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一、判斷題(每小題1分)1.(2019九上·蕭山月考)社會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答案】(1)正確【知識點】規(guī)則的演變【解析】【分析】依據教材知識,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guī)則;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社會規(guī)則的維系。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規(guī)則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2019九上·蕭山月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建立南京國民政府。【答案】(1)錯誤【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華民國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要求識記基礎史實。3.(2019九上·蕭山月考)到1930年上半年,中國共產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答案】(1)正確【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通過艱難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中國共產黨逐步解決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2019九上·蕭山月考)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的紀念日。【答案】(1)正確【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的紀念日。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5.(2019九上·蕭山月考)下列表格反映的情況有:( )項目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1870年工業(yè)產量世界排名 1 3 4 21913年工業(yè)產量世界排名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 1 4 2 5①英法依然保持經濟優(yōu)勢 ②美德經濟實力增強③英法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④美德殖民地面積相對較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解析】【分析】根據表格內容可知,在1913年美德工業(yè)產量在世界排名分別是第一二, 美德經濟實力增強,②符合題意。表格內容顯示,1913年美德所占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在英法之后,相對較少,④符合題意。英法在1913年工業(yè)產量世界排名已經落后于美德兩國,在經濟上沒有保持優(yōu)勢,國際地位沒有不斷上升,①③不符合題意。C項②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應重點掌握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6.(2019九上·蕭山月考)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在地球遙遠的地方,到處都居住著我們的同胞,德國的貨物,德國的知識,德國的勤奮,要漂洋過海。”這一番話的實質是德國要:( )A.加強與世界的文化聯(lián)系 B.與英國進行商業(yè)競爭C.積極推行殖民擴張政策 D.開展友好的對外交流【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在地球遙遠的地方,到處都居住著我們的同胞,德國的貨物,德國的知識,德國的勤奮,要漂洋過海。”可知, 19世紀末,德國經濟迅速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工業(yè)大國。伴隨著其經濟實力的增長,德國對外擴張的野心也急劇膨脹,德皇威廉二世的話就是這種心態(tài)的反映。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積極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國的對外擴張政策,要求具備準確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7.(2019九上·蕭山月考)凡爾登戰(zhàn)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這次戰(zhàn)役規(guī)模巨大,法軍的66個師,德軍的46個師在這里廝殺,雙方傷亡人數達到70多萬,這說明:( )A.戰(zhàn)爭是解決矛盾的唯一手段 B.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C.交戰(zhàn)雙方都沒有正義性 D.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引發(fā)戰(zhàn)爭【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解析】【分析】據題干材料“雙方傷亡人數達到70多萬”可知,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登戰(zhàn)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8.(2019九上·蕭山月考)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但是一些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陸續(xù)在戰(zhàn)場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說明:( )A.工業(yè)革命的成果用于戰(zhàn)爭,它不是人類的福音B.人類應該遠離科學技術C.人類應該趨利避害,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D.武器是戰(zhàn)爭取得勝利與否的關鍵【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的“一些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陸續(xù)在戰(zhàn)場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說明人類應該遠離科學技術。ACD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不符合題意;B項人類應該遠離科學技術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學技術的應用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9.(2019九上·蕭山月考)1905年夏,孫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lián)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為此孫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新中會 B.建立中國同盟會C.提出三民主義 D.發(fā)動黃花崗起義【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lián)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表達了孫中山聯(lián)合革命力量,共同戰(zhàn)斗的思想,1905年,孫中山聯(lián)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中國同盟會是為此孫中山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的成立。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及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10.(2019九上·蕭山月考)張謇是清末的狀元,中國近代實業(yè)家教育家,從政期間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從商,投身救國之力,他所提出的救國主張是:( )A.自強求富 B.平均地權 C.三民主義 D.實業(yè)救國【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解析】【分析】清末狀元張謇在中國最早提出“實業(yè)救國”的口號,并身體力行,放棄高官厚祿,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對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ABC三項都不是張謇所提出的救國主張,不符合題意;D項實業(yè)救國是張謇所提出的救國主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謇實業(yè)救國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狀元實業(yè)家張謇的貢獻。11.(2019九上·蕭山月考)圖片是歷史的痕跡,請為下面四幅圖片排序:( )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故①臨時大總統(tǒng)就職宣言應在1912年;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著書立說,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傳播開來,②鄒容《革命軍》1903年5月正式出版;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創(chuàng)辦了機關刊物《民報》,作為宣傳革命的刊物,故③民報應在1905年;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旗幟,掀起新文化運動。按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③①④。D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相關史實。12.(2019九上·蕭山月考)“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主要體現(xiàn)在當時:( )A.提出三民主義B.推翻封建制度C.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實行民主共和制度,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可知,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主要體現(xiàn)在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理解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3.