰相關知識。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 夫婦(右圖)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3)本題考查巴黎和會相關知識及對凡爾賽體系作用的理解。經過四年多的戰爭,一戰終于走向結束。1919年,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也正是在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頭掌控的和會上,世界秩序劃定,而原本德國在戰前取得中國山東膠州灣的權益也成為中日爭執的焦點。帝國主義根本不理睬中國人民的正當要求,竟無理地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各種特權,全部讓給日本。巴黎和會建立起的凡爾賽體系暫時確立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新秩序”。在這個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列強在歐洲的利益和矛盾雖基本上得到協調。但卻掩藏著復雜的矛盾,暗藏著更深的危機。
故答案為:(1)三國協約、三國同盟,英國、德國。
(2)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是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巴黎和會。會議簽訂的合約把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會議建立起的凡爾賽體系暫時確定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在這個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列強在歐洲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但卻掩蓋著更復雜的矛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的相關知識。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
15.【答案】(1)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
(2)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3)制定農業集體化的政策,采取行政命令和強制性的手段,強迫農民加入就農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蘇聯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二月革命的任務是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資產階級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2)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所以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3)材料三中的“目前集體農莊運動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現象,就是農民整村、整鄉,甚至整個專區地加入”表明,當時蘇聯制定農業集體化的政策,采取行政命令和強制性的手段,強迫農民加入就農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蘇聯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故答案為:(1)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
(2)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3)制定農業集體化的政策,采取行政命令和強制性的手段,強迫農民加入就農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蘇聯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農業集體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農業集體化的相關史實。
16.【答案】(1)溥儀(宣統帝),清朝
(2)孫中山 三民主義
(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4)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分析材料得知,此對話發生在辛亥革命后,所以,當時的皇帝是溥儀(宣統帝)。辛亥革命前是清朝,“清家”指的是清朝。(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相關知識。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本題考查對辛亥革命性質及意義的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勝利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因此辛亥革命后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故答案為:(1)溥儀(宣統帝),清朝。
(2)孫中山;三民主義。
(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4)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1 / 1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全塘中學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階段性素質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19九上·平湖月考)在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中,最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國家是(  )
A.德國 B.美國 C.日本 D.俄國
【答案】A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世界格局。德國、美國、日本都是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中以經濟實力來說,德國最強,但是殖民地排名與他的經濟實力不符合(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最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國家是德國。
【點評】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格局。
2.(2019九上·平湖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間的非正義的戰爭,這一結論的依據是( ?。?br/>A.交戰雙方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
B.戰爭的深層次原因是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
D.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要壓倒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而進行的戰爭,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這一結論的依據是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結論的依據,不符合題意;
C項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是題干結論的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
3.(2019九上·平湖月考)在《凡爾賽條約》中,最能體現巴黎和會性質的內容是(  )
A.德國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給法國
B.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
C.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國瓜分
D.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
【答案】C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戰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贓會議。在巴黎和會上對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進行了分割,德國戰前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法日瓜分,這最能體現會議的分贓性質。
ABD三項都不是最能體現巴黎和會性質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國瓜分是最能體現巴黎和會性質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的內容及性質,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4.(2019九上·平湖月考)他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畢生致力于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的探索。他被尊稱為“國父”?!八笔牵ā 。?br/>A.譚嗣同 B.梁啟超 C.毛澤東 D.孫中山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孫中山于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號召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全國范圍內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同時也是三民主義的倡導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畢生致力于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的探索。他被尊稱為“國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孫中山的功績。
