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環境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教材P14~P17)閱讀教材P14~P17,完成下面的問題:1.生態因素。(1)概念: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因素。(2)種類: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1)特點:在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對環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適應。(2)實例。①體形:竹節蟲的身體與極為相像。②體色:北極熊的體色與非常接近。③預警信號:箭毒蛙、胡蜂、夾竹桃等體內有毒,但艷麗奪目的成為的預警信號。閱讀教材P14~P15,完成下面的問題:1.探究溫度和濕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的方法步驟:2.實驗變式拓展:假如同學們要進一步探究光照和空氣對霉菌生長的影響,你如何完善本實驗方案?記憶口訣 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物影響因素多,捕食競爭與合作;寄生共生也在內,關系復雜能理順。易錯點撥 適應的普遍性與相對性(1)普遍性: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普遍存在。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2)相對性: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適應,并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易錯點撥單一變量原則一個探究實驗只能有一個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的理想狀態,這樣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微點思考1.實驗開始時,面包片為什么要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2.濕度對霉菌生長有什么影響?3.溫度對霉菌的生長有何影響?生物能影響和改變環境(教材P17~P19)閱讀教材P17~P19內容,完成下面問題:1.生物能影響和改變環境:舉例:(1)蚯蚓;(2)森林、調節氣候;(3)蝗蟲;(4)水體中浮游生物的急劇繁殖,將導致等。2.請寫出【情境思考】問題的答案:閱讀教材P17~P18,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完成下面的問題:微點思考 在實驗的實測地點中,獲得的哪組數據起著對照作用?環境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1.(2020·郴州學業考)“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句諺語生動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間的哪種關系()A.合作B.競爭C.捕食D.寄生2.(2020·資陽學業考)造成“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為枳”和“春蘭秋菊,夏荷冬梅”這兩種生物現象差異的生態因素依次是()A.溫度和水分B.溫度和光C.水分和光D.土壤和溫度3.(2020·長沙學業考)《齊民要術》是我國古代的農業百科全書,對世界農業科學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對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鋤之”的論述。種菜要鋤草,因為雜草與蔬菜之間的關系是()A.競爭B.合作C.寄生D.共生4.下列各種環境中,最適合霉菌生長的是()A.潮濕的糧食堆B.干燥的皮鞋C.潮濕的沙土地D.冰箱冷凍室5.(2019·武威學業考)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有大片的戈壁灘,此處生活的蜥蜴體色大都是黃褐色,這體現了()A.生物能夠適應環境B.生物能夠影響環境C.環境能夠改變生物D.環境能夠適應生物生物能影響和改變環境6.(2020·南充學業考)南充某景區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燒烤。由于部分游客亂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壞植被,導致該景區被迫臨時關閉整頓。以上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A.生物影響環境B.環境影響生物C.生物適應環境D.環境改變生物7.(2020·海南學業考)下列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實例中,哪項描述與其他三項不同()A.仙人掌葉特化為刺B.竹節蟲與竹枝相似C.蚯蚓改良土壤D.企鵝皮下脂肪很厚8.(2020·張家界學業考)“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驚蟄節氣前后氣溫轉暖,雨水增多,杏花開放,驚雷驚醒了蟄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蟲。這說明()A.環境影響生物B.環境適應生物C.生物影響環境D.生物適應環境9.(時政鏈接題)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登頂過程中,隨著海拔升高,空氣越來越稀薄,當海拔超過8000米時,對人類來說,就意味著進入了“死亡地帶”。限制人類在“死亡地帶”存活的主要環境因素是()A.氧氣B.陽光C.土壤D.水分10.(2020·巴中學業考)下列有關生物與環境的說法,錯誤的是()A.“雨露滋潤禾苗壯”主要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B.“魚兒離不開水”說明了生物生存依賴環境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了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主要體現了溫度對生物的影響11.下列選項中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的是()A.仙人球的葉變成刺狀,以減少水分的散失B.千里之堤,潰于蟻穴C.過度放牧,破壞草場D.大樹底下好乘涼12.