(2019九上·蕭山月考)下列中國歷史上的事件中不具備的思想解放意義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北伐戰(zhàn)爭 D.新文化運動【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A項辛亥革命推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多年君主制度的終結;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具備思想解放意義,不符合題意;B項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和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具備思想解放意義,不符合題意;C項北伐戰(zhàn)爭不具備思想解放意義,符合題意;D項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具備思想解放意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歷史上具備思想解放意義的事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14.(2019九上·蕭山月考)“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這是一首流行于國民大革命時期的歌曲,這場革命的結果是:( )A.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B.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三大封建軍閥C.因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而失敗D.趕走了外來侵略者,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1926年,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統(tǒng)一全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A項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是這場革命的結果,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zhàn)爭的結果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伐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15.(2019九上·蕭山月考)辛亥革命是中國“從君主到民主”社會轉型的成功開始,關于辛亥革命的這一評價理解正確的是:( )①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②民主共和觀念得到傳播③標志著封建制度的終結 ④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①②④理解正確。③標志著封建制度的終結理解錯誤,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封建制度。B項①②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6.(2019九上·溫嶺期中)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實是( )①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②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③創(chuàng)建同盟會實現(xiàn)了三民主義④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孫中山并不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三民主義中并沒有完全實現(xiàn),①③錯誤;孫中山與1894年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②④符合題意,選擇B正確;A、C和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熟記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17.(2019九上·蕭山月考)“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tǒng),并對這種傳統(tǒng)進行了批判。”,這里的“它”是指:(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tǒng),并對這種傳統(tǒng)進行了批判。”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它給專制主義以空前的打擊,動搖了傳播禮教的思想統(tǒng)治地位;它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促使人們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與進步,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ABD三項均與“傳統(tǒng)文化”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8.(2019九上·蕭山月考)南湖紅船,13位中華優(yōu)秀兒女,做出了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所確定的奮斗目標是實現(xiàn):( )A.自強求富 B.三民主義 C.民主和科學 D.共產主義【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現(xiàn)會議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何叔衡、李達等13人,他們代表了全國50多名黨員。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故“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所確定的奮斗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ABC三項和“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共產主義是“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所確定的奮斗目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重點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內容與影響。19.(2019九上·蕭山月考)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有:( )①辛亥革命后,中國人民已徹底告別封建舊文化②中國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③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倡導新的倫理道德④俄國10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是中國人民并沒有徹底告別封建舊文化,①錯誤;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北洋軍閥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袁世凱提出尊孔復古的逆流,導致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倡導新的倫理道德,②③正確;俄國10月革命的勝利是1917年,新文化運動爆發(fā)是1915年,④錯誤。C項②③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0.(2019九上·蕭山月考)“朦朦朧朧張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線紅。這是什么?--原來是北極下來的新潮,由近東卷到遠東。”這是中華民國七年,劉大白先生寫的紅色中華中的幾句詩,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是:( )A.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C.陳獨秀等人成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民國七年即1912+7-1=1918年,聯(lián)系所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為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還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故《紅色中華》中的幾句詩,其創(chuàng)作背景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ABC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題干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及相關史實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1.(2019九上·蕭山月考)1927年,蔣介石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如右圖)照片下小字說明“GENERAL CHIANG KAI-SHEK”(總司令蔣介石),當時蔣介石擔任總司令的軍隊是:( )A.湖北新軍 B.北伐軍 C.八路軍 D.解放軍【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因為蔣介石擔任北伐軍總司令,取得了北伐戰(zhàn)爭的重大勝利,所以被《時代》周刊關注。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軍是當時蔣介石擔任總司令的軍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國共合作,掌握北伐戰(zhàn)爭的主要史實。22.(2019九上·蕭山月考)歷史譜寫著歌曲,歌曲凝聚著歷史,下列歌詞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被廣為傳唱的是:( )A.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B.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C.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D.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北伐軍的軍歌。