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2017秋)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2017秋)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冊科學包含六個單元,共19課,但是卻包含了14個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
5.力作用于物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
9.動物能適應環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
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
14.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巖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
16.人們為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
在以上14個涉及的概念中,1、4、5、7、9、11、12、14、17、18是本學期的重點知識,但是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掌握的度,既不過于淺顯,也不能加大教學難點,讓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并激發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及生活經驗來系統、科學的學習本冊科學知識,并引導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間的聯系,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既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與科學思維,同時也認識到我們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單元設計意圖
第1單元《動物大家族》設計意圖: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動物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學家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征,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動物分類的知識是學習和研究動物學必需的基礎。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生物多樣性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和地球的健康。在物種日益減少的今天,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實現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每一個地球人都需要關注的話題。學生在低年段的學習中認識了常見的動物并觀察其特征,形成了有關動物的初步概念。本單元對動物的研究從重點關注動物個體的外部形態特征過渡到關注動物類別的共同特征。引導學生識別常見動物的類別,描述某類動物的共同特征,了解與某類動物本質特征相關的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本單元也為學生在高年段時研究微生物、動物與環境的關系等打下基礎。動物種類繁多,從“大家族”這一話題入手研究動物,能體現動物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點,可以更好地突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對動物類別的識別與研究。觀察與描述是動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單元探究技能培養的重點。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重點關注的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能歸納出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本單元在動物大家族的主題下也包含對一些珍稀動物的認識。
第2單元《物體的運動》設計意圖: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分子原子,每時每刻都處于運動當中,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基本特征。運動也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命活動,我們常用生命在于運動來形容運動對于人類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各種各樣的運動,典型的如動物的肢體動作、機器運轉、天體運行等,可以說運動無處不在。運動是科學家研究物質科學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大科學家牛頓提出的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人們用運動來解釋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用速度來比較各類競速類體育比賽的成績,嘗試制造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根據不同運動形式的特征制造不同的機器幫助人們進行生產等,運動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對于中年段學生來說,運動并不陌生,只是他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物體的運動狀態,而很少將運動置于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上進行判別,也不能很好地區分運動形式,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并描述運動,幫助學生糾正頭腦中關于運動的一些錯誤或片面認識,如片面認為乘電梯的人或汽車上的乘客是靜止的。本單元主題的提出就是在低年段靜態描述物體位置的基礎上,觀察并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運動的形式與特征,并用速度比較運動的快慢,同時將運動與能量建立聯系,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本單元是對低年段學習運動內容的延續與深入,同時為初中進一步學習利用參照物描述物體的運動,辯證地認識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打下基礎。本單元用物體的運動這個主題涵蓋了物體運動的位置與狀態態、運動的形式、運動的快慢這三個主要概念,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測量、排序等活動,關注學生比較、歸納、分析等科學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建立“物質是運動的”這個樸素的世界觀。