(原創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植物在對氣候改善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活動中,某生物興趣小組活動內容如下,請回答:(1)提出相關問題后,作出假設: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然后選定裸地、草坪和灌木叢三個地點;分3個小組分別于7:00、13:00、19:00用干濕溫度計進行實測3次,每個實測地點要測量3次,取記錄在表格中。其中,第①組在實驗中起作用。? ①裸地②草坪③灌木叢7:0043%53.5%59.3%13:0017%20.1%41%19:0045.6%61.2%76.3%(2)通過此探究可以證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A.生物適應環境B.生物影響環境C.環境影響生物D.生物依賴環境(3)分析以上表格記錄結果,你得出的結論是,據結論對保護環境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三北防護林工程生態成效顯著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全稱是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2020年8月15日),三北防護林工程造林超4.5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建設之初的5.05%提高到現在的13.57%,累計治理沙化土地33.6萬平方公里,保護和恢復嚴重沙化鹽堿化的草原牧場1.5億多畝,工程區年均沙塵暴天數從過去的6.8天下降到現在的2.4天,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7萬平方公里……40多年來,這項跨世紀的生態工程積極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不斷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在祖國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長城。開動大腦思考:(1)三北防護林在生態保護方面發揮著哪些重要的作用?(2)“累計治理沙化土地33.6萬平方公里,保護和恢復嚴重沙化鹽堿化的草原牧場1.5億多畝,工程區年均沙塵暴天數從過去的6.8天下降到現在的2.4天,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7萬平方公里……”這些數據說明生物和環境之間具有什么關系?PAGE-8-第2節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環境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教材P14~P17)閱讀教材P14~P17,完成下面的問題:1.生態因素。(1)概念: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因素。(2)種類: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1)特點: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對環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適應。(2)實例。①體形:竹節蟲的身體與竹枝極為相像。②體色:北極熊的體色與白雪皚皚的環境非常接近。③預警信號:箭毒蛙、胡蜂、夾竹桃等體內有毒,但艷麗奪目的體色成為捕食者的預警信號。閱讀教材P14~P15,完成下面的問題:1.探究溫度和濕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的方法步驟:2.實驗變式拓展:假如同學們要進一步探究光照和空氣對霉菌生長的影響,你如何完善本實驗方案?提示:可增加④號、⑤號培養皿,④號放在黑暗環境中、⑤號抽出其中的空氣并將其密封,其他條件和③號培養皿相同。記憶口訣 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物影響因素多,捕食競爭與合作;寄生共生也在內,關系復雜能理順。易錯點撥 適應的普遍性與相對性(1)普遍性: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普遍存在。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2)相對性: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適應,并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易錯點撥單一變量原則一個探究實驗只能有一個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的理想狀態,這樣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微點思考1.實驗開始時,面包片為什么要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提示:使面包接觸空氣中的霉菌(孢子)。2.濕度對霉菌生長有什么影響?提示:適宜的濕度有利于霉菌生長,干燥的環境不利于霉菌的生長。3.溫度對霉菌的生長有何影響?提示:適宜的溫度有利于霉菌生長,低溫或超出限度的高溫條件不利于霉菌生長。生物能影響和改變環境(教材P17~P19)閱讀教材P17~P19內容,完成下面問題:1.生物能影響和改變環境:舉例:(1)蚯蚓改良土壤;(2)森林凈化空氣、調節氣候;(3)蝗蟲啃食莊稼;(4)水體中浮游生物的急劇繁殖,將導致水質惡化等。2.請寫出【情境思考】問題的答案:提示:生物能影響和改變環境。閱讀教材P17~P18,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完成下面的問題:微點思考 在實驗的實測地點中,獲得的哪組數據起著對照作用?提示:沒有植被覆蓋的裸地起著對照作用。本實驗要探究植被對空氣溫度和濕度的影響,所以,對照組為沒有植被的裸地。環境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1.(2020·郴州學業考)“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句諺語生動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間的哪種關系( C )A.合作B.競爭C.捕食D.寄生2.(2020·資陽學業考)造成“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為枳”和“春蘭秋菊,夏荷冬梅”這兩種生物現象差異的生態因素依次是( B )A.溫度和水分B.溫度和光C.水分和光D.土壤和溫度3.