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師班級日期學生情況分析本班級共有學生45名,其中女生21名。從總體上看課堂紀律好,大多數學生學習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他們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問題,科學研究氣氛濃厚。同學們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周圍的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科學現象,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但還有部分學生思維有些局限,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系實際。在本學期有教學中,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材分析教科版小學科學是依據教育部2017年最新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進行修訂的。修訂后的教科書釆用了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雙螺旋協同發展的編寫理念模型,表現為“大單元”的組織形式和“四個板塊”的呈現方式。六年級上冊教科書以主題為標準劃分單元,一個單元一個主題,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別為“微小世界”“地球的運動”“工具與技術”和“能量”。第一單元,“微小世界”單元,將帶領學生觀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未曾關注或知之甚少的微物體。這個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和觀察視野的不斷發展這條線索編寫,引導學生利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借助這樣的實踐活動,發展學生在光學、生物、物質的結構科學史等多個方面的認知,并讓學生從中深切體會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促進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第二單元,“地球的運動”單元,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和建構“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律地運動著”的大概念。本單元將立足于學生的原有認知,引導學生系統而深入地采用模擬實驗、查閱資料、實際預測、建構模型等多種探究方法,在探究中不斷建構和修改自己對地球運動的認知模型終將認識到地球有規律地運動,從而形成晝夜交替、天體東升西落、四季更替。有了“微小世界”單元中學生對多種觀察工具的使用和認識,第三單元,“工具與技術”單元學習活動將更有基礎。在本單元中,教科書選擇了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幾種工具和技術進行學習和研究,學生通過對幾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斜面、杠桿、輪軸等進行測試,使用剪刀、活字印刷、書本、電腦等工具和技術完成特定任務,從而深刻感悟到重大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并發生巨大變化。第四單元,“能量”單元,圍繞“能量守恒和轉換”這個大概念來組織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的設計,遵循小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從引導學生調查、統計、分析身邊的能量表現形式入手,選擇學生感興趣、實踐性強的電和磁為主要探究對象,深入淺出地展開對能量的形式與轉換的探究認識。此外,教科書還涉及新能源開發和低碳環保生活方式等內容。教學目標1.認識放大鏡和顯微鏡,了解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使用放大鏡來觀察非生物和生物,使用顯微鏡來觀察細胞和微小生物。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它們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資料收集、調查研究,交流分享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3.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促進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觀察工具的發明和進步,使人類的視野不斷擴大和深入,發現更多的自然奧秘。4.了解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以及大氣層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陸地組成。5.學習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特點,懂得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公轉產生了四季變化,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影響著生物的生長與生活。6.能基于假設,制訂比較完整的探究方案,能通過觀察、模擬實驗、資料查閱、實際測量等形式獲取信息、分析信息、驗證假設,從而建構自己的模型假說。7.懂得技術是人們改造周圍環境的方法,是人類能力的延伸,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和變化。8.認識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了解這些簡單機械的組成、特點工作原理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懂得完成特定的任務需要特定的工具。9.生產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多種多樣,有聲、光、電、熱、磁等,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并儲存在一些物質中。10.親歷奧斯特實驗、電磁鐵搬運大頭針實驗、改變電磁鐵南北極實驗、電磁鐵磁性強弱對比實驗、小電動機工作原理探索實驗等,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悟科學探究中各個要素的特征。11.學習磁能和電能,了解磁能和電能的相互轉換,知道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12.體會合理利用能源,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1.認識放大鏡和顯微鏡,了解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使用放大鏡來觀察非生物和生物,使用顯微鏡來觀察細胞和微小生物。2.學習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特點,懂得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公轉產生了四季變化,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影響著生物的生長與生活。3.懂得技術是人們改造周圍環境的方法,是人類能力的延伸,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和變化。4.認識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了解這些簡單機械的組成、特點工作原理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懂得完成特定的任務需要特定的工具。5.生產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多種多樣,有聲、光、電、熱、磁等,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并儲存在一些物質中。6.體會合理利用能源,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重要性。教學措施1.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2.根據科學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科學學科課依然要加強直觀教學,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縱。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4.注重學生課外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從課堂延伸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社會。5.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6.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教學時間安排周次單元課題課時備注1第一單元微小世界1.1.放大鏡1機動1課時21.2.怎樣放得更大21.3.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131.4.觀察洋蔥表皮細胞131.5.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141.6.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41.7.微生物與健康15單元復習與檢測16第二單元地球的運動2.1.我們的地球模型1機動1課時62.2.晝夜交替現象172.3.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172.4.誰先迎來黎明182.5.影長的四季變化182.6.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192.7.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19-10單元復習與檢測110-11階段復習階段復習與檢測211第三單元工具與技術3.1.緊密聯系的工具和技術1機動1課時123.2.斜面1123.3.不簡單的杠桿1133.4.改變運輸的車輪1133.5.靈活巧妙的剪刀1143.6.推動社會發展的印刷術1143.7.信息的交流傳播115單元復習與檢測116第四單元能量4.1.各種形式的能量1機動1課時164.2.調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174.3.電和磁1174.4.電能和磁能1184.5.電磁鐵1184.6.神奇的小電動機1194.7.能量從哪里來119-20單元復習與檢測120-21期末復習總復習與檢測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