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xiàn)后,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tǒng)治,統(tǒng)一中國,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經過半年的斗爭,北伐軍從長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1926年是20世紀20年代。AC兩項出現(xiàn)于20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不符合題意;B項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被廣為傳唱,符合題意;D項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出現(xiàn)于20世紀50年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zhàn)爭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重大事件。23.(2019九上·蕭山月考)探究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知識之間的對應關系不相符的是:(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武昌起義C.誓死力爭還我青島—五四運動D.打倒列強,鏟除軍閥—北伐戰(zhàn)爭【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熱情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熱情宣傳“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武昌起義發(fā)生在1911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武昌起義對應關系不相符。ACD三項對應關系都相符,不符合題意;B項“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武昌起義之間的對應關系不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4.(2019九上·蕭山月考)毛澤東曾對外來外國來訪者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了,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摔在地上,可他沒有想到,我們還是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最準確的理解是:( )A.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 B.開創(chuàng)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C.中共一大的召開 D.秋收起義的成功【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群眾。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建立自己的軍隊和政權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為此發(fā)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建立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開創(chuàng)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對“孵出小雞”最準確的理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開辟,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25.(2019九上·蕭山月考)鑒于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毛澤東在某次會議的發(fā)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次會議是指:( )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B.八七會議C.國民黨一大D.遵義會議【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7日,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毛澤東批評黨中央在國共合作中沒有積極去實現(xiàn)無產階級的領導,他指出,今后黨的“上級機關應盡心聽下級的報告”,“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據此分析,此次會議是八七會議。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八七會議是題干中這次會議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七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八七會議的相關史實。26.(2019九上·蕭山月考)國學大師蔡元培(1868-1940, 紹興山陰人)任北京大學校長后,認為無論何種學派茍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它們自由發(fā)展,這一主張的核心是:( )A.追求民主科學 B.學術思想自由C.文字平易通俗 D.強調引經據典【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題干中的“無論何種學派茍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它們自由發(fā)展”主張的實質是鼓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支持新文化運動,提倡學術研究,破天荒地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方針,使北大成為新文化的搖籃,促進了新思想的傳播。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學術思想自由是題干主張的核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7.(2019九上·蕭山月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為我們黨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勛。下列可以佐證的事實有:( )①投身五四愛國運動 ②參加中共“一大”③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④領導發(fā)動南昌起義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周恩來參加和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③④符合題意。周恩來沒有投身五四愛國運動,沒有參加中共“一大”,排除①②。D項③④可以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周恩來的主要功績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周恩來的主要貢獻。28.(2019九上·蕭山月考)毛澤東指出如果不幫助農民推翻封建地主階級,就不能組成中國革命最強大的隊伍,而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為此中國共產黨開展了:( )A.土地革命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紅軍長征【答案】A【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不幫助農民推翻封建地主階級,就不能組成中國革命最強大的隊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推翻地主階級,中國共產黨進行的是土地革命。A符合題意。BCD項A項土地革命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與“推翻地主階級” 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8分、10分、8分、10分、10分,共46分)29.(2019九上·蕭山月考)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根據右圖和課本知識說明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特點。(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調整國際秩序召開了哪些會議?由此形成了怎樣的國際秩序?【答案】(1)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歐洲兩大敵對軍事集團形成。(2)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知識點】凡爾賽體系;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根據“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特點是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歐洲兩大敵對軍事集團形成。(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調整國際秩序召開了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zhàn)后新秩序。故答案為:(1)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歐洲兩大敵對軍事集團形成。(2)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特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30.(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同盟會決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各獨立省選派代表,制定臨時約法……剪辮子,放足之風席卷全國,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成民國了。”(1)請寫出中國同盟會是個什么樣的組織?“古老帝國忽然變成民國”踐行了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哪條革命思想并說明其內涵?(2)結合材料簡析辛亥年起事帶來的影響。【答案】(1)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2)古老的帝國變成民國,制定臨時約法,說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說明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古老帝國忽然變成民國”踐行了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民權主義的內涵是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2)根據材料“各獨立省選派代表,制定臨時約法……剪辮子,放足之風席卷全國,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成民國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年起事后古老的帝國變成民國,制定臨時約法。