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科學五上第二單元《地球表面的變化》小科背背(適合背誦的知識點)第1課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復雜多樣的,也是不斷變化的。2.常見的陸地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海拔特點高原海拔較高,在10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山地海拔較高,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很大,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盆地無一定標準四周高,中間低丘陵海拔較低,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較大,山頂渾圓,山坡坡度不大平原海拔較低地勢起伏很小,寬廣平坦3.觀察世界地形圖(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種多樣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2)在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還有些地形圖會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積雪和冰川。4.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地勢西高東低。西部高,多高原、山地;東部低,多平原、丘陵。5.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風的作用、水的作用等。第2課地球的結構1.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三個圈層。(1)地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由巖石組成,厚度各處不一樣。(2)地幔:位于地殼以下地核之上,是巖漿的發源地。(3)地核: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叫巖漿巖。玄武巖、浮石、花崗巖都是巖漿巖。由泥、砂、巖石碎屑在水中沉積形成的巖石叫沉積巖。礫巖、砂巖、頁巖都是沉積巖。沉積巖里常有化石——古代動植物的遺骸或痕跡。地表的巖石被深埋于地下時,在高溫和高壓下發生變化形成的巖石,叫變質巖。大理巖、板巖都是變質巖。3.地殼在不斷地運動,地球內部的巖漿在不停地涌動,有時會通過地震和火山噴發讓我們感受到。4.地殼的運動常常會使巖層發生彎曲變形。第3課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成因的模擬實驗(1)迅速拉開時,可以看到泥層斷裂。迅速擠壓時,可以看到泥層隆起。(2)泥層模擬的是巖層。2.地震的成因:地殼在不斷運動,當地下的巖層發生彎曲、斷裂、錯動等會引起地表的震動,這就是地震。3.地震的危害(1)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損毀,人員傷亡,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災難。(2)地震會使地面出現裂縫、塌陷,鐵軌也扭曲變形。(3)地震會使山體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4.地震對地表的改變是劇烈的。5.地震發生時如何自救(1)能逃離室內的要盡量快速逃到室外,迅速逃離至開闊處。在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開已倒塌物體,野外要遠離橋、湖及山邊等。(2)在不能逃離室內時,應立即找結實、不易倒塌的物體掩護身體。如結實的柜子下、靠立在墻根,地震時一定不要乘坐電梯。第4課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1.地殼運動是火山噴發的原因。火山噴發時,會使地面產生裂縫,并有熔巖噴涌。火山噴發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巖小山、火山島、火山口湖等。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引發地表變化的內在因素,其主要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3.長白山天池是一個火山口湖,由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噴發噴射出大量熔巖之后,在火山口處形成盆狀凹陷,時間一長,積水成湖。4.火山噴發成因的模擬實驗(1)用番茄醬模擬熔巖,用土豆泥模擬地殼。(2)注意事項:①必須戴護目鏡,防止加熱后的番茄醬噴射到眼睛。②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③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巖更容易噴發出來。(3)實驗現象:洞口處薄薄的土豆泥裂開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噴發出“熔巖”,還可能發生“山體”裂開,流出“熔巖”的現象。(4)實驗結論: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地球內部的壓力會使熔巖不斷上升,遇到薄弱的地殼時,就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5.火山噴發帶來的危害:燒毀森林、房屋,掩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導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6.火山噴發帶來的好處(1)火山噴發后,落在火山周圍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莊稼生長得更好。(2)火山地熱是一種清潔能源,加熱后的水能作為熱源被人們利用。(3)火山灰和火山巖還是筑路的好材料。第5課風的作用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對改變地形發生著緩慢的作用。我們可以用砂紙打磨巖石,來模擬風卷起的沙子對巖石不斷磨蝕的過程。當大風卷起的沙子從巖石上刮過時,可能會發生碰撞,這個過程就像砂紙對巖石表面不斷“打磨”使巖石表面變得光滑。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風的作用形成的。5.戈壁和沙漠的形成(1)大風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礫石,這便形成了戈壁灘。(2)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漠。6.與地震和火山噴發相比,風對地形地貌的影響是緩慢的,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第6課水的作用1.在地表的變化過程中,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眾多的河流都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認識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1)在土壤表面撒上帶有顏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觀察實驗現象。(2)實驗中用噴壺噴水模擬降雨。(3)降雨前小山丘比較圓,紅色沙子大多數在山丘頂部。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現了很多小溝,一些紅色沙子被沖到了山丘底部。(4)結論:降雨會改變地表。3.降雨對地表產生的影響(1)雨水會把地表上的泥沙帶走,匯聚成徑流,在土地上留下溝壑。(2)雨水因攜帶泥沙而變得渾濁,當水流平緩時,水中的泥沙又會沉積在地面上。4.河流的侵蝕作用和沉積作用(1)當河水流速快時,侵蝕作用為主;當河水流速慢時,沉積作用為主。