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在社會中成長【學習目標】1.理解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2.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3.學會互助關愛、合作共享、助人為樂,承擔起作為一名社會成員的責任。【課前預習案】知識點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請閱讀教材第7~8頁,補充完善下列問題: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1)途徑:通過 、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 等。(2)表現:我們的 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 日漸養成。(3)目標: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2.對社會化的認識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助記】走進社會課堂,學習社會知識。養成價值觀念,爭做合格成員。3.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 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4.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 。知識點二養成親社會行為請閱讀教材第8~9頁,補充完善下列問題:1.青少年要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原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 ,養成親社會行為。2.親社會行為的內容親社會行為包括 、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3.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意義(1)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 。(2)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3)有利于形成正確的 。(4)有利于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4.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要求(1)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 。(2)在社會生活中,要遵守 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點撥】青少年養成親社會行為需要有榜樣。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我們的親社會行為無論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都需要得到群體的認可。因此,精神獎勵對鞏固人的親社會行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5.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6.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 ,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助記】樹立積極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幫助他人奉獻社會,融入社會實現價值。【課堂探究案】知識點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1.教育部、公安部、團中央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游意識。教育部等11部門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做法對我們深刻認識“在社會課堂中成長”有什么意義?【探究歸納】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知識點二養成親社會行為2.結合圖片和你參與的社會實踐,談談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3.微塵是青島的一位普通市民,他(她)數次不留名地向災區捐款;微塵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群體,頻繁出現在青島的各種公益活動中;微塵是一個關愛他人的符號,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島城的大街小巷;微塵是一段記錄城市文明的歷史,不僅是為它所助的朋友,還有數以百計千計為它所感染的人。在青島,微塵正在凝聚更多的愛心,越來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留下了微塵、小小微塵、微粒等名字。微塵已經超越了一個名字的稱謂,它是一個不留姓名無私奉獻公益事業的群體,一種詮釋愛心的精神符號,一個青島公益事業的固定品牌。(1)“微塵”是一種什么行為的體現?(2)你打算參加哪些社會公益活動,使自己也成為“微塵”?【探究歸納】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課后提能案】一、單項選擇題1.人的成長是不斷的過程。( )A.學習化 B.生物化C.社會化 D.個性化2.“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這里的“行萬里路”是指( )A.在社會課堂中成長B.在知識海洋里徜徉C.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D.輟學后去旅游3.社會是共同生活的個體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聯合起來的集合。下列說法不能體現社會的重要性的是( )A.我們的衣食住行與社會息息相關B.我們的學習和娛樂需要社會提供支持、保證C.社會的發展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付出和努力D.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4.印度“狼姐妹”、俄羅斯“鳥男孩”都因為長期沒有在人類社會中生活而喪失了語言功能和人際交往的能力。這兩個事例告訴我們( )A.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B.人可以脫離社會而生活C.人與狼、鳥在一起也能快樂地生活D.人與狼、鳥可以和諧相處5.下列行為中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有( )①孔融讓梨 ②浩軒在課外活動時喜歡跳繩 ③“感動中國”人物王鋒三進火海舍己救人 ④科學家孫家棟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殫精竭慮、鞠躬盡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6.2017年2月,2016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評選結果公布,潘幸泉等10名中學生因在熱愛祖國、勤奮學習、志愿服務、熱心助人、見義勇為等方面表現突出獲此殊榮。熱愛祖國、志愿服務、熱心助人等親社會行為( )①在人際交往中養成 ②在社會實踐中養成 ③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④有助于我們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7.近年來,北京市百萬中小學生有計劃地走出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北京市頒布的《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意見》,所有中小學要把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實踐學習列入課時計劃,時間不少于全部學時的10%。而實施這一計劃最主要的校外資源支撐平臺正是北京市精心打造的社會大課堂。(1)北京市為什么如此重視中小學生走進社會課堂?(2)請列舉你參加過的社會實踐活動。第二框 在社會中成長【課前預習案】[知識點一]1.(1)父母的撫育社會的關愛 (2)知識價值觀念3.社會4.精神滋養[知識點二]1.服務社會2.謙讓3.(1)行為習慣 (3)價值觀念4.(1)社會實踐 (2)社會規則6.傾力奉獻社會【課堂探究案】[知識點一]1.①積極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際上就是強調社會課堂的重要性。②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只有走進社會課堂,了解和認識社會,學習社會知識,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③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因此,我們要主動融入社會生活,在社會課堂中茁壯成長。[知識點二]2.①親社會行為是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的。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如參加勞動體驗、研學旅行、公益活動等。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如遵守交通規則、為貧困地區捐款捐物等。3.(1)幫助他人、奉獻愛心的親社會行為。(2)為失學兒童獻上一份愛心;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幫助老弱病殘;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參加保護“母親河”行動;等等。【課后提能案】1.C解析:本題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識記。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C項正確,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2.A解析:本題考查對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的認識。“讀萬卷書”是指讀書學習,“行萬里路”是指走進社會課堂、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課堂中成長。故選A項。3.C解析:本題考查對社會的重要性的理解。我們的生活與社會息息相關,個人離不開社會。C項表述的是社會成員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強調的不是社會的重要性,符合題意,入選。4.A解析:本題考查對個人離不開社會的認識。印度“狼姐妹”、俄羅斯“鳥男孩”因為長期脫離人類社會,導致他們最終無法融入社會正常生活,這說明個人離不開社會、離不開人際交往。故選A項。5.C解析: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表現的認識。親社會行為包括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②中浩軒“喜歡跳繩”不屬于親社會行為;①③④說法均符合題意。故選C項。6.D解析:本題以2016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評選結果公布為背景考查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②③④說法均符合題意,故選D項。7.(1)①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②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只有走進社會課堂,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知識,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增強規則意識,逐漸養成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2)參觀博物館,走進現代農場,參加志愿者活動等。解析:本題以北京市中小學把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實踐學習列入課時計劃為背景,考查對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的認識和理解。第(1)問,可從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等角度作答。第(2)問,結合自己參加過的社會實踐活動回答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