說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說明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故答案為:(1)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2)古老的帝國變成民國,制定臨時約法,說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說明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材料分析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1.(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50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梁啟超50年中國進化概論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夠滿足人類心靈上要求的程度,遠非東陽舊文明所能夢見。——胡適《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tài)度》(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先進的中國人為解決“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別進行的探索。(2)聯(lián)系所學知識,針對材料二所提的問題,胡適等人提出了學習“西洋近代文明”的有哪些主張?【答案】(1)器物,洋務運動;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運動。(2)主張?zhí)岢裰鳎茖W,新道德,新文學或白話文。【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先進的中國人為解決“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別進行的探索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因“器物上感覺不足”,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朝統(tǒng)治。洋務派在中央以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因“制度上感覺不足”,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了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因“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掀起了新文化運動。(2)據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夠滿足人類心靈上要求的程度,遠非東陽舊文明所能夢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1915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認真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要從根本上改造國民性。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故胡適等為解決“文化”上的不足,學習“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張有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等。故答案為:(1)器物,洋務運動;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運動。(2)主張?zhí)岢裰鳎茖W,新道德,新文學或白話文。【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32.(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李大釗(1889到1927),于1914年入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讀政治本科。1916年回國,在北京主編《晨鐘報》,抨擊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1918年2月,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同年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他在《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中,熱烈贊揚十月革命,指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歷史的潮流。1919年10月,李大釗分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材料二:“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詞(1)閱讀材料一,聯(lián)系課本知識說說李大釗在20世紀初的中國所參與的大事件。用史實說明李大釗為中國共產黨誕生作了哪些準備?(2)材料二的詞內容反映了哪個事件?列舉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哪些貢獻?【答案】(1)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或《新紀元》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的誕生做了組織上的準備(2)秋收起義。參加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916年回國,在北京主編《晨鐘報》,抨擊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1918年2月,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同年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他在《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中,熱烈贊揚十月革命,指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歷史的潮流。1919年10月,李大釗分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大釗在20世紀初的中國所參與的大事件有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或《新紀元》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的誕生做了組織上的準備(2)根據材料二“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秋收起義。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有參加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或《新紀元》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的誕生做了組織上的準備。(2)秋收起義。參加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大釗和毛澤東的貢獻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3.(2019九上·蕭山月考)每一座城市就像一本歷史書,承載著一段段的故事,有屈辱、有榮光、有夢想,某校同學要制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城市故事》圖片展,收集了以下一些資料。結合材料,回答問題。圖一 上海 圖二 廣州 圖三(1)圖一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的哪一件大事?它有何重大意義?(2)圖二是國共兩黨的第幾次合作的成果?這個學校在當時發(fā)揮了什么作用?(3)圖三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年之后,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做出的選擇。這件事發(fā)生在哪座城市?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在短時期里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3)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反映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根據圖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二反映的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成果。黃埔軍校在短時期里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3)根據圖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三反映的是南昌起義,發(fā)生在南昌,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在短時期里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3)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一次國共合作,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 / 1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一、判斷題(每小題1分)1.(2019九上·蕭山月考)社會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2.(2019九上·蕭山月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建立南京國民政府。3.(2019九上·蕭山月考)到1930年上半年,中國共產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4.(2019九上·蕭山月考)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的紀念日。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5.