第3單元《常見的力》設計意圖: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我們雖然看不到力,但是可以從物體的形狀以及運動狀態的改變去感知力。自然界中,力與運動一樣普遍存在,只要兩個物體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力。力的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中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汽車制動、劃船運動涉及摩擦力,撐竿跳高、彈力玩具涉及彈力,輪船受浮力的影響,發射火箭要借助反沖力等力作用于物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或運動狀態。低年段學生主要從施力方向上認識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到了中年段繼續學習直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如彈力、摩擦力、浮力,不僅繼續關注力的方向,而且能夠使用簡單工具測量力的大小,同時將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體現在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運動快慢與方向。而到高年段將繼續學習不直接接觸物體而施加的力,如地球引力。整個小學階段只涉及力的三要素當中的大小與方向。對于影響彈力、摩擦力、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本單元中都有所涉及,但只是讓學生有一個粗淺的認識,為中學繼續深入學習力的三要素以及具體探究影響這些力的因素做鋪墊。本單元主題關注的是生活中常見的力,是施力物體直接施加在受力物體上的力。這樣的主題從生活中來,從學生身邊的經驗或經歷開始,接著科學地學習,深入地探究,最后又回歸生活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或分析解釋生活現象。這樣的主題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使教材更加生活化、人文化。本單元將力與運動兩個主題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施加在物體上的力有關,有利于建立起事物之間的聯系。此外,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還涉及許多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動手又動腦,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探究方案、開展相關實驗并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從而發現規律的過程,教材內容為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載體。
第4單元《簡單電路》設計意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電的發明和廣泛使用,從此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現代工業、農業、交通、居家生活等領域都離不開電,如果沒有電,人類還會在黑暗中探索,電的應用研究是科技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同時,電雖是一種重要的能源,但有時也具有危險性,電的安全使用與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密切相關。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象,電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四年級的學生對于電與電路的認識并不是一片空白,他們接觸過生活中的很多用電器,也可能嘗試操作過用干電池做電源的一些電動玩具,知道用電器必須通電才能工作,開關可以控制用電器的工作,但是他們還沒有形成對電路的科學認識,不清楚用電器必須形成一個閉合回路才能工作。本單元就是在此基礎上展開對簡單電路的學習,指導學生認識電路的組成,知道形成電路的條件,懂得安全用電的常識,為中學進一步學習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積累經驗、做好鋪墊。小學階段的電路學習是一種基于現象的直觀學習,它涉及的是最簡單的電路元件及其組成的電路。本單元以“簡單電路”為主題,用點亮小燈泡、識別導體和絕緣體、解電路暗箱這些科學探究活動來落實主題,并介紹電的來源、電的用途、安全用電等知識。
第5單元《巖石與礦物》設計意圖:礦物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礦物資源是人類的生命基石,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離不開礦物資源。在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均來自礦物資源。從建筑到道路,從汽車到手機,從電腦到藥品,工程師們在創造一切東西時都會用到礦物。除了珠寶玉石,大多數物品中的礦物已經和它們原來的模樣大相徑庭,使得普通人漸漸淡忘了礦物的重要性。人們還在巖石的內部建造隧道,在巖石上面建造橋梁和高大的建筑物。不僅如此,巖石是原始社會時期勞動工具的重要來源,在人類進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以使用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被稱為石器時代。巖石和礦物不僅是地質學家和工程師的研究對象,也是小學階段研究物質科學與地球科學的重要內容。小學四年級學生在一年級科學課上玩過石頭,觀察過石頭,根據外部特征給石頭做過簡單分類,也知道石頭能用于收藏、觀賞、蓋房鋪路。千姿百態的巖石和礦物在學生眼中既神秘又稀有。由于小學生缺乏生產經驗,所以不能把各種日用品的成分和巖石、礦物建立聯系,難以理解巖石和礦物是重要資源。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缺少接觸不同巖石和礦物的機會,因此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準確識別、細致描述常見巖石和礦物的特征。科學觀察與描述巖石、礦物的特征,能滿足學生認識身邊事物的愿望,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究地球內部秘密的興趣。
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作為小學科學課程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提出了“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總目標和學段目標,而且把技術與工程領域作為小學科學課程內容四大領域之一。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有機會綜合所學的各方面的知識,體驗科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做”的成功和樂趣,并養成通過一定的步驟來解決問題的習慣。本教材將工程實踐作為上冊的專項學習,以落上述理念。《課程標準》明確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在查閱資料和本土研究的基礎上,本教材將工程實踐細化為六個要素,即明確問題、前期研究、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測試改進、展示交流。對于中年段的學生,《課程標準》給出的具體學習目標有:針對一個具體的任務,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來設計一個產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務;對自己或他人設計的想法、草圖、模型等提出改進建議,并說明理由;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本教材將其在四年級的重點指導內容進一步明確為: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展示交流。