(2020·長沙學業考)《齊民要術》是我國古代的農業百科全書,對世界農業科學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對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鋤之”的論述。種菜要鋤草,因為雜草與蔬菜之間的關系是( A )A.競爭B.合作C.寄生D.共生4.下列各種環境中,最適合霉菌生長的是( A )A.潮濕的糧食堆B.干燥的皮鞋C.潮濕的沙土地D.冰箱冷凍室5.(2019·武威學業考)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有大片的戈壁灘,此處生活的蜥蜴體色大都是黃褐色,這體現了( A )A.生物能夠適應環境B.生物能夠影響環境C.環境能夠改變生物D.環境能夠適應生物生物能影響和改變環境6.(2020·南充學業考)南充某景區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燒烤。由于部分游客亂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壞植被,導致該景區被迫臨時關閉整頓。以上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A )A.生物影響環境B.環境影響生物C.生物適應環境D.環境改變生物7.(2020·海南學業考)下列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實例中,哪項描述與其他三項不同( C )A.仙人掌葉特化為刺B.竹節蟲與竹枝相似C.蚯蚓改良土壤D.企鵝皮下脂肪很厚8.(2020·張家界學業考)“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驚蟄節氣前后氣溫轉暖,雨水增多,杏花開放,驚雷驚醒了蟄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蟲。這說明( A )A.環境影響生物B.環境適應生物C.生物影響環境D.生物適應環境9.(時政鏈接題)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登頂過程中,隨著海拔升高,空氣越來越稀薄,當海拔超過8000米時,對人類來說,就意味著進入了“死亡地帶”。限制人類在“死亡地帶”存活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A )A.氧氣B.陽光C.土壤D.水分10.(2020·巴中學業考)下列有關生物與環境的說法,錯誤的是( A )A.“雨露滋潤禾苗壯”主要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B.“魚兒離不開水”說明了生物生存依賴環境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了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主要體現了溫度對生物的影響11.下列選項中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的是( A )A.仙人球的葉變成刺狀,以減少水分的散失B.千里之堤,潰于蟻穴C.過度放牧,破壞草場D.大樹底下好乘涼12.(原創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植物在對氣候改善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活動中,某生物興趣小組活動內容如下,請回答:(1)提出相關問題后,作出假設: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然后選定裸地、草坪和灌木叢三個地點;分3個小組分別于7:00、13:00、19:00用干濕溫度計進行實測3次,每個實測地點要測量3次,取 平均值 記錄在表格中。其中,第①組在實驗中起 對照 作用。? ①裸地②草坪③灌木叢7:0043%53.5%59.3%13:0017%20.1%41%19:0045.6%61.2%76.3%(2)通過此探究可以證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 B 。?A.生物適應環境B.生物影響環境C.環境影響生物D.生物依賴環境(3)分析以上表格記錄結果,你得出的結論是 植物對空氣濕度有影響,植物能增加空氣濕度 ,據結論對保護環境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植樹造林等 。?三北防護林工程生態成效顯著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全稱是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2020年8月15日),三北防護林工程造林超4.5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建設之初的5.05%提高到現在的13.57%,累計治理沙化土地33.6萬平方公里,保護和恢復嚴重沙化鹽堿化的草原牧場1.5億多畝,工程區年均沙塵暴天數從過去的6.8天下降到現在的2.4天,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7萬平方公里……40多年來,這項跨世紀的生態工程積極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不斷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在祖國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長城。開動大腦思考:(1)三北防護林在生態保護方面發揮著哪些重要的作用?提示: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等。(2)“累計治理沙化土地33.6萬平方公里,保護和恢復嚴重沙化鹽堿化的草原牧場1.5億多畝,工程區年均沙塵暴天數從過去的6.8天下降到現在的2.4天,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7萬平方公里……”這些數據說明生物和環境之間具有什么關系?提示:生物影響環境。PAGE-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單元 第1章 第2節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學案 2021-2022學年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上冊(學生版).doc 第1單元 第1章 第2節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學案 2021-2022學年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上冊(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