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1偉大的改革開放學習目標必備知識: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革開放的意義。關鍵能力:能夠闡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掌握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掌握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意義。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結合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堅定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樹立政治認同。2.科學精神:明確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是符合我國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基礎梳理1.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3.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4.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5.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組織(WTO),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6.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7.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招。易錯提示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答案:×辨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1980年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答案:×辨析:1980年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3.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答案:×辨析: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4.“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確立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答案:×辨析: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深化探究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2.“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摘自歌曲《春天的故事》)(1)歌曲中的老人是誰?“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和哪次會議有關?在這次會議上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是哪兩個關鍵一招?(2)“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與哪次談話、會議有關?明確了什么樣的發展目標?隨堂訓練1.“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12月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①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②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③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④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里擠滿了18位農民。關系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這里召開。這次會議的直接成果是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證書,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對此說法正確的是()A.標志著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時期B.表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改革率先在農村取得突破C.標志著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D.標志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3.有人在紀念改革開放的征文中寫道:“從半閉關鎖國狀態下蘇醒的中國快馬加鞭追趕世界,如果我們追溯中華人民共和國融入世界的歷史,那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我們永遠銘記。”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A.設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B.開放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C.開辟海南為經濟特區D.開發開放上海浦東4.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這些談話()A.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B.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C.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D.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5.習近平指出: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不會有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之所以這樣說,是基于改革開放()①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②是當代中國的唯一標志和活力源泉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參考答案基礎梳理1.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5.世界貿易6.決定性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探究1.答案: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經濟將實現更為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解析:本題考查改革開放的進程。調動教材知識,答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各自的歷史貢獻即可。2.答案:(1)鄧小平。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隨堂訓練1.答案:B解析:①④均是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意義的正確理解。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②錯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③錯誤。2.答案:B解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時期,A錯誤。材料表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B正確。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步伐,C錯誤。1990年開放開發上海浦東,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D錯誤。3.答案:A解析: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據此可知,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設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A說法正確,1984年開放了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B、C、D均與題意不符。4.答案:D解析: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深化了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加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D符合題意;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A、B不符合題意;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5.答案:A解析: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①③正確。②錯在“唯一”。改革開放不是思想武器,④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