四、教學策略
1.保護兒童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四年級的孩子仍然對外界世界充滿好奇,并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所以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既要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又要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學生實際的生活經驗,引導并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情境中提出自己感興趣并能探究的問題,并且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制定科學的探究計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科學學習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3.倡導探究式學習
將科學知識的學習融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通過直接參與或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思維,并對現有的事物敢于質疑,敢于打破常規,敢于創新的能力。
4.建構合理的評價標準
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銳,經過三年的科學教育,具有了一定的科學學習習慣和一定的科學素養;四年級學生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及抽象思維,所以在教授中更加注重科學素養的培養,不斷增強學生歸納概括地能力,關注學生探究技能的發展,既要引導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更加細致的多物體進行觀察,并培養學會合理地搜集數據,并能夠使用簡單的統計圖表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并激發他們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意識,愿意采取行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教學要求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
實踐活動
1-2
第一單元動物大家族
1.給動物分類
1
1.通過模擬動物園的情境,體會給動物分類的必要性。2.學會根據某些特征給動物分類,知道生物學家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3.通過摸脊椎、做模型、找脊椎等活動,描述脊椎的結構和功能。4.樂于親近小動物,能列舉我國一些珍稀動物。
重點:學會根據某些特征給動物分類。難點:認識脊椎的結構和功能。
學生分組材料:線軸、圓紙片、棉線、膠帶、剪刀。?
1.識別常見的動物類別,學會根據某些特征給動物分類。2.摸人體脊椎,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3.找動物脊椎,將動物按有無脊椎分為兩大類。4.閱讀圖文資料,列舉我國一些珍稀動物。
2.魚類
1
1.認識并觀察一些常見的魚,歸納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2.通過觀察魚在水中游動的情況,描述鰭的作用。3.通過觀察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知道鰓的作用。
重點:歸納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難點:通過觀察魚的游動和呼吸,認識鰭和鰓的作用。
學生分組材料:魚、水槽滴管、紅色食用色素。?
1.識別并觀察不同的魚,歸納概括魚類的共同特征。2.觀察魚的游動和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認識魚的鰭和鰓的作用。?
3.鳥類
1
1.?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鳥,歸納概括鳥類的共同特征。2.通過研究鴿子的羽毛,了解羽毛的功能。3.能夠通過觀察鳥類的喙和足的結構,推測其功能,意識到鳥的同一器官的外形特征與環境存在密切關系。
重點:歸納概括鳥類的共同特征。難點:研究鴿子的羽毛,了解羽毛的功能。
學生分組材料:羽毛、水杯、剪刀、滴管、放大鏡。
1.識別并觀察不同的鳥類,歸納概括鳥類的共同特征。2.研究鴿子的羽毛,了解羽毛的結構和功能。3.觀察不同鳥的喙和足的結構特征,初步意識到環境對鳥類外形特征的影響。
4.哺乳類
1
1.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哺乳動物,歸納概括哺乳類的共同特征。2.通過觀察與實驗,認識脂肪有保持體溫的功能。3.樂于觀察哺乳動物的運動,發現哺乳動物有多種運動方式。
重點:描述哺乳類的共同特征。難點:認識脂肪有保持體溫的功能。
學生分組材料:動物脂肪、冰水、杯子。
1.識別并觀察一些常見的哺乳動物,歸納概括哺乳類的共同特征。2.體驗脂肪的作用,了解哺乳動物是如何保持體溫的3.
比較不同哺乳動物的運動方式,初步意識到環境對哺乳動物的影響。
3-5
第二單元物體的運動
5.運動與位置
1
1.知道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是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2.能夠借助某一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3.能夠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4.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靜止是相對的。?
重點:能夠根據某一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難點: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不同。
學生分組材料:圖片、記錄單。
1.看圖交流物體的運動,認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運動。2.識別物體是否在運動,知道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依據。3.?描述具體情境中物體的運動狀態與位置,知道如何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4.拓展交流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初步建立世界是運動的觀點。?