(2019九上·蕭山月考)下列表格反映的情況有:( )項目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1870年工業(yè)產量世界排名 1 3 4 21913年工業(yè)產量世界排名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 1 4 2 5①英法依然保持經濟優(yōu)勢 ②美德經濟實力增強③英法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④美德殖民地面積相對較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6.(2019九上·蕭山月考)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在地球遙遠的地方,到處都居住著我們的同胞,德國的貨物,德國的知識,德國的勤奮,要漂洋過海。”這一番話的實質是德國要:( )A.加強與世界的文化聯(lián)系 B.與英國進行商業(yè)競爭C.積極推行殖民擴張政策 D.開展友好的對外交流7.(2019九上·蕭山月考)凡爾登戰(zhàn)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這次戰(zhàn)役規(guī)模巨大,法軍的66個師,德軍的46個師在這里廝殺,雙方傷亡人數達到70多萬,這說明:( )A.戰(zhàn)爭是解決矛盾的唯一手段 B.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C.交戰(zhàn)雙方都沒有正義性 D.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引發(fā)戰(zhàn)爭8.(2019九上·蕭山月考)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但是一些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陸續(xù)在戰(zhàn)場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說明:( )A.工業(yè)革命的成果用于戰(zhàn)爭,它不是人類的福音B.人類應該遠離科學技術C.人類應該趨利避害,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D.武器是戰(zhàn)爭取得勝利與否的關鍵9.(2019九上·蕭山月考)1905年夏,孫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lián)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為此孫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新中會 B.建立中國同盟會C.提出三民主義 D.發(fā)動黃花崗起義10.(2019九上·蕭山月考)張謇是清末的狀元,中國近代實業(yè)家教育家,從政期間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從商,投身救國之力,他所提出的救國主張是:( )A.自強求富 B.平均地權 C.三民主義 D.實業(yè)救國11.(2019九上·蕭山月考)圖片是歷史的痕跡,請為下面四幅圖片排序:( )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12.(2019九上·蕭山月考)“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主要體現(xiàn)在當時:( )A.提出三民主義B.推翻封建制度C.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13.(2019九上·蕭山月考)下列中國歷史上的事件中不具備的思想解放意義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北伐戰(zhàn)爭 D.新文化運動14.(2019九上·蕭山月考)“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這是一首流行于國民大革命時期的歌曲,這場革命的結果是:( )A.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B.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三大封建軍閥C.因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而失敗D.趕走了外來侵略者,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15.(2019九上·蕭山月考)辛亥革命是中國“從君主到民主”社會轉型的成功開始,關于辛亥革命的這一評價理解正確的是:( )①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②民主共和觀念得到傳播③標志著封建制度的終結 ④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19九上·溫嶺期中)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實是( )①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②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③創(chuàng)建同盟會實現(xiàn)了三民主義④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7.(2019九上·蕭山月考)“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tǒng),并對這種傳統(tǒng)進行了批判。”,這里的“它”是指:(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18.(2019九上·蕭山月考)南湖紅船,13位中華優(yōu)秀兒女,做出了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所確定的奮斗目標是實現(xiàn):( )A.自強求富 B.三民主義 C.民主和科學 D.共產主義19.(2019九上·蕭山月考)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有:( )①辛亥革命后,中國人民已徹底告別封建舊文化②中國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③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倡導新的倫理道德④俄國10月革命的勝利對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20.(2019九上·蕭山月考)“朦朦朧朧張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線紅。這是什么?--原來是北極下來的新潮,由近東卷到遠東。”這是中華民國七年,劉大白先生寫的紅色中華中的幾句詩,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是:( )A.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C.陳獨秀等人成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1.(2019九上·蕭山月考)1927年,蔣介石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如右圖)照片下小字說明“GENERAL CHIANG KAI-SHEK”(總司令蔣介石),當時蔣介石擔任總司令的軍隊是:( )A.湖北新軍 B.北伐軍 C.八路軍 D.解放軍22.(2019九上·蕭山月考)歷史譜寫著歌曲,歌曲凝聚著歷史,下列歌詞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被廣為傳唱的是:( )A.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B.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C.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D.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23.(2019九上·蕭山月考)探究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知識之間的對應關系不相符的是:(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武昌起義C.誓死力爭還我青島—五四運動D.打倒列強,鏟除軍閥—北伐戰(zhàn)爭24.(2019九上·蕭山月考)毛澤東曾對外來外國來訪者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了,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摔在地上,可他沒有想到,我們還是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最準確的理解是:( )A.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 B.開創(chuàng)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C.中共一大的召開 D.秋收起義的成功25.(2019九上·蕭山月考)鑒于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毛澤東在某次會議的發(fā)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次會議是指:( )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B.八七會議C.國民黨一大D.遵義會議26.(2019九上·蕭山月考)國學大師蔡元培(1868-1940, 紹興山陰人)任北京大學校長后,認為無論何種學派茍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它們自由發(fā)展,這一主張的核心是:( )A.追求民主科學 B.學術思想自由C.文字平易通俗 D.強調引經據典27.(2019九上·蕭山月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為我們黨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勛。下列可以佐證的事實有:( )①投身五四愛國運動 ②參加中共“一大”③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④領導發(fā)動南昌起義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8.(2019九上·蕭山月考)毛澤東指出如果不幫助農民推翻封建地主階級,就不能組成中國革命最強大的隊伍,而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為此中國共產黨開展了:( )A.土地革命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紅軍長征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8分、10分、8分、10分、10分,共46分)29.(2019九上·蕭山月考)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根據右圖和課本知識說明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特點。