5.(2019九上·平湖月考)某地新建了一座辛亥革命紀念館,以紀念在辛亥革命期間首先發動的起義等事件。這一地點應該是( ?。?br/>A.延安 B.天津 C.南京 D.武昌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和士兵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經過一夜血戰,占領武昌城,取得了首義勝利。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武昌應該是題干描述的地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武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十月革命是馬克思主義者對其理論的一次實踐性試驗。這次“試驗”的結果是( ?。?br/>A.頒布了新經濟政策
B.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D.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
【答案】C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試驗”指的是把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
A項頒布了新經濟政策是列寧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不符合題意;
B項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是二月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題意;
C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這次“試驗”的結果,符合題意;
D項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是巴黎公社的成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月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實踐性試驗”,結合十月革命的結果解答即可。
7.(2019九上·平湖月考)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br/>A.護國運動迅速發展 B.帝國主義放棄支持袁世凱
C.北洋軍閥內部分化 D.賣國和復辟帝制不得人心
【答案】D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1915年底,袁世凱準備元旦登極,復辟帝制。孫中山發表了《討袁宣言》,號召人民起來打倒中華民國的叛徒袁世凱,維護共和制度。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護國戰爭爆發。1916年3月,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之下被迫宣布取消。6月,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
ABC三項都不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賣國和復辟帝制不得人心是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時期的相關知識。
8.(2019九上·平湖月考)1901年,清政府某官員要給遠在武昌的湖廣總督發送消息,下列能夠使用的傳遞方式中最快捷的是(  )
A.乘飛機 B.發電報 C.坐火車 D.乘輪船
【答案】B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社會生活中的變化。當時還沒有飛機,故A項不行,坐火車和乘輪船雖然可以傳遞信息,但是絕對不如發電報來的快,而且飛機的發明是1903年。故正確答案選B。
【點評】知道清朝末年社會生活中的變化。
9.(2019九上·平湖月考)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列寧曾有過“國家資本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的入口”的論斷。下列政策體現了這一思想的是(  )
A.頒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給農民
B.俄共(布)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無力興辦的企業
C.聯共(布)十五大確立農業集體化政策
D.聯共(布)十四大制定的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
【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據“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列寧曾有過‘國家資本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的入口’的論斷。”及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蘇俄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蘇俄新經濟政策在工業方面,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仍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允許外國和本國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到1925年底,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俄共(布)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無力興辦的企業體現了題干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俄新經濟政策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相關史實。
10.(2019九上·平湖月考)以下關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描述正確的有( ?。?br/>①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當局 ②使印度獲得了獨立
③使印度走上富強繁榮之路 ④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運動。在運動中,甘地倡導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機關、法庭、學校以及采取總罷業、抵制英貨、抗稅等非暴力手段進行斗爭,重要的有四次。甘地是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是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民大會黨的領袖,甘地主義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導思想,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并沒有實現了印度的民族獨立和統一。①④描述正確。
D項①④描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相關史實。
11.(2019九上·平湖月考)為了弘揚“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國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那么“五四”精神最突出的特點是( ?。?br/>A.國際主義精神 B.科學創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愛國主義精神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五四精神就是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追求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可與愛國主義聯系。
ABC三項都不是“五四”精神最突出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D項愛國主義精神是“五四”精神最突出的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精神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五四精神的內涵。
12.(2019九上·平湖月考)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降對仗、不用典、不必俗字俗語。”由此可見,新文化運動( ?。?br/>A.反對儒家學說 B.主張白話寫作
C.宣傳民主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主張白話寫作。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主張白話寫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3.(2019九上·平湖月考)中國為了尋找發展道路進行的重大探索的正確排序是( ?。?br/>①戊戌變法 ②新文化運動 ③洋務運動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①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②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③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90年代,④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故正確排序是③①④②。
B項③①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以來四次重大探索,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二、非選擇題
14.(2019九上·平湖月考)世界歷史上,國家之間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團間的較量,左右著歷史發展的進程,影響著世界格局的演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觀察下圖:
較量中的兩大軍事集團
材料二:“但是,這并不是永久的勝利”,克里孟梭說:“這是一個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個手扶劍柄簽訂的和平,是一個雖已簽字但并未真正實現的和平……”威爾遜更是一針見血:“我們不久就會看到一場新的世界沖突,這場沖突的結果將不再是一場戰爭,而是整個世界的大災難?!?br/>——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國崛起》系列叢書《法國》