6.不同的運動
1
1.通過繪制運動軌跡,知道直線運動、曲線運動是兩種常見的運動形式。2.能夠比較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了解其運動特征。3.能夠通過做出某些形式的運動更好地了解其運動特征。4.觀察生活中的運動現象,并分析其運動形式。
重點:認識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分析不同的運動形式的特征。難點:識別不同物體不同的運動形式。
學生分組材料:線軸、干電池、鉤碼、長尾夾、打孔橡皮塞、橡皮筋、葉輪等。?
1.連線物體的運動路徑,區分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2.比較不同的運動形式,描述不同運動形式的特征。3.選擇合適物品做指定形式的運動,更好的認識不同的運動特征。4.觀察生活中的運動現象,認識到一些運動包含多種運動形式。
7.運動的快慢
1
1.知道用速度表示物體的快慢,速度就是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2.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3.?能夠測量并計算物體的運動速度,。4.能夠給不同的物體運動速度排序,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圍。
重點:理解速度的意義并能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難點:測量并計算走路的速度。
學生分組材料:秒表、卷尺等。
1.交流運動員賽跑的話題,知道可以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2.測自己和同伴走路的速度,更好地理解速度概念。3.給各種運動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物體具有不同的運動速度.4.交流生活中相關問題,認識到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5.閱讀資料,認識物體的運動速度有極快,有的極慢。?
6-9
第三單元常見的力
8.力與運動
1
1.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能夠與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3.通過實驗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4.體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需要利用證據來驗證假設。
重點: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難點:知道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
學生分組材料:小車、棉線、鉤碼或墊圈、秒表、滑輪、支架、記號標簽、鋼珠、斜坡軌道八開白紙、磁力較強的磁鐵、記錄筆等
1.看圖交流,識別到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2.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3.研究磁力對鋼珠運動方向的影響,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
9.彈力
2
1.知道物體具有彈性,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2.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彈力與物體形變之間的關系。3.能夠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4.能根據物體的彈性做一個彈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彈性與彈力。
重點:認識物體的彈性與彈力,學會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難點:研究彈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
學生分組材料:橡皮筋、鋼尺、海綿、、握力器拉力器、鉤碼、彈簧測力計、文具、鞋、水杯等。
1.認識物體的彈性,理解彈力的存在。2.研究拉力和彈簧拉伸長度的關系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3.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提起物體需要的力。4.做一個彈力玩具,鞏固對彈性和彈力的認識。
10.摩檫力
2
1.知道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會產生摩擦力。2.知道摩擦力的好處與壞處,并能分析現實中某些行為是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3.能夠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4.能夠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接觸面粗糙程度的影響。5.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研究如何減小液體的阻力,知道把物體做成流線型是減少液體或空氣阻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重點:認識摩擦力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測量摩擦力的大小并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難點:研究如何減少物體的阻力。
學生分組材料:彈簧測力計、木塊、砂紙等。
1.看圖交流認識什么是摩擦力。2.測量摩擦力。3.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會影響摩擦力的大小。4.研究如何減小液體的阻力,認識到物體的形狀會影響阻力的大小。5.交流摩擦力的好處與壞處認識,增大與減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11.浮力
2
1.知道在水中的物體,不論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2.能夠根據結構性的材料探究質量、體積對物體沉浮狀態的影響。3.能夠做A4紙在水中承載硬幣的實驗,更好地體驗浮力的大小。4.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曹沖稱象的科學道理。?
重點:感知浮力,并初步探索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難點,通過有結構性的材料探究物體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
學生分組材料:水槽、玻璃球、塑料尺、蘋果土豆、泡沫塊、鐵夾子、蠟燭、測力計、小石塊、天平、空心塑料球、橡皮泥、A4紙一元硬幣。?