(2)乾坤灣的凹岸(凹進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蝕作用為主;凸岸(凸出來的河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積作用為主。(3)一般河流人海口的地勢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積作用強,泥沙堆積會形成三角洲,如黃河入海口的沙洲、長江三角洲等。第7課總結我們的認識1.幾種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序號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1彎曲的巖層地震(巖層受到擠壓)2長白山天池火山噴發形成3敦煌的雅丹地貌風的作用4黃土高原上的溝壑水(降雨)的作用5黃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作用(沉積作用)2.影響地表變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風的作用、水的作用,此外還有冷和熱的作用、動植物的作用等。3.地震和火山噴發對地表的改變是劇烈的,風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對地表的改變是緩慢的。4.探索植物對侵蝕的影響(1)既是模擬實驗,又是對比實驗。模擬降雨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相同條件地形(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等不同條件一個有植物覆蓋,一個沒有植物覆蓋實驗現象:有植物覆蓋的山丘變化不明顯,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較少。沒有植物覆蓋的山丘上出現了小溝,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較多。實驗結論:植物能減弱雨水的侵蝕作用。6.地面的巖石、沙土在水、風、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和搬走的現象叫侵蝕。教科版科學五上第二單元《地球表面的變化》小科默默(適合默寫的知識點,答案見小科背背)第1課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復雜多樣的,也是________的。2.常見的陸地地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觀察世界地形圖(2)在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藍色表示____,綠色表示____,黃色表示____和____,棕褐色表示____和____,還有些地形圖會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____和____。4.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地勢__________。西部高,多____、____;東部低,多____、____。5.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第2課地球的結構1.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三個圈層。2.組成地殼的巖石可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類。(1)由____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叫巖漿巖。______、____、______都是巖漿巖。(2)由泥、砂、巖石碎屑在____沉積形成的巖石叫沉積巖。____、____、____都是沉積巖。沉積巖里常有____——古代動植物的遺骸或痕跡。(3)地表的巖石被深埋于地下時,在____和____下發生變化形成的巖石,叫變質巖。______、____都是變質巖。3.地殼在不斷地____,地球內部的巖漿在不停地涌動,有時會通過____和____噴發讓我們感受到。4.地殼的運動常常會使____發生彎曲變形。第3課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成因的模擬實驗(1)迅速拉開時,可以看到泥層____。迅速擠壓時,可以看到泥層____。(2)泥層模擬的是____。2.地震的成因:地殼在不斷____,當地下的巖層發生____、____、____等會引起地表的震動,這就是地震。第4課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1.________是火山噴發的原因。火山噴發時,會使地面產生____,并有____噴涌。2.火山噴發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引發地表變化的內在因素,其主要能量來源于________。4.火山噴發成因的模擬實驗(1)用番茄醬模擬____,用土豆泥模擬____。(4)實驗結論: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溫度____,壓力____。地球內部的壓力會使熔巖不斷上升,遇到____的地殼時,就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第5課風的作用1.地球表面的______對改變地形發生著緩慢的作用。4.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________形成的。5.戈壁和沙漠的形成(1)大風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礫石,這便形成了______。(2)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____。6.與地震和火山噴發相比,風對地形地貌的影響是____的,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第6課水的作用2.認識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1)在土壤表面撒上帶有顏色的沙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中用噴壺噴水模擬____。(4)結論:______________。3.降雨對地表產生的影響(1)雨水會把地表上的泥沙帶走,匯聚成徑流,在土地上留下____。(2)雨水因攜帶泥沙而變得渾濁,當水流____時,水中的泥沙又會____在地面上。4.河流的侵蝕作用和沉積作用(1)當河水流速快時,________為主;當河水流速慢時,________為主。(2)乾坤灣的____水流速度快,以____為主;____水流速度慢,以________為主。(3)一般河流人海口的地勢平坦,水流速度__,沉積作用__,泥沙堆積會形成______,如黃河入海口的沙洲、長江三角洲等。第7課總結我們的認識1.幾種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序號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1彎曲的巖層________________2長白山天池____________3敦煌的雅丹地貌________4黃土高原上的溝壑__________5黃河入海口的沙洲__________2.影響地表變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還有冷和熱的作用、動植物的作用等。3.地震和火山噴發對地表的改變是____的,風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對地表的改變是____的。4.探索植物對侵蝕的影響(1)既是____實驗,又是____實驗。模擬降雨對比實驗只能改變____條件。相同條件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條件一個__________,一個____________(3)實驗結論:植物能____雨水的侵蝕作用。6.地面的巖石、沙土在水、風、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和搬走的現象叫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