(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調整國際秩序召開了哪些會議?由此形成了怎樣的國際秩序?30.(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同盟會決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各獨立省選派代表,制定臨時約法……剪辮子,放足之風席卷全國,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成民國了。”(1)請寫出中國同盟會是個什么樣的組織?“古老帝國忽然變成民國”踐行了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哪條革命思想并說明其內涵?(2)結合材料簡析辛亥年起事帶來的影響。31.(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50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梁啟超50年中國進化概論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夠滿足人類心靈上要求的程度,遠非東陽舊文明所能夢見。——胡適《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tài)度》(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先進的中國人為解決“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別進行的探索。(2)聯(lián)系所學知識,針對材料二所提的問題,胡適等人提出了學習“西洋近代文明”的有哪些主張?32.(2019九上·蕭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李大釗(1889到1927),于1914年入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讀政治本科。1916年回國,在北京主編《晨鐘報》,抨擊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1918年2月,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同年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他在《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中,熱烈贊揚十月革命,指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歷史的潮流。1919年10月,李大釗分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材料二:“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詞(1)閱讀材料一,聯(lián)系課本知識說說李大釗在20世紀初的中國所參與的大事件。用史實說明李大釗為中國共產黨誕生作了哪些準備?(2)材料二的詞內容反映了哪個事件?列舉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哪些貢獻?33.(2019九上·蕭山月考)每一座城市就像一本歷史書,承載著一段段的故事,有屈辱、有榮光、有夢想,某校同學要制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城市故事》圖片展,收集了以下一些資料。結合材料,回答問題。圖一 上海 圖二 廣州 圖三(1)圖一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的哪一件大事?它有何重大意義?(2)圖二是國共兩黨的第幾次合作的成果?這個學校在當時發(fā)揮了什么作用?(3)圖三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年之后,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做出的選擇。這件事發(fā)生在哪座城市?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正確【知識點】規(guī)則的演變【解析】【分析】依據教材知識,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guī)則;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社會規(guī)則的維系。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規(guī)則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答案】(1)錯誤【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故答案為:錯誤。【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華民國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要求識記基礎史實。3.【答案】(1)正確【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通過艱難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中國共產黨逐步解決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答案】(1)正確【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的紀念日。故答案為:正確。【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解析】【分析】根據表格內容可知,在1913年美德工業(yè)產量在世界排名分別是第一二, 美德經濟實力增強,②符合題意。表格內容顯示,1913年美德所占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在英法之后,相對較少,④符合題意。英法在1913年工業(yè)產量世界排名已經落后于美德兩國,在經濟上沒有保持優(yōu)勢,國際地位沒有不斷上升,①③不符合題意。C項②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應重點掌握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6.【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在地球遙遠的地方,到處都居住著我們的同胞,德國的貨物,德國的知識,德國的勤奮,要漂洋過海。”可知, 19世紀末,德國經濟迅速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工業(yè)大國。伴隨著其經濟實力的增長,德國對外擴張的野心也急劇膨脹,德皇威廉二世的話就是這種心態(tài)的反映。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積極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國的對外擴張政策,要求具備準確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7.【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解析】【分析】據題干材料“雙方傷亡人數達到70多萬”可知,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登戰(zhàn)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8.【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的“一些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陸續(xù)在戰(zhàn)場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說明人類應該遠離科學技術。ACD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不符合題意;B項人類應該遠離科學技術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學技術的應用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9.【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lián)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表達了孫中山聯(lián)合革命力量,共同戰(zhàn)斗的思想,1905年,孫中山聯(lián)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中國同盟會是為此孫中山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的成立。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及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10.【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解析】【分析】清末狀元張謇在中國最早提出“實業(yè)救國”的口號,并身體力行,放棄高官厚祿,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對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ABC三項都不是張謇所提出的救國主張,不符合題意;D項實業(yè)救國是張謇所提出的救國主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張謇實業(yè)救國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狀元實業(yè)家張謇的貢獻。11.【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故①臨時大總統(tǒng)就職宣言應在1912年;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著書立說,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傳播開來,②鄒容《革命軍》1903年5月正式出版;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創(chuàng)辦了機關刊物《民報》,作為宣傳革命的刊物,故③民報應在1905年;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旗幟,掀起新文化運動。按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③①④。D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相關史實。12.【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實行民主共和制度,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可知,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主要體現(xiàn)在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理解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3.