1.觀察物體的沉浮情況,初步認識福利。2.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3.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4.做A4紙承載硬幣的活動,綜合運用浮力的認識。5.閱讀曹沖稱象的故事,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
10-13
第四單元簡單電路
12.點亮小燈泡
1
1.通過將小燈泡點亮的探究活動,學會正確連接簡單電路,并畫出電路示意圖。2.嘗試在電路中接入不同的用電器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3.用常見物品制作一個簡易開關,理解開關對電路的斷開和閉合所起的控制作用。
重點:自主探究,學會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正確連接方法。難點:能夠用語言歸納描述閉合電路的特征,能畫出簡單的電路示意圖。
學生分組材料:電池、導線、小燈泡、電池盒、小燈座、木板,圖釘、回形針、發光器、小電機小電鈴、制作手電筒套件。。
1.用所給材料連接一個簡單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2.制作一個簡單開關接入電路,知道開關可以控制小燈泡的亮與滅。3.將其他元件接入電路,強化對完整電路的認識。4.觀察手電筒的內部結構,分析其電路連接情況。?
13.導體和絕緣體
1
1.借助檢測裝置,知道有些物品容易導電,有些物品不容易導電。2.通過將不同物品接入簡單電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的活動,辨別導體和絕緣體。3.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工具或材料,知道導體和絕緣體是制造物品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身安全。4.借助驗電球led燈等材料作為檢測工具,知道人體、自來水、鹽水是導體。
重點:掌握檢測導體和絕緣體的一般方法。難點:知道導體和絕緣體在某些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
學生分組材料:各種常見物品(如竹簽、橡皮、鉛筆芯、鋁箔、鐵釘、瓷勺、硬幣、木塊、玻璃、螺絲刀、插座、插頭、拖線板等),簡單電路組成的檢測裝置,驗電球、燒杯、自來水、純凈水、食鹽等。
1.觀察導線結構,聚焦研究主題。2.使用電路檢測器對常見物品的導電性能進行檢測,知道什么是導體,什么是絕緣體。3.做人體及不同液體的導電實驗,知道人體、自然界中的水也是導體。
14.電路暗箱
1
1.知道什么是電解暗箱。2.學會利用一一列舉策略對電路暗箱進行全面有序的檢測和記錄。3.能夠根據電路中燈泡的亮滅、明暗等情況,對暗箱里的電路連接情況進行合理的判斷。
重點: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合理推測暗箱里電路連接情況。難點:有序地對四個觸點進行檢測,做到不重復,無遺漏。
材料:組成簡單電路所需要的導線、電池、小燈泡等,有四個觸點的電路暗箱、實驗記錄單等。
1.思考并想辦法檢測握在手心里的導線是連的還是斷的,知道什么是解暗箱。2.觀察在簡單電路中增加電池或小燈泡后的情況,未解暗箱做準備。3.設計一個簡單電路暗箱并進行檢測,能有依據的進行科學推理。
15.生活中的電
1
1.知道不同的用電器采用不同的供電方式,生活中的電可以分為直流電和交流電2.通過觀察圖片、視頻等資料,知道雷電、高壓電,交流電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懂得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3.通過制作水果電池的活動,認識到人類為獲得電所做出的持續探索和大膽創新。
重點:能夠例舉電的重要用途,知道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難點:比較電池供電和發電廠供電的不同。
學生分組材料:常制作水果電池的套餐(導線、led燈、銅片、鋅片),橙子。
1.判斷一些常見用電器是哪種供電方式,知道生活中的電分為直流電和交流電兩種。2.讀圖了解交流電的幾種發電方式及重要用途。3.明辨行為是非,知道一些安全用電的生活常識。4.制造一個水果電池,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14-15
