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的特征教學目標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區別生物和非生物;2.通過觀察和比較,對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歸納和概況,舉例說明生物的基本特征;3.了解認識觀察法,能嘗試利用觀察解決問題,開始發展生物學思維方式。教學重點和難點1.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說明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特征中學生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不常涉及的方面,如: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物質中植物部分;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等。課前準備1.活體生物如:盆載的植物體1-2種;2.塑料花、模型等;3.珊瑚;小機器人;有關的圖片等。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合作,討論法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新課復習導入,在復習科學方法時,對觀察法進行提問和講授,引導學生觀察展示圖片,找出相同的和不同的。回答“什么是觀察”問題,并通過教師補充和修正,對科學觀察進行進一步的認識。思考、討論、回答相同點和不同點。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展示圖片,提問通過觀察,判斷展示的物體是否為生物。為生石花和石頭為例,思考并提問:1.怎樣區別生物與非生物?2.你能嘗試說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嗎?通過提問引入下一環節思考并嘗試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特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與解釋,并補充和歸納。學生可能回答不出來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但可以不著急讓學生全部歸納總結出來。展示圖例群1:①展示植物圖片和盆栽植物,提問:植物存活需要什么?②動物捕食,③腐爛橘子上的霉菌提問:動物和微生物需要營養物質嗎?提問:從圖例群1中,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展示圖例群2:①人的呼吸②鯨魚的呼吸(呼氣時噴出霧狀水柱)人和鯨魚為什么要這么做呢?③展示植物。提問:植物需要從外界吸收氧氣嗎?學生知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也要給學生修正,植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在黑暗情況下只進行呼吸作用而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夜晚不要把太多植物放在臥室。補充:微生物也進行呼吸(可進一步補充,有一些生物進行厭氧呼吸,不吸入氧氣,但仍然進行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展示圖例群3:①人呼氣,人新陳代謝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需要排出體外。(補充新陳代謝: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提問,除了排出廢氣外,人和其他動物新城代謝產生的廢物還可以通過什么形式排出體外?②③排汗、排尿。糾正:排便不是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是沒有被人體吸收的食物殘渣,屬于排遺。④提問:植物如何將廢物排出體外?(可觀察假花和真植物盆栽的差別)展示圖例群4:①河豚遇到刺激吸入水或空氣,使胸腹部膨脹如球。②獵豹追捕羚羊,獵豹發現獵物后迅速追擊;羚羊發現敵害迅速奔逃。③人遇到燙的水壺縮手。④碰觸含羞草,展開的葉片會合攏。補充: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是趨利避害的。展示圖例群5:①思考植物盆栽和假花一年后的變化,思考這說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②破殼而出的雛雞。③胚胎發育的過程模式圖。④蘑菇(真菌)也能由小長大。展示圖例群6:提問,生物可以繁殖,種下盆栽(天竺葵)種子,能長出西瓜嗎?收自同一植株的許多種子,種下之后長出的所有植物都長得一樣嗎?(或一對夫婦生下的孩子一定都長相相同嗎?)補充遺傳和變異的概念。①狗的一家②同一株碧桃上顏色不同的話展示圖例群7:①動物體的結構層次。②植物體的結構層次。③單細胞生物(細菌、酵母菌、草履蟲等)補充細胞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例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學生回答問題。水、肥料(無機鹽)、陽光、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學生可能回答不出來,教師可補充加深學生印象)。動物和微生物都需要從環境中獲取營養物質。結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我們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需要。結論:生物能進行呼吸。學生回答:排汗、排尿,還可能錯誤回答排便。學生回答:呼出二氧化碳、落葉等。結論: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結論: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植物盆栽能由小長大,還可能開花結果或者分株長出新的植株。結論: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回答:不能長出西瓜,長得不一樣。結論: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動物、植物都是由許多細胞組成的。單細胞生物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結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歸納總結請學生歸納生物的基本特征。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生石化長得像石頭,為什么說它是生物?巖洞里的鐘乳石在慢慢長大,為什么說他不是生物物?珊瑚和珊瑚蟲都是生物嗎?思考、回答鞏固練習練習題和課后習題思考、回答板書設計第一節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二、生物能進行呼吸三、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四、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五、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六、生物都由遺傳和變異的特性教學點評本節課通過研究、討論、匯報、發言、補充發言等形式來完成。挖掘學生身邊的事情,回顧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既是一個組織者又是一個參與者。可以展開思路,大膽去想。給每個學生參與創造了機會,因為發言的人多,信息廣,給每個人的學習也創造了機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