(1)材料圖片表明兩大軍事集團較量局面的形成。請寫出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及其各自的核心。
(2)兩大軍事集團的較量直接導致哪次戰爭的爆發 戰爭的導火線和整個戰爭的性質分別是什么
(3)材料二所述“和平”是通過哪次國際會議搭建起來的?這次會議在中國問題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的?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克里孟梭的評論有何依據。
【答案】(1)三國協約、三國同盟,英國、德國。
(2)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是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巴黎和會。會議簽訂的合約把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會議建立起的凡爾賽體系暫時確定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在這個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列強在歐洲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但卻掩蓋著更復雜的矛盾。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一戰的兩大軍事集團的了解。一戰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核心是德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意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核心是英國。
(2)本題考查巴黎一戰相關知識。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 夫婦(右圖)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3)本題考查巴黎和會相關知識及對凡爾賽體系作用的理解。經過四年多的戰爭,一戰終于走向結束。1919年,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也正是在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頭掌控的和會上,世界秩序劃定,而原本德國在戰前取得中國山東膠州灣的權益也成為中日爭執的焦點。帝國主義根本不理睬中國人民的正當要求,竟無理地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各種特權,全部讓給日本。巴黎和會建立起的凡爾賽體系暫時確立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新秩序”。在這個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列強在歐洲的利益和矛盾雖基本上得到協調。但卻掩藏著復雜的矛盾,暗藏著更深的危機。
故答案為:(1)三國協約、三國同盟,英國、德國。
(2)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是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3)巴黎和會。會議簽訂的合約把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會議建立起的凡爾賽體系暫時確定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在這個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列強在歐洲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但卻掩蓋著更復雜的矛盾。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的相關知識。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
15.(2019九上·平湖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但是執政的臨時政府繼續執行反人民的對外政策(繼續參戰),并力圖撲滅國內的革命火焰。人民的革命情緒繼續高漲。
材料二
1919年,李大釗在《新紀元》一文中寫道: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它將“帶來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
材料三
斯大林在《大轉變的一年》(1929年11月)中寫道:“目前集體農莊運動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現象,就是農民整村、整鄉,甚至整個專區地加入?!睋y計,在蘇聯農村中,從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減少了32%,馬減少了13%,豬減少了33%,羊減少了26%。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任務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2)材料二中李大釗為何說這場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3)材料三表明,當時蘇聯實施怎樣的農業決策?可能帶來什么問題?
【答案】(1)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
(2)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3)制定農業集體化的政策,采取行政命令和強制性的手段,強迫農民加入就農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蘇聯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二月革命的任務是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資產階級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2)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所以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3)材料三中的“目前集體農莊運動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現象,就是農民整村、整鄉,甚至整個專區地加入”表明,當時蘇聯制定農業集體化的政策,采取行政命令和強制性的手段,強迫農民加入就農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蘇聯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故答案為:(1)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
(2)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3)制定農業集體化的政策,采取行政命令和強制性的手段,強迫農民加入就農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蘇聯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農業集體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農業集體化的相關史實。
16.(2019九上·平湖月考)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已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影片截取了幾十年動蕩變遷的史實,從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中提示了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白鹿原》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鹿三:皇糧被搶了。
嘉軒:被誰搶了?
鹿三:當兵的。
子霖:皇帝都沒了,皇糧交給誰呀,清家完了!
嘉軒:新皇帝年號叫啥?
子霖:叫大總統,年號民國。
(1)對話中的“皇帝都沒了”指的是哪位皇帝?
“清家”指的是哪個朝代?
(2)對話中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的是誰?他領導的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3)這次革命的性質是什么?革命之后中國社會的性質是什么?材料反映了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義?
(4)這場革命過后中國并沒有獲得獨立和富強,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案】(1)溥儀(宣統帝),清朝
(2)孫中山 三民主義
(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4)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分析材料得知,此對話發生在辛亥革命后,所以,當時的皇帝是溥儀(宣統帝)。辛亥革命前是清朝,“清家”指的是清朝。(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相關知識。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本題考查對辛亥革命性質及意義的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勝利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因此辛亥革命后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故答案為:(1)溥儀(宣統帝),清朝。
(2)孫中山;三民主義。
(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4)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嘉祥县| 湖口县| 丘北县| 德惠市| 安西县| 平度市| 灵川县| 黑龙江省| 达州市| 乐山市| 吴川市| 理塘县| 封丘县| 盐山县| 黄石市| 晋中市| 三河市| 临漳县| 广宁县| 措勤县| 呼伦贝尔市| 上犹县| 宁晋县| 商南县| 新乡县| 女性| 正宁县| 安丘市| 平罗县| 津市市| 二手房| 琼中| 德令哈市| 西平县| 精河县| 墨玉县| 邛崃市| 胶州市| 法库县|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