第五單元巖石與礦物路
16.常見的巖石
1
1.能舉例說明地表到處都有巖石,知道巖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物質。2.樂于運用多種方法,細致觀察四種常見巖石標本,通過比較不同的巖石在斷面顏色、顆粒大小、吸水性等方面的特征。3.能夠用比較科學的詞匯,仿照示例描述巖石的主要特征,并根據描述辨認巖石。4.學會采集制作巖石標本。
重點:細致觀察、科學描述四種常見巖石的主要特征。難點:能根據巖石的外部特征或科學描述,辨認四種常見巖石。
學生分組材料: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巖標本,放大鏡、滴管、玻璃片等工具。
1.交流見過的巖石,了解巖石到處都有,分布很廣。2.細致觀察四種常見巖石,認識常見巖石的表面特征。3.根據觀察細致描述巖石,深化對巖石表面特征的認識。4.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嘗試應用所學方法辨認巖石。
17.認識礦物
1
1.知道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能舉例說明礦物。不同于巖石的特征。2.能對礦物的粉末顏色、晶體形狀、光澤、透明度和硬度進行細致觀察與描述,并能認真記錄。3.提升對礦觀察性研究的興趣,體驗到認真觀察和細致描述的重要性。
重點:會觀察與描述礦物粉末顏色、晶體形狀、光澤、透明度和硬度等特征。難點:能正確描述不同礦物的晶體形狀光澤和透明度。
學生分組材料:白砂紙、放大鏡、光澤描述卡、手電筒、銅鑰匙、小刀、玻璃、各種標簽的礦物、礦物卡等。
1.找出礦物不同于巖石的地方,認識的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2.用不同方法細致觀察礦物的表面特征,學會使用科學詞匯清晰描述礦物的表面特征。
18.礦物與我們的生活
1
1.通過配對、閱讀活動舉例說明,人類生活工業生產離不開礦物資源。2.通過閱讀體驗活動,描述鐵礦石和石膏的用途,3.通過閱讀研討,嘗試說明保護礦物資源的原因及措施。?
重點:能夠用舉例、描述等多種方式說明礦。物資源的重要性。難點,體驗凝固后地石膏糊具有固定作用。
學生分組材料:常見日用品和使用的礦物標本,石膏粉、水、攪拌棒、抹布、塑料杯和一個石膏模具等。?
1.將生活物品和礦物配對,初步認識礦物是重要的生產原料。2.閱讀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生產過程,了解常見金屬鐵的由來。3.做石膏糊凝固s塑形的活動,體驗石膏的作用。4.閱讀人類開采礦物的圖文資料,認識到礦物資源舉足輕重,應加以保護。?
16
專項學習
像工程師那樣
2
1.動手動腦,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和制作滿足個性化需求的led發光手環,并向同伴展示交流。2.能夠明確工程任務,經歷工程實踐活動的過程,重點領會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和展示交流三個環節的基本方法。3.通過閱讀工程師的相關資料,知道不同類型工程師具有的一些共同素養,激發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改變人們生產與生活的愿望。?
重點:在制作led發光手環的完整過程中,領會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展示交流的基本方法難點:選擇合適的材料連接led電路及對手環進行裝飾。
學生分組材料:設計圖紙、led、紐扣電池、銅箔膠帶、彩色紙、絕緣膠帶、剪刀等。?
1.閱讀有關工程師素養的資料,知道不同類型的工程師具有一些共同的素養。2.了解工程師工作的一般過程,重點學習前期研究,制作模型和展示交流三個環節。3.模仿工程師設計并制作一個LED發光手環。
期末復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阿县| 灵宝市| 汤原县| 滨州市| 宜川县| 康定县| 常山县| 台北县| 武安市| 金华市| 治县。| 吴忠市| 习水县| 南平市| 锡林浩特市| 洛川县| 宝应县| 隆安县| 麻栗坡县| 新宁县| 建昌县| 越西县| 隆林| 运城市| 永修县| 德安县| 临湘市| 广饶县| 阿尔山市| 山东| 平塘县| 孝感市| 连江县| 格尔木市| 巧家县| 抚远县| 莱阳市| 类乌齐县| 涿州市| 长丰县|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