【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A項辛亥革命推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多年君主制度的終結;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具備思想解放意義,不符合題意;B項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和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具備思想解放意義,不符合題意;C項北伐戰(zhàn)爭不具備思想解放意義,符合題意;D項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具備思想解放意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歷史上具備思想解放意義的事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14.【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1926年,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統(tǒng)一全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A項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是這場革命的結果,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zhàn)爭的結果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伐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15.【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①②④理解正確。③標志著封建制度的終結理解錯誤,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封建制度。B項①②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6.【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孫中山并不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三民主義中并沒有完全實現(xiàn),①③錯誤;孫中山與1894年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②④符合題意,選擇B正確;A、C和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熟記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17.【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tǒng),并對這種傳統(tǒng)進行了批判。”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它給專制主義以空前的打擊,動搖了傳播禮教的思想統(tǒng)治地位;它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促使人們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與進步,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ABD三項均與“傳統(tǒng)文化”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里的“它”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8.【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現(xiàn)會議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何叔衡、李達等13人,他們代表了全國50多名黨員。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故“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所確定的奮斗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ABC三項和“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共產主義是“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所確定的奮斗目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重點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內容與影響。19.【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但是中國人民并沒有徹底告別封建舊文化,①錯誤;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北洋軍閥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袁世凱提出尊孔復古的逆流,導致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倡導新的倫理道德,②③正確;俄國10月革命的勝利是1917年,新文化運動爆發(fā)是1915年,④錯誤。C項②③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0.【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民國七年即1912+7-1=1918年,聯(lián)系所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為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還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故《紅色中華》中的幾句詩,其創(chuàng)作背景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ABC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題干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及相關史實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1.【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因為蔣介石擔任北伐軍總司令,取得了北伐戰(zhàn)爭的重大勝利,所以被《時代》周刊關注。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北伐軍是當時蔣介石擔任總司令的軍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國共合作,掌握北伐戰(zhàn)爭的主要史實。22.【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北伐軍的軍歌。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xiàn)后,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tǒng)治,統(tǒng)一中國,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經過半年的斗爭,北伐軍從長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1926年是20世紀20年代。AC兩項出現(xiàn)于20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不符合題意;B項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被廣為傳唱,符合題意;D項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出現(xiàn)于20世紀50年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zhàn)爭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重大事件。23.【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熱情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熱情宣傳“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武昌起義發(fā)生在1911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武昌起義對應關系不相符。ACD三項對應關系都相符,不符合題意;B項“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武昌起義之間的對應關系不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4.【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群眾。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建立自己的軍隊和政權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為此發(fā)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建立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開創(chuàng)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對“孵出小雞”最準確的理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開辟,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25.【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7日,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毛澤東批評黨中央在國共合作中沒有積極去實現(xiàn)無產階級的領導,他指出,今后黨的“上級機關應盡心聽下級的報告”,“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據此分析,此次會議是八七會議。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八七會議是題干中這次會議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七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八七會議的相關史實。26.【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題干中的“無論何種學派茍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它們自由發(fā)展”主張的實質是鼓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支持新文化運動,提倡學術研究,破天荒地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方針,使北大成為新文化的搖籃,促進了新思想的傳播。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學術思想自由是題干主張的核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7.【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周恩來參加和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③④符合題意。周恩來沒有投身五四愛國運動,沒有參加中共“一大”,排除①②。D項③④可以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周恩來的主要功績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周恩來的主要貢獻。28.【答案】A【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不幫助農民推翻封建地主階級,就不能組成中國革命最強大的隊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推翻地主階級,中國共產黨進行的是土地革命。A符合題意。BCD項A項土地革命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與“推翻地主階級” 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9.【答案】(1)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歐洲兩大敵對軍事集團形成。(2)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知識點】凡爾賽體系;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1)根據“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特點是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歐洲兩大敵對軍事集團形成。(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調整國際秩序召開了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zhàn)后新秩序。故答案為:(1)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歐洲兩大敵對軍事集團形成。(2)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格局的特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30.【答案】(1)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2)古老的帝國變成民國,制定臨時約法,說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說明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古老帝國忽然變成民國”踐行了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民權主義的內涵是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2)根據材料“各獨立省選派代表,制定臨時約法……剪辮子,放足之風席卷全國,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成民國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年起事后古老的帝國變成民國,制定臨時約法。說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說明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故答案為:(1)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2)古老的帝國變成民國,制定臨時約法,說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生的稱呼代替老爺,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說明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材料分析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1.【答案】(1)器物,洋務運動;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運動。(2)主張?zhí)岢裰鳎茖W,新道德,新文學或白話文。【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先進的中國人為解決“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別進行的探索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因“器物上感覺不足”,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朝統(tǒng)治。洋務派在中央以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因“制度上感覺不足”,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了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因“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掀起了新文化運動。(2)據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夠滿足人類心靈上要求的程度,遠非東陽舊文明所能夢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1915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認真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要從根本上改造國民性。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故胡適等為解決“文化”上的不足,學習“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張有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等。故答案為:(1)器物,洋務運動;制度,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運動。(2)主張?zhí)岢裰鳎茖W,新道德,新文學或白話文。【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32.【答案】(1)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或《新紀元》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的誕生做了組織上的準備(2)秋收起義。參加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916年回國,在北京主編《晨鐘報》,抨擊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1918年2月,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同年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他在《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中,熱烈贊揚十月革命,指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歷史的潮流。1919年10月,李大釗分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大釗在20世紀初的中國所參與的大事件有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或《新紀元》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的誕生做了組織上的準備(2)根據材料二“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秋收起義。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有參加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或《新紀元》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共產黨的誕生做了組織上的準備。(2)秋收起義。參加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李大釗和毛澤東的貢獻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3.【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在短時期里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3)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反映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根據圖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二反映的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成果。黃埔軍校在短時期里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3)根據圖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三反映的是南昌起義,發(fā)生在南昌,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在短時期里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3)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一次國共合作,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